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是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内容全部为虚构内容,不涉及任何宗教信仰,纯属个人创作娱乐之用,切勿当真。
很多人在论述道理。
所谓道,不可方物,即是强名,自然是难以尽述。
德便明显了,它的一个表现便是规则,在万物之先,大凡万物的产生,也是因为先有了规则。
所以规则必然是在万物之前便是有的。
于是便可以明白,水有水德,火有火德,非火而成德,时谓之火之炎上,是性不是德,所以并非所有炎上的都是火,然而如果有火德的,那便一定是火了。
万物皆有其德。
天心自运,无论再怎么样的天花乱坠,日月仍是那样悠悠周游,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因为有常,故而必循其常,人天之合一,不过以心合物。
佛法认为一切是无常的,所谓,刹那无常,世间事物时时在变,这是一种运动而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不得不说是很优秀的。
相比之下,宋代理学儒家的看法是,即使是遇到了无常,那么让你有常,你就得有常,实在是要无常,你也得给老夫憋着表现得是有常的。
显然,这是不自然的。
以致于宋代出现的三纲五常越发僵化,各种强迫症倾向的规矩,例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类的理念应运而生了。
如果进一步探索的话,如说万物有常,却为何充满如此多意外,如果说万物无常,那么既然一切皆是无常,此岂非又不是一种有常。
无论说是儒家的有常,还是佛家的无常,都有它的道理,不能说是错的,却是是片面的。
道家一直坚持气论,气是变化莫测的,它对应着无常,然而气整体又是可把握的,它对应着有常,有常还是无常,它们是共一体的。
至于说信不信鬼神,无论是鬼神之说,还是物理化学,或是数学,它们都是学问,都是一种研究世界方式,同时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它们无非是一种视角,在固定的视角下解决相应的问题会更容易。明此则明大半矣,人知其神之所以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世间一切,不离阴阳,这便是道家的修行视角,与气结合去看待解构这世间万物,划分了阴阳,事物间的不同便会进行显露,然后便有一条条的特征,如果将这些特征组合起来,便有形象,有了形象,便会形成整体的感知,然后被人所认知,于是万物于是由此而别。
而万物却是如何生成的?《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有道生之,于是有了德,而德的积累,使得物的形象出现,最后产生了整体的感知,这便是万物尊道而贵德的原理所在。
万物皆自道而来,人认知的一个事物的过程,便是向道而去,是一个逆向的过程。
那么,究竟是万物本来无别,因人心而有别,还是万物本来有别,故而人可识之?
如说万物本来无别,那么拿块石头咬一下,就知道它绝然跟苹果是两物。
如说万物本来有别,那么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一直不断细推下去,到了最后终究会是一样的。
这里的万物,并不仅仅是物理物质意义上的万物,它包括了能量与物质,而介于能量与物质之间存在,便是近年来物理学通过大型对撞机发现的一种叫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它证明了一个没有质量的粒子在通过希格斯场的影响后会拥有质量。
如果将没有质量的粒子认为是“有”,而有质量的物质认为是“无”,这个很好的诠释了道德经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有生于无”。
而且显然可以推定,如果万物没有质量时,它们都是以能量存在的粒子,假如它们的能量存在之前,又是什么?
