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吧,少年!——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读懂“21世纪新青年”

追光吧,少年!——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读懂“21世纪新青年”

首页角色扮演迷失在字里行间更新时间:2024-10-24

“百年前的中国,一片阴云笼罩,很多人看不见光,很多人不知道前路在何方。是你们,给中国带来了光。更准确地说,你们就是中国的光。”

“百年后的中国,歼—20飞过了天安门上空,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在深海里荡漾。我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人人有书读,人人都小康……”

“前几天,孟晚舟女士也在中国政府努力下回到了祖国。这不仅仅是一名中国公民人身自由的恢复,更是中国崛起征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你们如果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一定会很欣慰吧!”

9月28日,烈士纪念日前夕,姜欣予今年第五次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缅怀英烈。这名17岁的高三学生,放弃繁忙的备考时间来到陵园烈士就义地,深情朗读自己精心写作的寄往百年前同龄人的书信。

自从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联系国内外现实,姜欣予对革命先烈无比敬仰。她说:“百年后的我,和百年前的他们年纪相仿。而我们从小沐浴在党的光辉下,从小被呵护着长大,条件太优渥了,有时候难免会迷失了初心。是他们唤醒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民族魂。”

今年3、4月份以来,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三位烈士墓所在的龙华烈士陵园缅怀人流络绎不绝,鲜花书信纷至沓来,建党百年纪念日、陈延年牺牲日、赵世炎牺牲日、中秋节、烈士纪念日,瞻仰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永远爱你们的青年”“来自新中国的新青年”“一个被影响的青年”“生活在你们为之奋斗的美好时代的青年”“一名即将入团的少先队员”“21世纪新青年”……是成千上万青少年不约而同的落款。

崇尚英雄:“我们活在你们的理想里,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穿过百年时空再次相逢。”

两个月前,苏州大学大四学生朱依婷报名了龙华烈士陵园的跨时空见面会,第一次“见到”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烈士,但并不觉得陌生,大概是因为早已把他们当成了“身边人”。

9月28日,朱依婷再次报名参加了龙华陵园的跨时空对话会,并现场朗读书信与先烈对话。

朱依婷说,因为一部电视剧,让她认识到了那样的一群年轻人,同时她也感到很遗憾,在建党百年才知晓他们。他们的坚毅勇敢、无畏牺牲深深地把她吸引住了,她开始寻找有关他们的书籍、资料,努力在一本本旧书中寻找他们的身影,仿佛能从那字里行间看出他们鲜活的生命。

“枫林桥畔长别离,落日黄昏盼君归。我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写的信展开来放到他们面前,看着眼前黑白的照片,忽然觉得他们明明离我这么近,但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我渐渐从想认识他们转变为想了解他们,也更加坚定了我想要争取入党的决心,我想我应该追随着他们的脚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英雄,虽逝而不朽,逾远而弥存。有人说,被人遗忘才是真正的离开,他们会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不会离开。”朱依婷说,这几个月她会时不时得想起他们,看到黄昏便会想到世炎,看到苹果便会想到弟弟乔年,看到花生便会想到延年……偶尔也会和朋友讲起他们。前几天,有个学妹也逐渐被她带动了起来,主动去关注他们,去了解历史。朱依婷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的同学认识他们。

“大家终于都认识你了!”7月17日,时隔两年,23岁的李彬溪再次从江苏来到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的墓碑前。两年前,陵园墓区人流不多,墓碑前绿草茵茵。这一次,她看到鲜花满地,信件、留言纷纷。李彬溪很欣慰——志同道合的同行人更多了。

李彬溪是通过影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了解赵世炎的,那是2012年的电视剧。彼时李彬溪才念初中,如今转眼已大学毕业。几年来,李彬溪每年都会重温一遍剧集,每次都会被赵世炎坚定的信仰深深打动。

不知不觉中,赵世炎已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她习惯将赵世炎的名字用黑色水笔写在自己卧室的书桌上,学习累了就看一眼,然后继续奋笔疾书。李彬溪觉得,与赵世炎的经历相比,自己日常碰到的烦恼、困难不过是尘埃。

