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美学与水文化——《水营养与健康》(陈红涛著)

生命美学与水文化——《水营养与健康》(陈红涛著)

首页角色扮演神创九州官方版更新时间:2024-06-12

——《水营养与健康》代序言

陈红涛

生命,源于水而成于水,水使生命之树常青;

美学,出自生命之美,水让生命美奂美仑,水让生命美学常新;

文明,依傍大江大河而兴,水,牵动着人类文明的凋零与繁荣;

水,宇宙间之精灵,亿万星球却没有水,只赋予地球母亲……

一滴水,折射太阳七彩光芒;一滴水,滋养神奇生命基因……

一、生命之源——水

(一)水从哪里来:宇宙爆炸与地球之水

1、“宇宙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许多科学家一口咬定,“地球上的水,是那些icy comets(冰彗星)之类的东西,在39亿年前,疯狂轰炸于地球而得来的”。他们认为,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1.5吨这种“宇宙水”。然后,这种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但,太阳风形成的水是如此少,在地球45亿年生命史中,也不过形成67.5亿吨水,与现今地球表面的水贮量(包括液态水、固态冰雪和气态水汽)1.3860×1010亿吨相比,不过九牛一毛。显然不足成论。

这也说明地球之水,还是以“自源”为主。

2、地球“自源生水”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水,主要来自自生,水来自于形成地球的岩石之类。

来自MIT 的地质专家Linda Elkins-Tanton 领导这次研究。她的模型显示:大约在44亿年前,水分存储在一些molten rock /熔岩石中,再慢慢形成水蒸气,最后形成汪洋大海。

3、中国道家理论“太一生水”

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地球生命来源;同样,或许在另一些岩石星球内部,将来也可能正像地球一样,正慢慢形成生命之水。

1993 年湖北省荆门市郭店 1 号楚墓出土了战国中期的竹简(郭店楚简),其中包含了三种《老子》抄本,和被命名为《太一生水》的未知的道家文献。该典籍提出“太一生水”,即水,生于宇宙的根源太一;天,生于太一和水;地,生于太一和天;神明,生于天和地;阴阳,生于神明;四季,生于阴阳;寒暑,生于四季;湿燥,生于寒暑;湿燥相辅成一年。此种独特的宇宙生成论,创新性标举“太一生水”,与现代一些科学家称“地球之水宇宙来”,颇多相似。

(二)地球之水与生命历程

1、地球熔岩自生水,得水而生成绿色星球

地球表面积71%为水所覆盖,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在表面可以拥有液态水的星球。液态水,是我们已知的生命形式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缘于水具有的大比热性质,海洋的热容积,成为保持地球温度恒定的一大功臣;液态水还是陆地上侵蚀与风化作用的主要营力,这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此作用的地方。

地球上水的总量,约1.4078×10 km3,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二。但,如果将水铺在平坦的地球表面,可形成一个水深 2700多米的海洋。

地球之水熔岩来!

溯其源,地球是因宇宙中的超新星、中子星、黑洞发生了大爆炸后形成的,这时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元素,只是一个中子集合体,叫做“中子地球”。中子地球并不稳定,立即开始了漫长的裂变过程,形成了各种元素,元素之间相互结合形成了各种矿物质。地核外面的矿物质分层,出现了地幔、地壳和大气,此时的地球叫“岩石地球”。一些水就聚积在了岩石地球表面的低洼处形成了海洋。地壳形成初期的地球非常小,也没有太多的水,只是一些地表海。后来地球膨胀变大,地壳开裂形成大洋,地幔岩浆涌出形成洋壳。地幔岩浆涌出的过程中,就把地幔中的水带了出来。

在地球海洋环境下,经过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包括来自陆上的碎屑,海洋生物骨骼和残骸,火山灰和宇宙尘等,具有海洋环境的一系列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这叫“海相沉积”。

经过39亿年的沉积,累积起来的沉积层有多厚呢?中国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地区发现的海相沉积厚度为1.1万米,美国科学家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发现的海相沉积厚度为1.2万米,四川平原的海相沉积厚度为7000米,塔里木地区的海相沉积厚度为8000米。海洋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大约为每千年1至3毫米,要沉积1.2万米大约需要40亿年。

水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

可见,地球生命历程,也是生命之源——水的形成积聚、生态循环之过程;有了水,地球才变成一个唯一有各种生命体的绿色星球。

2、生命起源于水中,水是生命的基础载体

“生命来自哪里?”