往上再继续追溯,必然万物产生之前,必然皆是一,所以它是先天,通常给它一个名称叫作先天一炁。
抽象事物并抓住核心特征可以称为简易,事物特征之间的变化可以称为变易,而那些保留下来的核心不变的,便可以称为不易,于是简易、变易、不易,三者概念便出来了。
在易卦中,所有的卦均由阴与阳来组成,而最基础的由三个阴阳所构成的称为八卦,六个阴阳为一组构成的称为六十四卦。
每一个表达阴阳的符号,都称之为爻。
如果直接去考察六十四卦,对于不熟悉周易的人来说,艰涩的名称会带来巨大的阻碍,但如果是八卦便容易理解得多了。
如果明白了前面的抽象,那么便明白了,八卦将万事万物进行了分类,归纳为八种特性,万事万物的任何特性,均可以往这八种里面进行归类。
乾与坤,这两个字,初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好理解,然而如果明白虽然说是乾坤,却也可以说是AB,或者说是甲乙,或者是αβ,无论给它们取什么样的名字,都没有关系,因为它只是进行一个命名罢了。
有一种见解认为,乾为天,坤为地,所以乾坤指的便是天地,所以大多数时候看到乾坤便想到天地就好了,一切的易数解释都这样来解。
这种认识是有很大的误导性的。
因为乾坤虽可代表天地,但天与地只是它的一种象,并不是它的本身。
乾坤可以为父母,可以为头腹,可以为夫妻,可以为圆方。
所以当说乾坤时,并非是说天地,也并非是说父母,也并非是在说头与腹,而是指的所有可以归类成乾卦与坤卦来代表的一切事物。
中国的古代的先贤们敏锐地发觉了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并将这种联系进行了对应,并抽象成了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称之为卦。
有说法这是圣人生而知之,然后传下来的,也有说,那是来自天上的神人传授下来的,还人有说这是史前传下来的,更有说是外星人传下来的。当然这些只能姑妄听之,却不可当真,毕竟这世上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用三种理论来解释:1、鬼神 2、外星人 3、阴谋论。
所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实在不能用其它理论进行解释的时候,采用这三种理论中的任何一种来理解事物,都只会流于虚妄。
对于卦与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古人自然也不是拍脑袋随便想出来的,而是采用实实在在的占验的方式来进行检验的,于是就有了易学,没有河图、洛书及先天图的话,周易几乎是不可能看懂的,然而河图洛书在宋朝初期的时候,已经消失了。《周易•系辞上》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有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所以河图洛书的来历颇为神秘。
一是伏羲当年在黄河边上,看到有乌龟浮出水面,背上有八卦,于是得到了灵感。另一说,伏羲当年王天下,然后河里出了只龙龟,将图献给了伏羲。
然而还有说是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日,有凤鸟至,然后黄帝在洛水祭祀,然后龙图出河,龟书出洛,得到了河图洛书。其它的有些说法差不多,只是主角换成了帝尧或是帝舜。
还有一个说法是大禹的,说是大禹在河边,突然出现一个白脸鱼身的人,说自己是河精,然后把河洛交给了大禹,以便大禹能够治水。
虽然传说颇多,不过在唐朝及唐朝以前,河图与洛书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
到了唐朝末年,又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河图与洛书神秘地消失在历史中了。
1977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中,挖出来了一个太一九宫式盘,这个最晚也起码是西汉的东西了。