李彬溪有过“追星”的经历,但持续时间都不长,有的是因“人设翻车”而“脱粉”,有的是因为繁忙无暇再顾及。“精神偶像”赵世炎却始终是支撑她向上的力量。2020年12月,李彬溪在江苏开始参加工作。今年她有一个心愿——尽快申请入党,成为赵世炎的同志,像他一样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打算17日当天返回江苏的李彬溪,得知7月19日赵世炎就义日龙华烈士陵园有纪念活动,于是将返程车票改签延后。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前来缅怀赵世炎等先烈,她很开心。

7月12日,正在安徽滁州学院读大二的李佳从滁州来到上海,第一站就是龙华烈士陵园。“所有的烈士都是一样的,很多烈士只是没有被拍出来而已,其实他们都很伟大。”她为缅怀赵世炎烈士而来,但陵园1000多座烈士墓都认真走了一遍。

在龙华英烈收到的来信中,许多话语为“先生,我们永远爱您!”许多落款为“永远爱您的新青年”,有一句话被反复提及,令人动容——“我们活在你们的理想里,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认同真理:“感谢先辈们100年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先烈们披荆斩棘,为我们带来幸福。跨越百年,我们也没忘记他们,还是始终如一走在当初那条正确的道路上。”李佳说,她班上40多名同学基本都看过《觉醒年代》,有人专门购买了印着“新青年”字样的T恤衫等“觉醒相关”文创产品,马克思、鲁迅头像的小饰品、布娃娃也有很多人喜欢。

自从偶然从B站上看到《觉醒年代》,24岁的苏州太仓幼儿园老师吉晓莉也很痴迷,并迅速追完了这部剧,然后就时刻想着怎样离革命先辈近一点,再近一点。

为此,吉晓莉先后购买了《陈延年传》和《赵世炎传》并很快读完。她还迫不及待地写好了《入党申请书》——长长的三页纸,从鸦片战争写起。入党申请书的落款日期为7月1日,并于当日递交党支部,很有仪式感。而此前刚上大学时,父母就曾劝她尽早入党,但一直没有行动。

“有他们,才有我们!”吉晓莉看着烈士墓碑说:“如果入了党,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边远地区支教帮助那里可能被忽视的特殊孩子了。”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示范学院的她很遗憾当时由于父母反对放弃了边疆支教。“当时信念还是不够坚定,还不够独立自主。”

吉晓莉联想自己也是“90后”,反思自己跟百年前同龄人的差距,觉得现在生活好了之后反而可能会考虑自己多一点,甚至有时还会抱怨考试苦、作业多、工作压力大,但想想先辈的不易和担当,实在是微不足道。

吉晓莉也看到,我们国家已经告别贫困,全面小康,但不少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还有不少贫民窟。特别是去年疫情以来,有的国家医疗资源丰富、技术发达,疫情却不断蔓延,而我们国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风景独好。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号召下,很多跟自己同龄的医生护士,纷纷奔赴战疫一线,守护着国家和人民。

从电视剧热播后到7月中旬,吉晓莉三次从苏州来到龙华陵园瞻仰烈士。她说,她很感谢100年前的先辈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

来到龙华烈士陵园的年轻人很多因为《觉醒年代》而来,其背后却远不止是因为一部热播的影视剧,更是因为青年们对党、对国家越来越强的认同感。“我们不只是一个人在努力,而且是一亿人、十几亿人在努力。”即将成为正式党员的大二学生陈雨秀说。

传承担当:“先做好自己的专业,为国做点小贡献。”

“此刻相聚,既为追念,亦为传承。”9月28日,宁波自由撰稿人顾凯琳来到龙华陵园参加烈士纪念日追思活动,与革命先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在陵园内烈士就义地,她深情地说:“今天,昂然站在这片浸浴烈士热血的土地,我是感激的,也是思念的。我享受和平年代的高等教育,有健全的朋友,有好的前程,有爱与被爱的自由。最重要,我背后是日益强盛的中国。虽未与先辈并行于一个天穹、一个时代,但我多么幸运,有好的世纪与时机,深觉辉光耀我,皎皎凝凝。”

