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值得买票观看吗?

《封神:第一部》值得买票观看吗?

首页角色扮演上古封神2023更新时间:2024-04-25

一、值不值得买票去电影院看?

因为我看的是7月15日的点映,所以在正式公映之前,我肯定是属于看过的那一少部分人。

看完电影后,我觉得对于还没看过的观众来说:自己的决定才是最重要的,想看就去看,不想看就不去。

至于观影后,如何评价这部电影更要由自己做判断,不要被任何人、任何媒体影响。而且在7月20日正式公映之前的这段日子里,一定会有大量的消息爆出来。除了剧透肯定还会有各种舆论消息影响观众的判断。

不管争议有多大,我一直倾向于给读者基于我主观意识的确切答案。但是,这一部电影的情况太特殊了。不是我不能,也不是想抖机灵去逃避这个问题,而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封神演义》这部文学作品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就好像《长津湖》代表的抗美援朝精神最近几年才被发掘一样。

如果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是中国文化走向未来的起点。那么《封神演义》就是华夏文明回首过去、有文字记录以来追溯历史所能触碰的远端之一。一部跨越了2500多年的神话故事,到现在依旧在传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就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每一个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文化之根。

如果每一部电影,都需要先看影评,让别人告诉你该不该看,然后再去做出行动,我觉得过于理性可能就没什么乐趣了。

现在这部电影即将上映,结果无非3种:非常好、非常差和不好不坏。如果这篇文章有幸被您看到,假设您是持观望态度的观众,那么我将选择权交给您,无论做出什么决定,您都是以独立人格参与到这次社会文化行为中,无论结果如何,您都已经身在其中了。况且,封神三部曲,每一部都是独立的故事,看不看第一部也不会影响后边的两部。

另外,看到这就不要再往下看了,这是我对您的第一次警告!因为后边的内容可能会对您是否选择观影产生影响。

除非是7月20公映之后,对票价的问题感兴趣,看看下边的票价部分也无妨。

二、票价

因为看的是7月15日的提前点映,所以票价这部分只针对点映场次。不知道20号公映后,票价会有什么调整。

以北京为例,票价基本都在60块钱以上。除去私人影院和VIP厅。目前,我见过最贵的票是182元。猫眼的平均票价是62.9元。但如果影厅是非普通厅,是IMAX、中国巨幕、杜比厅、高帧率厅之类的高质量影厅,结合2个半小时的时长和影片质量,票价到90左右,我都能接受。

现在的电影院真是越来越缺德了,影院里不同区域还被分为特惠区、普通区、优选区、精选观影区,分区加价。还有那种安排在最中间的情侣座,一次必须选2个座位,对单人观众极不友好!

尽管票价较高,但是这么多年的宣传和期待,又恰逢周六、周日,基本上点映场次都坐满了。有可能是点映把想看的、肯定会看的人都提前招来了。

看到这就不要再往下看了,这是我对您的第二次警告!

假如您控制不住自己,偏要往下看。或者公映一周、半个月后,心里痒痒的难受,就想让我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往下看。我也不管剧透不剧透了,都是你自找的!

三、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含大量剧透)

我打算从2个方面谈:

(1)看官方在宣传时强调了什么,结合观影体验来评价;

(2)以普通观众视角谈谈观影后的第一印象;

先看官方在宣传中是怎么夸自己的。我看了所有的公共媒体宣发素材,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传:

1.《质子》

出演质子的年轻演员是从全球1万5千份演员资料里选出来的。为此,剧组创建“封神演义训练营”,从0开始培养这些演员,用了2年时间,做高强度封闭训练。

从2018年1月开始:体能专项训练8个月;马术半年;专业课24周;还请来了李景亮等专业格斗运动员进行指导,希望激发出殷商时期尚武、彪悍的战士英姿。

这些出演质子的年轻演员不是什么流量明星,这一点很好。训练的效果在跳“质子战舞”的时候确实有体现。动作戏算不上顶级,但是能感觉到训练有素。所以对于官方的宣传我是认可的。

