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梦幻之舞

马的梦幻之舞

首页角色扮演倾城绝影录更新时间:2024-08-04

一战期间,一匹叫乔伊的马驹被卷进了战争。

它本是乡间一匹寻常的马,像众多同类一样负辕耕种。怎奈战火烧到了平静的田野,它被军队征用去拉超重型榴弹炮。在超负荷的拉运苦力中,它的同伴被累死,乔伊也差点倒毙泥泞……

电影最高潮部分,是英德双方展开激烈的堑壕攻防战。高爆弹的火光照亮了堑壕,炮火轰鸣中,乔伊处在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不知该奔向何处。它像一个孩子般茫然无措,本能地惊恐奔跑,左冲右突。在摄影师高超的拍摄技能和灯光辉映中,乔伊奔跑的姿势如梦如幻。

此后,令人揪心又温馨的一幕出现了。乔伊被战壕前的铁丝网缠绕,越挣扎铁丝网缠得越多、铁刺扎得越深,最终精疲力尽轰然倒地。这时,为了救出Joy,英德士兵各举白旗暂时休战。他们一边用铁钳剪断乔伊身上的铁丝网,一边用友好地交谈。马身上的铁丝网被剪开后,乔伊站起来,一抖鬃毛,一声嘶鸣,奔驰而去。战场上的两个敌人也友好地握手告别。

这是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战马》讲的故事。

在一个需要救助的生灵面前,交战双方暂时放下了国家民族、搁置了信仰主义、忘记了战争仇恨,而是把人性中善良的本能释放出来,把被硝烟熏染、血泊覆盖的恻隐之心擦拭。

一匹马,用它纯真的天性和对人类无条件的奉献,感动了战争的对立面,让他们兽性消遁、人性回归;让他们顿悟,世界本来是和平的,人与动物原本是相携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史料载,马约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化后,就与人一道走进史书,成为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比如,因为马而诞生的一些名词:马路、马灯、马帮、马车、马力,还有为马而生的成语:老马识途、马到成功、厉兵秣马、塞翁失马、倚马可待等等。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马不仅仅是古人的交通工具,还是国家富强程度的重要标识。"文景之治"时,不但"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而且人们骑的都是高头大马。谁要是骑母马或矮马,就会被人耻笑。"宝马雕车香满路"不是炫富和攀比,而是那时富裕的标配、盛世的常态。

如果把陪伴并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大型动物排排队,马无疑要站在最前排。人们对一些名马耳熟能详,比如吕布关羽的"赤兔"、刘备的"的卢"、曹操的"绝影"、赵云的"玉兰白龙"、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等。

人们对马倾注了感情,马也对人以忠诚回报。

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乌骓。乌骓属于中国名马的河曲马系列,通体黝黑放亮,唯马蹄赛雪,背长腰短而平直,四肢筋腱壮实,名唤"踢云乌骓"。乌骓作为项羽的坐骑,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数年以来,(乌骓)所向无敌,尝一日行千里。"

项羽在垓下的四面楚歌声中,羽毛尽折、遍体鳞伤,在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长啸后,拔剑自刎于乌江。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经常屠城*降、见惯伏尸遍野的战争狂人,却对一匹马倾注了万般柔情。他自刎前,命小卒牵马渡江。而"那马咆哮跳跃,回顾霸王,恋恋不欲上船。……众军士揽辔牵马上船,那马长嘶数声,望大江波心一跃,不知所往。"

人有情,马有意,不能同日生,但求共黄泉。一匹马的情感纯度让很多号称为人的人,为之汗颜。

马在冷兵器时代,是一种重要的军事物资和战略资源。

自石敬瑭向辽国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宋朝几代皇帝都想把北方洞开的门户缺口补上,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都铩羽而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战略资源——战马。

冷兵器时代,战马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一场战争的成败、一个国家的存亡。一匹良马就是超音速飞机,一队骑兵就是坦克集群。而靠两条腿行走的步兵怎能跑得过飞机、抵得住坦克集群的冲击和碾压?所以自古以来,历代朝廷都对优良战马视如珍宝。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就为得到马族中的"绝代佳人"——汗血马,不惜发动了战争。

资料载,汗血马也叫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这种马外表英俊神武,头细颈高,四肢修长,轻快灵活,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因其脖颈流出的汗鲜红似血,因此称之为汗血马。

