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焦虑?一个解决方案破局三大焦虑源头(干货)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焦虑?一个解决方案破局三大焦虑源头(干货)

首页角色扮演魔力时光更新时间:2024-10-24

上个月,同学君君刚考完研,辛苦备战了大半年的考试,终于在年前落下帷幕。然而,君君还没等自己缓口气,便立马进入了新一轮的教资考试。复习期间,她心很慌,既担心考研的结果,又忧虑今后工作的问题,同时还非常渴望现阶段获得大的成长和突破。言语之外,我能真切地察觉到她内心无形的焦虑感。

诚然,普通本科学历出身的应届毕业生感到焦虑很正常,毕竟日后将要面临更多严峻的职场竞争,以及社会生活的考验。

不过,今年底也有爆出一则新闻:《Nature》曾对来自世界各地的6300名博士研究生进行的调查,现结果显示,只有55%的人对自己的博士经历感到满意,有40%的人因学业导致的焦虑或抑郁,而寻求过帮助。

由此观之,焦虑不只是聚集在中等或低等学历群体中,那些高学历的人,比如博士生们,往往也容易产生焦虑。

那么,现代年轻人的焦虑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越往前走,反倒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焦虑呢?基于此,我思考了以下三个使现代年轻人陷入焦虑的源头,并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来破局这种焦虑之难。

深入分析现在年轻人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年轻人为什么焦虑?”底部有个高赞回答:“往往是因为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而焦虑,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亲密关系不够理想”和“穷”感到焦虑。”

这两条因素确实是大部分人焦虑的原因,我们不妨再具体来分析,其实人焦虑的源头是被某些事或人所困,而中间起链接的便是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把其概括为工作焦虑、感情焦虑和知识焦虑。

一、工作焦虑(赚钱能力弱)

每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避不开工作这个话题,而工作的方式和意义有很多,但绝大多数人选择工作的原因是迫于生活,即赚钱。

所以,我们赚钱能力的强弱,影响着我们在不同维度上对自己工作的焦虑程度。比如,农民工做苦力活挣钱养家糊口会焦虑,企业创始人整日忙于公司事务也会焦虑,但前者的焦虑,更多是源于基本的生存需求。

曾有报告称,世界各地的职场人都在躁动。在全球范围内,58%的人极其迫切地想要一份好的工作和职业,而在21~35岁的人群中,这个比例高达64%。在所有年龄层中,53%的人都迫切地想要学习新技能、提升自我。

由此,人们对于工作的焦虑可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几乎都包含两个层面的焦虑,假想焦虑(自我施压) 真实焦虑(面临困境)

1.工作前的预备期

很多人在未接触本职工作前,就已经开始对工作心生畏惧,担心自己未来找不到工作、无法适应新岗位,或从事不了喜欢的工作,比如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实习生等群体。当然,除了自己担忧之外,这些人多少还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而感到压力和焦虑,比如,父母对新工作的高期望,学校的就业率指标,同学的高薪工作,包括企业对人才的筛选,进入门槛较高等。

2.工作陷入瓶颈期

职场人员在工作中遇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工作能力不够强,效率低下,时常熬夜加班赶进度,与周围同事关系相处不和谐,工作的圈子不太好,工作了几年也难以升职加薪,且平衡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另外,有很多创业者工作了好多年,但公司业绩并没有增进多少,产品质量和传播价值也急需提高和扩大,这时人就陷入了瓶颈期。

3.工作出现危机

在职场上打拼很多年的人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解决本职工作的能力,但却没有利用空余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比如,职场上常流传的“35岁定律”,这类人往往缺乏高效学习、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等可迁移的能力。工作是收入来源,而收入又能用来抵抗疾病、意外,家里人结婚生子等所需。但如果工作碰壁,遭遇了公司裁员,辞退,包括被迫裸辞,退休,创业失败等,这时便会出现工作危机,以加剧自身的焦虑。

二、感情焦虑(亲密关系不理想)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的每一天都离不开和人产生链接。我们从学生时代慢慢过渡到社会生活,主要相处对象也由同学,老师,朋友,慢慢转变成领导,同事与合作伙伴,而且日后我们还会寻找伴侣,共同经营婚姻生活。所以,大部分人都会把爱的重心放在亲密关系上,事实上,多数人的感情维持并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于是自己便陷入到了情感焦虑之中,不懂得该如何面对和处理亲密关系。

1.单身阶段的恐惧

有些人选择单身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对未来的另一半期望过高,比如必须得找一个既有颜又有房车和存款的对象。或者,有些人总期待找一个灵魂伴侣,比如价值观和性情契合。