这说明起码在西汉洛书九宫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然而在汉代至宋代之间,如果不是一直秘密相传的话,便是因为某种因素出现了遗失。
也就是说,这中间的历史传承中,出现了断层。
在汉代《易纬乾凿度》中有这样的总结: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谓之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
而《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中同样有:“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上天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这些从现代看来,显然都是明显河洛的痕迹,并且唐朝盛行九宫历,也一直流传着。
所以到了宋初的时候,竟然没有人知道河图洛书长什么样了,这是一个非常古怪的事。
不过,因为一位道士,改变了这一切。
这就是陈抟老祖。
关于陈抟老祖的记载扑朔迷离,史实与传说并存,有些传说是假的,总是能冒些证据出来,有些说法说是真的,又能在其它的记载上发现漏洞,所以只能选择些似乎靠谱的来说,无法作为史实。
陈抟老祖在道教中很著名的人物,从唐至宋多次被皇帝宣诏,民间的传说中,传言他是睡仙,一睡就能睡上许久。
实际上陈抟老祖并不是在睡觉,只是与他修炼的功法有关罢了。
在陈抟老祖在还没有成道的时候,因为遇到遇孙君仿,獐皮处士,让他在武当隐居,所以就在武当修炼了二十余年。
在隐居的过程中,有一天,忽然有五位老人来向他请教周易的奥旨,他于是便讲解给他们听。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五位老人面色不凡,皮肤如玉,于是就请教修炼的方法,五位老人教给他了蛰伏法。
陈抟老祖得授了蛰伏法后,便开始辟谷,于是时常勤奋练功,有时一练便是几个月,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五位老人告诉他说,其实他们就是五条龙,因为得益于周易的讲解,现在送他去个更适合修炼的地方。
然后转眼之间,陈抟老祖便被送到了华山,于是他便在华山隐居了下来。
上面这个故事,如果今人看来,或觉匪夷所思,不过这里的五龙,象征的便是五岳,而华山正好是西岳之一,陈抟老祖精通周易之道,自然知晓中华的龙脉自昆仑山始发气脉后,是从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这五岳散出龙气,并使用四渎来节制天地之气,且华山天险闻名,是避免他人打扰隐居的上佳之所,对于修炼蛰伏法这种功法来说,是再好不过。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说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当皇帝时,落难在民间,逃跑时跑到了华山,因为华山天甚多,逃起来自然也会比较容易。在华山的时候,便遇到了陈抟老祖,于是陈抟老祖就与其下棋,并让其立下字据,说下输了就将华山送给陈抟老祖。
这段传说是真假未知,大类的材料都指向宋太祖后来确实承认“华山自古不纳粮”,必然不是空穴来风。
另外还有些材料中记载,陈抟老祖与宋太祖的交情可能更深,赵匡胤逃到华山后,他们之间有过更长久的联系,甚至有可能包括过传授赵匡胤武术,或是对其以后崛起有过更深入的指导,并非只是简单的交流是那么简单。
至于历史具体怎么回事,便需要研究历史的去理清楚了。
在这些种种传说之中,无一不指出了陈抟老祖对周易的精通,并且陈抟老祖还写过叫《易龙图》的书,后来被收录在《宋史·艺文志》中。
具体内容已经没有了,但是序还在:龙马始邓负图出於伏羲之代,在太古之前,今存已合之位,或疑之以陈其未合之数耶。於仲尼三陈九卦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且龙图本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陈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图者,天散而示之,优羲合而用之,仲尼黜而形之。今略述其概焉。
