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今年的春天比想象中早呀~~
Hello大家好我是尤娜,硬件数码爱好者一只。本次开箱机器为自费购买(京东自营)。
文章结尾,我都会给出该产品的推荐指数,以及在这个测评时间点的购买建议。如以后有修改,请以本文的创作时间为准,是2022年3月10日。
今天的评测主角是一款较高端游戏本——ROG魔霸新锐2022。作为“败家之眼”的入门机型,魔霸新锐向来与AMD关系密切,今年也成为首批搭载锐龙6000系的游戏本。
相比大放光彩的12代酷睿,仍维持Zen3架构的锐龙6000系显得不太起眼,是否仅仅是挤牙膏呢?除去它之外,新版的魔霸新锐还有什么改进?今天让我们来亲身体验一下。
魔霸新锐2022目前只有一个配置:R9-6900HX RTX3060 2K 165Hz屏幕。
开箱外观外包装和上一代相同,大气而不花哨。上方棋盘形的贴纸是防拆卸标志。
ROG系列的包装箱设计我一直很喜欢,刚性十足同时又方便收纳。240W电源来自华硕自家,同样带有“败家之眼”的LOGO,体积和iPhone Max相似,对它这个容量并不算很沉重。
诶,转轴样式换了,从上一代的塑料红变成了水晶绿……论美观程度其实比上一代要更好,只是似乎和ROG LOGO那只红眼睛有点不太合拍……
机器其实只有一面是金属,但复合材料用得挺考究,上手质感很棒,包括D面在内的整机都很有高级感。
与手中自用的2021版合个影,可见除去转轴部分,机身的整体配色也有改变,以前偏纯黑现在偏银灰。
机器大部分接口位于后方,从左至右分别是C口*2(协议为USB3.2 Gen2,靠右那个支持DP1.4图像输出与100W PD充电)、HDMI(协议为2.0b)、网线与圆口电源。和上一代相比,区别就是靠左那个A口也换成了C口。
机器可以很容易的单手开合,但不能180°开合,而且最大开合角度很小。
左侧接口为两个A口(协议为USB3.2 Gen1)和先进的3.5mm耳机耳麦二合一。右侧和上一代一样没有任何接口(搞不懂这么设计用意何在……)。
C面细节,触控板如上一代一般非常丝滑,纯手感不输MacBook。
键盘键程很长来到1.8mm,但回馈力度不算十分清脆,玩游戏比较适合,打字手感可能比不过拯救者系列。没有小键盘仍然是最大槽点,不过想想老大哥枪神都没有,看来是打算在ROG这块弃疗了。
开机实拍,无视大下巴的话,边框宽度可以说是目前笔记本最窄之一(包括轻薄本),代价是没有了摄像头。
整个机器灯效非常丰富,键盘为RGB,机身带环绕灯带,二者均可通过后面的奥创智控中心调整、编辑或关闭效果。A面的“败家之眼”也带上了发光,虽然仍只是单色,但比上一代显眼多了。
ROG系列笔记本开机“一声巨响”常常吓人一跳。不喜欢这个的小伙伴,在开机LOGO界面狂按F2进入BIOS,按F7进入高级模式后,把Advanced最后一项Animation Post Logo Audio给Disabled掉,最后F10保存退出即可。
配置一览和12代酷睿不同,锐龙6000系仅支持DDR5内存,魔霸新锐2022也成为我开箱的第一台DDR5机器。
CPU是锐龙6000系里代表发烧级的R9-6900HX,基于代号“Zen3 ”的“伦勃朗”架构,6nm工艺,8核16线程,16MB三级缓存,基础/加速频率分别为3.3/4.9GHz,实测其实可以加速到4.925GHz。
独显是大家更熟悉不过的RTX3060移动版,NVIDIA第30系的当家花旦,定位移动端主流游戏显卡,6G GDDR6海力士显存。加速频率达到1702MHz,是2022年新出现的140W(实为115 25W)“满血”设计。
虽然游戏本用户基本不用核显,但核显恰好是锐龙6000系的最大提升之处,故稍做介绍。R9-6900HX的核显终于抛弃了沿用了许多年的GCN架构,换成了和本代AMD独显相同的RDNA2架构,总共12组CU共768个流处理器,加速频率2400MHz。最新版GPU-Z目前还不能准确识别其信息。
内存为4800MHz的DDR5双通道,颗粒为三星C-die。
锐龙6000系终于开始支持PCIE4.0了,魔霸新锐2022标配的硬盘为镁光3400。
屏幕由上一代的1080P 240Hz提升至2K 165Hz,遗憾仍是16:9的比例。面板是来自奇美的CMN1540,使用红蜘蛛X结合SpyderXElite,测得其sRGB、AdobeRGB、P3、NTSC色域覆盖分别为100%、88%、99%和86%。