但是这部《封神》是大制作,是要扛起中国科幻史诗大旗的。如果要求再严苛一点,如果让我鸡蛋里挑骨头。我感觉这些出演质子的年轻演员,不够“野蛮”。2500年前的殷商王朝其实还是个原始蛮荒的奴隶社会,虽说是养尊处优的贵族战士,可还是应该有一些兽性。这可能是21世纪文明社会的人,永远体悟不到的感觉。

2.《百工造物》

在宣传片和预告片中,用了大量篇幅来讲述剧组对服装、建筑、化妆、搭景等道具的精益求精,如何耗时耗力。力图在影片中,高度还原历史、带给观众真实感,并兼顾原创性和想象空间。

导演乌尔善也在不停地重复“真实感”这个词。他首先要求道具在制作的时候要高标准严要求,可以和文物媲美,放在博物馆可以乱真。其次是服装造型,7成来自于道教水陆画,3成来自于殷商的真实历史。最后是兵器,找了铸剑的传承人,一开始做了真剑,后来发现太重,而且做不到文物一样精致,只好用3D打印做出来。

除了物质上要保证真实,导演乌尔善还特别提到“文化逻辑”也是保证真实的重要因素。例如商朝以白为尊,所以主体颜色是白色;西岐以农耕为主配了黄色。还有手工刺绣的服装、定制的玉石、按照古墓挖掘复原的马车。

观影后,对于“真实感”我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殷商时期的历史太过久远了,考古发掘出的资料远远不够我们还原殷商时期的风貌。而且,观众看了太多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剧,对古装、古物的刻板印象,大多局限在这些时期。

就算是还原,观众的接受程度也会导致观影时受影响。就比如战士的铠甲。现存的传世甲胄实物,时间上限是宋元时期,再往前的盔甲就得靠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了,或者依靠“文化逻辑”去推理、去想象。我不相信影片中的玉石就那么大块的镶嵌在盔甲上,在那个冶炼青铜都要举国之力的时代,那么多光鲜亮丽的金属盔甲,都会让我出戏。也许画面很好看,反射出的光泽很亮,但我不相信真实的商朝是这样的,我也就觉得不真实。

还有,纣王登基的时候,手里拿的礼器,是有文献图形记载的,并完全还原。虽然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过的,但是由于对那段历史不了解,还是会觉得新奇,有疏离感。

整部影片所有道具的“真实感”也就在这真真假假间,被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文化逻辑”破坏了。

另外,影片中大量的室内装潢、石柱,雕刻、彩绘,都给人一种很强烈的道具感。是那种看上去很真的假。虽然仿古程度很高,但一看就是商业片的道具。这种感觉就像你看一段逼真的三维动画,材质和灯光渲染的再好,你也能看出来是假的。

所以在这个章节,剧组很努力,但表现是失败的。有观众对古物缺乏感知的原因,也有剧组无法完美还原,只能靠想象和有限参考的原因。

3.《中国美学体系》

官方在介绍这个部分的时候说了这么几件事:

(1)导演有三个美学体系:人间、妖界和仙界。希望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中国的面貌。但是我觉得影片中昆仑仙界和妖界赛博化明显,而且只是局部展示,没有全景展现,看的憋屈。人间显得很乱,每一场戏都是场景化、碎片化的。

(2)导演带着概念设计艺术家、编剧和视效总监,去了陕西、山西、河南这几个省重要的博物馆。 然后,采风筹备用了2年时间,走了120多个场景,单体建筑100多个。走访了20多个省,40多座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翻阅了上千本文献和图书。大概就是这意思。

我一看真下了不少功夫,后来发现,说了这么多,就没去大学里请专攻商周历史的教授学者聊聊?影片结束的时候,只顾着听歌字幕也没仔细看,如果演职人员名单里有文化顾问,麻烦在评论区写一下。