描述了龙图三变,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并说河图洛书便是这样演化出来的。
虽然《易龙图》现代已经散佚,不过当初北宋的刘牧得到了,在《易数钩隐图》,将河图洛书公布了出来。
然而宋代的河图洛书,出于陈抟老祖之手,来历比较可疑,所以大家还是不明不白的,不乏大儒带头指责,说陈抟老祖的河图洛书,在宋代以前是根本没有的,完全查不到史料,所以肯定是伪造的。
清朝的时候,这种质疑之风极重。
不过,得益于现代考古的发现,出土的汉代式盘来看,其实河图洛书显然早早就存在了,现代完全可以确认陈抟老祖是确确实实是有古周易的传承的,并非自创。
而且从历史时期上来看也比较可惜,因为陈抟老祖是唐末的人,得到传承的机会自然很大。
然而陈抟老祖自己从来没有说过,他的周易是得自哪里传来的,后世有将与麻衣道者联系在一起的,并说是麻衣道者所传,实际上此说毫无实据。
在宋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 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於华山 …… 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 麻衣道者也。
另外元朝《太华希夷志》亦有所录,“钱文禧公若水,少谒希夷求相,邀入山斋地炉畔,见老僧拥坏衲瞑目附火。钱揖之,僧微开目而已。良久,希夷问曰:‘如何?’僧摆头曰:‘无此等骨’。后见希夷曰:‘吾始见子神貌清粹,谓子可学神仙,而此僧言子无仙骨,但可做贵公卿耳’。钱曰:‘其僧何人耶?’希夷曰:‘麻衣道者’”。
还有部分后世的资料说其与麻衣道人共同隐居华山云台观,而这个麻衣道者是个老僧人,与道教中的最早记录在东晋出现的神秘莫测的麻衣道士,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今世之所以会混淆,主要是因为清朝的时候有个叫李西月的,模仿东派的丹法,搞了一个内丹流派叫西派,以仙佛同派为高妙,并且写了不少著作,包括:《三丰全书》《太上十三经注解》、《三车秘旨》、《道窍谈》、《无根树注解》、《九层炼心》、《后天串述》等。
这派丹法,宣扬阴阳双修这些倒是暂且不提。主要还宣称麻衣道人就是东晋进时候的麻衣子,而麻衣子传丹法给陈抟,陈抟传给了火龙真人,火龙真人传给了张三丰,李西月声称,最后隐仙派就这样传下来到了他的手中。
当然最终经不起考证的是,李西月自己五十岁便去世了。
如果真是三丰祖师的传承,断然不可能如此。
当然这不说是说李西月在丹法研究上的内容都是完全不靠谱的,用来参照理解一些概念并无问题,只是读时要小心,其如果真是练功勤奋的话,那么修炼之法多有问题,故有促寿之功。
在正统道教中,是不承认东西派丹法的,清朝东西两派丹法的祖师皆不是道士,更无道脉传承,学道者一定要注意区分。
明朝的黄宗炎《太极图辨》中里说: 考河上公本, 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 洞宾后与陈抟同隐于华山, 而以授陈, 陈刻之华山石壁。
黄宗炎治学似乎有些问题,下篇谈先天图时会说到,而且陈抟刻石壁这种事,史上只是传说,后世亦无实物,所以并不可信。
这一说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宋代时便有人记载说,陈抟老祖的师父是吕洞宾祖师,当然这个说法却是无法考证。
不过《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又说了: “陈康肃公尧咨既登第,过谒先生,坐中有道人髽髻, 意象轩傲,目康肃公连言曰:‘南庵’。语已径去。康肃公深异之,问曰:‘ 向来何人? ’先生曰:‘ 钟离子也’。康肃公惘然欲去追之,先生笑曰:‘已在数千里外矣’。康肃公曰:‘南庵何谓也?’先生曰:‘他日自知也。’
陈尧咨拜访陈抟时,看到一个个道人,跟他说了句“南庵”便走了,陈尧咨问陈抟刚才这位是谁时,陈抟老祖淡定的说这是钟离。于是陈尧咨想去追,陈抟老祖告诉他不用了,钟离已经到数千里之外。
按这个说法,钟离与陈抟也有交往,而钟离是吕洞宾的师父,无论他们是否有师徒有关系,之间是有联系总是对的。
