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来自豆瓣):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变乱何以爆发与盛世何以崩陷,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1.注重史实与细节,展现大时代丕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
作者着重笔墨于安史之乱中几位关键人物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之上,提炼出与之相应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合理延展,补充史书叙述中的空白,于细节中展现大时代丕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2.通俗历史读物,轻松好读
书中依托史实,抛开对全局历史的叙述,着重描绘安史之乱中人物群像,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作者秉持严肃的历史态度,用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把刀光剑影中的山河破碎化作数幕场景展现,不似冷硬的历史作品,倒更像是一部文学创作,令人开了头便要读完方休。同名有声书也在喜马拉雅同步上架,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作者介绍
张明扬:作家、历史写作者,阅读、研究和写作历史近二十年。著有《此史有关风与月》、《天命与剑》《非常之人》《纸上谈兵》等历史作品,“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最想穿越的时代是盛唐。
盛世?乱世?一声悲叹!
我是一个想要了解历史,但是对于很多历史大部头实在读下不去的人,就是那种“我知道它很好、非常好,只可惜是我不配”的感受。
《弃长安》的写作风格就很合我的胃口,结合正史、一些野史,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史书之上晦涩的语言,画卷一样描摹最后的盛世,细细地、谨慎地剖析历史书中寥寥几句的人物和战场,为那些史书之上无法书写一生的人物填充血肉。
作者将书中的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尽可能的概括在同一幕,人物的故事更臻完善。提到大唐盛世,无法绕过玄宗皇帝和杨贵妃的绝美爱情,绕不过天上谪仙李白,当然也绕不过盛世狂欢之下的渔阳鼙鼓。
从这本书里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到整个盛世走向衰亡的过程,看到颜杲卿死守常山、颜真卿进退有度拒敌城外、张巡的牙齿,哥舒翰与崔乾佑的潼关决战……敌我双方在各自战场打的有来有回,最后的结局却大多令人唏嘘。哥舒翰身患中风挂帅出征,在战场之上始终保持着大将风度,却在被俘后、在胜利前夕的黑暗中放下希望归附安禄山,最终致使自己一世骁勇善战之名,换来杜甫一句诗“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每次看这句诗的时候,都觉得难受,造成这一局面的不是他一人,甚至他不是主要原因。
看完这一章的时候,脑海里有几个“如果”:如果杨国忠这时候无暇顾及与哥舒翰之间的朝堂之争?如果李隆基能站在全孤傲战场的视角而不是自己政治威望的急切恢复视角下?如果当权者选择相信前方将领的战场判断?可惜历史翻云覆雨的手,总喜欢在最残忍的局面之下开着漫不经心的玩笑。
可是,如果真的要为哥舒翰用“如果”来破局,那颜杲卿呢?张巡呢?再或者天上谪仙李白呢?
历史上可叹可惜的人物何止一二,就是在盛唐转衰的两年时间内,这些战场上的将领、随国家动乱沉浮的文人、高高权位之上的当权者、附庸在权力之下的求生者,有多少真的不令人叹息。
李唐江山似乎绕不过去父子夺权的这一环节,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唐朝的天下都得姓“李”,但却只能是皇帝的“李”姓而不是太子的“李”姓。父与子都在权位之上时,总是得相互提防、试探。
李亨登基之前,被迫与当朝首辅的李林甫分权,走了李林甫又来了杨国忠。东宫太子的权力被压制到最低,没哪个朝代的太子做到李唐太子这么憋屈的了。
哪怕李亨是登上帝位了,从凤翔缴械,到强征御马,再到李隆基被迫兵谏迁宫至太极宫了(感觉是被变相软禁了),暗中的提防、权力的较量都没有停下来过。不过到兵谏迁宫之后,李隆基也就只能安安心心做个太上皇了,“或许,李亨只是需要与孤寂之间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权力之争变得愈加虚无缥缈”,对彼此的帝位都没有威胁了,没有了政治之间的牵绊,李亨似乎又渴望做回父子。
大厦将倾之时,醉生梦死的当权者、争权夺利的政党、求盛世而不得的文人、浴血战场的将军……乱世是一部华丽急促的琴谱,指尖之下是铮铮之音,人人诉说着自己的困境掩盖着*,人人在无奈之中选择命运新的方向。
长安还是那个长安,却不再是那个令人念念不忘的长安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