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智慧系统——入世心法及游戏规则

儒学智慧系统——入世心法及游戏规则

首页角色扮演儒经白闻更新时间:2024-04-11

《超体》这部电影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当这个宇宙出现生命的时候,他们就在选择。当环境适应生命存在的时候,他们选择繁衍;当环境不适应生命存在的时候,他们选择永生。”大家注意,这里面涉及的所谓“永生”,描述的是高维能量状态,也就是说第四维是时间成为变量。在我们三维空间里面,时间是一个常量,它是按照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石英振子的振动频率界定的,一秒就是一秒,一分就是一分。而时间成为变量的时候,一切事物不存在开始与结束,所以到了第四维,就进入了一个永生的重复。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当环境不适应生命存在的时候,生命选择的是纵向提升,从三维纵向提升一维就达到了永生。

所以说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它最终内在的底蕴有两部分:一是隐藏在内部的,指的是纵向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提升内在的维度。它的终极目标是N维(N趋于无穷大),那是彻悟的境界;二是横向能量分布,是所谓的繁衍,也就是能量在三维空间的平衡和谐的存在。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隐的部分相当于先天八卦,它是时空域,它所描述的或者说它所引领的是永生,是以纵向提升为目的的。后天八卦周易,所呈现的是在三维空间的能量的和谐共振状态,也就是说在三维空间的能量平衡的存在,这也就是所谓的意识能量和物质能量的和谐的三维呈现。在儒学智慧里有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什么意思呢?它告诉我们《论语》这部书的上半部,实际是让我们人类彻底觉悟、彻悟的,而下半部是让我们在三维空间,在有限的物质空间达到内在和外在的和谐的生命状态。

这就是儒学智慧所呈现的两个层面的内涵。在表层呈现的是我们在三维空间的游戏规则,而这个游戏规则是一个相对合理、符合能量分布或者说符合相对和谐的能量分布的游戏规则,而它的背后所支撑的,是人内在的觉悟,是满足人生的根本意义的。现实中我们在讨论生命的根本意义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叫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也就是提升维度,它的终极目标就是永生。

其实传统文化的根是道德文化。道德在我们一般人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一个人的品行。但实际上道德是从道家智慧衍生出来的,它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时空能量关系。道是N维宇宙空间(N趋于无穷大),德是N-1维到四维的能量自由度的呈现,所以有“失道而后德”的说法。因此我们会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道德文化,而道德文化的本质就是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最终是所谓的合道,也就是达到通透圆满的智慧境界,内在的智慧层次达到N维(N趋于无穷大)。在现实中三比无穷大等于零,四比无穷大也等于零,任何有限数比无穷大都等于零,都没有本质的意义,而只有当内在提升到N维(N趋于无穷大)这才叫合道。这时候就变成无穷大比无穷大。无穷大比无穷大等于一或任意数,这个一就是天人合一,这个境界叫明德。

因此我们引出第二个概念,在儒学的经典里有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叫《大学》。《大学》这部著作一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指的是大人之学,所谓大人之学是人彻底成就的学问,也就是人类智慧成就的方向,那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中的明德指的就是我们前文说到的,道是N维宇宙智慧(N趋于无穷大),也就是彻悟的境界。

第一个“明”是动词,这个“明”是提升意识能量自由度,也就是破所谓的无明。无明是什么?是认知障碍,而破掉无明就是超越认知障碍。超越认知障碍这个行为就是所谓的明,就是所谓的开悟。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它最终是要悟透宇宙真理,这是个悟道的过程。

之后又讲到“在亲民”。一般情况下的理解,“亲民”应该是所谓的跟人民打成一片,是所谓的在现实中的一种情商,一种能量关系。实际上这里的“亲民”指的是能量的投影关系,也就是所谓众生投影到这个三维空间的像。我们说一念一众生,而众生投影到三维空间的像,我们用一个“民”来呈现。那“亲民”就是内在的投影源和投影像的统一,它直接让我们在三维空间去觉察,通过三维空间的像去觉察我们内在的认知,也就是我们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投影出什么样的像。实际上它指的是内外合一,也就是说外部空间所呈现的一切事物,都是因我们内在认知的呈现投影出来的,这个内在认知佛家管它叫“业”。所以,大学之道就是在不断地超越我们的有限认知,不断地实现内外合一,在这个合一过程中觉察和颠覆认知,不断地提升我们内在的自由度,去合那个最高境界的道。