这种难以追溯的事暂且不提,无论是究竟是谁传了周易的奥旨给陈抟老祖,朱子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四处都找不到学周易的痕迹,那么总能找到点线索。
而陈抟老祖的早年活动范围在蜀中,所以在蜀中的隐士们手里,说不定能够找到痕迹。
在蜀中得陈抟之学的流派,首先是一位叫张咏之的。
朱子曾说:张忠定公(咏)尝从希夷学,而其论公事之有阴阳,颇与《图说》意合。”而在《朱子语类》卷129更有明确表述:“张乖崖云:阳是人有罪,而未书案,尚变得;阴是已书案,更变不得。此人曾见希夷来,言亦似《太极图》。
另外据后来宋褚泳在《祛疑说》大五行说条中说,“又有蜀中一家,谓是希夷先生之传,亦以子亥为水,己午为火,与蒋说同。而独以壬位为火。其书则开辟八卦,消息律吕,其行山定穴,一以卦象律吕为本,上生下生,如黄钟用林钟之类是也。年月日时,则用卦气生旺,如辟乾候大有之类是也。其学行于东川,为书十篇,卦爻律吕之用,有阴有阳,有消有破,有生有合。”
民间一直有个传说是这样的,说朱子当年他曾派好友蔡元定(字季通)去蜀中寻找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后来蔡季通给他带回来两幅图,说这就是河图洛书。然而后世的人惊讶地发现,蔡季通当年找到的是三幅图,偷偷藏起来了一幅,朱子实际上得到的只是其中两幅。
当然这个传说疑点很多,因为很容易质疑,刘牧的《易数钩隐图》比朱子出生早了近百年,朱子是看过的。
不过,绍熙四年(1193年)朱熹确实托过蔡元定入蜀寻找易图,蔡从蜀之隐者手中求得三幅图。并且根据史载,庆元元年月(1195)阁皂山道士陈荣元访朱熹,朱丰城县。依旧长江直北流。电山道士甘叔怀归刻河图、洛书、先天图于阁皂山。
然后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在给蔡季通的信中说:前日所说磨崖刻河、洛、先天诸图,适见甘君说阁皂山中新营精舍处,有石如削,似可镌刻,亦告以一本付之。‘先天’须刻卦印印之,乃佳。……三图须作篆,乃有古意,便当遣人送伯谟处也。《朱文公文集·续集》
可以看出当时确实得到的是三幅图,分别是河图,洛书,及先天诸图,并没有进行过隐瞒。
唯一的谜团是,最后在庆元三年,(1197年),阁皂山只刻下了河图与洛书,先天图却没有刻。
不过,从此之后,河洛也就通行于世了,虽然后世多有质疑,不过根据现代汉代出土遗物,可以判定,河洛绝然是上古之物。
然而要理解周易,只有河图与洛书是不够的,必然还需要先天图。
那么先天图要从哪里去找,这个要就提及宋代著名的易学大学邵雍,以占测精妙异常闻名,曾著作代表作《皇极经世书》。
邵雍,字尧夫,谥康节,所以一般也常称呼为邵康节先生,以表示敬重,曾经追随李之才研究河洛象数之学,而李之才的拜河南穆修为师,穆修是跟种放学的,而种放是跟陈抟老祖学的。
在《宋史·朱震传》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按这个说法,邵雍的学术是从陈抟一系下来的,当然也有人表示怀疑,毕竟凡是涉及陈抟老祖的事都太玄乎。不过再怎么怀疑,邵雍也是个被称为“子”的,即使是他自创的,也是了不得的东西。据说邵子曾经非常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不过这个刻苦是真的,后半截就别信了,历史上不少形容人刻苦,都是套的这个桥段,尤其是夜里不睡觉刻苦学习云云。邵子年轻的时候,比较穷困潦倒,自然有标准的书生意气,毕竟学问很高,不去做那些卖卜的事,不然说不定早发达了。因为邵子穷的没地方住,王拱辰、富弼与司光马看不下去了,所以给他在洛阳买了个宅院,里面有块地,可以自耕自种,所以邵康节先生就这样过着。其中司马光很敬重很敬重邵子的学问,认了邵雍为兄,常常跟他一起出游。根据宋朝朱㳎《曲洧旧闻》记载:有一次,他们曾在洛水的北岸散步,看见有人在盖房子,邵子就指着北岸的新房说:“这三间,在某年某月就得倒塌;那三间,在某年某月,将被大水淹坏。”司马光回到家,把这件事记在他所写的文稿后面,因为时间太长,后来就忘记了。后来有一次,司马光从洛水北岸经过,忽然想起了以前邵子所说过的话,就去看那些房屋,原来已经变成一片瓦砾场了。然而邵子占算是如何精妙呢?
