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 做回自己

独处 做回自己

首页角色扮演青衣行更新时间:2024-05-11

年轻时总害怕“不合群”,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地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与繁华。

随着年龄渐长,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与其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去结交一些无关痛痒的“朋友”,还不如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

独处,是一种智慧的沉淀。独处,是一种充实的满足。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只有能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才是内心足够强大和丰富的人。



独处,是做回自己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远离尘嚣、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

两年时间,梭罗自耕自食、自始至终都独自一人。

后来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很想见人吧,特别是在风雪天里。”

梭罗回答: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

独处使我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

我好独处,至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

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

是啊,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的发现自己,认清自己,回归真实的自我。

在独处的两年里,梭罗写出了传世名著《瓦尔登湖》,震撼了美国人的心灵。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人生需要独处的时刻,在独处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精神的安宁,回归灵魂的本真。

独处,是最好的修行

常常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我与每个人相处都很好,可还是不快乐?”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在考虑如何变得合群,如何更受大家欢迎,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如何与自己好好相处。

独处是一种静美,更是一种修行。真正的君子在独处时能安然自得,在热闹中也能淡然自若。

只有独处时,才能超越俗世,抛开一切琐事,回归静寂的心境。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而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只有在独处之时,方能拨开迷雾,心灵游于物外,与天地精神往来,看清生命的真相。

独处,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苏东坡写过一首词: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置身茫茫天地间,听着江水滚滚东流,在独处时,苏东坡忽然醒悟,悟到自身渺小如沧海一粟,生命短暂如江水一去不复返。

生命如此美好而短暂,又何必与蜗角争名,与蝇头争利?

独处让人醒悟,让人看清生命的真相。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跳脱功名利禄的诱惑,不困于得失成败,抵达高远的人生境界。

喜欢独处的人是孤单的,但这种孤单是心灵的孤单,与性格上的孤僻是两回事,它不是空虚,不是无聊,不是无所作为的自卑,不是厌世绝望的哀怨,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心灵充实至极的一种状态。

喜欢独处的人是淡然的,他犹如一颗独伫的树,任凭风吹雨打,四季交替,随意随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贵不张扬,得失不言语,心如止水,宠辱不惊。

喜欢独处的人内心是丰盈的,越是丰盈的灵魂,越有强烈的孤独感。

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少了外界熙熙攘攘的干扰,才能更加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达到内心的丰盈。

周国平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

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独处是一种能力,大多数人把社交看成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



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

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

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一种选择,它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人生路上有多少纷繁热闹,终将抽身出来,独自细数似水流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