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承露杯 述说“长生”和“养生”的往事

这件承露杯 述说“长生”和“养生”的往事

首页角色扮演蛮荒长生传更新时间:2024-08-03

世人公认西汉南越王墓玉器是汉玉高峰。在琳琅满目的出土玉器中,有一件“承盘高足玉杯”非常特别。在今天所见的同时期文物中,它是独一无二的。透过它,那些有关“仙丹”“药石”“养生”的故事,重新被提起,被讲述。

文/图:广州日报

她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玉器是德行象征 也是养生宝物

铜承盘高足玉杯

汉代装饰流行用玉。南越王墓出土玉器244件(套),其中装饰玉多达140余件(套),分为玉容器、玉带钩、玉佩饰、玉剑饰四大类,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玉技艺,被认为是西汉玉器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但与之相比,玉容器的数量就少得多。当然这也是汉代随葬玉的普遍现象。全国数以万计的汉墓出土,发现的玉容器不过十几件。相对来说,南越王墓出土的5件玉容器——4件玉卮(即一种玉杯,主要用来盛酒)、1件玉盒,已经算是非常可观的发现了。更何况,它们件件艺术个性鲜明,雕琢技艺精湛,绝对是汉玉精品。

玉容器中的这套承盘高足玉杯通高17厘米,出土时放在南越王棺椁的头端,由高足青玉杯、游龙衔花瓣玉托架、铜承盘三部分组成,造型呈三龙拱杯之势,底下本有一个木座,可惜已经朽坏。它共由金、银、玉、铜、木五种材料作成,工艺精巧,造型奇特。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世界上特别重视玉的民族中,只有中国人把玉上升到人品、人格、天地和谐的高度,延伸到文化、哲学、人与人关系的层面。“你翻翻看,不管新华字典也好,康熙字典也好,凡是有玉字旁的,绝对都是美好的东西,绝对不是差东西。”玉是能够代表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现在所说的“丝绸之路”本身也是玉石之路。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所有早期的区域文化中,玉的因素都非常突出且重要。

吴凌云还指出,南越王墓中出土的这批从数量、品种到工艺上都“空前”的玉器,和其他大量随葬品“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南越国的政治、文化、生活面貌,改变了世人认为百越乃蛮荒之地的印象”。其玉料属透闪石质,有些玉料应该来自今新疆地区。但玉衣、玉璧等制品来自广东曲江的可能性较大。曲江石峡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与南越王墓玉衣片的玉材相似。古书中记载“曲江县东有玉山,卉木滋茂,泉石澄涧。相传云昔有人采玉处”,也是印证。

除了哲学和道德方面的内涵,玉也被认为对健康有好处。用玉容器食用东西,本身就是一种高端的养生方式。

五色药石到底是“不死丹药”还是“长生药”

在南越王墓中出有五色药石的实物,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件承盘高足杯可能是南越王生前用来承聚甘露、服用长生不老药的器具。秦汉统治者迷信神仙,认为服食甘露玉屑可以长生不老。南越王墓墓内西耳室的西侧墙根,首次出土了五色药石的实物,包括紫水晶173.5克、硫磺193.4克、雄黄1130克、褚石219.5克和绿松石287.5克,为研究2000多年前中国炼丹术发展提供了实证。此外南越王墓里还发现了一些用途难以判明的铅丸和丹砂,如西耳室药杵旁两堆共528个小铅丸。铅丸直径1.8厘米,单个重31.5克,制作精细,大部分中间有一个不穿透的小圆孔。有专家推测它们可能也和丹药有关。

从嫦娥奔月到唐僧取经,都是“长生不老”观念的反映。但这些“五色药石”真的是“长生药”吗?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维一在其《南越王墓出土五色药石研究》的专文中,从药理的角度详解了这批“五色药石”的性质,得出结论:“南越王墓出土的该套五色药石,其组成物质多数有药用价值,定名为药石是准确的。”硫磺、雄黄药性温热,可用于虚寒之症;赭石、绿松石似对肝脏有养护作用,“至于五味综合的效果,由于无法从发现时的各成分重量分析配药的比例,因此很难得出其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与影响,但是毫无疑问,由于雄黄及硫磺的存在,该药石如长期久服,必对人体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作用。是利是弊,视乎墓主当年如何服用。”

他进一步指出,从出土位置、时代背景、史料记载等诸方面综合考虑,这批药石也可推测只是被视为普通药物之用。比如,“该套器物出自南越王墓随葬品最多、最丰富,亦可说最杂的西耳室,如视为长生不老之仙药,既如此珍贵,从常理说,不应放置于此,而以主棺室为宜。主馆室中墓主棺椁足箱中恰恰出土一银盒,而此物是被墓主人作为药盒使用,出土时,盒内仍有半盒药物……为何重此(银盒中之药)而薄彼仙药(五色药石)呢?”而且,西耳室药物类随葬品除五色药石外,还有两套捣药用的铜铁杵、臼和羚羊角、中草药材等器物,铜铁杵、臼就出土在五色药石之旁,“可见,五色药石被当做普通药物对待更合情合理。”而且它们的组合与“经典”版本的“长生药”配方区别也很大。很有可能,“五色药石”之方不是南越国人独创,而是受中原医学文化影响,并非汉代人追求长生不老之“仙药”。

玉杯承露的传说

迷住了很多古人

无论“五色药石”的作用究竟为何,玉杯承露的意义当无异议。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类似用品,应该算是稍后的汉武帝制作的承露盘。汉武帝雄才大略,却又爱好“神仙”之说,听了方士们的话,在建章宫西南部建造“承露盘”,以承接甘露。《史记》里说:“又作柏梁(台)、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通鉴》里说:“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饮之。”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

这个承露台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曾经想迁到洛阳去,但是没成功,“盘折,声闻数十里”。于是后来他在洛阳重建了承露盘。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感于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触景而生情,作《金铜仙人辞汉歌》,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后代帝王往往在皇家御苑中建立承露台。今天在北京北海,还能见到石刻的遗物,一般认为应当是乾隆时期根据汉武帝承露台的故事而修建的。圆明园中本也有一座更大的承露台,但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现在立于园中的,是1989年按照清代藏图重制的。

除了这件承露杯,南越王墓玉器也都是雕工精致,技术多样,布局灵活多变,既继承了传统的以对称为美的布局,也有所创新。从纹饰和风格看,带有许多东周玉制品的特点。玉龙、玉盒等器物有修补和钻孔的痕迹,据说有不少是当时的传世品,也说明使用者对之的珍视程度。还有一些的加工手法非常巧妙。如铜框玉卮由九块独立玉片和一个鎏金铜框组成,按吴凌云的说法,是“先将铜框加热,然后把打磨好的玉片镶嵌在铜框里,待铜框冷却以后,将玉片铆合牢固,形成一个九棱圆筒体”。这些精美的玉器,都是当时的工匠在有限的加工条件下一点点琢磨出来的,堪称汉代玉器的大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