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期末我考不好怎么办?”父母的回答至关重要!|伴读

“妈妈,期末我考不好怎么办?”父母的回答至关重要!|伴读

首页游戏大全妈妈把我的游戏藏起来了2更新时间:2024-06-06

本文选自|新东方家庭教育

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这几天临近期末,明显感觉到儿子那种藏不住的紧张感。

一放学,平时最爱吃的下午茶不吃了,直接躲进房间闷头写作业。

到了晚饭时间,催他出来洗手吃饭,怎么喊都没动静,一问就是作业没做完,没心情吃。

以前读小学的时候,不见得对学习这么上心,今年刚初一,怎么就变了个人似的。

好不容易等他出来吃饭,我特地问了,原来儿子有“考前焦虑”,担心自己考不好。

别小看孩子考试这点事,当他对考试没把握,担心考不出好成绩的时候,这种负面情绪一旦没有处理好,会影响他的正常发挥。

孩子藏起来的压力

没经历过的人不会知道

有一位高二学生,曾写信给心理专家,吐露自己极具压力的学习过程。他每天拼命学习,经常学到半夜三更。

可效果一点都不好,上课越来越听不进去,考试名次不升反降,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许多孩子,一到重要的考试,内心的紧张、焦灼,就会挑战他的心理防线。

特别是上了初中后的青春期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什么事都主动跟父母讲,或者坦诚表达出来。为了掩饰他那些不安、恐惧,他宁愿关起门来自己“逼”自己。

因为他想用自己的方式,消除学习伴随而来的压力,别人能行,他也觉得自己一定可以。

只是心智尚不成熟,很难真的卸下心里的大石头,反倒越学习,越沉重,越不安失望。

父母的忽视

或许把孩子推向崩溃的边缘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孩子压力这么大,让父母帮忙引导不就好了吗?

孩子不是没想过,只是有时候说出来,得到的回应却不尽如人意。

有的父母觉得考试嘛,平时好好复习就行。

有的父母则反过来指责孩子,“都叫你多花心思在学习上,临近考试才来说紧张,早干嘛去了?”

正是这种无视孩子言语、行为传递出紧张感的行为,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打击,让他觉得孤立无援。

有句话这么说:“父母最错误的沟通方式之一,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孩子,终究是敏感的,父母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句无关痛痒的回复,都会引起他情绪的剧烈波动。

如果他感受到的是不被接纳和信任,那他极有可能自己承受一切,直到承受不了原地崩溃。

当孩子说“我担心考不好”

聪明的父母都会这么做

多年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我接触过不少“考前焦虑”的孩子。

大部分的孩子,不是不知道必要时得求助父母。

只是有过被拒绝、被忽视的经历,加上心里的压力大到无法自我排解,才出现各种问题。

他们无一例外,都在等着父母主动走进自己的世界,给自己支招,帮助自己化解危机。

所以,当孩子主动开口说:“妈妈,我担心......”时,千万不要跳过这件事。

抓住孩子“信任父母”的契机,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陪伴他一起减压。

第一,告诉孩子“考前焦虑”的真相。

让孩子知道,考试前会紧张、焦虑,是正常现象,不必刻意去逃避或消除它。

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焦虑感,反倒能提升学习效率。

给孩子吃一剂强心剂,帮他放下心理负担,能大大减轻他对焦虑的恐惧感。

第二,引导孩子学会放松,调节状态。

鼓励孩子,有什么不舒服的,可以找父母或者好朋友倾诉出来,说出来心就会好受一些。

有空的话,带孩子到户外、公园或大自然等没什么人打扰的地方,看看蓝天白云,闻闻花香,听听鸟叫声放松身心。

或者学习腹部放松呼吸法、听听舒缓的轻音乐,通过调整呼吸和外部刺激来缓解焦虑。

第三,保持正常饮食,营养均衡。

有些父母一到考试,就喜欢给孩子吃补品,加各种料。

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要刻意为孩子做那么多,平时吃什么喝什么,继续保持,适当补给营养就行。

比如少吃糖果、含糖饮料、油炸食品;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吃一些粗粮杂粮,蛋白质、肉类、果蔬、坚果等合理搭配;

晚餐吃七八分饱即可,吃得太饱可能使更多的血液进入消化系统,影响大脑血液供应,容易使人犯困影响考试。

总之,不要随便改变饮食习惯。

第四,确保规律的作息。

担心睡不着,睡前可以来一小杯热牛奶,提升睡眠质量。

尽量早起,如果实在起不来,允许自己赖一下床,多眯5到10分钟再起来。

最后,是对父母的提醒。

不要总把学习、考试这些事挂在嘴边,更不要动不动就催孩子去写作业。

要是孩子有喜欢做的事情,提前约定好完成的时间,就让孩子放松一下,没什么大问题。

少一些唠叨,多一些安静的关注和留心,是对孩子最好的后方支持。

不管孩子在考试面前,有什么样的心情,或最后考得怎样,我们都要站在孩子的身后。

接住他的情绪,给他积极正面的回应,让他觉得背后有力量、有靠山。

唯有这样,等他日后面临人生更多的大考,才能心存笃定,不慌不忙往前冲,向上攀登。

转自 | 新东方家庭教育,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作者 | 哎呀妈,多平台签约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