讲到“止于至善”,这里的“至善”指向的是N维(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最高境界的智慧,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面用到的“在”,实际也有它深刻的含义。它的玄机在于这个“在”指的是当下,因为刚才、一会儿、过去、未来都是三维认知,只有当下可以通达N维(N趋于无穷大)。所以这个“在”,指的是工夫、是在当下。因为只有当下能够跟N维智慧(N趋于无穷大)连接,能够真正达到明德的境界,内外合一,心物合一而实现亲民。而只有当下,指向的方向是纵向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

在这里,我再给大家描述一下这段文字背后的科学含义。一维空间是一条线,我们不管怎么去打扮这条线、美化这条线,都很难产生美感。二维空间是一个面,我们可以画一幅很美的图画,所以二维空间产生的美感比一维空间要多无穷多倍。一幅漂亮的画我们不如把它变成立体的,可以画中游,所以三维空间产生的美感比二维又多了无穷多倍。根据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简单的定律,每多一维将多出无穷多倍的智慧和美感。因此,当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智慧或者我们的境界在第四维的时候,能看到的空间状态一定比三维空间美无穷多倍。那个比现实美无穷多倍的地方,宗教称之为天堂。那么天堂的层次,在《大学》的儒学智慧里其实指的是这个德的境界,也就是明德的层次。所以生命的意义在于持续的明德,也就是持续地提升意识能量的维度。

日本的稻盛和夫在谈到生命意义的时候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走的时候,灵魂的高度比来的时候高了一点。”所谓灵魂指的就是我们的高维意识能量,灵魂的高度就是指它的境界、它的层次。稻盛和夫一生创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挽救了日航,发明了阿米巴管理法,建立了盛和塾。这个在世人眼里非常辉煌的生命成就,具有巨大意义的实践,稻盛和夫在谈到生命意义的时候只字未提,他只是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走的时候灵魂的高度比来的时候高了一点。”这就是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也就是提升维度的。它其实跟我们当下的每一个时空点都有关系,和我们从事的每件事都有关系。无论这些事情是事业的、情感的、财富的,还是我们身体的,每件事情的背后都孕育着一道人生的应用题,而这道题的正解,恰恰是以提升我们意识能量的自由度为目的的。如果没有读懂每一道题背后的这层意义,那我们的生命往往是迷茫的。

在我们研读或者践行儒学智慧的时候,如果没有读懂儒学智慧真正本质是引导我们走向彻悟,而只是模仿它在现实之中所谓的一些行为规范,模仿它在现实中所呈现的一些生命状态,那么我们真的没有学到儒学的本质,也就是我们中华文化儒学的精髓。它不仅仅是建构在三维空间的行为规范,也不仅仅是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不过是统治者用来管理人民的一些方法。其实它是给每一个人彻悟,它是为每一个人在现实三维空间里面修行,修炼身心,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而提供的现实法门。

那么儒学智慧还有它更精髓的一部分,实际上它的内在是直接通达最高境界智慧的,而它的外显是呈现着我们现实存在的游戏规则,用四个字来表达叫“借假修真”。因为从N维空间(N趋于无穷大)开始投影,投影出来的所有的一层一层的像,都是所谓的假,而只有N维(N趋于无穷大)才是真正的真,才是本真。那么假与真的相对性,是随着维度的提升而趋向于真。也就是说投影源比投影的像更真实,三维是四维的投影,四维是五维的投影,随着维度的提升,它的真实性越来越接近本质,而当到达N维(N趋于无穷大)的时候,才能堪称是本真,才是真正的真,才是所谓的真理。所以说真理只有一个,其实一点也不假。因为只有到N维(N趋于无穷大),一切系统、一切智慧体系合一在这个境界的时候,它们共同呈现的真理是一样的。而儒学智慧恰好是借投影的像,去领悟投影源里的信息,直至达到最高境界的本真。这就是所谓大学之道达到明德的境界,达到本真,达到至善,所以“借假修真”是儒学的特征。