举两个例来说。在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邵子与朋友在观赏梅花的时候,看见二只麻雀在一树枝上争斗,然后两鸟相继坠地。康节先生便起了一卦,说明天晚上,一定有一位姑娘来此折花,然而在折花的时候,于是便会有人追赶她,姑娘惊慌之间便摔倒了,然后摔伤了大腿。后来到了第二天,果然应验了,附近的一位姑娘到花园采摘梅花,管理员以为是小偷,就拼命追赶她,结果那姑娘摔倒在地,摔伤了大腿。
当时康节先生得到的是泽火革变泽山咸卦,这其中奥秘在哪里?实际上按康节先生的算法,泽火革中还会再生出来一个天风姤卦来,方法便是将顶上一爻与最下面的初爻两爻抽掉,然后剩下的四爻,取上面三爻做一卦,取下面三爻做一卦,组合天风姤卦。
为什么是晚上呢?离卦与艮卦在一起,艮卦代表的是山,离卦为太阳,这是太阳落山的象,所以推定当然是傍晚。为什么是一个女子?因为兑卦代表为少女。为什么是折花?离卦是漂亮的,巽卦为花朵,而遇到了兑便是折损。而花被折损,又遇到了艮卦,代表被中止了。中止了后,又遇到了兑卦,兑为口舌,为惊吓,所以被吓到了。乾卦是属金的,巽卦是属木的,而乾克巽,这便是伤损之象。双雀相争,本来就是争吵之事,而卦上,乾是金,兑也是金,一起来克巽,显然是强的克弱的,所以这个两雀两争的象便发生了偏移,就变成了变成了一方抓另一方。虽然是伤损之象,但是主卦的离为火,变卦的艮为土,并且艮上为兑为金,此是火生土生金的象,所以并无大碍。然而巽被克,巽居于下,居于什么之下?在类象上“巽为股”,所以为大腿,所以便是大腿受了伤,因为大腿受了伤才能出现艮卦的止象,走不了路啊。
又如一例:一年的三月十六日卯时,邵康节和许多客人到司马先生家里欣尝牡丹花,当时正值牡丹盛开。有一位客人问说:“这牡丹花这么盛开,难道它的凋败的时间也是命中注定的吗?”邵康节先生回答说:“万物的兴衰都有定数。”于是邵康节就给这些牡丹花卜了卦,得《逅》之《鼎》。他发现第二天中午这些花被马所践毁。许多人都不相信。结果没想到次日中午果然有一位达官显贵来欣尝牡丹花,两只马相啮,然后在牡丹花间奔驰,牡丹花都被踏坏了。
乾与巽,巽为花,乾为首,而牡丹为百花之首,自然合象,而又逢乾,暂放一边,得离为吵闹或口舌相争,然后得巽为散落,中间经两个乾,乾为官贵,乾为马,故而是官贵带马来,而整个卦里有两三个乾一个是代表官贵了,那么就是两匹马了,所以这便是被马所毁的象。邵子的易数,讲究个象数理,如花园里被人折花,是迟早会出现的事,所以卦中出现了相应的类象,再配合时间,便知是什么时候一定发生,其它相应的断事均在合理范围之内。而断卦的方法就是在卦中不断旋转循环,能循环得象数理逻辑理顺了,通了,那么便对将会发生的事情便能揣度得差不多了。
当然,这个说得轻易,却并不容易,毕竟卦里转晕掉,算出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是很常见的。像上面的两个卦,如果直接扔两个卦出来让人断,恐怕世间能断得出来的很少。现在分析它时,是已经知道结果后分析的,所以是作不得数的,玩过易卦的应该深有体会。如果仅是事占的话,高明的卜者都能做到,然而邵子显然更进一步,已达知命之境。有一次,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叔弼去拜访邵雍,刚走到门口,还没敲门,邵雍就已经开门,欢迎他进去了。进去了后,先生就主动给他聊自己的经历,遇到的人等等,并且在聊完后,还问都能记得下来吗?欧阳叔弼觉得先生先反常,为什么会问这个呢?然后宋神宗元丰年间邵雍去世,朝廷崇尚邵雍的品行,认为应该给他一个谥号,因为欧阳叔弼当时是太常博士,博士官的职责,决定了由他负责给邵子写一篇谥议的文章,呈奏给皇上。欧阳叔弼才恍然大悟。如果说这是纯术的范畴,邵子的感悟则近道了。
(未完待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