“生命是怎么来的?”

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苦苦探寻,总成为文化界、哲学界、科学界等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

几百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生命起源之谜,创造了各种假说,如“神创说”“火山起源说”“火星起源说”“生命孢子说”“宇宙飞船播种说”“化学起源说”等等。这些假说,都撇开了一个最重要的生命基础:水!如果地球上没有水,这些假说都无法成立。很显然,地球水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息息相关,两种起源应该有某种关联。

“神创说”的代表《圣经》称:“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

“神创说”可笑自不可信,因为生命体的最根本特征是自组织的,不是被制造的。其他诸种“假说”,都未能成立。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来自“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宇宙空间中广泛地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像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过若干前生物演化的过渡形式,最终在地球水域中,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至此,生物学的演化开始,直到今天地球上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从物质组成上看,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具由基本相似的物质组成——基本上都由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相互结合,构成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生命小分子;这些小分子,再通过特殊的方式相互结合,便形成蛋白质、核酸、多聚糖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这些大分子就成为构建生命的基本的“砖块”。由于构成这些生命的这些重要的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骨架”为基础,所以,学者们从生命化学视角,称这样的生命为“碳基生命”。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由天文行星时代进入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依此,生命最早起源可上溯至40至35亿年。但,在漫长的时间内尚无较多的生物出现,一直到距今5.4亿年前的寒武纪,带壳的后生动物才大量出现,故把寒武纪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显生宙”。

“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有古生物化石佐证,初见地球生命演化历程,故此,成为人们共识。

3、生命演进小史

生命物质90%是水,生命在海洋中演进,再进军陆地而天空。

5.4亿年“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多种多样生物出现!海洋中威瓦西虫出现,三叶虫,奇虾,蠕虫,皮卡虫有原始脊椎,有数万种生物,而陆地只有藻类植物。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的脊椎动物,现代海洋生物门类的祖先,几乎全部涌现了出来。

到了泥盆纪晚期,脊椎动物开始登上陆地。维管植物的出现,使得绿满大地,也诱导动物尾随而来,开创了陆地动物世界的新天地。

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恐龙成为陆地上真正的霸主,鱼龙、蛇颈龙等各种各样的海生爬行动物称霸海洋,而翼龙则向空中发展,从而进入海陆空全面发展的爬行动物演化时代。

距今约四千万年前,南极洲成为独立的大陆,开始了形成大冰盖的过程,全球气候开始变冷;印度次大陆撞击欧亚大陆,形成了绵延千里的青藏高原,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陆表高差。哺乳动物以其生理和机能上的优势很好地适应了新环境,从而取代爬行动物成为地球新的霸主。

人类的诞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可能也是宇宙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地球生命演化史,就像一曲交响乐,跌宕起伏,有高潮也有低潮,穿越了35亿年的漫长时光隧道,历经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生物大辐射的辉煌时期,也有过遭受地球内外灾难性打击的大灭绝时代。

人类是生物界的一员,应该与地球上的其它生物和谐共处,共同维护所有生物的地球家园,了解生命,珍爱生命,保护地球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才能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充满欢乐。

对于地球生命起源和生命演进,我用一首诗作概括——

生 命 历 程 歌

陈 红 涛

碳氢氧氮与硫磷,生命元素六元勋。

地球摇篮四六亿,卅五亿载菌藻星。

八亿始见小蠕虫,下古六亿软腔门。

五亿寒武大爆发,四亿原始植陆生。

鱼类四亿入泥盆,石炭三亿两栖成。

爬行三叠两亿五,一亿四五鸟飞行。

一亿年内衍哺乳,两千万年古猿灵。

两三百万人起源,人类曙光巫山人。

煌煌六亿生命史,百亿灭绝百万尊。

珍惜生物多样性,生态和谐共欣欣。

请记住,我们的这个蓝色的星球地球母亲,是生命唯一的乐园!

