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贾诩:他有超人的能力,却拒绝了超人的理想

三国贾诩:他有超人的能力,却拒绝了超人的理想

首页角色扮演三国大超人更新时间:2024-07-24

终于要聊聊贾诩了。

早在两年前,就有朋友留言说,能不能聊聊贾诩。说实话,我当时没敢接招。

贾诩这个人,不好聊。本事特别大,行事特大胆,心机特深沉,名声不太好,这个人,复杂啊。

不过,正因为复杂,贾诩这个人物形象,更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三国演义》里,塑造了很多扁平人。这些人性格单薄,只有简单的一面,要么忠,要么勇,要么智,要么傻,像个假人。

贾诩的形象,性格复杂,更接近一个立体的、真实的人。

贾诩

求生欲超强的贾诩

《三国》里的领袖们,都是求生欲特别强的人。比如曹操,比如刘备,比如孙权,他们一看形势不利,立马玩命地逃,不择手段地逃,牺牲多少手下也要逃。

但是他们的大将和谋士,绝大部分都比领袖的求生欲差得多。关键时刻,他们都有冲上去给领袖挡枪的自觉。

贾诩,是这些大将、谋士中的异类,他的求生欲超级强。贾诩命不好,大半辈子都在艰难求生,即使后来身居高位,也时刻保持着危机感,生恐一着不慎,丢了身家性命。

《三国志》中说,贾诩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回家路上遇到了氐族叛军。和贾诩一起,总共有几十人当场被抓。

危急时刻,贾诩的假话张口就来,他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不要*我,我们家有钱,肯定会花大价钱来赎我。”

所谓的段公,就是当时的太尉段颎。段颎曾经在西部边疆长期为将,威名赫赫。贾诩把段颎抬出来,就是用来吓唬氐族叛军的。

您别说,贾诩这一招还真管用。氐族人果然怕了段颎,把贾诩放了。和贾诩一起被抓的另外几十个人,则被团灭。

这个故事集中地说明了贾诩的三个特点——第一,求生欲极其强烈;第二,极其聪明,能洞察人心,算无遗策;第三,心中没有条条框框,甚至没有底线,为了生存什么事儿都可以做。要知道,古代士人都是很讲原则、很有血性的,所谓饿死不吃嗟来之食嘛。像贾诩这样谎话张嘴就来,并且毫无道德负疚感的人,不多。很多士人,还有大将,都是宁可丢掉性命也不突破自己道德底线的。

以上三点,再加上两点——低调谨慎,不贪名利——这五条,就是贾诩纵横乱世的全部本钱。就是靠着这五条,在那个超级乱世,贾诩不但保全了性命,还步步高升,直至荣登三公高位,成为三国时期少有的善终又高寿的成功人士。

西凉系中层干部的逆袭

前面说过,贾诩的命不好。他的前半生,一直碌碌无为,真正崭露头角,是在董卓死后。当时的贾诩,已经45岁。在古代,这个岁数,很多人都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了,但是贾诩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贾诩初出江湖第一计,就改变了整个汉室江山的格局,也把他自己摆到了天下士林的对立面。

当时,董卓被*,东汉朝廷重回士大夫集团手中,西凉系军阀接近崩溃,李傕、郭汜准备解散军队,带上金银细软跑路。作为西凉系中层干部,贾诩的命运也在风雨飘摇之中。但是他拒绝逃亡,劝说李傕、郭汜道:“你们抛下军队,一个人跑路,官府的一个小村长,就能把你们抓起来。咱们不如带兵去进攻长安,高举为董公(董卓)报仇的大旗,沿途收拢士兵。如果成功打进长安,咱就可以把朝廷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打不赢,到时候再跑不迟。”

贾诩的意思是,咱先去买张彩票,万一中了大奖呢。中了大奖咱就好好过日子,中不了大奖就赶紧跑路。结果还真让贾诩说中了,李傕郭汜一伙还真就中了大奖,打败了吕布,攻入了长安。

李傕郭汜要给贾诩封侯。颠倒乾坤,让李傕郭汜从逃犯一跃成为东汉国家*,这么大的功劳,封侯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贾诩坚辞不受,说:“我只是出了个保命的计策,哪里有什么功劳。”