汉武帝听说大宛国盛产汗血马,就派使团带着纯金铸造的马前去,希望以"金马"换"种马"。而大宛国不但不换,还将汉使百余人劫*。汉武帝大怒,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骑兵数万人行军4000余公里,却无功而返。3年后,汉武帝调动几十万人马,再次命李广利率军征讨大宛。大军所至,沿途各个小国无不惶恐迎接,拿出粮食供养军队。汉军血洗轮台国,并包围大宛都城,攻城40多天。大宛贵族见势不妙,*死国王,献出了宝马,与李广利议和,约定以后每年向汉朝选送良马,并挑选了3000多匹汗血宝马返回国内,但仅有一万多人返回故乡。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两次伐兵,经历4年,汉军付出了数万条生命,数不清被渴死饿死战死的战马,惊人的军费开支,以及在战争中无辜遭殃的西域诸国,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种马。

如果说汗血宝马是马族中如花似玉、举止优雅的"绝代佳人",那么蒙古马就是马族中身强体壮、皮糙肉厚的"乡野村妇"。蒙古马身躯粗壮,四肢坚实,胸廓深长,肌腱发达。它耐冷耐热、耐渴耐饿、耐苦耐劳,生命力极强。

公元13世纪,北方草原上卷起了金戈铁马的旋风。崛起的蒙古部落在成吉思汗带领下狂飙突进,所向披靡。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凭着精湛的骑术、精准的箭术,以风扫残云的气势,在40余年间,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东西两万多里的庞大帝国。而他们所倚恃的一个"绝密武器"就是蒙古马。蒙古马能在雪地里觅食,士兵可靠马奶充饥,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无可比拟的冲击力和碾压力。1241年冬季,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仅用了3天时间,而两地之间有300多公里,且是积雪深厚的山地。

铁骑所至,城毁人亡,血流成河。1221年4月,蒙古军队攻入花剌子模国都城玉龙杰赤,城人尽屠,又决阿姆河水灌城,全城尽为泽国,一座繁华的都城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中原地区也难幸免。史书载,蒙古兵"既破两河,赤地千里人烟断。燕京宫室雄丽,亦为兵所焚,火月余不灭。""鞑靼过关,取所掠山东两河少壮男女数十万,皆*之。"

一个庞大的帝国在蒙古马的奔驰中诞生了,而至少一亿人在铁骑下消失了。

战马嘶鸣,亡灵无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与盔甲为伴、与刀枪同路,奔跑于沙漠戈壁之中、驰骋在血雨腥风之间——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总能看到马的英姿、听到马的嘶鸣

想当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初战率领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把匈奴兵*得狼奔豕突。此后又三次率领骑兵深入匈奴腹地,北进两千多里,封狼居胥,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说出一句流传至今的话:"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从此,"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就成为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最豪迈的声音,"马革裹尸"就成为英雄戍边卫疆最雄壮的身姿。

千年之后,有一位猛人 诗人创造了另一个传奇。当他得知叛徒张安国*了义军首领并叛逃金军后,只带了50人纵马闯进金营,将叛徒像老鹰抓小鸡似地扔到马背上,交给了南宋政府——"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位叫辛弃疾的南宋牛人,就这样随着他诗词中的热血和马背上的身姿,永远定格在历史青卷中。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英雄梦想、青史留名——所有男儿壮举的身边,都有一匹昂首站立的骏马,所有梦想都在策马奔腾中完成。

马有时候还可以成为道具,比如赵高的"指鹿为马"、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这时,马成了阴谋家的墓志铭、军事家的里程碑。这点不仅中国人独有,全世界都是如此。

盲人诗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讲述了一个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公元前12世纪初,发生了一场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战争的主角是一个美女和一匹马。不过美女是肉身的,马是木头做的。

战争的大概经过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斯巴达王宫中作客。这厮不但品尝了美味佳肴,而且还想品尝国王的妻子海伦,便用甜言蜜语做炮弹对海伦狂轰滥炸。美艳绝伦的海伦经不住诱惑,爱迷心窍,跟着帕里斯私奔到了特洛伊。斯巴达王得知后,"冲冠一怒"出兵讨伐。但特洛伊城坚池固,打了10年竟无法攻下。这时有人献计,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不知是计,兴高采烈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拖进城内。当晚,正当特洛伊人举杯欢庆胜利时,藏在木马中的士兵与城外的军队里应外合,一举破城,大肆屠戮后又纵火焚城。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名城就此在地球上消失。

