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载体之灯革帐影|偶咪兔佛·皮影戏

传统文化的载体之灯革帐影|偶咪兔佛·皮影戏

首页角色扮演皮影京剧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5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南宋学者洪迈《夷坚三志》

之前兔子聊过老北京的戏园子,

在文中稍微聊了一下戏院淡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个人认为有两点:

一是因为排演一出戏的成本太高。

二是因为时代的发展与艺术形态的多样化分流了观众。

那么说,我们就无法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么?当然不是

今天我们聊聊另一种设备,非常轻便,

戏班流动演出很强,

而且这是不受场地限制的艺术形式——皮影。

说起皮影,大家一定对“国风美少年”中,选手刘丰的表现记忆犹新,他当时身着绿色长袍,以一首三弦弹奏《少年弦》,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呈现出对那段传统音乐盛行年代的怀念。当时召集人张云雷看完刘丰的表演后赞不绝口,他表示自己在现场会把票都投给他。说到张云雷的三弦,这里要提及一下,可能很少人知道,张云雷的三弦师承天津的三弦大家胡子义先生。关于这个知识点我们以后会提起。

【文字来源于网络,咪的兔编辑】

皮影传承两千多年,从制作到展现给观众,是一种集多种民间手艺和戏曲曲艺形式之大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中国皮影戏集美术、雕刻、服装、戏曲、设计、卡通等多种文化于一体,又有着影子戏、灯影戏、驴皮影、土影戏、影戏、皮猴戏、皮人戏、纸影戏等等称谓。挂起白幕,敲起锣鼓,以兽皮或纸板材质做成的人物剪影登场,灯光中映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说唱中道出人世间悲欢离合……历史演义、武侠公案、民间传说、神仙鬼怪、爱情故事、童话寓言等等,皮影戏的演出剧目无所不包,传统剧目中还往往蕴含仁义道德、礼义廉耻等思想内容。

关于皮影艺术的起源,存在不同说法。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期方士李少翁自诩有招魂之术,为排解武帝思念已故李夫人之苦,他在晚上“设帐弄影”,重现李夫人的身影,招其亡灵,这被传为皮影戏的雏形。在隋唐期间,则有僧人利用灯影讲佛理、做法事,这种形式结合了说、唱与表演,因而有人认为这才真正标志着皮影戏的出现。无论如何,皮影戏在宋代发展至成熟,是确定无疑的。南宋时,杭州还有“绘革社”这样的皮影戏组织出现。元代,皮影戏不仅流传于全国各地,呈现出不同的流派与地方特色,更随着军队的征程,流传到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

皮影戏在我国的流布范围极广,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性,陕西皮影、滦州皮影、北京皮影、四川皮影、海宁皮影、潮州皮影、台湾皮影都极具代表性,各地皮影造型风格很贴近当地的风土人情。虽然各地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制作程序大致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镂刻、敷彩等工序,是一个奇妙复杂的手工工艺过程。传统皮影戏中的影人虽然大多只有侧影,但动作优美灵活,人物性格表现得夸张强烈。

皮影戏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影戏人”和楼台桌椅等的制作,二是“影戏”的表演。这两大部分为不可分割的组合。只有刻制了“影戏人”才能进入表演程序。换句话说,刻制影戏人是皮影戏的基础,而演出则是皮影戏的目的。

皮影的制作

制作皮影的材质常用兽皮,常见的有牛皮、羊皮、驴皮等,不论哪种兽皮,其制作过程、方式方法、艺术手段都大致相同。以西安皮影为例,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

选皮:在陕西、山西、四川等地,牛皮为首选;在北京、河北、河南及东北地区则以驴皮为首选。牛皮属于最常见的可供制作皮影的上好材料,坚韧、厚实是其优点。驴皮的坚固性不如牛皮,但透明度好,轻薄、漂亮。