(三)生命之美源于水

《管子·水地》云:“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又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人类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成,也可说成是水凝聚而成。《管子·水地》称:“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还说:“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此乃其精也。”水,即精,凝停相合而为人。这是古人对天地自然及人类自身反复观察、联想而得出的结论,可以认为是“水生万物”向“精生万物”的嬗变。

管仲称:“一气能变曰精。”精即能够运动变化的气,无形无状,因而可为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于天地之间……”

水,是生物群落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

好一个“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此道出了生命之美源于水。

  1. 美学之根脉,在生命之美

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以生命美学,人类养生鼻祖、大寿星彭祖首创了“生命美学”,其模型为“生----死----和----真----神”,即建立植根于生命与生命之美上。离开了生命,美学何依存?

彭祖传人庄子传承发展彭祖生命美学,将其哲学化、体系化,即横式五字模型“生----死----寿----乐----美”,和竖式五字模型“生----化----忘----游----真”,构建了“生命美学金字塔”。

从微观角度看,一切生命物质的90%成分是水。自然之水,因环境温度的差异,而在液态、 固态和气态几种状态之间流转变化,美丽的云、雨、雪、露、雾、霜和不常见到的冰雹、雾凇、冻雨等,都是水的存在形态。地球水圈中的水体,在太阳的照射下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正是这种永不停息的大规模水循环,才使得地球表面沧桑巨变万物生机盎然。

生命之美与水之美,完美叠加,构筑了天地人合一的“生命美学”,这便是一切美学之基础与根魂。

二、水——人类文明摇篮

水,生命之摇篮;水,人类文明的摇篮。

1--傍水而兴:人类四大文明古国

地球北纬30度,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子宫”。正是在“人类文明的子宫”里,四大文明古国傍水而兴,大江大河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

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文明;

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古印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塑造了古巴比仑文明;

尼罗河,成就了古埃及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遗憾的是,本来一年麦作三熟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由于没有得当的水利工程反哺江河治理江河,使得两河流域土地逐步盐碱化,小麦由两熟变一熟、再变不熟,小麦不行了种大麦,现在大麦都欠收,而种燕麦......

2--水利天下:中华治水传统

中华民族亲水敬水、治水导水利水,数千年分享了得水而兴、治水而足、利水而富之红利。

(1)天府之国的生命水、世界水利史皇冠——都江堰

大禹治水,疏万河,治九州,神人共尊,彰显了中华民族亲水敬水、治水导水利水、得水而兴、治水而足、利水而富之优良传统。

古蜀鱼凫治水、杜宇治水、开明治水,开天府之国“得蜀而得天下”的源头。秦灭古蜀,蜀守李冰继承开明治水传承,将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化、系统化,以至都江堰水利工程跨两千几百年历史沧桑,依然生命之水常绿,兼水利、防洪、农田灌溉、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多功能,造福于中华子孙万代,成为全世界唯一几千年来一直为子孙万代服务送福的古老而年轻的水利工程,有“四个世界之最”吸引全球目光。

早在40年代,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赴成都,就对都江堰进了深入的科学考察,他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它在人类水利史上的科学价值与崇高地位。

他热忱肯定:都江堰是“将超自然、实用、理性和浪漫因素结合起来的,在这方面,任何民族都不曾超过中国人。”

正如李约瑟博士所称道的,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已成为人类文明水文化中的经典,它从规划、设计,到建筑型式、结构,以及河工材料,对自然、对河流的尊重和合理利用与因势利导、适度改造。这或许也是未来水利工程创新的源泉。

都江堰水利工程,堪称“人类文明水文化中的经典” 。它在全世界水利史上,有着许多创造性的贡献,抒写了许多举世辉煌,我们可以归纳为“四个最” ——最古老、灌溉地域最大、修建材料最经济、系统工程最科学。

远的传说不算,就从开明治水而论,凿金堂峡, 决玉垒山,梳理岷沱水系,疏灌结合,为千古都江堰水利工程奠基,可上溯到公元前8~前5世纪,至今已有二千七、八百年历史。

就从李冰使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统化、制度化计算,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

纵观人类水利史,人类文明几大发源地的水利工程,几千年之后还有着生命力,还在造福于人类的,恐怕只有中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实至名归,它无疑是人类水利史上最古老而永保青春、造福子孙万代的系统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在古代就灌溉成都平原和平原外围的部分丘陵州县,号称“三十六州县”, 灌溉田地300万亩以上。

