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100颗星”

两代人的“100颗星”

首页角色扮演蓝月至尊剧毒传奇更新时间:2024-06-27

“加注100颗了,mark一下吧。”宇文雷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定位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宇文雷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推进系统部测试组副组长。工作14年,他给100颗卫星加注“燃料”,使卫星脱离火箭后进入预定轨道工作。

在燕郊颐养天年的白崑顺刷到这条朋友圈,默默点了一个赞。他是宇文雷同单位工作的老前辈,现在已经光荣退休。

入职航天48年,白崑顺在工作笔记本里记录下他加注过的97颗卫星。最后一页停留在2020年春天,此时距离他“加注100颗卫星”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老师傅的“一步之遥”

“宇文雷加注到100颗卫星,我们全室给他点赞,我祝贺他。年轻人赶上了好时代,以后机会还多着呢。”白崑顺说。

工作中的白崑顺

在网络搜索“白崑顺”,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实践二十号卫星……白崑顺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历程,媒体曾称呼他为“中国加注卫星最多的人”。

“我挺知足的,干了40多年,没出大事故。”白崑顺这句话说得轻松,但他的工作常年接触剧毒的四氧化二氮和甲基肼,堪称“与魔鬼共舞”。

一双手摊开,摸起来又糙又硬,白崑顺双手被腐蚀得褪了一层又一层皮,家里的电子门锁都无法识别他的指纹。

“以前条件差点儿,现在好多了。”又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是白崑顺和卫星团队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奋斗。

白崑顺回忆,上世纪70年代,研制队伍即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最早卫星加注时用的设备是冻肉冷藏车和雨衣一样的防护服,之后改进了第二批设备。2000年前后,团队借鉴更先进的加注方式,花费百万重新做了几套设备,新设备操作更简便,还全面提升了发射场卫星加注的安全性。

退休后,白崑顺又被所里返聘了五年,正赶上航天高密度发射,特别是北斗组网期间,卫星一颗接一颗,白崑顺觉得自己离加注百星的目标越来越近,连所里的领导都说:“老白,争取干到100颗,咱们开庆功会。”

工作中的白崑顺

“当时赶上疫情防控,发射场人少,我从头到尾干得顺顺当当,发射很成功。”2020年春天,白崑顺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送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升空。干完职业生涯的第97发任务,老白光荣地告别工作岗位。

白崑顺退休后到四川旅游,由于疫情原因没能如愿进西昌。他说,有机会一定还要回去看看,“我的徒弟们、单位的哥们、朋友、西昌村里人,都常跟我来电话,他们都想我。”

再加注100颗星

“现在航天事业形势大好,我一年有200多天在外场出差。”讲起工作,宇文雷和老师傅白崑顺一样劲头十足。他在今年7月15日完成了自己第100颗卫星的加注工作,给职业生涯立下一座里程碑。

从2008年第一次到发射场开始,宇文雷见证参与了中国航天高密度发射的发展变革。

首先是卫星发射数量增加,以前是一次加注1颗星,如今经常面临2颗星同时在发射场,任务密集时能两天半完成3颗星加注;其次是负责加注卫星的试验队员人数减少,进场时间越来越短,发射场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每次工作都记笔记,干一项打一个勾。”宇文雷和老师傅白崑顺一样,工作以来每颗加注过的卫星都“有迹可循”。

“现在经验多了,更加谨小慎微,经常把之前的内容翻一翻,温故知新。”宇文雷说刚毕业那会儿,师父教什么他就做什么,压力都被师父担着;现在自己成为队伍的领头人,开始领悟到当年师父对工作的敬畏心,“这一颗星没问题,下一颗星也不能出问题,时刻如履薄冰。”

工作中的宇文雷

粗略算来,宇文雷一年有近10个月在发射场,有时型号任务重叠,一连几个月回不了家。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宇文雷还带领团队申请技术专利,把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固化下来。

“我这是嫁给国家了,国家要用人。”宇文雷的太太这样宽慰自己和丈夫,宇文雷常年驻扎发射场,家里的两个孩子和大小事务都靠她操心。现在闺女长大了,也理解了爸爸为啥经常不在家:“因为爸爸是航天人。”

有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浪潮助推,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宇文雷说:“一步一步做,再加注100颗星水到渠成。”

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胡蓝月

图/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提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