为了荣誉,十年间数百万人被卷入战火;为了一个女人,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决定这个故事结局的,就是那个庞大的道具——木马。这个词现在成了电脑病毒的代名词。

木马无辜。有故事的是那些人:为美痴狂,为爱倾城,为尊严与荣誉而战——道德与情欲、忠诚与背叛、智慧与阴谋……爱恨情仇、权术心机织成一张重重叠叠的网,将所有人物与道具缠绕其中,被岁月的泥沙裹挟、被时间的流水荡涤,最终成为一颗晶莹的琥珀。

千年之后,这琥珀依然散发着瑰丽又令人着迷的光彩。

小时候,村里有人买了一匹马。它那修长的马身、飘逸的马鬃、坚硬的马蹄、善良的眼睛,让我与它产生了天然的亲近感。摸它脑袋时,它就抬起头温和地看着我,不时摇一摇脑袋、打个响鼻,似乎是在回应我的问候。

但是我不敢拍它的屁股,怕它冷不防给我"尥蹶子"。

"拍马屁"一词,据说是蒙古人平日牵马与人相遇,习惯互相拍一拍对方的马屁股说"好马,好马",以示赞赏。还有一种说法是,蒙古族骑手遇到桀骜不驯、性情刚烈之马,便以拍马屁股的手法,在马感到舒服之际,乘势跃身上马,纵马奔驰。

不论哪种说法,均无贬义。至于何时何代,拍马屁成为趋炎附势、巴结权贵之意,无从考证。但历史上记载的"拍马屁"故事汗牛充犊、不胜枚举。其中《笑林》中《颂屁》最为著名。一人死后至阴间面见阎王,阎王恰在此时放了一个屁,此人立即跪伏口诵一首"绝妙好辞":"伏惟大王,高耸尊臀,洪宣宝屁。依稀丝竹之音,仿佛麝兰之气。"

《笑林》是编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人的马屁术与故事相比,毫不逊色。

南明的马吉翔之所以在史上留名,非因文韬武略,而是因为"拍马有术"。此人原是京城一混混儿,因善拍马屁一路升迁,在南明小朝廷被任命为总兵,后来被李定国捉住本要处死,马吉翔此时就展示了他高超的技能:拍术。在狱中,他先拍定李定国的心腹,说平生有一憾事,只有见到将军(李定国),死了才能瞑目。李定国甚感好奇同意一见。那马吉翔一见李定国开始口吐莲花,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拍功:"西府将军英武绝伦,威风八面,下官未敢深信。今日一见,果然果然。将军再造国家,千古无两,神州幸甚,黎庶幸甚。下官能在死前看到将军就放心了,死亦瞑目了。"李定国听完哈哈大笑,遂指示对其暂缓执刑,重审案件。结果可想而知,马吉翔被释后重新做官。

所以,千万别说你有定力。纵使你天纵英才、目光如炬,也可能经不住几句"伟大""圣明"的赞美、被马屁精的巧舌如簧绕晕。

马性情温和、温柔善良,本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只因擅长奔跑、负重而被人类驯化成交通工具、战略资源。但它绝不仅仅是冲锋陷阵的战马,还是大山里驮盐带粮的运输工具和草原上牛羊的守护神;是"白马王子"的优美姿态,还是"白马非马"的哲学命题;是"西风古道瘦马"的风景,还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生活……

马是自由的象征。每个人都可以是"以梦为马"的诗人,在自己的心灵世界天马行空;都可以是策马奔腾的骑手,在广袤的大地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图案。

清朝郎世宁的《八骏图》中,那些马或两两相啮,或交颈缠绵,或独眠沙地,或悠闲寻草,一派气定神闲、悠然自得,给人如在天国的梦幻。徐悲鸿的《八骏图》中,那些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或四蹄生烟,给人以自由奔放之鼓舞。

姹紫嫣红是春天的颜色,参差百态是社会的常态。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然界有"一日千里"的千里马,渴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也有"力不足、欠才美"的驽马,与贩夫走卒为伴,甘愿陶醉田园风光。每匹马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各负其重,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生态。

一个时代亦是如此。正是人们众多不同的姿态,才成就了时代多彩多姿的梦幻之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