进入21世纪之后,它焕发青春,灌溉地域扩大到7市、38县区市,流域面积超过7000平方公里,灌溉田地1000万亩以上;同时,它集灌溉、防洪、水运、城市供水“四位一体” ,为流域范围2300万以上的人民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等“三生之水”。成都获得“全球最佳人居奖”,与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三生之水长绿”有密切关联。

一项古代水利工程,千百年来能为如此广阔地域、如此广大民众源源不断地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等“三生之水”,举世罕见!

古代都江堰渠首工程和以下各级渠道,均为“无埧引水工程”模式,这种与天然河渠相似的渠道体系,集灌溉、防洪、水运、城市供水为一体;而以竹、木、石为主的建筑材料及河工构件,均就近直接取源于自然。这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工程模式与河流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中国古代水利规划的科学观与自然观。

古代都江堰灌区的堰与河,“四位一体”,既是灌溉输水渠,排水渠、防洪渠,又是城市供水、水路交通的网道。它们纵横交错,塑造了成都平原河流体系,满足了近2000万民众的大都会成都及周边7市及38个县区市镇的供水、水运、防洪、环境等多种需求,并影响着其城市规划与发展。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成都,正是以河流为骨架规划形成的街区格局,享有“天府之国”“东方伊甸园”之美誉。

由大禹、鱼凫到开明所开创,由李冰使之系统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几千年来“生命之水长绿” ,持续造福于人类,这是人类文明水文化史上少有的奇观,是中华及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2)有三个“世界之最”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系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乃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与智慧之结晶,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浩荡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2021年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多年,笑迎四海宾朋,与新时代纵横驰骋的高铁相映成趣。

3--老子以水喻道:水有九善

伏羲“一卦开天”,定阴阳而演八卦;老子“一字开天”,创道家理论体系与道德宇宙模型。

老子之道如何可知可觉可感,他在天地之间只找到了一种事物——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水最接近道,叫“几于道”。

老子将“几于道”之水,归纳为九大善,即“善利万物”,“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此九善之水,便是“上善若水”;水之德,近“玄德”,老子引导人们解水之德、水之九善、水之上善,而悟道。

4--孔子以水论君子:美德十一

老子以水喻道,孔子以水论德。

孔子受老子之教,总结出水之十一种美德,并倡导君子以水修德:“君子比德于水”。

对此,《荀子·宥坐》《说苑·杂言》《韩诗外传》《孔子家语》等文献,均有孔子回答学生子贡关于为什么“君子见大水必观焉”问题之记载,此以《孔子家语》本展示: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

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孔圣将水之十一种美德总结提炼为——德、仁、义、智、勇、察、包蒙、善化、正、度、意等,成为对君子德操人格的全面要求。

同时,孔子还树立了“智者乐水”的重要哲理命题,影响古今: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

正是由老子而孔子,将中华水文化之道、德哲理体系,建立了起来,成为千古典范。

我用一首诗颂孔子教导君子效法水的十一美德,供大家参资:

三,水与健康

1、水乃生命之源,人体70%以上都是水,生命因水而光鲜灿烂

水不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结构的基本构体。

人体的含水率是多少?

构成人体的大致组分为:蛋白质占17%,脂肪占14%,碳水化合物占1.5%,钙等矿物质占6%,其余61.5%为水。也就是说,人体体重的2/3是水。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其含水量占体重的比例也因年龄、性别及胖瘦程度而不同。一般瘦人体内的含水量,约为体重的70%;肥胖人员只占50%左右;男子含水量比女子含水量多5%(女子体内脂肪较多)。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含水量将逐渐减少:3天胎儿的含水率为97%,3个月时为91%,8个月时为81%,新生婴儿为80%,一岁时将与成人相接近。成年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70%,老年人则不到60%。

人体器官的含水率是多少?