“我活着的盛世,是你血里的一点热,暖的!我定当倍加珍惜。”这名“90后”表示:“我爷爷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时常念叨有过多么困苦的年代。我生于上世纪末,记忆伊始便是千禧年蓬勃兴盛的繁荣。在通读烈士资料的时刻,我时而痛哭。哭完,也决心以更稳定的内核投入创作,以个人绵薄之力记述、弘扬那一段段百年前的故事,让他们不被忘记,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笔下。”

追思之余,新青年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赓续红色基因,担当历史使命。7月15日下午,00后陈添添与朋友郝丹瑞来到龙华烈士陵园看望赵陈三烈士。她们是大二学生,趁着暑假特地来上海进行一场红色之旅,刚刚去过中共一大会址。

《觉醒年代》中陈延年等人带着铁链,走血水,英勇就义那一幕镜头,让郝丹瑞看哭。看完之后,郝丹瑞和陈添添就想要来龙华烈士陵园瞻仰他们。

陈添添说,她们很佩服先烈们一直坚持的强大信念,“他们心中一直坚信有那么一个地方,没有放弃过——他们也不知道未来会什么样,但是就坚持走这条道路。”

《觉醒年代》与烈士陵园之行对两人触动很大。郝丹瑞是制药工程专业,想到自己,她说:“先做好自己的专业,为国做点小贡献。”

陈添添一开始并不喜欢自己的护理专业,认为护理工作的价值不大,只是做一些打针、发药之类的“小”工作。但疫情到后,她看到医护人员冲在抗疫前线,大为震动,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很大的改观。她觉得护理工作对患者来说十分必要,她的职业也很伟大。“要好好干,不能看轻我的专业。”陈添添说。

姜雯雯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班上学生向她推荐了《觉醒年代》。看完之后,趁着建党百周年契机,她经常向学生补充党史知识,孩子们都很喜欢。她说,孩子们无意间影响了她,她又去影响孩子们。

坚信未来:“吾年龄有些小,只望未来成大事”

在9月28日的“跨时空对话会”上,参与者均为“90后”“00后”,只有一名“70后”。她是一位母亲——卫英,代替正读高二、很想参加又无法参加的女儿那思玥而来。暑假和母亲一起看完《觉醒年代》后,这位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高二学生,就迫不及待想前往龙华陵园瞻仰先烈。

“原打算春日再来龙华,桃花开时,好与您共赏这人间芳菲。奈何实在难以抑制心中思念,便于中秋时赶来见了您一面,但因为准备太过仓促,只赠了一张明信片给您,恐不能完全表达心中所想,于是便提笔写下这封信,”卫英带来了女儿致先烈的跨时空书信。

看了电视剧之后,那思玥开始查阅史料,购买了大量先烈传记。她说:“我迫切地想要追寻您的足迹,可当我踏出门的瞬间,我才发现我一直生活在您曾经的轨迹里。我在闸北长大,在南京路游玩,连上学也每天都经过枫林桥畔。我每天上午都有和您说早安哦!年幼时,我无数次路过这些道路,却从未在某个路口片刻驻足。我从不曾想过这些车来人往的街道上,您留下过这样辉煌的故事。而此刻我再走上这些道路,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仿佛还能看见您领导起义的样子,听见您演讲的声音……”

那思玥说,我知道一定有很多很多人同您说过当今的盛世有多繁华,可我还是想要亲口告诉您:共产党早就取得了胜利,中华已腾飞于世界。百年前枪声响彻、横尸遍野的浦江畔,如今无数高楼落成,成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我路过您当年出发去往法兰西的码头,那里人来人往,挂满庆祝建党百年标语的船挤满浦江。