其实,还有很多人因为自身条件不够好,比如,目前还没有积累多少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自身能力不够强,家庭背景等也不太好,而且找对象时另一方又提出那么多的要求,自己就会感到自卑,不敢谈婚论嫁。

尽管这些人处于单身阶段,但大多数人内心依然渴望爱情,只是不愿将就,但在这等待的过程中,会经常感到恐惧,怕自己过了美好的年纪,依然遇不到对的人,加之面临家人催婚,同龄人结婚生子等压力,焦虑便时常伴随。

2.婚后感情不顺利

最近几年,我国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很多人结婚之后,夫妻两人的关系日渐疏远,动辄出现矛盾,争吵,甚至一方遭受家暴的伤痛。由于亲密关系不理想,这就导致很多处于婚姻生活的人陷入感情焦虑,也不乏有些人会经常寻思跟对方离婚,但又考虑到孩子,父母,财产,及未来情感状况等问题而身困其中。

三、知识焦虑(知识的匮乏和更新)

这些年,社会发展快速,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增多,此外,对精神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尤其是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渴求欲层面上。因此,很多人会对知识产生一种匮乏感,总感觉自己头脑中装的知识少,不够用,而且急需更新和迭代。为使自己跟上社会的进步,便盲目地汲取大量知识充实自己,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现实和理想的落差,让人看不清自己和未来。

1.学生阶段对教育知识的焦虑

学生阶段,我们需要接受学校教育,面临各种考试,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教材学习困难,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课外知识拓展不丰富等而感到苦恼。同时又会受到学校老师,学长学姐,相关考证培训机构的建议而影响自我判断,为了弥补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之差,我们可能会盲目报补习班考证,或考研考博深造,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又难免会被个人的方向选择,以及学习知识的压力等而感到焦虑。

2.社会工作者对知识的焦虑

对于很多步入社会工作的人来讲,知识大概是体现一个人能力的价值标准,不管自己身处哪个领域,输出哪种社会价值,都离不开知识的灌输、内化和积淀。在社会发展快速的基础上,其实还多了一条适应准则,即变化性,就是我们所接触和学习到的一些知识,技能,包括自己多年来沉淀下来的工作经验等,都有可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过时,甚至淘汰,这就导致很多人陷入知识焦虑症。

以上便是现在年轻人焦虑的三大原因,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对照和反思,清楚自己的焦虑偏重于哪个方面及阶段,这会对之后的心态和状态调整有很大的帮助。

解决现代年轻人焦虑的突破口是什么?

心理学研究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四个圈层:舒适圈、恐惧圈、学习圈和成长圈,我认为,这几乎可以解决以上所分析的三大焦虑源头。

因为不管工作、感情,还是知识,我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对当前的状态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换言之,是某个或多个圈层出现了问题,导致结果不尽如意,出现了极大的心理落差。

大家可以试想下,当我们的心理状态不好,正处于焦灼,郁闷或难过的状态时,那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不好或不开心,会因处理工作的问题而上愁,会因与家人相处不好而糟心,也会因学东西慢而心焦气躁,这其实就和我们身边所接触到的环境(人和事)密切相关。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但改变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逃离现有的舒适圈,直面内心的恐惧圈,拓展深度的学习圈和挑战向上的成长圈。

一、逃离现有舒适圈,直面内心恐惧圈

我们这里指的逃离舒适圈,主指逃离原有成长缓慢或停滞成长的环境。因为舒适圈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很大的危机感,即人们总是少行动,多忧虑。于是在一点点看清现实落差后,而深陷无尽的空想之中,最终增添了心头焦虑。

舒适圈有三个主要特征:

大家可以对照下这几点,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处于这样一个逐级强化焦虑的阶段,表面看似较为安逸,没有经历大风大浪,但久而久之,内心的脆弱性会增强,比如,某天与飞黄腾达的老同学一对比,心里就承受不了落差,开始陷入焦虑。

演讲者梅尔·罗宾斯曾在TED《如何跳出舒适圈》中讲到:“在你想要改变你生命中的任何领域的时候,你需要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你永远不会感觉想去做。科学家们称它为“活化能”,这指的是,一个让你从自动导航模式,转变到做新鲜事的力量。”

由此可见,逃离舒适圈是改变发生的第一活化能,我们必须意识到此刻的自己需要改变,逼迫自己去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新的尝试和机会。

但人是有很大惰性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自控力不够强,就很难主动且持续地行动、做出改变,而且很多时候还会因为缺乏自信,行事犹豫等错失重要的成长机会。最糟糕的是,不敢直面内心的恐惧,然而恐惧本身并没什么意义,它会让我们被动地面对一些机遇,且逃避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如经常给自己找偷懒的借口:今天事情很多,天气不好,身体不舒服,心情不好等,那就暂时先不做了吧。

