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以儒入仕、以仕入道,一代人杰,竟至无名。世事难料

「原创连载」以儒入仕、以仕入道,一代人杰,竟至无名。世事难料

首页角色扮演茅山泣血录更新时间:2024-05-09

那些书法家们~第132篇

【原创连载】以儒入仕、以仕入道,一代人杰,竟至无名。世事难料

文/卢秀辉

冯子振,《元史·儒学传》谓:“攸州冯子振其豪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其实,冯子振为湘乡人。《湘乡县志》卷二《地理志•古迹》载: “冯待制子振故居:在七都山田街,今其后犹居此。旧藏子振手书有‘山田故居,岩下祖墓’之语。盖子振本邑人 故其祖墓及宅皆 在湘地(指湘乡一引者),而《元史》以为 攸人岂其宅墓皆不足为据耶?”《湘乡县志•地理志•名墓》又载:“元待制冯子振墓,在 二十都岩下龟。”至清时,湘乡冯子振后裔家藏有冯子振《梅花百咏》稿本,还有家藏冯子振手书数幅。明代初的《寰宇通志》卷五五冯子振小传也记载为: “冯子振,湘乡人"。《元史》因为仓促成书,错误也自难免了。

可见,名人归属之争,古已有之。不同的是当时没有电视,所以不能广而告之。

至于冯子振自署长沙,和我们今天在北京相见,打声招呼,哪的?江苏的。江苏哪的?一路细考,说不定考出同居一小区。元代的湘乡州与攸县同属潭州路(治今湖南长沙), 冯子振在文章题跋中经常自署籍贯为“长沙”,原因就在于冯子振不管是攸县人还是湘乡人,均可署籍“长沙”,然后,让后代闲人能有事情做,有机会做一下考定。另有一说,坚持冯子振为攸县人。

冯子振自诩“沧岳不羁之野人”,天下归元后,他没有多久就开始了“自淮溯河, 去楚适燕”的壮行,1290年他从故乡出发北上,经过淮河、黄河,到达元京城大都。而当年冯子振奉召入京做官正是夏天,朝廷一班人都在上都,因此冯子振只能经大都到上都去,才能见到皇帝。而从大都到上都去,中间必须经过居庸关。元世祖忽必烈决心迁大都,放弃旧城。每年三四月份至八九月份,政府所有部分,分出若干官员,由皇帝带领,到上都避暑办公。秋凉以后再回到大都,每年往返一次。

入京之后,冯子振担任了元朝官职,任为集贤待制,散阶为承事郎。但冯子振乡下人,不知道朝廷的复杂,因为直言,所以招来诽谤,他在《居庸赋》中对此有一段叙述:

“盖尝明目张胆,排奸荐贤; 流涕为书,泣血为笺;口忌屋嗔其何为,咄山谤亦偶然。宣臆于紫檀九重之阶,拜命于庞村四方之毡。梗孤生之大概,受先帝之 深怜。”

大约也就在至大四年冬,冯子振被罢职。从1290年夏入朝为官,到1311年被罢职,官场混了二十年,旋即流寓江南,居苏州。他在《赠朱泽民序》中说“吾留吴门,一日过邓静春所寓之屏”,冯子振在平江寓居了约十年左右。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冯子振至杭州。赵孟頫在《方外交疏》中说:“处西湖之上,居多志同道合之朋。”赵孟頫此时志得意满,天下文人佳士莫不以其马首是瞻,冯子振来杭州,必见赵孟頫,而赵孟頫也把冯子振列为“志同道合之朋”。赵孟頫偕中峰明本造访冯子振,当时冯子振文名也倡,名高一时,所以,对明本不是太在意,尊他为方外高人。当冯子振出示《梅花百韵诗》,明本接过一览,当即“走笔和成”,还拿出了自己所作的《九言梅花歌》。冯子振阅毕大服,从此两人成了莫逆,并问禅学于明本。明本亦擅书法,与冯子振志趣相投,恨在平江时未曾相往还。

此后,冯子振一直寓居扬州,,著名书法家张雨《寄冯海粟待制附天目僧过广陵》诗:

天目峰头一鹤回,白云持赠当寒梅。

琼花观里开包处,寄得玄沙白纸来。

在扬州留下了《汉寿亭侯祠碑记》,是碑由苏昌龄起句,冯子振草就文章,赵孟頫亲自书写,被世人誉为“三绝”。

冯子振,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而且文思敏捷。下笔尚不能自休。与天台陈孚友善,但是,陈孚相当敬畏他。冯子振读书时,无所不记,每于酒酣耳热之余,即奋笔疾书,顷刻辄尽。书法与诗文相映成辉,令人大为叹绝。

泰定二年十月,已是老年的冯子振前往茅山,假道金陵,在游览凤凰台保宁寺时,遇日本人吉田清茂。吉田清茂久慕冯子振书名、文名,求作《保宁寺赋》,一时惊绝。可惜不见书文于时,唯有吉田清茂附于其后的跋语被留了下来。

冯子振善为诗词,对散曲创作也极具天才,所作虽然是个人小情怀的闲适生活,但也能从中得见豪情奔放的气魄。贯云石评其散曲说:“海粟之词豪辣灏烂,不断古今”(《阳春白雪序》),冯子振为当时士林所倾慕,天下争相一识。

冯子振书法学米芾和张即之,他下笔淋漓尽致,极尽痛快,无丝毫板滞,得米芾的结字形式与遒劲的笔力。当是时,米氏已经没落。元人书法更多的是赵孟頫带着走,而冯子振一出,确有异军另起之感,令人耳目一新。他能不落格调,用自己所长,另起炉灶,不失是聪明、睿智的选择。

冯子振以儒入仕、以仕入道,其人生轨迹不无感慨之处。南宋末年,儒士大为自卑,有谢枋得、郑思肖,自谑“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说。谢枋得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被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将其强送大都,谢枋得遂绝粒殉节。而郑思肖“坐必南向,闻北音而走,誓不与朔客交往”。画兰不画土,谓“土地尽为番人夺矣”。这种情绪对元初仕林影响很大,读书人难免消极。冯子振文名、书名,皆为一时之重,自己又混迹官场多年,他晚年的态度,更是有极大的影响力,显然是不利于统治者的。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7-1337年,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湘乡人。

卢秀辉作品

卢秀辉原创作品,欢迎转发共享,切莫用于商业,违者必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