那么这个假是怎么来的?我们前面讲过,从《周易》开始,实际所呈现的是三维空间的能量分布关系,是从觉悟转向生存的一种描述,而所有生存背后的意义是要觉悟,是以觉悟为目标,而不是以繁衍作为目标。现实中的人往往把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作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目标,这是错的。因为生命的本质意义是在内在,是纵向提升,三维的存在只是纵向提升的一个基本条件,最适合内在提升的三维能量分布状态是意识能量和物质能量的高度和谐,也就是当我们在三维空间达到心物合一的时候,所谓心物合一,就是意识能量和物质能量高度和谐,他的纵向提升才成为可能。如果我们的内在和呈现的像是分裂的、不能统一、不能合一的,这个时候去讲内在智慧的提升是枉然的,只有在合一状态下的提升才是真正的提升。所以儒学智慧中所说的在现实中的游戏规则,是让我们在现实中呈现一种和谐的生命状态。因为如果我们在现实中没有保持在一种和谐的生命状态,就会产生在现实层面的低维能量的纠结,这种低维能量的纠结,会让我们牢牢地困在三维认知状态里面。只有当我们的空间能量进入和谐状态的时候,意识能量和物质能量和谐于当下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摆脱这个低维能量对我们的纠缠,意识不执着在三维的能量纠缠状态。这就是儒学思想制定的在我们三维空间一般人的生命或者生活的行为规范。

当没有了解到这种行为规范背后的意义时,我们往往会认为它是对人类行为的约束,是对人类自由的约束。其实不尽然,因为人对物质世界的执着,已经让我们处在一种过度物质化的生命状态了。实际上我们的意识是随着我们的*,随着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贪求,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种复杂却使我们无法回归到我们自己能量的和谐状态。我们知道自然这个词的反义词就是人为。当人为的事物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离那个自然的道就会越来越远,“人”“为”两个字加起来就是伪。所以我们在现实中人为制定的一切,其实它都是相对的假。这个相对的假,如果它呈现的是一种简单的能量关系的话,我们就容易去领悟到它背后的那个真;如果它呈现的是一种复杂的能量状态的话,我们就会被困在这种复杂的状态中,无法去通透地理解背后的那个真。比如说,在现实层面,如果我们把时间大量地耗费在与人的关系、自身的情绪以及各种冲突、各种纠结中,我们就很难让自己的内在清净,就无法创造内在的高维试验条件。

所以儒学思想所呈现的所谓的假,所谓的游戏规则,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生命关系简单化。当这种关系简单化以后,每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他自己当下的生命状态中提升自己内在的智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把人生的关系规范后,每一个人在当下的人生角色里面都有可能开悟,都有可能完成你当下的人生课题,完成你当下选择的人生的应用题而达到内在的提升。

我在2015年跟另外的老师对话儒学的时候,当时的场景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启发,我突然明白孔子为什么要恢复“周礼”。因为《周易》恰好是从先天彻悟的理论体系转向后天繁衍、和谐、生存、存在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在那个时空之前,人们把觉悟作为生命的意义,在这之后,人们把生命的意义转化成在三维世界的一种和谐的、规矩的、规范的生活模式。目的也是为了觉悟,但是它创造了一种三维空间的游戏规则,就是所谓的“周礼”,从那个时候到战国时期,人们离纯正的和谐的游戏规则——“周礼”越来越远。所以孔子所说的恢复“周礼”,是恢复到人们离觉悟更近的游戏规则的生命状态里面去。孔子还讲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指的是一个人一生内成长的现实过程。当然这前面还有一句“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个环节其实比后面“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而天命、六十而耳顺“还重要。也就是说人在十五岁的时候要发愿,发出他今生今世要成就的大愿。