贾诩说的是大实话。他当时给李傕郭汜出主意,确实是为了保命,主要是保自己的命,顺便保李傕郭汜一干西凉人的命。

贾诩这次拒绝封侯,反映的是他一生坚持的一个原则:不贪。他出主意目的就是保命,保住命,他觉得就可以了;顺便弄个官位,他觉得已经超预期了;至于封侯这样的富贵,他觉得有点过分,不能再要了。

粗犷的西凉

读心大师

贾诩的智慧中,最牛的一点,就是他对人心的解读。他看人极准,是三国第一“毒眼”。几千年来,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准确地把握人心。

同乡段煨在华阴驻军,贾诩去投奔他。段煨对贾诩态度特别好,以最高规格接待。但是,时间不长,贾诩就私下联络了另一个同乡张绣,决定离开段煨,到驻军南阳的张绣那里去。

张绣听说贾诩愿意跟他干,高兴坏了,马上派人到华阴迎接。

贾诩离开的时候,有人问他:“段将军对你这么好,你怎么还要走啊?况且你走了,不怕老段对付你的家人吗?”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别看他表面上对我好得不得了,其实他一直担心我夺他的兵权。时间一长,说不定他就会对我动手。我主动离开,他肯定很高兴,同时他还指望我帮他结交外援,所以一定会善待我的家人。张绣的公司正闹用人荒,我去了,一定会受到重视。”

事实证明,贾诩料事如神,事情的发展,跟他预想的一样一样的。

从对段煨的解读可以看出,贾诩对于人性的阴暗是了解颇深的。他不但了解人性的阴暗,还善于利用人性的阴暗。

比如对付马超韩遂集团,贾诩凭借一封涂涂抹抹的书信,就撩起了马超的猜忌之心,谈笑间让强大的马韩集团自相残*,土崩瓦解。

在三国谋士中,贾诩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阴毒,有人甚至称他为“三国第一毒士”,就是因为他善于利用人性的阴暗,善于调动人性的阴暗,用人性的阴暗面达到自己的目的。

看透曹操

在“三国”中,有两个人比较了解曹操。一个是杨修,一个是贾诩。杨修确实聪明,智商至少在160以上。但他情商太差,总是喜欢秀智商,甚至还喜欢在智商上碾压大领导曹操。这就是作死了。

贾诩不一样,他是“三国”里对曹操心理把握最准的人,但是从来没有引起曹操的嫉恨。他的情商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具体说来,贾诩对曹操使用他百发百中的读心术,主要有三次。

曹操

第一次,曹操南征张绣,正在激战,荀彧来信说袁绍可能会袭击许都。曹操一听,当即下令撤兵。

张绣一看曹操撤了,就要去追击。贾诩说,不能追,追击必败。张绣不信,和刘表一起带兵追了上去,结果果然被曹军打得大败,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贾诩说,好了,现在可以去追了。张绣说,我没听你的,结果败了。现在都这样了,怎么还能追?

贾诩说,这次去,必定大胜。如果不胜,你把我头砍了。刘表不信,张绣就独自带着军队追了上去,果然把曹军打得大败。

战后,好奇宝宝张绣缠着贾诩,非要问问到底是咋回事。贾诩就做了个分析报告,说:这很简单啊。你虽然善于用兵,但也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这样的奸雄,他退兵的时候,肯定会安排猛将殿后,防备追兵。人家本来就厉害,还做好了准备,所以咱们追上去,肯定讨不了便宜啊。曹操急着退兵,肯定是许都有事儿了。他打败咱的追兵之后,必定抓紧时间撤往许都。这时候,他急着回家,另外想着咱们已经被打败了,不会再追了,就不做准备了。咱们攻其不备,当然是必胜了。

