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皮影制作技艺

河湟皮影制作技艺

首页角色扮演皮影三国更新时间:2024-06-21

这里的河湟皮影制作技艺主要指湟中皮影的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湟中县南川和北川两大区域,南川地区主要有土门关乡的红岭皮影。北川地区的皮影主要分布在李家山镇的大路村、勺麻营村。多巴镇的幸福庄村、国寺营村。汉东乡的上扎扎村。大才乡的甘家村、立欠村、孙家尧村等。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湟中皮影艺术历史比较悠久,据老艺人祁永启先生口述,在“祁土司”时期( 祁土司分东祁土司和西祁土司,东祁土司是明清时期湟水流域势力最大的四家土司之一,明时被赐姓为祁姓。西祁土司,明朝的土族土司,与东祁土司相对而称)湟中地区就有皮影戏,湟中皮影的制作工艺也有近200多年的历史。土门关乡红岭皮影艺人王义元、张永全已是第5代皮影艺人。1981年,青海省文化馆皮影艺人刘文泰带领红岭十几名皮影艺人去北京观摩学习皮影艺术,进一步传承并发展了红岭皮影的雕刻技艺。

河湟皮影源远流长,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后,已在河湟大地培育出了其滋生成长的土壤,并逐渐成为河湟地区群众一项主要的娱乐活动。它不仅和当地庙会、集市贸易、赛马会、“花儿”演唱会、耍社火等时令节日、民俗风情紧密相连,而且形成了具有浑厚、强烈、古朴、粗狂的乡土艺术,具有浓厚的高原特色。皮影戏的演出,不仅为节日庙会增添了喜庆色彩,而且群众也习惯以“唱皮影”祭祀神明,以祈求丰年、灭灾降福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皮影子”,是中国民间融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的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一块白布当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在幕后被演员操作的得心应手,当灯光穿过皮影,白布另一侧便显现出色彩明艳、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楼宇等各种动态人物和静态事物,人物动作娴熟、花鸟形象逼真,素有“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的美称。

河湟皮影戏演出剧目以《五子魁》《红罗传》《康熙征北》《女状元》等一些传统剧目为主,也有《十唱感谢共产党》《卖牛记》《尕布龙》等新编现代戏,还有男女分腔演唱的《二堂舍子》等。

皮影戏从其形式可分为三种:一是“大传戏”,以历史剧为主,根据《杨家将》《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历史故事改编;二是“单本戏”,青海群众叫“窝窝戏”,多是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如《花园会》《法门寺》《忠孝图》等;三是“折子戏”,以优美的雕刻造型和青海影戏的地方唱腔“影子腔”相结合,用乡土方言道白。

王义元承袭的河湟皮影制作技艺,具有很好的民间传承性,用驴皮、牛皮制作人物、山、水、花鸟、宫殿等。加工原料和添色十分讲究,尤其用天然矿物质颜料和胶的融合,色泽更加鲜艳。

皮影的制作要选用坚固耐用、柔韧性好的材料,可以用驴皮、马皮、牛皮等,其中驴皮应用最为广泛,刻画出的影人形态逼真、薄厚均匀、色彩鲜亮,各种精美的皮影艺术造型标志着皮影制作技术的日臻成熟。

皮影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对制作工艺水平要求十分严格。皮影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6个步骤:

①原料:将牛皮和石膏融合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1月左右拿出来,经过水洗处理,用剐刀将毛仔细剐净,再用铲刀将牛皮削平。

②落样:皮影制作艺人首先要把储存在脑海里的人物形象认真地描画在纸上,经反复修改,再细心誊印在平整的牛皮上,技艺纯熟的艺人可直接在处理好的皮张上落稿。用铅笔勾勒出所需角色的线条轮廓,图稿大多以戏曲角色中的生、旦、净、末、丑、神话传说、故事以及山水等为题材。

③雕刻:等在牛皮上描画好了所制作人物的样稿,艺人便用各种雕刻刀具一一雕刻出形象各异,活灵活现的人物样片。皮影的雕刻手法有侧刀刻、立刀凿、平刀削。

④敷彩:造型雕刻完成后,在表面根据需要涂上各种颜色。添色程序有:和色、添色、融墨、上火砖、压光等。

⑤熨烫:多数皮影影人由于雕刻、涂色等工序,变得不太平整,需要用熨斗仔细熨烫平整。为使皮影影人的色彩明艳,鲜亮如新,有的还需在造型着色后刷上一层清油。

⑥定联:首先用线将各部位影人造型连接成形,然后如工艺类皮影用精美的镜框装裱起来,而操纵类皮影则用线将铁丝固定在影人的活动部位,在铁丝末端插上操纵用的箭杆。

说到皮影戏的灵魂莫过于皮影人的活灵活现的精细做工了。皮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还是一种工艺品。从表面上看皮影造型简洁,颜色鲜艳独特,而且还因为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作品,因此它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很多国内和国外的艺术家,收藏家,博物馆都喜欢收藏中国的皮影。皮影戏的表演独特而颇具美感,极具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其中蕴藏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湟中皮影集民间美术、音乐、戏曲为一体,全县现有皮影戏班子10余个,一年四季到县内外演出。为了让传统技艺重新焕发活力,呈现更加精彩的皮影戏作品,王义元等皮影戏传承人,打破皮影戏传统表演的方式及内容,自编当地现实故事,并在唱腔上充分运用地方方言的风趣和幽默,用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朗朗上口的唱词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皮影戏的艺术表演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群众的接受度也明显提高。

湟中河湟皮影制作技艺于2009年9月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张永全、王义元等2位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河湟皮影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王武、王义芳、张秉珍、张永荣等4位被授予县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湟中县红岭皮影制作技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王义元的祖父王有财在清朝后期流落到红岭村一带。王有财本身就有一手制作皮影的好技艺,后在王有财的指导下,将制作皮影的技艺传给儿子王进贤、孙子王义元和徒弟王久安、王义芳等。

2003年8月,他们制作的皮影《元帅大将军》在青海省民族文化旅游节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中获三等奖;2010年5月,在中国深圳第六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他们的皮影《皮影皇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2010年6月,王义元被青海省文化厅授予青海一级民间工艺师。(陈生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