在现实的入世空间里面,入世心法的第一件事叫信,是相信本自具足,是相信任意空间质点具足宇宙中所有智慧,相信任意众生具足宇宙中的所有智慧。这是信,信为道源功德母。只有这个信,才是真正能够让我们跟我们内在圆满智慧连接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信,我们没有办法跟具足圆满的智慧产生真正本质的关联。

第二件事叫愿,也就是在人生的过程当中,目标非常明确。愿力是我们内在一切动力的源泉。例如我们小时候遇到过一些事情,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纠结得一塌糊涂,恐惧得一塌糊涂,等我们长大了发现那只是一个笑话,当时完全不必为那件事那么纠结。就像登山一样,我们眼前的一座小山,我们登山前是把它当作一座高山的,当我们登上更高的山的时候,回头看那座小山就是一个小土坡,这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如果我们把眼前这座山当成人生唯一的目标的话,我们这辈子不见得上得去,还会累得气喘吁吁。只有把最高目标当成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眼前这座山不但要过去,动作还要快,姿势还要优美,还得潇洒,这是因为愿,内在的愿力会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所以,“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发大愿。人生没有大愿,就难以超越我们有限的障碍,而真正有大愿的人,在现实中是没大事的。孔子的“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给我们演绎了一个人在三维空间觉悟的过程和按照儒学的思想成就的人生经历。十五岁立愿,到三十岁的时候,掌握了这个空间的游戏规则,就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干了十年以后,能够通透地掌握、游刃有余地驾驭游戏规则;“五十而知天命”是知道了今生今世是带着什么样的人生题目来这个世间的;“六十而耳顺”是所有问题解决以后,所有世间的恩恩怨怨跟他都没有关系了,超越了一切三维空间有限认知的障碍,进入一种通达的生命境界。所以说孔子的一生相当于一个老师在黑板上给我们做了一道生命成长的例题。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来,很多人在做着生命的习题。而到了今天这个时空,每一个人面对的人生的考题和老师给的例题的题面一定是不一样的。从一定比例上讲,考题会更复杂,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空里面,它一定是以我们这个时空的能量关系作为基础,而把老师例题中的精髓加进来。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儒学的精髓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在现实中做好现实考题。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只是模仿老师讲例题的那些形式、那些行为动作和那些表象的东西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完成我们现实的生命考题。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概念,古代一个人一辈子见过的人、走过的路、经过的事,现代人一个月就可以搞定。在两千年前的同一时期,耶稣讲了一番例题,释迦牟尼也讲了一番例题,老子同样讲了一番例题,这些例题会在现在这个时空里面同时并联出现在现代人的意识中,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人生的综合应用题、综合考题。因此,求同尊异,从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所有智慧里面寻找它们的共性,用共性来面对现在复杂的时空关系,才能真正地用好、用足我们当下的各种条件,使我们的内在获得提升。

这就是儒学智慧在现代的运用,不只是模仿它的形式、模仿它所谓的一些行为和规范,而且要真正理解它的精髓。它让我们彻悟,让每一个人在现实中的每一个当下去领悟内在提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所以说儒学智慧博大精深,因为它涉及的面非常广,同时它的内涵跟道家的智慧、基督教的智慧、佛学的智慧背后的内涵是一致的。儒学的智慧是以三维的人为基础的,所以它并不强调高维的生命状态,只是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样的体系里面提到这个智慧的次第和层次,它是我们三维空间的人在日常生活、日常生命状态中修行的指南,也就是借假修真。所以,孔子讲“敬鬼神,而远之”,他并不强调这些高维的、灵界的能量关系,这一点跟基督教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针对三维空间的人而言。但是他又讲到了最终彻悟是在明明德,他把三维和N维(N趋于无穷大)的关系描述出来了,N维(N趋于无穷大)才是我们生命的终极目标。

由此人们对儒学的很多误解应当能够得到一些澄清,它跟人类的所有智慧背后都是为了唤醒人本自具足的智慧,所有的形式、所有的表象的背后只有这么一个目的。如果我们只把自己的认知停留在表象,我们就无法在儒学系统里面得到真正智慧的启迪,而只能流于表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