色差最大的5D灰色为2.29,平均色差为1.05,就广色域屏幕而言已无可挑剔。
魔霸新锐2022增加了独显直连的选项,弥补了上一代的最大缺憾,可以按键盘上方的ROG键呼叫出奥创智控中心(Armoury Crate),在里面把“MUX开关”设为独立显卡即可。此外它也支持传统混合输出和屏蔽独显的纯核显模式。
理论跑分魔霸新锐2022支持“静音”“性能”“增强”三种预设模式,可以按键盘上方的风扇键调节,也可进入奥创智控中心调节。其中“增强”模式只能在插电时使用,开启后会默认给RTX3060显卡核心/显存各超频50/100MHz。
下面的理论跑分都是在“增强”模式下进行的。开启独显直连,干净后台(跑之前关闭其它可见软件),跑分时不垫高机器,不外接散热。
我加入了两个对比项,一个是去年的ROG魔霸新锐2021版(R9-5900HX RTX3060 130W),另一个则是戴尔游匣G15(i7-11800H RTX3060 130W)。老规矩汇总放前面,详细截图放下面,太长不看的小伙伴可以只看上面然后快进。
CPU-Z属于负载较轻的物理性能测试,它的单核分数关系CPU的轻度单核表现(如开关软件、网页浏览);多核分数则关系轻度多核表现(如压缩软件、多任务办公)。
由于测试时间较短,尚不能鉴别那些“三秒真男人”的CPU。R9-6900HX的单核/多核得分分别为640和6697,分别比上一代R9-5900HX提升3%和6%,嗅到了一丝清凉而又香甜的气息。(狗头)
Cinebench R23属于负载较重的物理性能测试,它的单核分数关系CPU的重度单核表现(如UI刷新、渣优化游戏);多核分数则关系重度多核表现(如视频转码、程序编译)。
锐龙5000系当初单核性能飞升,但AMD一贯的多线程倍率优势没了是个遗憾。R9-6900HX此番卷土重来,多线程倍率从9.01提升到9.55,单核/多核跑分分别比上一代提升6%和12%,干掉i7-11800H不在话下,但与12代酷睿的差距仍非常大。
3DMark TIMe Spy属于图形性能测试,它的物理分数能反映CPU的物理渲染表现,不过其实和游戏关联不大;图形分数则能比较好的反映显卡游戏性能(尤其是3A大作)的上限。
功耗上限放宽至140W的RTX3060此番跑到9068分,不过相比CPU显得更香甜又清凉了……(狗头*2)
AIDA64主要测的是内存与缓存性能,这块跟品牌厂商调教关系很小了,基本就看CPU还有内存本身的性能。
DDR5内存的带宽大增(但其实也没想象中那么大),不过锐龙6000系仍比较好的控制住了延迟,相比上一代只是略微增加。三级缓存的带宽和延迟都非常亮眼,所谓的“Win11负优化”并不存在。
Crystal Disk Mark主要测的是硬盘性能,但在笔记本圈子里混用同级别硬盘是惯例,这个测试仅能当作入手批次的参考。
镁光3400的连续读写速度都很出色,但更影响实际使用体验的随机读写速度就比较一般了,和PCIE3.0的盘区别不大。
游戏实测本期修改了游戏实测名单,GTA5和英灵殿分别被永劫无间和老头环取代。原因是GTA5太老了,且有188帧数上限,已不太能衡量新硬件的表现;英灵殿对显存的要求过高,在3A大作里不太具备代表性。
游戏测试在“增强”模式下进行,开启独显直连,后台开启TIM、微信和3个浏览器页面,这样比较符合大家日常游玩的环境。不垫高机器,不外接散热。由于两个对比项当初显卡均超频100MHz,故魔霸新锐2022也做了相同设置;NVIDIA控制面板也均设置为最有利于游戏的“全局-注重性能 自动PhysX”。
游戏截图普遍是.jpg,因为.png容易超出上传大小限制,大家开相同画质实际游玩的视觉体验,普遍要比看我的截图来得更好。“最低帧数”指的是1%low,毕竟0.1%low在实际游玩时极少能感知到,也不会影响操作。
1080P游戏性能由于魔霸新锐2022的原生分辨率为2560*1440,故游戏测试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统一分辨率调至1920*1080,用于展示新硬件相比上一代硬件的区别。
两个对比项,一个依旧是魔霸新锐2021(R9-5900HX RTX3060),注意这是我日常自用的机器,已经升级到了32G 4BG内存,且是在独显直连(走C口)外屏下做的测试,因此成绩会比知乎那篇文里更高。