“我好恨那场雨啊!我总是在想,要是94年前的那天没有下雨,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就能继续为所热爱的事业奋斗了;要是没有那场雨,您就能和夏姐姐一起漫步在天安门,就能看着令超先生和施格先生长大了……”那思玥说,

“我知道您从未真正离开,您与日月同辉,永恒不灭。”那思玥说:“先生,我们会永远记得、怀念您。会带着您所说的奋斗精神,将您曾经为之拼搏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承前人之炬火,续民族之青春。”

7月18日,暑假。刚刚中考的张宸瑄从内蒙古来到上海龙华。看完《觉醒年代》后,张宸瑄又找了许多资料,将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三位烈士的生平事迹都读了个遍,来到陵园后一路向妈妈“讲解”。在刚刚结束的中考中,张宸瑄的语文作文写了李大钊的《青春》,虽然还没想好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张宸瑄认为,先烈就是她最好的榜样。

刚刚结束小升初,许一诺就拉着爸爸从福建来到龙华烈士陵园,还给陈赵三位烈士每人写了一封信:敬爱的赵世炎烈士,您曾在平民教育讲演团说“这是我的1919,这更是中国人的1919”。而此时我想说:“这是我的2021,也是全中国人民的2021”。

“我身边的人都在看《觉醒年代》,老师也有推荐,同学们都很喜欢。”刚满12岁的许一诺表示:“2021过了一半,我的人生才刚起程,您的人生令我钦佩。我也希望能用自己微薄之力来鼓舞一些人,尽自己所能。吾年龄有些小,只望未来成大事。”

尾声:追光的少年就是光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龙华烈士陵园网上预约入园团队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往年增长翻番。更多年轻人自发前来,数量翻了几倍。7月高峰时,烈士墓前人流如潮、鲜花如山、书信纷至。据分析,《觉醒年代》热播是直接原因,建党百年的成就、国家治理的效能,特别是党和国家出色应对疫情是根本原因。

来到这里的年轻人不少身着文化衫、肩背文创包,上书“新青年”“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等,手机壳印着“中国新青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机壳、钥匙扣还挂着革命先辈的饰品或者布娃娃。姜欣予透露,这几件套已是年轻人的最新时尚潮流,带出去很“飒”。

姜欣予的文创包和很多人年轻人一样,印着鲁迅头像和他的文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更是为了给国家甚至全人类带来一些贡献。”姜欣予说,每当我有了松懈之意,我就会想起他们眼里的光,在一片混沌中显得那么明亮。这时便会想起身为新时代新青年,心中应该有怎样的信仰,肩上担负着怎样的责任。

“我会追随你们的脚步,将这份信仰的力量化作动力,继续努力为民为国散发出自己的光亮。现在的中国繁荣昌盛,充满和平,前方的路已经明确且明亮。你们为我们铺的路是最宽阔、最稳当、最适合中国的路。我相信所有新青年的想法和我都是一样的,只要大家一起踏在这条阳关大道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点点光亮汇聚在一起,神州大地,定会爆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和最坚定的信念。”书信最后,姜欣予如此表示。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今年,烈士赵世炎之孙赵新炎数十次来到龙华烈士陵园,看到无数年轻人蜂拥而来,他甚是欣慰。他说新时代新青年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洋溢着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他希望,赓续红色基因,新一代青年要不断探求真理,不懈坚持真理。

追光的少年就是光。青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征程。7月初,从媒体得知龙华烈士陵园涌来大量年轻人,青年一代已经接过红旗,听党话,跟党走,向着中国梦伟大目标大步前进,上海退休老知青、老报人张韧泪流满面。她说:“最高兴、最感动的,就是青少年和我们同心了!这一代已定乾坤!”

策划:姜微

监制:肖春飞

统筹:杨金志、张立佳、陆斌

采写:林艳兴、黄安琪、严曦梦

摄影、视频:王翔、罗沛鹏

海报设计:徐昌敏

参与:史依灵、田晓丽(实习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