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巨野永丰塔无顶之谜

青未了|巨野永丰塔无顶之谜

首页角色扮演莽荒仙境更新时间:2024-05-13

犁米/文

永丰塔坐落在巨野县城的闹市中,该塔系八棱等边四门楼阁式砖塔,现存五层。其中,第一层和第二层被淤积在了塔下的水潭中,只有上面的三层屹立在水波之上。但是,令人疑惑不解地是这座古塔的塔顶不像其它地方的古塔,顶部或尖、或圆、或呈菱形,而它却是平顶的,远远地望去,就像一个被利剑削去脑袋的巨人,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样子,给人一种压抑憋屈地感觉。

没有顶的永丰塔当初计划盖七层、九层、还是十三层,又是遇到什么样的劫难或波折,致使它盖到五层后而停工,留下半拉子工程,还是当初塔的设计者有意而为之?古人没有留下笺书和说明,现存的碑刻也没有详细的记载,留下一个千年之谜让后人去猜测。时至今日,倒是坊间流传着多个版本和说法。有的说,塔底两层毁坏严重,时代久远,应是唐初;有的说,建于唐末;新编《菏泽地名》一*载:“建于五代周”;新编《鲁西南史话》一书则说:“建于北宋”。据《巨野县志》记载:此塔“世传唐人所建,未含尖而止”;据建国前,塔尖木柱上:“大宋仁宗致和元年修建”的字样,又证明了此塔最早修建于北宋。近年来,经过省、地、县考古工作者反复考查分析论证认为:各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从下两层和上三层新旧不同,构造各异的情况来看,似乎象是个跨时代的建筑物。据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该塔建于五代周。因年代很短,没有建成,北宋以后,继续修建,才使此塔臻于完整。另一个结论是:唐代在此建塔,未及塔顶而停建,由五代北宋续建而成。

史归史、传归传,在史料无法盖棺论定的情况下,一些野史与传说倒是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传说,古代有一龙常在大野泽作乱,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托塔李天王之子哪吒将此龙镇住,洪水即退,大野泽渐涸,一望无垠的大水变为千亩良田。龙王一气之下,向玉皇大帝状告了哪吒,哪吒被治罪。后来,托塔李天王将制服哪吒三太子的佛赐宝塔断之为三,掷下天门, 塔底落于西邻之县郓城,塔身落在巨野,塔顶飘往东邻之县金乡。

传说中的一塔分三处,一处坐落在巨野西北面的郓城县城内、一处坐落于巨野东南方向的金乡县城内,三座古塔相距不是很远,建筑年代也相差无极、建筑风格也基本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巨野永丰塔和郓城唐塔都是无顶的平头塔,只有金乡县城内的文峰塔是尖顶的,这三座古塔可谓是一个区域内的姊妹塔,鲁西南大地上的地标性古建筑。

春末夏初的一天早晨,笔者冒着蒙蒙细雨实地瞻仰、参观了永丰古塔……

永丰塔因一二底层被淹埋在了水潭中,一架铁桥铺在塔外西侧的石台阶上,过了铁桥顺着螺旋状的铁梯就可通过三层朝西的券顶门沿台阶进入塔内。塔内仅有一人可通过的绕塔回廊,三至四层塔壁的佛龛内分别摆放着不同的石刻佛像,层与层之间都设有一道登顶的券门,顺着仅容一人通过的塔内券门可直达五层的平顶。五层的平面上建有一座四角的阁楼,从建筑风格和建造的新旧程度来看,这座四角翘檐的小阁楼显然是后来新加上去的。阁楼内供奉着三位身披金黄色披风的菩萨,一道人为的铁网将三座菩萨阻拦在东面的墙壁前,菩萨被拦在网内,显然是为了防止那些朝拜的信男善女,近距离、贴身触摸佛身而让佛像遭到破坏。透过密密的网眼,慈眉善目的佛像给人一种普度众生的感觉,佛像前面的香炉里插满了燃了半截而未燃尽、紫红色的檀香,一股淡淡的檀香味缭绕、缥缈在阁楼的空间。