贾诩第二次对曹操使用读心术,是在袁绍与曹操双雄对决的时候。

双雄对决,张绣就成了一枚不轻不重的砝码。于是,袁曹双方都递来了橄榄枝。

张绣的想法,是打算投向袁绍,原因主要有两个:袁绍实力明显更强大,胜算更高;他曾*死了曹操的儿子、侄子和大将典韦,害怕曹操记仇。

贾诩的意见则正相反,他劝张绣投向曹操。贾诩是这样分析的——曹操打的是大汉天子的旗号,名正言顺。袁绍强盛,兵精将广,咱这点本钱,人家不太看得上,咱去投降也得不到重视;曹操相对弱一点,咱去投靠他肯定很高兴,会给咱一个比较好的待遇。曹操有王霸之志,他是要干大事的,一直想向全天下展示他的胸怀和德行,肯定不会计较私人恩怨,不会寻机报复。

曹操见到张绣,大喜,不但封张绣为扬威将军,还与张绣结为儿女亲家。

曹操还对贾诩也大加赞赏,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翻译成今天的话说就是:你给我提供了一次事件营销的机会,让我在全国范围内做了一次品牌宣传。

看到曹操的这句话,你就会明白,贾诩对曹操的心理把握有多么精准!喜怒无常、狡诈凶狠、人称奸雄的曹操,在贾诩面前就如透明人一样,他的那点小心思,都被贾诩看得透透的。

贾诩第三次对曹操使用读心术,直接决定了曹魏继承人的归属。

曹家的夺嫡之战,在曹丕和曹植之间展开。曹植文采风流,冠绝当时,又有智商超高的杨修相助,一时大占上风。曹丕为了挽回颓势,就找到贾诩问计。

贾诩给曹丕出的主意是:希望你提高思想政治修养,像寒门出身的士人一样,兢兢业业,做一个孝顺的好儿子,这就够了。

这个主意初看很一般,无非是一些虚头巴脑的套话,极其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操作性可言。要知道,在那一边,杨修可是专门给曹植编写了一本小册子,让曹植按照小册子回答曹操的提问,人家这个操作性多强啊。

不过,仔细想一想,你就会明白贾诩的主意有多么高明——

曹操是谁?当世第一奸雄,贼精贼精的,什么花招他看不出来啊。作为下属,跟曹操长期斗心眼,必死无疑。杨修给曹植出的主意,有不少不是后来都露馅了吗?

贾诩就是看明白了这一点,索性不耍小聪明,用笨功夫对付曹操。用聪明对付聪明人,不行;用笨功夫对付聪明人,有效。世界就是这么有意思。

曹丕

于是,曹丕开始了他看似笨拙的表演——曹植诗酒风流,曹丕勤恳工作;曹植侃侃而谈,曹丕勤恳工作;曹植名噪四方,曹丕勤恳工作;曹操出征的时候,曹植赋诗相送,曹丕则啥也不说,只是一边哭一边磕头,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

天长日久,曹操就觉得,曹植虽然有才华,但是还是大儿子忠厚实在,靠得住。

曹丕上位的临门一脚,也是贾诩踢出的,这一脚,踢得特别漂亮——

曹操问贾诩,应该选哪个儿子为继承人,贾诩故意闭口不言。

曹操急了,问:你怎么不说话啊?

贾诩说:我正在想一些事。

曹操问:想什么呢?贾诩说:正在想刘表和袁绍啊。

刘表和袁绍,都因为废长立幼搞得儿子们兄弟不合,最终家业败了个精光。

曹操立马就明白了贾诩的意思,曹丕的地位就此确定。

跟聪明人说话,就得这样,点到为止。贾诩实在是太懂曹操了。整部“三国”,最能把握曹操心理的,毫无疑问就是贾诩。

没见过算无遗策的谋士?他就是

“三国”里的不少谋士都号称算无遗策,其实,真正能做到算无遗策的,很少。比如孔明,有夺天地造化之法,神鬼难测之术,但是也有街亭之失;比如钟会,号称出道以来算无遗策,最后照样在成都丢了性命。

贾诩的算无遗策,称得上货真价实,如假包换。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你都找不到贾诩失误的地方。他要么不说话,但凡说话,肯定说的都是对的。

除了上文叙述的贾诩的光辉事迹之外,对于“三国”中的三次重大战役,他也发表了看法。事后验证,贾诩都说对了。毫无例外。

官渡对峙,曹操久久无法取胜,非常烦恼,找贾诩讨主意。贾诩说:你比袁绍强得太多了,比他聪明,比他勇猛,比他会用人,比他有决断。但是,为什么打了半年,你还没打败袁绍呢?因为你太求稳了,不敢冒险。只要抓住机会,果断出击,片刻之间就可以决定胜负。

