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这个“贬官福留”之地,为何流传如此多的寻仙之道?

郴州这个“贬官福留”之地,为何流传如此多的寻仙之道?

首页角色扮演灵路寻仙更新时间:2024-07-30

唐朝时,郴州一度被称为“桂阳郡”,直至开元二十三年,改桂阳郡为郴州。由于区位和交通的特殊性,古代郴州成了朝廷贬谪地,或是被贬官员必经之地。贬官从唐朝“牛李党争”开始,贞元至会昌六十年间,被贬为郴州刺使、长使、别驾或司马的官员达十多位,这些人在被贬郴州之后开始转运得福,因此郴州也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贬官福留”之地。

唐诗文化拂郴州,在众多咏诵郴州的唐诗中,有的是站在长亭外送客的惆怅,有的是遭贬谪的仕官文人路过郴州偶发的感慨,他们或策杖而行、或信马由缰、或乘船踏浪,吟诗赋唱,渐行渐远,为后人留下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本期跟着《TOP旅行》 一同走进“福留之地”,慢行郴州,以唐诗名义,追忆古人眼中荆楚边陲之地的迁谪文化。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

北湖叉鱼多闲情

那一年,湖岸边的火光通明透亮,将夜晚的北湖照得如白昼一样。

那是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于夏秋之季大赦天下。韩愈遭权臣谗害,触怒德宗皇帝,被贬广东,顺宗指令下达后,韩愈被赦,但在北归途中遭遇阻拦,与张署一道在郴州待命,长达3个月。

韩愈滞留在郴州的3个月,以游山玩水为乐,这或许是他--生中最为清闲自在的--段时光,赏山水名胜之余,不忘接触郴州的贤达百姓,留下了不少赞美郴州的诗词。

一日,郴州刺史李柏康邀韩愈北湖泛舟,并提议叉鱼作乐。当年宽阔的北湖,即使在午夜点着火把,水也清得连湖底的沙子粒粒可数。叉鱼对于韩愈来说不费力气,比起钓鱼,又更刺激。眨眼功夫,几条鱼被叉上来,激起大文豪蓬勃的兴致,便作了叉鱼诗一首

《叉鱼招张功曹》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深窥沙可数,静榜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鹗。

小船带着我们泛北湖一圈,岸边绿叶倒映在千年湖水中,格外宁静祥和。此时的郴州城处处高楼耸立,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而北湖公园里,随处可见郴州市民在午后慵懒地散着步,他们步履轻盈,仿佛唯恐打乱这一汪千年湖水的沉静。

北湖对面沿街商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和湖这边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调皮的孩童将石子扔进湖内,惊起小小涟漪,恍若北湖姑娘皱了下眉。千年之前,韩愈乘船从湖上过,湖面荡起的波纹也如今日一样,在蓝天白云掩映之下,散开,淡去。

“郴之为州,在岭之上,测其高下得三之二焉”

苏仙,得道逍遥福

苏仙岭应是郴州最具“福”气之地,进福门、听福音、摸福字、踏福路、祈福愿......往来赞誉诗词络绎不绝,坊间直呼苏仙岭为“天下第十八福地”,而追根溯源,人们难免少不了提起一个人——苏耽。

西汉文帝时,这一块地方被称为“牛脾山”,苏耽在这里出生,自幼聪颖勤奋的他,孝顺母亲,仁爱亲邻,以仁孝闻于乡里。一日,苏耽上山砍柴在过小桥时偶遇一位仙翁,仙翁授其仙术并传其医道,日积月累,苏耽成了乡里有名的大夫,为民治病、济世救民,最后终修正果。在他得道升仙泣别母亲时,嘱告母亲明年将有疾病流行,到时只需用家乡井中泉水泡橘叶来救治即可,谁知第二年果然验证了苏耽的话,苏母靠着儿子授予的方法施救了众多乡邻,在乡间被传为佳话。“橘井泉香” 从此成了五千年中医文化的标志之一,此后没多久,人们为了纪念苏耽,将牛脾山改名为苏仙岭。

苏仙的故事激发了文豪们创作的兴致,即便是没有去到苏仙岭,文豪们隔空犹唱:

《橘井》

灵橘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乡园不见重归鹤,姓字今为第几仙。风泠露坛人悄悄,地闲荒径草绵绵。如何蹑得苏君迹,白日霓旌拥上天。

这是唐代大文学家元结所作诗《橘井》, 而这么热闹的地方,在郴州待命的韩愈自然不会放过,与其他文豪不同的是,韩愈的慕名前往却不是因为苏耽。而是循着“元妙真人”的名号而去,在景星观写下了一首干古名篇《送廖道士序》:廖师善知人,若不在其身,必在其所与游......