出阁楼漫步在五层的塔顶平面上,巨野城尽收眼底,高低不平、错落有的建筑房屋分散在古塔的周边。举目远望,黑黝黝的树木、时隐时现的村庄都罩上了一层乳白色的雾气,白茫茫的大地飘飘渺渺地宛若仙境一般。居高临下,顿时油然而生一股心旷神怡、超凡入世的情怀。观景赏物要横看成岭侧成峰,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俊俏中寻找到它的强悍与恢弘;欣赏大海,自会在大海的汹涌澎湃中寻找到它的宽阔与博大;欣赏流水,定可在流水的水光潋滟中发现到它的温柔与乖巧。那么,站在永丰塔的平顶,欣赏雾气中的鲁西南平原,则给人一种大漠炊烟直,长河落日圆荡气回肠般地豪迈感。守塔有责的蝙蝠在大悲大咒地佛号声中,聚而不散、散而不乱、不知疲倦地巡视在古塔的周围,传承沿袭着它们祖先交给地守塔任务。塔下那一潭碧绿色的潭水,如一坛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千年老汤,浸润承载着近千年的古塔不卑不亢、无欲则刚地屹立在鲁西南的大地上。永丰塔犹如一棵遭受过暴风雷击、炮火蹂躏的大树,雷公的巨量电鞭或锋利残酷的弹片削去了它不屈的头颅。但是,它已经将潭水中的精华和灵气吸收到自己的躯体内,脉搏中不断地更换着新鲜的血液,虽然失去了大脑的指挥,但是它却修炼成了一尊百毒不侵地金刚不烂之身,风暴摧不毁它、雷电击不毁它、炮火打不烂它的无头神塔。

巨野,顾名思义就是巨大的荒野与沼泽。这里西望黄河近在咫尺、东距鲁国的首都曲阜也不过百里之遥。每年洪水暴发季节,黄河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滔滔大水挟裹着黄土高原的泥沙由西向东漫卷而来。久而久之,不断淤积的泥沙将洪荒的原野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和高低不平的沼泽。在这样的环境和地理中,可以想象千年以前的鲁西南大地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涛涛林海起伏不断,灌木、芦苇无边无际,真可谓是“波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在莺飞草长的日子,森林、湿地充满了鲜活的生机。虎啸龙吟、鸥声鹿鸣、羽光闪闪。百兽之王老虎吃饱喝足之后倚着合抱的大树,霸气而又惬意地打个盹;黄羊、狍子恣意地穿梭在密密的芦苇荡里,在自己的领地上举办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大雁、仙鹤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跳舞交欢,把新的生命孕育在巢穴里,把新的希望寄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兽都有,2000多年以前,这里曾出现过“四不像”的怪物,后人将它取名为麒麟。那么,这麒麟为何物呢?京房《易传》的解释说:“麟,麇(獐)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采,腹下黄,高丈二。”《广雅》中是这样解释的:“麒麟,狼头,肉角,含仁怀义,音中钟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游必择土,翔必有处,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

世上是否真有这种“仁兽”?普通人没有见过,据说孔子见过,而且史籍有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前481年,孔子71岁),管理山林的人(虞人)在鲁国都城曲阜西边的巨野县一带(大野)打猎。鲁国权臣叔孙氏管车的仆从(车子)鉏商捕获一只奇怪的兽,载了归来。叔孙氏见此怪兽,以为不吉祥,自己不要,赐予“虞人”。孔子看后说:“这是麟啊!为什么来啊!为什么来啊!”并掩面大哭,涕泪沾襟。叔孙氏听说后,就把这怪兽留下了。据说孔子这时正在写《春秋》,看到西狩获麟,认为麟是祥瑞“仁兽”,太平盛世才出现,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出非其时而被捕获,甚为感伤,写了“西狩获麟”这句话后,就停笔不再写了。这就是传说中孔子写《春秋》“绝笔于获麟”的故事。

故事看上去虽然有点八卦,但是,在2000多年前出现这样的怪物也不足为奇。水浒传中武松在阳谷县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阳谷与巨野之间开车的话,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距离,两县离黄河都不远,都处在鲁西南平原地带上。树大林深藏大虫,900多年前阳谷一带肯定是人烟稀少、林海茫茫的莽荒景象,要不林浅树矮是藏不住老虎的,既然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阳谷县周边有老虎出没,那么,比这早一千多年的春秋时代,巨野县出现“四不像”麒麟怪兽也就见怪不怪了。

几千年来,黄河屡次泛滥到访鲁西南大地,给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造成了无数次的灾难。黄河决堤,滔滔黄河水淹没了森林、农田、房屋、古建筑。当然,对待事物也要用辩证地眼光来衡量,黄河在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人类带了福祉,一层一层淤积起来的丰腴泥土,无需施肥、浇灌,就可有力地促发树木、水草、农作物的茁壮生长,如果此地寸草不生,要不怎么能藏得住麒麟与老虎呢?人类更无法生存。天时地利人和,居住于此的人们围湖造田,在这肥沃、丰腴的土地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据记载,永丰塔底部的一二层就是黄河泛滥后被冲击的泥沙淤埋到地下的,至于塔下那一汪清碧碧的潭水,也许是当初未来得及冲堤而出、积存了千年之久的黄河圣水呢!

水拥塔、塔赖水,塔水相依,不离不弃……

【作者简介】犁米,《当代散文》杂志编辑部主任、企业家日报驻山东记者站负责人。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电话: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