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讲述了大提琴手小林大悟由于乐队解散,回到自己的老家,机缘巧合下当了一个入殓师,遭到周边的人乃至妻子的不理解,但他在一次次的工作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并且和自己的童年和解的故事。
如果我给这个电影做一个中心词的话,也是我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脑子蹦出来的一个词:视死而生。
剧情的流转其实没有太多令我出乎意料的部分,但这个电影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把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入殓师)和前现代的概念(死亡的神秘化)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入殓师老实说,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自己问了一下自己,如果我的亲人或者周边的朋友有人做这个职业,我会不会也和电影中的人表现一样。
答案是:是的,甚至如果是很亲近的人我会劝导他们离开这个职业,而如果不熟的人则会予以鄙夷。这么一想,就瞬间明白了和理解了女主和友人的态度。
而且单纯不论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从职业的特性来说,其也在主流的体系之外,往好地说,是帮助离去的人完成最后一程,但究其本质,这对死人是无意义的,只有对活人有,他是在帮助活着的人构建一个死去的理想化的人,他的服务的对象是很奇怪的。
也是我突然想到的,入殓师这种职业的普遍厌恶感到底出自哪里
换言之,我们对于职业的尊重究竟出自哪里?这里我不想说职业并无高低贵贱这种很理想化的表述。
本来,我可能想到的是,工资或者专业人员的稀缺程度,但这个在入殓师上都不适用,入殓师的工资其实很高,日结几万日元绝对算不错了,而且这行*人也很少,不然社长也不用这么老还要出去跑活了。
我后来想到一个可能,我们对职业的区分其实本质上说的是权力调取关系
一个白领和一个扫地工人,假设工资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可以接触到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假设一个老师和工匠的收入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能调用的社会资源是不一样的
包括钱也是,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具象化,尤其像东亚这种地方,对权力的阶级区分极其明显,更能体现这种架构。
死亡是什么扯远了,第二部分是死亡,也是整部电影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我发现电影很巧妙地讲述了群体对死亡,自己对死亡的态度。
一般来说,群体对死亡有两种态度,第一种就是很常见的就是对于失去的亲人嚎啕大哭,以此来表现自己对亲人的不舍和对死亡的恐惧,第二种是庄子里面所言的鼓盆而歌,是对死亡的去神秘化和去恐怖化
但影片很令我惊诧的是,它展现了第三种对死亡的态度:平静的有尊严的告别,即使不舍,即使哭泣也要好好的说再见
我觉得电影中最体现的一句是:谢谢你,后会有期。当时看到的时候确实感觉自己的一部分被触动了,他们对死去的人称呼为往生者,这个词特别好
而且中国文化中真的找不到对应的词汇,也是中国很难接受生离死别的原因之一吧。
还有就是影片传达出个人面对死亡的两种态度,就是最后的那一幕,男主放下死去的父亲的手,把手放到了妻子的腹部,这个太有意象了
即死亡和新生不是两个对立面,而是同构体,代表的既是旧的逝去也是新的重生,人类就是用这种方式完成了整体的迭代。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