周建孟(右二)和徒弟们舞龙。新华网 刘君摄
雨水过后,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楞仲坡,壮族芭蕉香火龙舞第七代传承人周建孟在和徒弟们制作芭蕉香火龙。“我要把芭蕉香火龙的技艺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周建孟说。
周建孟(左)在指导徒弟周金层挑选竹子。新华网 刘君摄
周建孟(左一)在教徒弟们制作龙骨架。新华网 刘君摄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流传于广西南宁的一项民间舞蹈,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10年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所用的道具——芭蕉香火龙,主要以竹子和芭蕉叶为材料制作而成。逢年过节,当地群众会舞起芭蕉香火龙走街串巷拜年祈福,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周建孟(左一)在教徒弟们制作龙骨架。新华网 刘君摄
周建孟(左)在教徒弟李春陶制作龙骨架。新华网 刘君摄
今年60岁的周建孟是第七代芭蕉香火龙舞传承人,从小在爷爷的熏陶下,就对这一技艺非常感兴趣。17岁那年,酷爱文艺的他随着爷爷一起在舞龙队里学习芭蕉香火龙的编织技艺和舞龙动作。“芭蕉香火龙舞的传承都是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的。”周建孟说道。
周建孟在制作龙头。新华网 刘君摄
周建孟在制作龙鳞。新华网 刘君摄
43年来,周建孟一直热爱着芭蕉香火龙舞技艺,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套路。龙舞得好不好,还得要看龙扎得好不好。在用竹子捆扎龙骨的时候,每个连接处都要用砂纸扎紧,因为舞龙的时候需要反复摆动,一个部位松了,其他部位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在选择芭蕉叶的时候也非常讲究,需要选择新鲜的、有光泽的叶子,制作出来的龙才会更加好看。
周建孟(右二)和徒弟们一起将制作好的龙骨架套上一层“衣服”。新华网 刘君摄
周建孟(右二)和徒弟们一起在给“龙”准备芭蕉叶。新华网 刘君摄
这些年,在青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周建孟在2008年成立了楞仲坡曲艺团,2009年成立了青龙江农民艺术团。2019年,周建孟成立青秀区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协会并担任协会会长,同时加入青秀区刘圩镇、伶俐镇、南阳镇、长塘镇四个乡镇和长塘镇初级中学、长塘镇中心小学两个学校的芭蕉香火龙团队,扩大了协会规模,并注入了新的元素。
周建孟(右一)和徒弟们一起给制作好的龙骨架扎上芭蕉叶。新华网 刘君摄
周建孟(右)和徒弟将芭蕉叶扎在龙头上。新华网 刘君摄
协会成立后,成员们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排练,通过节日表演、文艺交流、选派文艺骨干到专业团队培训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保护和传承芭蕉香火龙舞技艺。
周建孟(前)在“文艺进校园”活动中给同学们传授舞龙技艺。受访者提供
周建孟在青秀区长塘镇初级中学给同学们传授芭蕉香火龙技艺。受访者提供
如今,周建孟已不再参加舞龙表演,更多的是把精力投入到给孩子们传授芭蕉香火龙舞的技艺当中,给他们讲述芭蕉香火龙舞的历史,传授制作和表演技艺,让孩子们将芭蕉香火龙舞的技艺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周建孟(中)和徒弟们参加完青秀区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后合影留念。受访者提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