另一个则换成了暗影精灵7(i7-11800H RTX3060),虽然它并不是满血的显卡(无动态加速),但由于标配4BG内存,游戏实测帧数反而更优于2BG的G15,此前的文章可以看出。由于机器已出掉,无2个新游戏的数据。
FF15是最为贴近实际游玩的一个测试项目,其它游戏的基准测试,往往很少涵盖实际游玩时的攻击、射击、驾驶等动作,说是“过场动画即时演算性能”测试更合适。
魔霸新锐2022表现十分优秀,尽管这个游戏1080P下已经把显卡吃得足够满了,8669的分数依然比两个竞争对手高出一截。小飞机最新版目前仍不能读出R9-6900HX的游戏频率/功耗/温度,但从左上角的显卡功耗(<=115W)看,动态加速并未触发,证明新锐龙对物理特效的加速效果也有一定跟进。
LOL属于高帧竞技网游,即便RTX3050玩它也无明显瓶颈——此时游戏帧数就主要依赖CPU,上限一般由缓存大小与内存/显存带宽决定,下限则由单核性能与内存延迟决定。
由于R9-6900HX的缓存大小仍未改变(二级4M,三级16M),魔霸新锐2022的表现一般,明显不如i7-11800H,与上一代R9-5900HX的差距则基本可以视为测试误差。不过激烈团战时最低帧数仍维持在150 ,与两个对手在同一水平,并未因DDR5内存的延迟出现明显下降;0.1%最低帧数达到110 甚至明显更优。
吃鸡在显卡好到一定程度(全极致3060以上,三极致3050以上)后也变成高帧竞技游戏,三缓、内存带宽和独显直连都会带来提升。
这个游戏在前段时间宣布免费后,似乎是来了一波“负优化”(另两台机器都是在此之前测的),魔霸新锐2022最终仅仅与上一代打平,最低帧数还略输了一点。不过这确实是游戏优化的缘故,后面2K分辨率测试就能看出。
地平线4作为游戏优化教科书(续作5就明显差了不少……),显卡利用率极高,且好的CPU能提供更高的物理渲染效率。
AMD yes again!魔霸新锐2022大获全胜,平均帧数180 ,甚至打败了有更大缓存的i7-11800H。截图可见动态加速同样未触发,这番确实是CPU立了头功。
全战三国也是优化较好的游戏,且调用DX11 API,因此也能指示GTA5等较老游戏的表现。从这个游戏开始,显卡压力明显增大了,CPU的差距被拉近。
魔霸新锐2022平均帧数76,领先上一代4帧。不过没有打败i7-11800H,即便有动态加速的加成,毕竟这个游戏是与Intel深度合作优化的。
大表哥2调用的是相对不太常用的Vulkan API,因此对CPU压力偏大同时,不同级别显卡的差距也被拉近。
魔霸新锐2022平均帧数73,同样领先上一代4帧。这次反超了i7-11800H,即便没有动态加速。最低帧数出现在最后驾车逃离时,达到60非常优秀,此前测过的笔记本普遍都要低到50。
赛博朋克是目前主流游戏里最吃配置的之一(主要是显卡),一般要3060显卡才能保证1080P游刃有余。
魔霸新锐2022跑出70的平均帧数,分别领先R9-5900HX和i7-11800H 3帧和5帧。最低帧数依然出现在酒吧场景内部,为53(有意思的是如果开启光线追踪 DLSS性能,它反而会上升)。
永劫无间作为较新的高人气网游,低画质入门下限低于吃鸡,但高画质畅玩上限明显更高。
魔霸新锐2022在极高 SMAA(即不开DLSS)时能跑出88的平均帧数,领先上一代7帧,但发生激烈战斗时会掉到60以下。实际游玩仍然建议开启DLSS-自动档,这样二者可以分别达到110 /70 。
老头环是今年新发售的一款好评单机3A,有望竞争年度最佳的优秀作品。游戏本身锁60帧,需要用工具解锁限制(开启工具时无法进入联机模式,因此测试仅供参考,实际上单机模式也不建议大家开启)。
魔霸新锐2022在草地与火光场景(战斗场景反而有时会偏高)的平均帧数为74,比上一代高3帧,但最低帧数低到不足50。后面2K分辨率可见依旧如此,因此这属于游戏优化问题,希望后续能跟进下。
综合看来,R9-6900HX的游戏性能意外不错,除去高帧竞技网游因为缓存偏小的原因不敌,其余竟然基本都不惧i7-11800H。今年只能怪老黄不给力了,显卡比牙膏还牙膏,到头来CPU的提升,往往都体现不出来。
几个无基准测试功能的游戏,用MSI Afterburner手动记录帧数——
2K游戏性能第二部分则在2560*1440的原生分辨率下进行,暗影精灵7没有这个选项,故退出对比。由于RTX3060显卡性能有限,一部分游戏做了画质下调处理,具体可以看图表。
