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连载10)

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连载10)

首页角色扮演灵天纪更新时间:2024-06-05

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蒋咸喜 文\摄 唐国辉

《舜帝圣葬地,全州九疑山》共29期,本平台已连载发布了9期,本期是第10期。

前9期介绍了上古史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自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零陵”作为我国最早的古地名之一,在夏代以前就出现在广西全州。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纪念舜帝崩葬于全州九疑山,先后在舜帝葬地全州设置了零陵县和零陵郡。古籍《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的方位是在湘水源(湘江源)西北的全州和赤水(夫夷水的古称)东面的全州,我国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定论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淮南子》也记载舜帝葬地方位在全州九疑山。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因舜帝崩葬全州九疑山而殉情全州湘川“赤壁”。

………………………………………………………………………

本期第10期推出:从屈原、扬雄、李白、李梦阳、顾璘等*人墨客到全州追寻德圣舜迹来看,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而不在宁远

屈原追寻德圣舜迹来到全州九疑山,向舜帝的英灵陈述其政治理想。

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杰出的政治家屈原,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彰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而遭到楚国贵族腐朽势力的排挤诽谤,在顷襄王时被放逐到楚国的江南——“魂兮归来哀江南”(屈原《招魂》)。

屈原一生最推崇舜帝,依他看来,只有舜帝才能挽救楚国的命运,才能实现自己的“美政”政治理想。放逐期间,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到全州追寻德圣舜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离*》)全州沅湘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殉夫地,也是“苍梧遗舜迹”的地方,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史记·五帝本纪》)。在全州当地又有九疑山、舜帝行宫故址、虞帝庙、天子岭、二妃望舜的望夫岭、祭祀舜帝的祀山、零陵屋、归崇坪、舜皇山等遗迹。舜帝二妃又“涕零”,泪尽泣血殉夫于此。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山海经·海内东经》又载:“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这些史料的记载都指向了舜帝葬地在湘江源的西北山岭即全州境内的越城岭中的九疑山。

于是屈原将对舜帝的仰慕之情崇敬之意,转化为对舜帝所在的九疑山的深深向往,他溯江而上,不惜跋山涉水,向南远道而行,到了朝思暮想的全州九疑山。“吾将往乎南疑”,“朝发轫于苍梧兮”,屈原对九疑山有着密不可分的情结。

他来到全州九疑山感受着“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离*》),“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九歌·湘夫人》),他虔诚地祭拜舜帝,“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离*》)他以先圣舜帝行为节制性情,向舜帝倾诉着心中的忧虑和愤懑。他对舜帝至真至诚,“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离*》),他跪着向舜帝的英灵陈述其明君贤臣共兴楚国的“美政”政治理想,倾诉其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治国方案。

屈原尽管身处逆境,放逐到全州,但他始终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仍然充满了不懈追求政治理想的热情。“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离*》),他以清白之躯而逝,永不毁灭;以正直之身而毙,重于泰山;以高洁之体而亡,千古不朽。“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他明知忠贞耿直、光明正大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坚持真理,求索政治清明,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在全州九疑山对舜帝可谓是情有独钟,诗人沉醉于美妙的遐想之中,期待着与舜帝一道,“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

扬雄在《反离*》中曾经针对屈原《离*》中的“济沅湘以南征兮, 就重华而陈词”,有如下之句:“横江湘以南往兮,云走乎彼苍吾(即苍梧)。驰江潭之泛溢兮,将折表虖重华。”杨雄是说他按屈原放逐江南的路线,沿湘江而上,到达了当年屈原祭祀舜帝驾崩之地“苍吾”,并在此祭祀了舜帝(舜,名重华)。扬雄在《反离*》中说的“横江湘”、“驰江潭”这个祭祀舜帝的地方,与相传的尧女舜妃娥皇、女英曾经溺水殉夫的江湘会流处中的全州北渚一带的地貌特征完全一致。因此, 刘向在《烈女传·有虞二妃传》中写到:“二妃死于江湘之间”。而王逸在《楚辞章句》注《湘君》篇则说:“尧用二女妻舜。有苗不服,舜往征之,二女从而不反,道死于沅湘之中。”

可见,早在西汉、东汉时期的那些学人,就知道屈原被放逐的这个“沅湘”就是舜帝驾崩即舜帝二妃溺亡殉夫之地的全州。

李白出于对屈原的崇拜及对全州九疑山的向往,沿着当年屈原追随舜帝的踪迹来到全州。

李白出于对屈原的崇拜及对全州九疑山的向往,也沿着当年屈原追随舜帝的踪迹来到全州,进行了实地考察,写下了屈原流放到全州的历史往事:“楚怀亦已昏”“屈平窜湘源”(《古风》)。“屈平窜湘源”中的“屈平”就是屈原(名平,字原,又灵均),“窜”是放逐的意思。诗中对屈原部分的描写,其意是说战国时楚怀王不听屈原苦谏,为秦说客张仪所骗,最后客死秦国。贤人用非其所,坏人得以重用。屈原不愿虎口贪生,而因为直谏被流放到全州湘源。《全州县志》建置沿革载:唐朝时全州叫湘源县。李白在上述《古风》诗中说到的这个“湘源”就是如今的全州。

屈原追随舜帝的踪迹来到全州的历史往事:“楚怀亦已昏”“屈平窜湘源”(《古风》)

李白年青时就有“南穷苍梧”(《上安州裴长史书》),出蜀远游到舜帝驾崩的苍梧之野全州追寻舜迹,寻求政治出路的想法。李白出仕后在朝廷眼见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出现“君失臣”、“权归臣”的政治危机,他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并追随屈原的踪迹到达舜帝驾崩的苍梧之野和二妃殉情的全州,“登九疑兮望清川,见三湘之潺湲”(《悲清秋赋》)。

李白看到全州境内越城岭苍梧之丘的九疑山山峰连绵,又去哪里寻找舜帝的“孤坟”葬地呢?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风波远逝,去而无应。苍梧山岭叠嶂,群山迷茫,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无崩倒之日,湘水也无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又岂有止期?于是李白写下了舜帝二妃到全州寻夫而殉情的历史悲情《远别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并以屈原因为直谏而被流放到全州的历史往事鉴古,悲叹“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的悲剧可能会在唐代重演。

知州顾璘:“泪竹斑斑空洒血,玉辇而今何处?水底灵均,江边刺史,蔓草埋荒宇。”(《念奴桥·湘山怀古》)

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曾以“明发湘东路,应添弔屈愁”(《顾子谪全州遇赠二首》),说全州是“舜之所葬”的“人文地”来安慰贬任全州知州的好友顾璘。顾璘也以“泪竹斑斑空洒血,玉辇而今何处?水底灵均,江边刺史,蔓草埋荒宇。”(《念奴桥·湘山怀古》)来讲述“水中灵均”屈原到全州追寻德圣舜迹的这段悲壮历史,并刻诗于全州湘山寺妙明塔后的石崖。

(未完待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