人体内的水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相结合形成胶体状态。其中55%的水分是在细胞中,16%为细胞间液,7.5%在血浆中,其余部分则分布在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中。

人体各器官组织中的含水率,大致如下:血液82%,肌肉76%,皮肤72%,肺、心脏80%,肾83%,肝68%,胃肠75% ,脑75%,眼球99%,脂肪10%~30%,骨骼22%。

人体肌肉组织约为体重的40%,所以,肌肉的含水量约为全身总水量的一半。通常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时,含水量将下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体是由水组成的”;甚至可以说“生命活动是以水为中心的”。一旦缺水,生命必然结束。

什么是人体的体液?

在人体内的水分中,约有60%是在细胞内,40%为相对可以流动的水分,称为体液。体液有20余种,它们大部分由水组成,如血液、淋巴液、脑脊液、汗液、尿液、大肠液、小肠液、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液、胰液、奶液、羊水、胸水、腹水、眼球前房水和后房水、前列腺液、精液、宫颈液、关节腔滑液、鼻涕水和泪水等。这些体液的性质和功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体液中水有什么作用?

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凡是有细胞的地方就有水。水一旦进入细胞,就会渗入到细胞间隙使其充满组织液。水分将营养及氧补给细胞,并从中运出废物和二氧化碳。

人体各部分能在数微米范围,内进行复杂而有规律的化学反应,水起着关键的作用。有资料指出,细胞周围包围着相当于几千万道尔顿分子量的水集团。这些构造集团水与蛋白质、脂肪一样发挥着生理功能。例如维持红细胞膜功能的脂双层的脂质之间,存在一个水膜,这个结构化的水膜,控制着红细胞与周围物质的关系,同时也维持着细胞与细胞膜的功能。

由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发现水对于生命来说,不仅是个“载体”和“工具”,水本身就是生命大分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水,生命大分子的结构就不能建立,体现生命现象的功能就不能实现。

2、人离不开水,重症脱水会导致死亡

水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是生命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生命活动,是以水为中心而进行的,一旦缺水,生命就将结束。

人离不开水,水是人体中最多的成分,没有食物,我们的生命可存活几周;但,没有水,几天后就会脱水死亡。

当失水量占体重的2-3%,或体重减轻5%,为轻度脱水,会出现一般的神经功能症状,如头痛、头晕、无力,皮肤弹性稍有降低,高渗性脱水有口渴,身体为了保持平衡,细胞中的水分就会被吸收,此时,就会造成细胞萎缩的情况;

失水量占体重的3-6%,或体重减轻5%-10%,为中度脱水,脱水的体表症征已经明显,并开始出现循环功能不全的症征,细胞脱水情况加重后,脑细胞此时也会开始脱水,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

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为重症脱水,上述症征加重,体温逐渐升高后,会有呼吸急促、疲惫的表现,血栓的风险也会增加;大脑、脏器的功能失调,可能会出现精神错乱、产生幻觉的情况,身体的各个脏器可能会逐渐停止工作;而在心脏、肺部停止工作时,人体就会休克、昏迷,最终就会失去生命。

人不吃饭不喝水情况下,生命极限为3---7天,最多7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日均饮用水1500~1700mL。即每天直接喝6~8杯水(每杯水0.23L)最为合适。

3、水为健康之本,80%以上的疾病与受污染的饮用水有关

《中国水网》杂志指出:“全世界80%以上疾病和33%的死亡,与受污染的饮用水有关。”“人类健康的十大危机,不洁饮水首当其冲”。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表明:全世界在水中检测中的有机物有2221种。全球12亿人因饮用污染的水而患上各种疾病,患病率高达20%。

由饮水引起的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未得到控制。

全世界每年有2500万儿童,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生病致死。

卫生部及水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梁增辉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说:20年来,地表水中的有机物污染与日俱增,在水中测出109种致癌物质,从全国范围来看,水中病原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等三种污染物质并存,饮水危害健康十分严峻。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是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且许多人并不清晰地了解什么才是“健康好水”,对于喝水的选择处于一个茫然的状态而不作为。这种不作为便是对自身饮水健康的不重视、对身体健康安全潜在威胁的放任,日复一日,疾病多发。请大家读读这本书,你会收获多多,懂得如何选择“健康好水”。

4、健康好水的五大标准

根据美国著名健康饮水专家马丁·福克斯博士《健康的水》,美国巴特曼博士《水是最好的药》、《水这样喝可以治病》,日本林秀光博士《因水而死》等著作,以及国家的相关水质标准,可归纳总结出健康好水的五大标准——