FF15因为没有2K分辨率选项,用4K 标准画质取代。魔霸新锐2022得分4792,与上一代差距毫厘之间,压力基本都在显卡那边了。
LOL依然维持最高画质的设定。魔霸新锐2022的平均帧数基本就没有下降多少,激烈团战时仍能维持140 ,与上一代的差距反而因此拉大了。
吃鸡同样维持最高画质的设定。魔霸新锐2022这次反超了上一代,证明之前“原地踏步”其实是游戏优化导致。
地平线4也维持最高画质的设定。魔霸新锐2022依旧游刃有余,平均140 ,依旧领先着上一代不少距离。
全战三国开始的几个游戏都变得格外吃显卡了,测试时降了一档画质为“较高”。魔霸新锐2022跑出68的平均帧数,与上一代的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如对帧数无要求,开最高画质玩也无妨。
大表哥2把滑条拉到中间为“平衡”。魔霸新锐2022平均帧数58,略微领先上一代2帧。
赛博朋克降了一档画质为“高”。魔霸新锐2022平均帧数54,同样小胜上一代2帧,这个游戏在2K分辨率下可以选择“光线追踪超级 DLSS超级性能”的设置,平均帧数和日常“高”时相仿佛,视觉效果却更出色。
永劫无间降了一档画质为“高”。魔霸新锐平均帧数71,3帧秒*上一代,如开启“极高 DLSS自动”也基本是这个表现,不过最低帧数反而能提升到60附近;追求帧数则可开“高 DLSS自动”。
老头环降了一档画质为“高”。魔霸新锐平均帧数65,2帧吊打上一代,最低帧数与1080P相当,仍是优化问题。
MSI Afterburner手动记录的帧数——
办公与续航首先看插电时的日常办公表现,测试在“增强”模式下进行,仍维持独显直连。不垫高机器,不外接散热。
两个对比项,一个仍是魔霸新锐2021(R9-5900HX RTX3060 130W),另一个换回戴尔游匣G15(i7-11800H RTX3060 130W)。
魔霸新锐2022的办公表现符合预期,显卡基本没变前提下,渲染与剪视频两项提升很大,数位创作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了15%左右,也反超了i7-11800H。日常使用项目则属于例行级别的提升。
然后看不插电的表现,测试在“性能”模式下进行,拔掉电源,不垫高机器,不外接散热,屏幕亮度为60%。魔霸新锐在“性能”模式下和“增强”一样锁定了Win11的电源策略,所以无法修改。
AMD这次扬眉吐气了!R9-6900HX在拔电状态下,竟然仍维持了插电状态下的近90%性能,也就是说拔电办公与上一代R7-5800H插电办公表现差不多(其实数位创作还要更强)。
有得必有失,如此高的离电性能加上更高功耗的屏幕(独显直连仍未取消),魔霸新锐2022的续航表现有所下降,99%电量起跑,总计22分钟的测试耗电14%,重度使用的续航不到3小时。但前15分钟偏日常使用的项目耗电很小仅6%,按频度减半计算,轻度使用的续航仍然超过8小时,在游戏本里依然属于一流。
魔霸新锐2022支持纯核显模式(天选等华硕家游戏本也是),在奥创智控中心里将MSHybird模式设为“节能”即可,无须重启机器。核显模式下续航更为出色,在轻薄本里都可以达到数一数二的水平,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详述,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做核显相关的测试,想看的小伙伴可以先马克下。
接下来是Adobe三件套生产力测试,魔霸新锐2022除去PS的表现(931)在一众强手中显得一般,余下都非常优秀。PS其实也吃大内存,如果将内存扩到32G,这个分数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AE和PR的分数分别为862和707,都位居目前开箱过的所有笔记本榜首。PR甚至超过了我的宝贝台式机(R9-5900X RX6900XT 32G内存),情何以堪啊……
最后跑一跑工科小伙伴常用的SPECviewperf工业制图。魔霸新锐2022在这块表现倒不是太惊艳,3dsmax相比上一代进步明显(约30%),其余项目基本都在伯仲之间。
散热表现正常而言,CPU重负载温度不会超过单烤FPU,显卡重负载温度不会超过单烤Furmark。但笔记本在游戏、视频渲染等双负载场景,CPU和显卡之一(往往是CPU)温度可能会超过双烤。