制皮:制皮有“净皮”和“灰皮”两种方法。净皮的制作工艺是把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到三天,取出后用刀逐步刮制,刮好后撑于木架之上,荫干即成。灰皮制作是把皮用药剂反复浸泡、刮制。

画稿:皮影人物的设计往往是在脸部体现个性、服饰强调共性。皮影班有句行话叫“一个身体七个头”,根据剧情需要,将不同的头像插到不同身份的躯干上即可。制作皮影时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有一定程式。

过稿:将图样用笔画在皮面上之后,用钢针依样刺刻各部件的轮廓和图案纹样,用这种方式把它们拷贝、描绘在皮而上,再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刻制。

镂刻:刀具种类繁多,不同的部位、线条,要使用不同的刀具。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虚线为阴刻,影人大多利用这种刻法;实线为阳刻,多用于生、旦、净、丑的白脸。刻人面时要先刻头帽后刻脸,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

敷彩:传统颜料是用矿物或植物泡制出的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先把制好的纯色化入酒盅内,放进几块透明皮胶,然后把盅子放在特制的灯架上烤,使胶色交融成为粥状,趁热敷在影人上。

熨平:用熨斗熨平绘制好的皮影,使之脱水,烘干。温度在六七十度为宜。皮子脱水发汗顺利,皮内水分挥发了,颜色也吃入皮内了,皮影色泽鲜美,且久不褪色,而胶质也可封闭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不翘扭变形。

缀结:影人大部分都有十一个部位:头、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头为单独体,头部包括脸、帽和颈部,下端为一个楔子,插到身子上端的楔槽里,所以头部俗称“头茬”。组合之后还要安装三五根操纵杆。

皮影的造型

中国皮影的造型,尽管各区域风格不同,特点各异,但大都受到佛教寺庙的壁画、雕塑的启发和影响,还有取其它大剧种行当、行头、脸谱的借鉴,更多则来自实际生活。

皮影的行当角色也同其它大剧种一样,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其服饰与大剧种中的行头服饰同中有异。比如,北京皮影盔头甲靠模仿了京剧舞台上的硬靠,京剧舞台上的靠旗为四面,而皮影的靠旗有四面、八面、十面、十六面,甚至更多。甲靠的纹饰图案有雪花形、鱼鳞形、星眼、人字、十字松针以及四方连续图案。

文戏中的生巾、褶子、帔等,其镞刻的图案有实心、空心、半空半实心的镂花图案,也有菱形、圆形、三角形以及四方连续、二方连续、梅兰竹菊、福寿禄、万字不到头等图案,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叶叶花花缀连,结套解索,趣味无限,变化无穷。其刀法或细腻,或粗犷,或平和,或稳健,或纤细,或雄强,逼真生动。

头部是皮影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头部是最能体现行当特征和人物性格的部分。皮影艺术受佛教寺院造像艺术的启发也表现于此。

河北唐山滦州皮影的旦角造型就有很鲜明的佛像特征,镂空脸、宽额头、环形眉毛、美人鱼形的眼睛、直通秀美的鼻梁、线条清晰的小嘴,都能看出寺庙里观世音菩萨侧面的影子。生角造型与旦角相类似,只不过线条略微刚硬、粗犷一些,老生则加上胡须(其它戏曲叫髯口)。

净角的脸谱最为丰富,其脸谱和种类比其它戏剧的脸谱要多出数倍,在表演风格上也有不同的特色。根据性格、身份可以塑造成拧眉、瞪眼、龇牙、咧嘴、卷舌、獠牙、翻唇等形象,比如《封神榜》中哼哈二将、杨戬、闻太师,以及杨任眼睛出小手,都是特殊造型。

皮影中最有特色的造型当属丑角,其造型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丑角与其它大剧种一样,有文丑、武丑、小丑、老丑等。京剧、评剧等的丑角都在鼻子上面敷以白颜色,行话叫“豆腐块”。