五岭山脉在湖南边陲矗立了数千年,苏耽山或许就位于其中,具体位置如今已无从考究,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沈佺期诗中所描述的“碧峰泉附落,红壁树傍分”去想象 当时苏耽山的风貌。

苏仙的故事,赋予苏仙岭“福地”的美誉。岭内一年四季草木繁盛、生机蓬勃,唐代道士杜光庭曾编录了一本《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其中所指的七十二福地中就有提到苏仙岭。漫步其中,眼见福山上被刻满大红的“福” 字,再低头看一眼脚下的石板路,也印上了从古至今各种写法的“福”字,一派欣欣向荣的福相。

古老的历史,绝美的风景得以构建出如今的苏仙岭,她就是潇湘大地上的一-篇华美篇章,如那些古人留下的诗句一样,耀古烁今也光灿干秋。

“松间风露如前日,何事无人更得仙”

王仙岭郴水下三湘

王仙岭又称“王相山”,在古代,它却被唤作“黄相山”。

同样是唐代,郴州习医人王相常采药帮人治病疗伤,好仁义,喜施舍,在乡邻中德高望重,搬到黄相山茅屋居住后,儿子王锡在茅屋中出生,儿子出生没多久后王相的妻子便去世了,他独自一人抚养王锡长大。王相死后,乡邻以其慈爱仁德,将黄相山改名为王相山。

王锡子承父业,行医治病。一日,外出路遇一位异士,获得诸多秘籍、仙术,医术大有进步。有一年,王锡奉郡差解粮食到长沙,时值长沙瘟疫流行,他提壶济世,临门施药,医好了许多人。之后王锡归郴,隐居在王相山。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八月一日,有甘露降于王宅竹林之内,从那日开始王锡不食熟食,日餐松,夜饮露,被世人称“露仙”。后来百姓为纪念这位“王露仙”,把王相山改名“王仙岭”,并在山中建了一座露仙亭。北宋年间,郴州知定阮阅来到露仙亭,忆其当年的种种,感慨万千,便作了一首露仙诗:

寂寞荒坛枕水边,长沙施药正千年。松间风露如前日,何事无人更得仙。

一边是纯美的风景,一边是传奇的故事,王仙岭被古人的想象力诠释得越发有意思。漫步景区,还未走近,便可听见瀑布湍急的水流声,水作琴声不用弦,似一首节奏鲜明的迎宾曲。由多个瀑布组合而成的凤谷叠溪,宛如山水画。而近观,可见瀑布从40多米的悬崖上飞流而下,一时间激起干层浪,清代郴州知州范廷谋曾多次到此地观瀑赋诗,王仙岭瀑布也因此被列为郴州八景和湖南百景之一,瀑布从山上日复一日的往山下流去,融入郴水流进了潇湘大地。

露仙亭就建在王仙岭山腰上,穿过瀑布拾级而上,在枝叶繁密的丛林边静观现世。如今的露仙亭,成了登山游人的休闲驿站,亭子一旁的小树叶上结满露珠,松间风露如前日,这千年之前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在晶莹剔透的露珠上折射出历史的影像。露仙亭不远处是露泉,有老者提壶上山打完水再不紧不慢的扛壶而下,一路上逢人便笑眯眯的说:“这里水好,我们家一-直喝这里的水。”

受喀斯特地貌影响,王仙岭汇聚了一-年四季的独特美景,春季鸟鸣花鲜,夏季彩蝶塞谷,秋季天高月明,冬季银装素裹,四季之景各具风采。“山有溪则秀,溪成瀑则趣”,雄浑磅礴的瀑布让王仙岭溢美湖湘,宋代画家王茂悦曾日:“灵区有异产,化国无潜珍。坡公论人物,我则赋奇清。壮哉此白水,谁其泻青冥......”

编辑 | 十六

撰文 | 许艳婷

出品 | 今日旅行新媒体中心

洽谈 | toplvxing@yeah.net

QQ | 28520084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