  1. 无毒、无菌、无污染物、无有害物质。

即水中要没有余氯、铁锈、泥沙、红虫、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1. 水的硬度适中。

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我国国家标准为≤450mg/L,理想质在170mg/L左右。

  1. 水的溶解性总固体(矿物质微量元素)适中。

溶解性总固体TDS,指是水中各种矿物质含量的总数。

TDS不仅包括钙和镁,也包括锌、钾、钠、硒等等。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溶解性总固体的限制标准为1000mg/L,理想质在300mg/L左右。

  1. 水的分子团要小。

小分子团水和体液很接近,水分子集团小的时候,肠内微生物的活动也会变活泼,营养代谢更旺盛。

日本水专家松下教授曾利用核磁气共鸣仪器,对水分子中的水动态进行了观察研究。他发现,水并非以一个水分子单独存在,而是以最低5个分子以上的运动着的集团形式存在着。

小分子团水,带有大量的动能,运动速度快,称为“活性水”。

小分子团水渗透力高,它的溶解力就强。它的溶解力,较一般水高30%以上,因而能够更好的把溶解了的养分,带入人体的每个角落;同时,又将不能被细胞完全吸收的养分和身体积存的脂肪、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充分溶解、排出体外,提高身体的排毒能力。

  1. 氧气适量,口感好,能直饮;PH值偏碱性,在7.0以上。

常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活性

水。这种水氧份充足,有益于生命,让生命充满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我国《健康饮用水水质·团体标准》已经制定,并颁布亍2021年7月1日开始实施。参见本书附录。

四,地球水资源有限 珍惜每一滴水

1、地球淡水资源很有限。

据科学统计:水占陆地的3/4左右,而淡水只占其中的2%左右,再除去1.7%的冰川固体淡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只剩下淡水总量的0.3%,可见水比空气、阳光更缺乏、更难得。

降落到地上的雨、雪水,2/3左右为植物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可供人们用于生活、生产的淡水资源,每人每年约一万立方米。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仅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墨尔本大学基建工程领域博士生艾玛·凯瑟琳·怀特作课题研究后说:我们喝的是淡水,但绝大多数地球上的水都是含有盐分的。实际上,地球上绝大多数现存淡水资源,是藏在地表之下的地下水。

怀特举例说明,如果想象将地球上所有的水装进1升的瓶子,其中的淡水也就只有“两汤匙”,其它都是海水。在“两汤匙”的淡水中,不到3/4的部分冻结成冰,剩下绝大多数都是地下水。我们在河流、湿地和湖泊中,所能接触到并在使用的淡水资源,其实算起来,还不到“两滴”!

因为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

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据联合国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目前有11亿人生活缺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

世界各国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拥有水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按水资源量大小排队,前几名依次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种结果了。中国人均水资源量,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按149个国家统计,统一采用联合国1990年人口统计结果),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21世纪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快增长。从1900年到1975年世界农业用水量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并且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珍惜每一滴水

请记住——现代中国,是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们不能因“地大物博”而盲目乐观,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一要珍惜每一滴水,不浪费很有限的水资源,更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修复绿水青山,让生命之水长绿!

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水里生存着20多万种生物,人体内血液的元素比例与海水基本一致,所以,沿海现代海水农业开始蓬勃发展,也成为珍惜有限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3、喝好每一口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水赋予生命之美。

但,真正能领悟水对生命和健康重要性的人数有限,无怪乎有人称水是“被遗忘的营养素”。

研究证明:每人每千克体重须每天补充水分30mL,那么,1个体重80kg的人,1天应该补水2400mL。每日饮水量长期达不到标准的人,易患胃病、皮肤粗糙、神经衰弱、过早衰老等。

由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发现水对于生命来说,不仅是个“载体”和“工具”,水本身就是生命大分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水,生命大分子的结构就不能建立,体现生命现象的功能就不能实现。

人体内水的更换周期是几天?健康的人会将所吸收的水,在当天几乎都逐渐排泄掉,大部分经由肾排出,其余则经呼吸、皮肤及粪便排出。成人体内水与补充的外界水,约20天为一个周期,进行一次完全替换。故喝好水,常补充水,会促进水循环与水代谢,有如“健康长寿之药”。

