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张号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轻巡洋舰,取名自北海道的河流夕张川。由于设计风格太多实验性设计,因此只建造了一艘,但是验证了许多新技术和设计思路,为IJN后期的巡洋舰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计划要造5500吨级的轻巡,但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加上预算限制,日本只能以3000吨级军舰平台为蓝本,在上面安装了5500吨级轻巡同等的武装。与1923年下水完工。
建造时使用了很多独特设计,例如将双联装炮塔的配置在较少的炮座搭在空间内维持同等火力;鱼雷管设在船体中央,可以分别向左右发射;把不同锅炉舱间内的烟囱整合为单一出口以增加甲板空间运用。
完工时除了六门主炮,一门少球磨型外,其他火力和球磨型差不多,但是重量只有3100吨。由于在小舰体里安装了过多装备,续航能力不佳,也缺乏改良空间,适航性也不好,因此只建造了一艘就没有后续计划了。
夕张号对军舰甲板设计的优化是很成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后来的日本轻巡和重巡的设计风格,比如古鹰级重巡。两个烟道合为一体的后拉式烟囱更是成为IJN的标志特征。
由于是小型舰种,难以进行重武装和高速化,也无法装备舰载机。在船壳上,却通过将装甲和外壳相结合的设计来减少了吨位,这个在后续日制驱逐舰上也得到了大范围应用。
作为一艘实验船,夕张也得到了当时同级别船只没有的特殊照顾。在动力系统上,采用了纯重油锅炉的设计,这让其拥有优秀的出力,这是当时日本轻巡唯一使用纯重油锅炉的特例。
虽然装甲和船壳互相结合的设计让夕张的吨位得到了控制,但也带来了使用寿命不高的缺点,对于大量制造的驱逐舰来说还能接受,但是轻巡的使用期限应该更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1932年上海事变时夕张来到中国,编入第三舰队。之后中日战争爆发,1937年9月14日来到广东,在虎门对开海面和陈旧的中国海军肇和号防护巡洋舰展开炮击,这也是中日战争唯一一次水面舰艇之间的炮战。
太平洋战争时,作为第六水雷队旗舰带领一众驱逐舰参与威克岛攻略战,之后转战南太平洋的新不列颠岛和新几内亚等地,支援陆军的登陆作战。
1944年4月27日,在护送运输舰前往帕劳群岛途中,被美军太阳鱼号潜艇以鱼雷命中右舷,轮机部严重进水,丧失航行能力。次日凌晨进水面积扩大,大半舰体已没入水中,同行的夕月驱逐舰救走幸存船员并试图拖拽入港,无果,最后全舰正式宣告沉没。
上一些过程图
模型作者
迈克老狼
作品《1:700 夕张》
参考资料 :
wiki 夕张号轻巡洋舰
萌娘百科 舰队Collection:夕张
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分享至朋友圈
也别忘记订阅我们的微信号
「模型岛」mox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