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坐落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千米的秘境之中,它犹如一把巨大的利剑,插在剑门山的山腰,傲视天地。两旁峭壁如刀削斧砍,直插云霄,峰峦叠嶂,仿佛倚天的利剑。断崖之间,两壁相对,犹如天门敞开,因此得名“剑门”。剑门关被誉为“剑门天下险”,不仅因为它地势险要,更因为这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关隘形成于遥远的白垩纪,是世界上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处仅50米。站在剑门关前,你能感受到那种剑拔弩张的气势,仿佛能听到古代战士的呐喊声和战马的嘶鸣声。这里不仅是一道地理的关口,更是一道历史的关口,见证了无数的英勇与悲壮。
剑门关,雄踞于大剑山的中断之处,夹在东峰营盘嘴与西峰金城山的断崖之间。平地拔起,高达150多米,长达500多米。顶部宽阔,有100多米,而底部则只有50多米宽。站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两崖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一线天”的壮观景象。
大剑溪水穿绕崖石,向北流出隘口,使得地势更显险峻。这里曾是蜀汉诸葛亮修筑关楼,设立军事要塞的地方。明代重建的剑门关楼,飞檐三重,气势雄壮,仿佛一位身披战甲的勇士。清朝修复后的关楼,依然为三层,底层以石条砌成拱形关门,坚固而庄重。门上镶嵌着“剑阁”二字,字迹遒劲有力。关楼上筑有堞垛,居高临下,既可以瞭望远方,又可以射击来犯之敌。古道穿过关门通向峡谷,仿佛一条古老的脉络,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二层关楼高大宏敞,四周通廊,正中悬挂着“天下雄关”的木匾,彰显着这里的非凡地位。顶楼阁檐正中,悬挂着“雄关天堑”的匾额,字迹飘逸,如同天上的流云。石崖上历代名人碑碣甚多,虽然已毁坏殆尽,但今存的“天下雄关”和清果亲王书的“第一关”等石刻,仍能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深厚文化底蕴。关内外怪石嶙峋,自然形成的石胄、石猴、石兔、石龟等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都附带着美妙神奇的传说,令人流连忘返。
剑门关城楼巍峨耸立,高度达到19.34米,基座长19.16米,宽13.6米。青石座基坚固无比,石拱劵门宛如巨龙盘踞,兽吞衔环更显威武之势,金钉固门更添稳固之力。城楼采用三层歇山式屋顶的构造,四面轩窗通透明亮,环廊宽敞通透,檐下斗拱巧妙运用,檐柱、角柱侧脚设计,角柱“生起”等明代传统手法,营造出“敌楼高踞、堞垛森严”的明代建筑风格。站在城楼上,俯瞰周围景色,仿佛可以感受到古关楼那种“一石临空天府状,两山如壁剑门雄”的雄浑气势,以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壮观景象,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武则天圣历二年,剑门县设立,隶属于始州,后更名为剑州。在隋唐时期,剑门关便设立了军事建置,由专门的剑门关令负责管理。至北宋景德二年,剑门县改隶于剑门关都监,成为了守卫京师的重要力量。仅仅一年之后,剑门关直隶京师,东京的精锐兵力驻守于此。熙宁五年,剑门关与剑门县分而治之,但二者皆归属剑州管辖。元符年间,剑门关再次调整行政归属,隶属于剑门县,县令兼任关务管理。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剑门关一度被废除。然而,剑门关的重要性并未消逝。嘉靖二十一年,这座古老的关隘再次屹立在人们的视野中,重设百户戍守。
接下来让我们在地图上分析一下剑门关的战略位置!
剑门关至梓潼,地势倾斜,坡度陡峭,与梓潼以南的成都平原相拥。剑门关旁,峭壁如刀削斧砍,横亘连绵,直至关口处猛然断裂。
四川地区,四面环山,宛如孤岛,与世隔绝。欲进入这片神秘之地,唯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其一,便是从北面穿越秦岭,经汉中,沿着金牛道蜿蜒而来,或是从米仓道穿越巴中。其中,金牛道因其路况较好,成为了古代军事行动的首选,诸如秦灭蜀国、诸葛亮北伐、钟会伐蜀等历史事件,都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另一条道路,则是从东面而来,顺长江而下,逆水行舟,从重庆进入四川。刘备应刘璋之约入蜀,便是选择了这条路线。然而,对于古代的军事力量来说,沿长江逆流而上进攻四川,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从北面走金牛道入川成为了更为理想的选择。
剑门关也因此成为了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700多年以来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