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声“再见”,是不是“再也不见”?

道声“再见”,是不是“再也不见”?

首页角色扮演全然不信模拟器正版更新时间:2024-05-09

最近,两个与离别有关的视频感动了不少人。其中一个的镜头下,被戏称“全网最卑微”的班主任与60多名毕业生相约公园“打水仗”,一番激战后这名老师被浇成了“落汤鸡”,这场师生间的离别充满欢声笑语,堪称酣畅淋漓;而在另一则视频里,一位89岁的老人要去儿子家养老,离开村子之前特意去跟92岁的老朋友道别,两人相互握着对方的手,抹了好久的眼泪,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年纪的分别,十有八九就是永别。离开时的原因千万,离开后的光景万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太阳东升西落,人有聚散离合。关于离愁别绪,相信谁也不会感到陌生。不信你瞧,走着走着就失散了儿时小伙伴,聊着聊着就失联了闺蜜和哥们,忙着忙着就失去了亲朋与好友……在日复一日的现代社会,每天相识相遇的人很多很多,一次又一次的离别简直像吃饭喝水一般寻常。然而即便如此,倘若知晓那声脱口而出的“再见”就是“再也不见”,再铁石心肠的人恐怕也会多驻足一刻、多留意几眼。是片刻伤感还是满腹心事,是心血来潮还是触景生情,其中滋味,难与人说。

只不过,纵然天南地北、万般别离,彼此的痛楚依然相通。有人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兴奋过后,但见忧愁,因为“从此不见父母老去,故乡只剩寒暑,再无春秋。”有人荣获“光荣退伍”的锦旗,十年饮冰、热血难凉,再到位的心理建设也很难说服自己即刻脱下军装。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对此也有过探讨,“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可以说,真正在乎,就会真得“害怕”。怕一声不吭地离开,怕措手不及的噩耗,怕终有一天的生离死别。由此,我们越发了解朱自清眼前的橘子和背影,我们逐渐明白席慕蓉笔下的掌心和转角。因为越是害怕,越是小心翼翼,越会留恋不已。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场告别,但也不全然都是忧伤。有些告别,是永远结束;而有些,是新的开始。那群在公园里意气风发“围攻”班主任的孩子们,尽管心生留念,但令他们心驰向往的是更大的世界和更好的自己。那些在车窗内外挥手作别的游子,纵然百般不舍,但他们渴望在外打拼的精彩、需要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短暂的告别,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反过来看,正是这顷刻脑海里的“天人交战”,让离别之人愈加坚强,坚信自己的选择,坚定脚下的道路,坚守未来的梦想。曾经或温柔或美好的时光,都会化作陪伴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在离别后的光景里厚积薄发。

其实,不管是突如其来的遇见,还是猝不及防的离别,这不过都是人生常态。从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社会,在一个又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启与结束中,我们体悟时间的尺度、成长的进度;从同学、朋友、亲属乃至陌生人,在一次又一次人际交往的熟识与疏离间,我们感受生命的维度、精神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别不是终点,那些闯进我们生命中的人和事,终究会在记忆中留下印记,值得在漫长的时光里反复回味。

在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人生幸好有别离》中,林清玄有过一段自问自答:“这世界上的人为什么大部分都喜欢真花,不爱塑胶花呢?因为真花会萎落,令人感到亲切。”正是在舍得与不舍得之间,我们才更加懂得珍惜,明白“再见”和“再也不见”。

这正是:会者必离,有聚有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