散热测试在“增强”模式下进行,维持独显直连。室温为24℃,不垫高机器,不外接散热。
单烤FPU,R9-6900HX的温度瞬间冲到95℃撞墙,此时频率为4.6GHz,峰值功耗可达105W;此后以非常缓慢的速度逐渐下降,大约3分钟来到90W出头并一直稳定,温度也一直顶着95℃的墙跑,释放非常激进。不过烤鸡频率很高,此后时间里CPU一直维持在全核4.4GHz的频率,这已经是去年R7-5800H的上限值了。
单烤Furmark,RTX3060功耗稳定在140W附近,频率则在1475~1552MHz之间来回跳。由于“增强”模式默认就给显卡超了频,所以温度稍高,达到79℃。
双烤的情况比较特殊,CPU瞬时功耗仍然达到105W(我是先开Furmark再开FPU的),频率4.5GHz;此后逐渐下降,约30秒钟后下降到65W,4.1GHz,这时显卡的功耗并没有稳住115W,而是在105W上下跳跃,频率在1275~1342MHz之间跳;再约5分钟后CPU功耗再下降到54W,频率为全核3.85GHz且一直稳定,温度稳定在86℃;显卡则回归115W附近,频率在1372~1445之间跳,温度78℃,给人感觉像是前5分钟让CPU“借”走了显卡一部分功耗一样。
总结及其它机器重2.42kg(比上一代稍微重了一些,散热规模没变,看来是用料更扎实了),加上电源是3.15kg左右,整体也不算重。和上一代一样,机器做工考究且刚性很足,品质感非常棒,RGB元素也比较多。
屏幕提升到2K 165Hz P3色域且色准控制仍较出色,亮度350nit也略有上升。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双显三模”设计如今全线普及了,进可开独显直连畅玩游戏,退可用核显模式实现续航,稍后我还会测核显相关内容。
散热相比上一代并无进步,但上一代本来就堪称业界翘楚,最终仍属于游戏本里十分优秀一档。由于CPU/显卡频率的提升,烤鸡温度上升了一些,但风噪反而还变小了,来到人位50db左右,并且非常干净没有杂音。
6000系锐龙可能不讨硬件发烧友喜欢,但实测玩游戏并不差。除去高帧竞技网游由于缓存的原因确实战不过Intel,单机大作并不惧,相比i7-11800H甚至略有反超。
此外6000系锐龙的离电表现非常优秀,功耗控制也依旧维持着,大家倒是可以期待一下搭载它的轻薄本表现。
没有摄像头和小键盘依旧是硬伤(ROG整个系列看来都是如此……)。虽然可以通过外接解决,但终归不方便。
具备双内存槽和额外M.2插槽,官方明确表示可加装内存到64G。
推荐指数较为主观,大家也不一定完全信奉。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外形:★★★★★,改善了上一代的细节问题以后,整台机器完全值得满分的评价。
做工:★★★★☆,尽管不是全金属设计,但高级感十足,触控板用起来尤其丝滑(很可惜Windows系统对它的支持天生就不如Mac)。半分扣给没有小键盘和摄像头好了……
性能:★★★★☆,同配置下最强的性能释放,独显直连 双显三模照顾了各种用户群体。挤牙膏的苏妈和牙膏都懒得挤的老黄各自领走0.25星。
散热:★★★★☆,硬件温度比上一代要高,因此扣了半分,其实或许加大一点风量更好。
价格:★★★,“败家之眼”向来都与“性价比”不相干,当然如果要论“质价比”,它至少可以打四星。
时段:★★★★,竞争对手很明显就是各种搭载12代酷睿的游戏本。不过考虑到今年显卡进步不大,游戏玩家尤其主玩3A的,选择AMD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
整体推荐指数:★★★★☆。虽然价格有些偏贵,依旧是一台值得剁手的机器,颜值性能双双在线的同时,供货情况比上一代好了很多,几乎一直都有货。作为“败家之眼”的信仰产品,ROG系列拥有许多竞品不具备的优势,如功能丰富的智控中心、傻瓜级的BIOS更新(无须上网搜索下载,智控中心直接安装),以及2年整机国际联保——如果对自己电脑水平不是很有信心,预算又足够,我觉得这种“溢价”一些的产品反而更适合你。
建议入手人群:预算在9000 ,主玩单机3A的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建议在9499及更低的价位入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