喝什么水最有益于健康与生命呢,大家常用如下几种:

(1)家庭自来水

家庭自来水,是我们最常见的取水途径,也是最容易获取的水资源。一般都将自来水烧开之后饮用,但是,你知道吗,自来水烧开后,依然无法去除重金属、挥发性物质及细菌尸体等污染。

自来水经管道长途运送后,易受二次污染,铁锈、泥沙、细菌等,会再次对自来水的水质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高层住宅来说,因为要进行二次加压,所以楼顶一般都有水箱,这种水箱会使入户的自来水被泥沙、铁锈、细菌等污染。本书第一章讲了“自来水”之漂白粉与“余氯”问题,应当关注。

因此,自来水基本都会选择烧开了再喝,但烧开只能解决细菌问题,无法解决泥沙、铁锈、重金属、挥发性物质和细菌尸体等问题,长期饮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隐患。本书第一章中,专论了“千滚水”之4条危害,值得认真一读,定有收益。

可是,许多人用自来水烧开而饮食,习以为常,并不注意的长期而隐形之危害。

(2)桶装饮水机

桶装饮水机,似乎卫生许多,但,仍容易受到环境细菌的二次污染。并且饮水机内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产生大量的细菌、藻类等有害微生物,污染水质;且其死角多,难清理。桶装水大部分是自来水经净水设备过滤后灌装进大桶,中间环节易受细菌污染,水质难以控制,且其中微量元素含量少,对人体健康益处不大。

对于桶装矿泉水和纯净水,本书第一章中也作了专业性评介,开卷有益。

(3)瓶装饮用水

瓶装饮用水是由水厂在水源地直接灌装生产,现在大部分水厂的设备基本都是全自动化,从吹瓶、灌装到封盖,一体化流水线作业,中间无人为接触,避免了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并且瓶装水在从水源地取水后会经过紫外线或臭氧*菌,多重膜过滤系统过滤,使水质回归原始纯净,是日常补水的最佳解决方案。

当然,取水水源地成为关键所在,建议选好水源地的优质矿泉水。

结 语

广汉因震惊世界的五千年三星堆古蜀文化考古发掘而闻名中外,三星堆古蜀文化考古发现,改写中华和人类文化史许多方面。考古证实,三星堆是古蜀先民治理岷江水系与沱江水系而兴建的都城。

在此洞天福地,广汉市水与健康文化协会策划并组织编写了这本《水营养与健康》,分为四章,即第1章人类饮用水发展的四个阶段,第2章:水营养与健康,第3章:水营养与水机,第4章:饮用水推荐,并加附录。

该书主审冯永奎教授,系吾学长,他五十年代就读四川大学华西医大前身“四川医学院”,从医过一“花甲”即60余载,历任华西医大肝病研究所业务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脑血管专委会和肾病学专委会专委等,现85高寿,仍荣膺中华医养管理研究院荣誉院长,和港资御龙医院院长。他领衔主审《水营养与健康》一书,增加了该书的学术价值。

主编王兴力工程师,现为广汉市水健康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健康管理师,他专注水与健康研究十多年,获得三项国家净化水机和营养水机方面的专利,还有10余项实用技术专利。曾在四川大学等高校和东气集团等,作过相关学术讲演。

受广汉市水与健康文化协会和冯教授、王主编等盛情邀请,为该书编写出版作一些建议,并撰《生命美学与水文化》一文,姑作该书“代序言”,以抛砖引玉,多维度思考水与健康、水与生命美学、水文化与生命美学的宽广关联,增加一些历史纵深之延展性与科技探索之趣味性。

《水营养与健康》一书,诞生在古蜀文化摇篮三星堆,别有一番风景。三星堆震惊了世界,这本有温度的书,将带上三星堆的祝福,将健康奉献给更多的人们。

作为一本科普书籍,《水营养与健康》将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将国外研究成果与国内相关探索相结合,且图文并茂,相信会给广大读者传递一些福音。因地制宜地选择优质的健康水营养水,让身心灵与水共舞,让生命之水长绿,让生命之花美仑美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