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临界知识

什么是临界知识

首页角色扮演命运临界更新时间:2024-05-09

评价学习是否有效有一个重要标准,那就是学习对之后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与改变。学习和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亦如此。有的知识能更深刻、更普遍地改变一个人,那正是临界知识。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拆开来看,是三层。知识的匮乏时代,利用知识的数量,以多胜少,以有胜无,慢悠悠享受知识红利。古典时期,每个国家内的教士祭司阶层都是第一等贵族,正是由于他们垄断了读书识字的权利。随着纸张、印刷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明,知识进入传播时代。这时,新的知识滚滚而来,先到先得,以快打慢,利用信息差,各类“先知们”快速实现知识变现,比如那年只身赴美、瞥见时代浪潮前沿的马云。如今,知识(或者更准确地说,信息)早已泛滥,知识的比拼也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拼深度。而临界知识就是深度知识,是知识背后的知识。

一般的知识流于表面,受困于特定情景,一事一答,且证据与论证只来自自我的感受与过往的经验。临界知识不同。它不太关心直接的答案,而是向下挖掘事物背后的本质,目的是在深处找到这一类事件普遍的解决之道,其答案常来源于严谨的实验和缜密的数据。随手一例:为什么现在要实行限电政策?它和疫情有关吗?它和碳中和相关吗?从中可以预测今后其他政策的走向吗?以及最重要的,你的答案来自你的思考、严密的推演、权威的解读,还是今日头条、抖音快手?

掌握临界知识以及如此的思考方式能让你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对事、对人有一个“一通百通”的理解。因为复杂的世界本就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复杂是纷繁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结果,复杂的表象相互撞击湮灭后,抽丝剥茧,找到背后的简单道理,于是看透世界。当然,临界知识也不少,极不易学,要花硬功夫,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变学习的心态

遇到新的、甚至与自己认知相矛盾的看法,要有“绿灯思维”。傅盛老师说,他做总结反思之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先假定自己是错的,而不把捍卫原有观点作为出发点。如此才可能掌握临界知识,“三季人”则连这第一步都跨不过。心态一转,视野立刻打开,但大多数人对于新的知识有着天然的“红灯思维”。原因很统一:他们认为,“我的观点”等同于“我”,所以“我的观点”不能错,不然“我”就错了。真是这样吗?股神巴菲特80多岁的时候,欣然承认自己太蠢,错过了亚马逊。苏格拉底知道自己的无知,却是希腊黄金时代的第一智者。如果知错能改太难,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行动的决心,那么知错本身只需要你对自己多一点点的诚实

在执行上,要懂得学习的以慢为快。说过了,临界知识,是知识背后的知识,获取它,必须打通沿途一个个的“知识阻塞”。遇到真问题,不吝时间,不怕麻烦,寻根溯源,不达临界知识而决不罢休。这样做,刚开始会很慢,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花费无数时间,似乎很不划算。但如果能坚持,则在长期,这才是最快、最划算的学习方式。当同龄人日复一日地沉浸在“他就是个坏人”、“XX国就是垃圾”的快餐式认知时,你却已能慢慢地洞若观火,在人生长跑中,稳稳地大幅领先。那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愿在学习上“结硬寨,打呆仗”呢?因为恐惧,恐惧知识背后的知识太难(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比起用力逃避,用力学习反而有成就、更轻松),不如浮光掠影地随手捡起一些便宜的见解,作为谈资,不至于无话而出丑。说到底,还是对自己不诚实。

以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看书为例。看书和看书大不一样。反面的做法是从头到尾通读,遇到名言警句,开心地画上一条线,读完则“大功告成”,永不再翻。对此,很多人还美其名曰,“读过的书都已经融进了自己的思想,内化为了自身的一部分。”可细细推想,他们往往连书中的主要思想都已原路奉还,怎么能说“内化”了呢?这其实是读书的“低水平勤奋陷阱”。更高效的做法是把读书当成连接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将书中的观点与自己原来掌握的临界知识进行刻意关联、寻找作者使用的你所不知的临界知识。如此,反复对照、引用、练习,才能将书中“新知识”构建进入你的思维框架。我自己长时间采用反面做法,贪多求快,走过条条弯路,现在反思,真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虽然羞愧不已,但好在为时不晚(这系列的公号文章,大多也源于自己用“新法”读书的所感所悟,是读书的新践行),现在读书,更觉有的放矢,也更加畅快高效。

至于如何使用临界知识,则无非以前聊过的那几招:反思、对标、以教为学、刻意练习。如有兴趣,可参看前文。其实,最方便的学习临界知识的教材正是你的日常生活本身。关于生活,你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从自身出发,你能想到哪些根因造成了你的不满意?如此反复练习,自然能不断靠近临界知识,成为应用临界知识的顶尖选手,因为“……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临界知识到底在哪?答案明白:在硬科学中,比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习这些硬知识,当然不是让你成为一名科学家,因为你要掌握的只是这些重要学科的重要规律,而非具体内容。比如学习数学中的复利知识,你甚至可以对它的数学公式不求甚解。如果你对这些硬科学还是有些天然的畏惧,那也没关系。从自己的天赋或者兴趣入手(天赋有时是隐性的,需要寻找。此时不妨从显性的兴趣开始),不断挖向源头,总有一刻,你会在底层和某个临界知识相遇,享受打通知识任督二脉的极大喜悦,从此一路不停。祝你我早日到那里。

本文源自再读成甲老师的著作《好好学习》。假期里走遍西湖、游历太湖,饱览湖光山色、避开人群的同时,时时翻看这本小书,思维和身体一同快乐。书的最后,成甲老师列出了常见的8个临界知识,摘录如下,加上了一点点游玩间隙的思考。

1.复利效应。(一看“利率”,二看“执行次数”;突破阈值前,别放弃。)

2.概率论。(不凭结果来判断当初的决策;所谓主观概率,就是“猜”,但猜与猜又不一样,靠信息质量,靠刻意打分,靠外部视角。)

3.黄金圈。(用why看本质)

4.进化论。(环境变了,你不变,就是“与鬼共舞”;拥抱变化,位置很重要;方法上,可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也可以模仿先行者。)

5.系统思考。(整体观,动态观,连续观;每一个都反人性。)

6.二八法则。

7.安全空间。(99次的普通成功可能都敌不过一次巨大的失败;在长期,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00%;要有冗余、备份、Plan B,也可以只在能力圈中出战,“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还可以学习塔勒布的反脆弱。)

8.综合运用。(又想到《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最后的一招“降龙十八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