不久,曹操冒险出击,烧了袁绍囤积在乌巢的大批粮草,袁绍遂败。

收服荆州之后,曹操踌躇满志,打算顺流而下,进兵江东。贾诩有不同意见,对曹操说:你刚刚破了袁绍家族,现在又收了荆州,威震四方,军势浩大。楚地富饶,您如果在这里好好经营,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那么,不用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就可以让江东自动臣服。

曹操没有采纳贾诩的意见,继续率军东进。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赤壁一场大火,断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念想。

曹丕称帝后,想要完成老爸的遗愿,问贾诩说:我打算统一天下,吴国和蜀国,应该先攻打哪个?

贾诩当即发表了长篇大论,最后的结论是:咱们这边的将军和谋臣,没有人是孙权、刘备的对手。您御驾亲征,也没戏。先不要着急打仗,先在咱们魏国内部建成和谐社会再说。

跟老爸曹操一样,曹丕也没有采纳贾诩的意见,兴师动众跟孙吴打了一仗。结果跟上次差不多,吴国人又放了一把火,把曹丕烧得灰头土脸。只不过,上次放火的是周瑜,这次放火的是徐盛。

算无遗策,这样的贾诩无疑很难得。更难得的是,这么难得的牛人竟然毫不张扬,非常低调——

贾诩很清楚,自己不是曹操的老班底,很难得到老板绝对的信任。同时呢,自己又这么能算计,以曹操的多疑,不天天防着自己才见鬼呢。所以呢,他一下班就立即回家,一到家就关紧大门,跟谁也不来往。他的儿子娶妻,女儿出嫁,都不找高门大户。

正是靠着这种低调谨慎,生活在风大浪高的三国时期的贾诩,不但一直活到77岁高龄也没有翻船,而且以三公的高位平安落地。

不知道是不是遗传了贾诩的高智商和高情商,他的后代也都生活得不错。贾诩的儿子贾穆,当到郡守的位置;贾穆的儿子贾模,在晋惠帝(对,就是“何不食肉糜”那位)时任散骑常侍、护军将军;贾模的儿子贾胤、贾龛,还有另一个贾氏子弟,在晋朝都是高级干部。

有超级能力,没有超级理想

中国传统社会,讲究的是忠孝节义,忠臣不事二主。关羽之所以名传千古,除了他的超强武力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他的忠义。

用忠义的标准去衡量,贾诩显然是有问题的。他跟过好几个老板,董卓、李傕郭汜、张绣、曹操。

特别是,贾诩为李傕郭汜谋划,帮助西凉叛军攻入长安,让东汉皇权再度陷入危机。站在贾诩的立场来说,他和李傕郭汜合作,只是为了求生、保命,但是,那个举动毕竟对整个东汉王朝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

贾诩自己也承认,他与李傕郭汜的合作,得罪了天下士林,让正统皇权蒙难,罪孽不轻。

这是贾诩一生最大的污点。至于投靠张绣,又劝说张绣投靠曹操,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其实算不了什么。当时的流行观点是“良禽择木而栖”,人才的流动是十分频繁的。

能力方面,贾诩是一个超人;理想方面,贾诩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高大上的政治理想,比如匡扶汉室、拯救苍生,或者称霸天下、流芳后世什么的。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保住性命,保护家人,在乱世里,尽量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安全、幸福的生活。

贾诩的嘴里,基本没什么大词,没有宏大意象,没有形而上。他是个超级工程师,是个纯粹的技术人才。秉持技术中立的立场,他不管政治立场,只管打工赚钱,只负责解决技术问题,战争方面的技术问题,权力斗争中的技术问题。

一个有着超级能力,却没有超级理想的普通人;一个在乱世中趋利避祸、以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为第一目标的超级技术人才;一个不纠结于道德判断,只做利益判断的技术中立主义者;一个聪明到极点、并不太让人讨厌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就是贾诩,三国时期性格最复杂、行事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