其实,那些经常说“等准备好了再去做”,“等喜欢上了再去做”的人,到头来往往会因当初没有立即去做而焦虑。因为“准备好”和“喜欢上”这两件事本就没时间界定,你永远都在准备的路上,不可能完全准备好;你永远都在尝试过后,才真正觉知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值得做下去。一句话:一边做,就是一边准备。

分享几个技巧以帮助我们逃离舒适圈。

很多时候,如果5秒内我们无法立刻采取行动,那基本上就懈怠了,比如,早起困难户,即便他大清早被闹钟吵醒,可只要犹豫几秒,就又开始睡回笼觉了。但换一个方式,闹钟一响,就立马做起来,或掀开盖物,这个动作只需3秒时间,但已警醒你此刻该起床了。

同样,有知识焦虑症的人,为避免自己花钱盲目报各种培训课程,那不妨每次在看到销售文案时停下来多思考3秒,有价值吗?自己真的需要吗?这是在警醒我们认真考虑,然后再做正确的决策,而不是头脑一热直接付账购买,结果积攒了很多还没学过的过期课。再比如,情侣或夫妻之间闹矛盾的时候,如果你被另一半气得想发脾气或欲动粗时,也可以进入3秒警醒状态,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然后试着换一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5分钟做事原则,主要是为了应对自己无法进入工作状态的难题。如果你今天的任务是向老板提交报告,但因为各种原因工作进不了状态,这时也别设置20分钟的番茄钟了,直接先从5分钟开始做起,让自己进入深度工作的预准备阶段。就像你很不想外出跑步,但提前活动了五分钟进行预热,等全身筋骨舒展开了,跑步也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痛苦。

每一件事,但凡我们想把它做好,就必须得花自己的心思,时间和精力,比如,在进行深度工作,深入沟通和深入学习之前,我们可以先寻找一个能够驱动自身活化能的环境。

年底,大多数人都放年假了,但在家除了过年之外,我们很多人还想提升自己,那怎样把想法更高效地落地呢?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时建议大家尽量远离卧室,至少不要坐在床上学习,旁边也少放零食,适当关掉手机和其他不相关的网页,一是久坐对身体不好,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时做事效率会很低。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找一个适合学习和工作的氛围,比如书店,咖啡厅等,这样会更快进入一种有督导作用的能量场,随之伴来的便是深度做事的心流体验。

我们经常说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跟从别人的选择,要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但当我们的认知能力还达不到可自主地判断一件事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去做的这种高度时,那就不妨多听听不同人的意见,最终再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比如,在工作方面,如果你对职业生涯迷茫无措,那就不妨跳脱当前的困境,找不同的人寻求建议,比如去找已有工作的职场人士,有丰富经验的规划师等,千万不要把视野仅局限于学校,同学和父母身上,尽量多维度地去思考问题,找解决方案。当自己置身于一个全新的、高能量聚集的环境中时,或许你对很多事的看法也有了不一样的改变,而且这个改变,通常都是正面积极的。

多接触不同的人,可以扩大我们的社交圈,这其实也是存在“裂变效应”的。比如,你通过认识一个人,也顺承遇到了很多与这个人同频道的人。比如前段时间,社群里有位小伙伴参加了一场线下读书分享会,然后很幸运地解决了找对象的问题,因为她所遇到的另一半,刚好与自己价值观相符,性情相契,两人也算是灵魂伴侣了。这就是逃离舒适圈的魔力,可以让我们接触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的人间温情和新生体验。

诚然,逃离舒适圈很难,但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这一步,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理想中自己想要走的第二步,第三步,以及更多步,比如,第一次上学读书,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当老板,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做父母。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一些未曾拥有过的东西,那就一定得去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

二、拓展深度学习圈,挑战向上成长圈

关于解决年轻人的焦虑,俞老师有说过一条重要的成长准则:“保持进步的心态,是克服焦虑的重要手段。”

当一个人保持进步的心态时,他会把做任何事情都看成一种修行,从中寻找体验的乐趣和学习的价值,这种学习者的姿态,会自动屏蔽掉很多无道理可言的消极情绪。

生活中,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涉及各个领域,比如,在处理亲密关系时,我们需要多学习,学会如何表达爱,如何感受爱?刚入职场时,自己对基础的工作缺乏熟练度,这时就需要拓展学习圈,冷静应对新环境的挑战,并懂得向有经验的领导和同事多请教。等到了一定阶段,你的工作技能熟练了,这时仍然要不断保持学习,可以去掌握新的技能,叠加当前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比如,你在做着体制内的工作同时,又通过下班后的投资学习,便慢慢摸索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副业)

