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三个孩子,那就得养三次蚕

如果生三个孩子,那就得养三次蚕

首页角色扮演送蛾子上学更新时间:2024-06-24



响应最新号召,生三个孩子,那么全家可能会养三次蚕,全家一起经历三个难忘的三年级下学期。

在如此欢乐祥和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顺便关心下,你们家的蚕,姑且还叫宝宝,可还好,都结茧了吧。

每当刷到一组蚕宝宝,至少可以做出以下推断。

他们家至少有一个孩子;孩子多半上三年级,且是三年级下期。当然,不排除养蚕内卷严重,个别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已被迫提前上道,情感正在跌宕起伏。

三年级是养蚕主力军。

全成都三年级的学生,都在养蚕。

4月学校统一发蚕卵,从孵化到成茧,自然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个学生都得完成,填写观察记录。

每天带着蚕宝宝上学;周末五一假期出门玩耍,全家农家乐聚会,也带着蚕宝宝。人嗑瓜子,蚕啃桑叶。

以为爱得深,当小孩感叹到——

天天吃,天天拉这么多,我觉得蚕宝宝是拉屎大王。

这意味着,小孩对养蚕事业的热情直线下降。新鲜感一过,就都是大人的事情。

所以说,养蚕,是养娃的必经之路。

这不比养娃本身容易。@大毛 是全班养蚕养得较晚的学生家长,最近也有2只成功结茧。1只白色,1只彩色。

存活率惨不忍睹。

经历frist blood,double kill,triple kill,quadra kill,penta kill……和shubuqing kill,每只蚕都是在送人头。

结果因人而异,也有家庭养出几百个茧,盘算抽丝剥茧后能不能织个丝巾。各有各的心思,都操碎了心。

养蚕的第一关就是接受蚕宝宝。

很奇怪的一个规律,小孩都充满好奇,没事要摸摸蚕宝宝。哪个成年人小时候没有养过蚕,不爱蚕?印象中,童年就是爬树偷葡萄摘桑果,捉蝌蚪摸小鱼,和养蚕。

可长大了,就开始害怕。

有软体动物恐惧症,有蛾子恐惧症。不管是密密麻麻的蚕,还是星星点点的粪便,都恶心。

有天,将蚕宝宝的粪便清理进厕所,忘记冲水,@大毛 的妈回家撞见,差点炸了,怀疑谁上厕所没有冲水。

个别日常再胆大的男家长,看见蚕,也吓得跳脚。尤其,蚕还变了颜色,像中了剧毒的那种颜色。

将自己小时候的养蚕经验,在三四十岁的时候,逼着再捡起来,助儿子女儿一臂之力,是真的难。

一旦开始养蚕,餐桌,就是蚕的主卧。家里的冰箱,就小了。

藤藤菜,莴笋颠,木耳菜,靠边站。桑叶才是正宫,在冰箱冷藏室保鲜室拥有最多的空间。

人可以将就,蚕不行,正是长身体的宝宝,绝对不能断粮。每天,多则三四次,少则也得早晚两次。半夜起来,也得喂点。

只有胀死的金鱼,没有撑死的蚕。

养蚕期间,桑叶,全城的刚需,抢手货。甚至,在大榜的好吃群,有朋友也问,哪里可以买到桑叶。

只要路过看见叶子长得像桑叶,趁着夜黑风高,先薅回家再说,谁管树秃不秃。

周末,别人去郊外都是摘草莓摘葡萄,一旦养蚕,还要顶着大太阳,在穷乡僻壤摘桑叶。

「桑树房」或将成为新的卖点。

@大毛 的小区没有桑树,女儿的同学住在隔壁有桑树的小区。为了采摘到高处桑叶,女儿同学的家人甚至专门做了一把工具。

有这层关系,@大毛 因此找隔壁小区要点桑叶帮女儿养蚕。

从学校发的小黑点开始,看着他们越长越胖越肥,有一说一,现在的蚕,都赶上了大好时代。

不愁吃,不愁住。

没有特别的渠道,不知道哪里搞桑叶,那就网购。一斤,两斤……网购买菜都没有这么积极和舍得。

桑叶总会吃完的。叶子没吃完,蚕先死完,那肯定有第二批蚕接着吃。中途死掉大半,得继续补充新鲜蚕,不能让观察记录断档。

小学门口,文具店的老板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在四月到五月之间,顶流王一博、李现等人的爆款明星周边,会被蚕和桑叶夺去风头。

学校门口文具店,两块钱能买到一小盒桑叶。这样养蚕的成本,并不低。

一旦蚕养得成功,还得继续掏钱,为他们改善住宿,买更大的蚕房。

也不知道到底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明明只拍下100个蚕,有些商家发货数量明显增加。

多一只蚕,就多一张嘴,就得多买桑叶,房子冰箱就得大,构成完美的上下游产业链。

养蚕,一项古老的事业。照理说,技术成熟,不是一项很难的事情。但@大毛 帮女儿养的蚕,还是死了,死得惨烈。

鼎盛时期,她家有60余只蚕,养得像猪儿虫一样,但最后仅有2只成茧。

虽然这些蚕连名字都没有,但每发现有死去的蚕,扔进厕所或垃圾桶,一家人还是很难过。养蚕养出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五一出门,离家一天,也要操心,提前多铺些桑叶,免得蚕宝宝饿到;每次喂食,都擦干桑叶上的水分,一见到蚕宝宝拉稀,就慌;

蚕多了挤着了,会拿出家里装水果的篮子将他们分散;蜕皮难蜕,得找出棉签,小心帮助他们分离……

原因可能是到处放,除了太阳明显晒得到的地方,洗衣机边,电视柜边,都放过,温度湿度不稳定;

可能是家里开了电蚊香,蚊香液啥虫都*。

也可能是,蚕不适合富养。

@大毛 发现——

文具店里的蚕,一盒里面挤了很多只,居住条件比家里差,直接大手大脚用类似筷子样的东西将他们分离,活得也尚好八好的。

养蚕专业户,有大量的蚕需要照顾,也不可能如此精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古人还讲,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换做现在,应该是填写记录者,不是养蚕人。

没有哪个三年级生的家长能眼看着自家的小孩因养蚕不及格,而失去评优评奖的资格,不得不亲自下场。

六年前,我朋友圈中的@L姐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又发了一条朋友圈,「女儿养了两个多月的蚕,艰难地作茧自缚中。」

现在,又是谁家的蚕在「艰难地作茧自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