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青城、峨眉寻剑仙,向天问道得“佛光”回应,自此万事不惑

南怀瑾青城、峨眉寻剑仙,向天问道得“佛光”回应,自此万事不惑

首页角色扮演青城剑仙更新时间:2024-05-03

历史潮流如江河般向前奔流不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如中流砥柱般永远屹立不倒,它在一代代先辈的手中传承和发扬,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身兼传统文化传承重担的文化名人们为此贡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毕生的精力,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在文化界备受争议,有的人称赞他是国学大师,也有的人认为他的学问有失偏驳,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南怀瑾先生。

初入蜀山

南怀瑾先生于1917年出生,他自幼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和文化熏陶,出生在书香世家的他自小便与各种各样的书籍为伴,少年时期便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很多书籍都有强烈的兴趣,涉猎广泛;20岁左右,他嗜读仙侠小说并且沉迷其中,开始修炼武术与道功,从此便走上求仙问道之路,游历天下访问各大门派,受到小说的影响,他心中真正的剑仙应该位于四川峨眉与青城两山,在这样的念头下,他只身入川,寻求剑术奥义

当时正值抗战争时期,南怀瑾只身入川的故事也多了几分神秘色彩,受到了外界的关注,认为他是一个遍访名山大川,阅尽高僧奇士的修仙道者,拥有科学无法解释的力量。南怀瑾在到了四川之后,便开始寻找自己认为的剑仙,鹤鸣山青城派的王青风是他找到的第一位剑仙,王青风行踪不定,很少见外人,南怀瑾寻访多次才终得一见。

当时,王青风站在一座山上,两根手指往外一指,便能看到数丈之外的一棵松树随即倒下,之后王青风的大弟子用鼻孔吹了一口气,他周围的尘土便开始飞扬,亲眼目睹过这两次神奇之事后,当时年少的南怀瑾对自己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吃惊,联想到小说中所提到的武功绝技,他更加坚信中国武术是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玄妙的境界的。

旷世佛缘

1942年的夏天,南怀瑾背上了自己的宝剑,走上灵岩山,去看望住持传西法师,此时袁焕仙正在灵岩寺内修行闭关,他早就听说过南怀瑾的名字,认为这是一个有天赋又勤恳认真的孩子,将来一定大有前途,小小年纪也非等闲之辈,所以袁焕仙在当时有想法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南怀瑾。南怀瑾登山的那一天,刚好赶上袁焕仙出关,两人在寺庙内相遇,双方都对能够与对方做朋友而感到高兴。

一番寒暄过后,两人正式地认识了彼此,而这灵山一会成就了袁焕仙与南怀瑾的旷世佛缘,在那之后,两人便总是相约在灵岩寺相见,南先生追随袁师研习修禅。后来当南怀瑾先生再一次想到灵岩寺对自己人生当中的重要之处时,他总是会说起:自己在山中修行的日子,使他明白了世事,在这之后好像懂了世间的一切,这叫做根本智、无师智,学过的新东西,曾经不能理解的困难,到了心中之后,众流归元,一切都有明确的答案。

如愿得到

南怀瑾在跟随袁焕仙先生学习之后,想要进一步研究佛学学问,闭关自净,阅读更多地藏经,但在当时,整个四川中除了峨眉山大坪寺内有一部大藏经外,其他地方都找不到这本书的影子,但是寺庙内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要做和尚才能够阅读藏经,这对于南怀瑾来说是一个难题,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总会到来。

有一天,南怀瑾先生说要去山王庙施食,便询问了其他人有没有一同前去的,听到他的提议之后,有几个老和尚前辈答应下来,一共十多个人和南怀瑾先生一起去到山王庙,他们随身携带了施食用到的米、杯子等物品,事实的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但就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南怀瑾突然有一个冲动,他想要求得一个证明,于是便猛地一下把手拍在地上。

他说道:“我要到峨眉山闭关,我现在在这里向菩萨请求,如果我学习的这些知识都是真正存在的,我所参悟的佛法是真正有价值的,那么请给我一个证明;我现在有些动摇,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是不是对的了?在我阅读藏经时,未来不管我是否要出家,我将一手扶持儒家,一手宣传道家,弘扬传统文化,我的做法真的是对的吗?”

此时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在南怀瑾先生讲完这一段话之后,峨眉山的高处发生了奇异的自然现象,当时的天都已经黑了,但却因为这段话忽然亮了起来,就像是白天一样,大家都听到天空中发出了猛烈的声音,就像是撕碎布帛那样,把峨眉山顶上的天空撕开了一个洞,从中照射出一片光明,这样的光明持续了很久,大家都认为是佛法显灵,佛法是真正存在且有意义的,这样的光明笼罩在南怀瑾身上,也让与他同来的和尚前辈们对他万分恭敬,认为他是肉身菩萨。

弘扬传统文化

南怀瑾先生的话似乎得到了上天的证明,他见到这样的光亮之后,也合拢双掌回应,以示感谢菩萨,那一年是1943年,南怀瑾26岁,他正式在峨眉山大坪寺出家闭关,在做和尚的这段时间内,他阅读了寺庙中所有的藏经,从中参透世事真理,获益无穷,在参透佛法这件事情上,南怀瑾先生越走越远,他用自己的一生在寻求其中的奥秘,同时,他不断向世人宣传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之处,助力其传承。

后来,南怀瑾先生还俗,在重新回到红尘当中的这段时间内,他不遗余力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整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学问,将它们归纳总结,变成更容易被世人理解的理论体系,不再是那么的艰涩难懂,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其中的文化,南怀瑾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这首诗也解释出南怀瑾先生还俗的原因,在他看来,所谓圣人,所谓修行,不过是为了求得世间的真理,与是否剃发或斋戒都无关,正如他自己所说,“儒释道合一境界,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对于南怀瑾先生来说,他这一生延续了传统文化的根,对其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历史意义,这也启示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帮助它更好地传承,使其在千年之后,仍然闪耀着中华文化特有的光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