我们的学习圈拓展得越深,接触到的信息越丰富,看问题的角度也越多维,就越容易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关于如何高效地拓展自己的学习圈?这里可以融合著名的“库伯学习圈理论”。

大卫·库伯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即由初期的行动提炼思考经验,再由可实操的经验总结通用的规律,最后由现成的规律指导复行动。

1.具体经验:根据你自身的经验(直接积累或间接感知)投入新的体验,又指根据我们过往的工作、感情经验和知识存量去做不同的事,从中收获不同的体验。

这里,举一个日常的事例,最近社群里有位朋友在感情上遇到了问题,她每天下班后,会惯常地要求伴侣做事,时刻监督他学习,如果对方有点不情愿或在过程中稍有懈怠,她便会很生气,恼火,试图跟对方吵起来。这时候,她特意去读了《亲密关系》这本书,然后联想到自身情况,突然就顿悟了。

2.反思性观察: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学会复盘,总结,尽可能地将有限的经验具体和条理化。比如上个例子,朋友通过阅读,开始对最近的生活状况进行反思,原来是自己对伴侣要求太苛刻了,这样爱的方式会让对方失去自由,自己也会变得很累。另外,朋友还意识到了凡事要先处理好情绪,再根据过去的行为找到问题的根源,最后和对方沟通好以想办法共同解决。

3.对反思的结果进行系统化地整理,归纳成理论和思维框架,即可复制的经验论。基于上述,朋友经反思后又总结了一条重要法则:一个人首先得让自己活得独立而完整,让自己先成为自己,做好自己,不强求别人,彼此反得自由。由此,朋友也给自己的2020年设置了两个关键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4.主动实践:有了前面经验的积累,接下来便是主动实践,这也是检验学习者能否真正“学以致用”或达到的学习效果。

之后,朋友的感情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晚上下班回家,她会做好饭等伴侣一起吃,但做饭是因为她想,并把这件事当成一种修行,而不是向之前自己认为的“只为对方付出”;饭后,对方想看电视或玩游戏放松下,那就让他看,不再严厉要求、甚至命令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那曾过度关注他的时间,也用来提升自己了,比如她一个人去书房里读书写作,互不干扰。如此以来,朋友和伴侣之间便多了些独立空间,两人相处起来十分舒服、自在,感情也越来越好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个理论应用到不同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去处理在工作,感情和知识层面上所遇到的问题。事实验证,这是一个可将学习效益达到最大化的重要理论。

当我们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时,就会慢慢进入一个向上成长圈,而成长意味着什么?即你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找到自己努力的意义,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

卡罗尔・德韦克 在《终身成长》里讲到:研究结果1: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研究结果2: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挫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它是一记警钟。

这也是目标达成的过程,它离不开积极的心态、以及自我的学习和提高。纵然中途遇到了困难,也不要紧,要学会从挫败中学习东西,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所有人生的智慧都不是凭空来的,是从真实的生活经历中一点点淬炼而凝聚成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明确当下的目标呢?有这三个目标原则。

1.大目标:未来人生的走势

2.小目标:一年所达成的境界

3.迷茫时期的目标:需要自我思考和挖掘

有了这些大大小小和迷茫时期的目标后,我们的人生就有了方向,知道当下的自己该做什么了。这时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行动上,而有了行动,就会有结果,好的结果加速成长,坏的结果,若能从中吸取教训,也能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从而加速自己的成长。

总结

这个时代发展很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人也将面临很多的压力,所以出现焦虑情绪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里需要明确几点。

首先,在大趋势的背景下,掌控你能掌控的东西,努力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擅长之处,不要太在意眼前的利益得失,而重在长远价值。

其次,不要过于关注你周围人的发展,以及他们目前所拥有的东西,因为比较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越比越容易焦虑。听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最好的比较,是跟过去的自己比较;真正的成功,是活得比过去的自己好。”

最后,不要人为地给自己加上心理负担,很多时候,当我们的预期太高而迟迟达不到时,就会陷入很深的挫败感,然后大脑开始设想一连串的糟糕事件,不断否定和怀疑自己,进而徒增更多的压力和焦虑。

作者介绍:笔名茉莉,热爱读书,写作和分享,喜欢向上成长的优质圈,倾向深度交流与思考;专注个人成长领域,文风“原创 真挚”。倒叙一截茉莉时光,遇见更好的自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