早期皮影的丑角也有类似于“豆腐块”的刻法,就是在眼眶周围镂雕以示“豆腐块”,后来的皮影形象多以极其夸张的翻牛犊鼻子头等表示丑角。唐山皮影中的“小矬子”就是在腮帮子上阳刻了一个圆球,以表示武丑,手里还拿个棒槌,形象滑稽。不同类型的丑角在镞刻上也都各具特色。

皮影的表演

皮影的地域特色不仅体现在镞刻造型艺术上,还表现在演唱和操纵技艺上。从演唱流派来审视皮影艺术,大多都以各地区流行的剧种为主,如陕西的秦腔、四川的川剧、湖北的汉剧、东北的吉剧、湖南的湘剧、云南的滇剧、甘肃的陇剧等,还有老腔、弦板腔、碗碗腔、关中道情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艺术融入当地的皮影艺术之中,形成了具有地方戏因素的皮影演唱的主要声腔,一般认为这些皮影的演唱还没有脱离地方戏曲的樊篱。

河北唐山皮影,也称滦州影、乐亭影。

唐山皮影在演唱上则突破了地方戏曲的樊篱束缚。河北唐山皮影的声腔既不同于同样发源于唐山地区的评剧,又与河北主要剧种河北梆子大相径庭。唐山皮影的演唱艺术的唱腔为板腔体,相对于昆曲的曲牌体来说,有很大的自由。

曲牌体有固定的曲牌,像《山坡羊》《新水令》《驻马听》《一半儿》《天净沙》等都有固定的格律、平仄字数、韵脚(押中原音韵),一点不能含糊。板腔体则自由得多,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不一而足,韵脚只要合辙就行。

昆曲是曲牌体的代表剧种,京剧是板腔体的代表剧种。以京剧为例:《红灯记》中二黄原板:“狱警传,似狼嚎”,(我)迈步出监。开始时没有衬字“我”,后来上“我”字,这样是可以的。但在昆曲中,绝对不行。唱腔上,京剧的“二黄原板”一板一眼,板起板落;“西皮原板”一板一眼,眼起板落,拖腔可长可短,每段唱腔的曲调可以有变化,不拘一格。但在昆曲中,《山坡羊》就是《山坡羊》,一个音符也不能差。

皮影戏的唱腔结构遵循了京剧的唱腔结构,与昆曲为不同音乐系统。唐山皮影的曲调是从“大福影”演变而来,平调花调、阳韵平调、河车调、滦河调、吟腔等,板式有大慢板、快三眼、二六板、慢二性、紧二性、三性流水等多种板式。这种结构的音乐体系与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的音乐结构体系相类似,都属于板腔体系。

皮影的场面(乐队)也分文场和武场。所谓文场就是管弦乐器,早期主奏乐器为三弦,后来改为四胡。二胡、扬琴、三弦、大阮、唢呐等为辅奏乐器。武场即打击乐,板鼓、堂鼓、大锣、小锣、铙钹等,通常为一人兼职演奏。

唐山皮影的影响颇广,其影响领域包括河北全境(也包括北京、天津)、老热河省和东北三省,唐山皮影的剧目主要有《五锋会》《大西唐》《少西唐》《大金牌》《四平山》《汴梁图》《花木兰》《全家福》《西游记》《人参姑娘》《龟与鹤》等,现代戏有《刘胡兰》《沙家浜》等。其传统剧目从明万历年间滦州秀才黄素志创始以来,数百年来,盛况空前。

皮影传承两千多年,从制作到展现给观众,

是一种集多种民间手艺和戏曲曲艺形式之大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

皮影是一种让人惊叹于古人智慧和丰富想像力的形式。

皮影涉及到的艺术门类之多,跨越的地域之广,

不同地域的文化使它变得绚丽夺目,

它是牢牢的附着在文化基石之上。

皮影的危机在于,她现在有了替代物-电影和电视。

绝了这一门相当于让多种艺术形式停滞不前,因为他们是共生的。。。。。。。

但是,皮影不易传承,也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

只要有适合发展的土壤,他们就会生根发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