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樵墓

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樵墓

首页角色扮演神道仙游更新时间:2024-05-09

福建莆田,因历史上莆田曾地处浅海和沼泽地带,蒲草滋生,先民铲除蒲草、排泄海水造田而得名。别名荔城,因盛种荔枝而得名。又称兴化,是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而得名。莆田对于现代人来说其更有名的可能是莆田系的医疗、仙游的红木等等,但对郑氏,特别是对福建、广东潮汕等地区的郑氏来说莆田则是郑氏的一大发祥地之一。

说到莆田郑氏,除了“南湖三先生”之外,还有一位著名的人物——郑樵。郑樵,字渔仲,号夹漈(1104-1162),今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广山村人,宋枢密院编修,史学家,称"夹漈先生",其一生著作甚多,有《通志》、《夹漈遗稿》和《尔雅注》等著作。

郑樵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少年时读书资质异于常人,有"神童"的美誉。靖康元年(1126年),郑樵和从兄郑厚接连两次联名向宇文虚中上书陈述抗金的意志和才能,但二人都未得任用。此后,郑樵因不愿应科举而隐居于夹漈山中刻苦钻研经学、礼乐学、文字学、天文学、地理学、动植物学等方面共计三十年,著书千余卷,曾数次向宋廷献书,但结果都不甚理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宋高宗下达诏旨命郑樵进呈《通志》的当天,郑樵因积劳成疾而在临安与世长辞,享年约五十九岁。

郑樵去世后,灵柩运回故乡莆田,安葬于越王山下。据《游洋志》卷之二载:“绍兴二十五年,提斡铎卜 葬越王峰下,不吉;乾道九年(1173 年)十二月十四日,改葬灵源院之旁,互白沙之通衢。陈仆射为筑其阡,钟离守为表其隧,神道碑在于白沙务焉。”

今所见郑樵墓和封茔碑亭,位于白沙镇白沙村尖峰尾山近山腰处。墓原在白沙镇越王山下,宋乾道九年(1173)丞相陈俊卿迁郑樵墓于此,历有重修,清嘉庆丁丑年(1817)重修,1984年又修,并向东、西、南扩大保护性墓域。坐南朝北,呈环状,东西宽23.4米,南北深21.6米,占地约505平方米。前有三级墓坪,墓平面呈“风”字形,外墓呈方形,宽5.9米,纵6.05米,内墓呈椭圆形,宽3.4米,墓丘龟伏状,宽1.6米,纵1.87米,高1.2米,前置祭案,为三合土、石结构。墓围正中嵌墓碑,直下楷书阴刻“宋枢密院编修夹漈郑先生之墓”,落款“嘉庆岁舍丁丑阳春榖旦重修”,墓前有三级墓坪。郑樵墓198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郑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诞辰918周年,莆田各界于2022年11月13日在夹漈草堂举办了包括“郑樵祭典”等内容的“首届郑樵文化节”,纪念活动十分隆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