(3)咨询了古代气候学的专家,绘制了商朝气候与环境材质分布图。在此基础上,为了拍出上古时期的神秘感,把林芝的墨脱原始森林在1万米摄影棚重现。翻模拓印真实的树木样子,把局部苔藓拿回来培养。营造拙朴感,原始感。

原始森林的那几场戏,布景方面能感觉到剧组所言非虚。因为我自己做三维的时候也会摆摆树、摆摆石头,自己瞎摆和参照真实环境去摆,呈现出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就算是美术专业的人,不按照自然规律去布景,可能也只是摆的好看,绝对摆不出大自然的神韵。

4.《音乐歌舞》

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导演乌尔善是蒙古族、音乐总监蒙柯卓兰也是蒙古族、在鹿台跳舞的妲己饰演者娜然虽然国籍是俄罗斯,但也是蒙古和俄罗斯混血。

也就是说在歌舞方面,导演是有很大野心的,我也非常相信蒙古同胞在歌舞上的天赋。从结果上看,也是比较满意的。

总体来说,影片中的音乐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不论是烘托气氛,渲染人物感情都比较到位,并不突兀。对于电影音乐来说,最好的褒奖可能就是让人意识不到音乐的存在感,一切都恰到好处,不抢戏,帮助观众更专心地看下去。

例如姬发归乡时,笛子的运用就特别好,悠扬、古朴、有东方味,细腻中包含着少年英雄的情怀。还有鹿台歌舞和祭祀时,中国乐器的展现都很充分。鼓、埙、笙、篪,还有用古筝模仿筑的音色,都表现得比较恰当。

如果用更严格的要求去评判,我还是有些不满意的。导演的野心是制作东方史诗神话,所以在音乐上是不是应该更纯粹一些,完全用中国乐器演奏?在大场面的战争和动作戏的时候,还是免不了要借助西方乐器,采用西方交响乐和重管乐来带节奏,会让我觉得这很不东方,更像是漫威那种商业片的做法。

5.《马术》

乌尔善作为蒙古族导演,除了在歌舞方面有更高的追求,在马术上的严苛也并不让人意外。影片中大量的骑乘镜头都是实拍,不是演员骑在假马上再用特效合成。

剧组表示有2场马术戏是非常难的:一场是4、5个质子骑着被蒙着眼睛的马,在高速状态下同时跳过着火的木栏;另一场是姬发逃离朝歌的时候:先从高处跳到马上,然后在双手脱缰的状态下,接过后方同伴扔过来的弓,再回身射箭。

这两场戏,从最后呈现的结果来看,还好吧。如果不知道这个点,也就看过去了。

第一场蒙眼跳火栏杆的戏,其实最后跳的挺低的,可能给观众的刺激不会那么强。而且镜头是慢放的,恐怕观众也不会想到这个镜头的难度居然这么高。

第二场单人的马术戏,镜头切的太快,我憋着劲想好好欣赏,结果转瞬间就结束了。按理说这种镜头应该是一镜到底,不应该切镜头,否则谁知道这一连串动作是拼接的还是一气呵成的?我只看到了他跳到马上,然后给了一个很短的接弓的特写,然后反切到远景回身射箭。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事,费心拍的高难度镜头,没有很好地展示出来。但是开头打冀州的几个纵马冲锋的镜头,几个原地勒马的慢动作镜头会让观众感觉到价值。会骑马的演员在马上呈现出来的感觉确实不一样,剧组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让观众能感受到多少,这也是问题。

关于马术,最后姬发纵马回乡的时候,那几个写意镜头真的太美了。尤其是对着镜头从草原上下来,背后是刚初升的太阳,这个镜头很短但是真的太好了。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我们完全有能力在自己的国土上拍摄我们自己的故事。感谢剧组和导演的坚持吧,放弃了在新西兰取景,坚持在国内寻找。

6.《视效团队》

由中国、美国和新西兰三方的团队,共同负责电影的特效。

我最想吐槽的是雷震子的翅膀还有技能。翅膀是典型的西方龙的翅膀,我不知道是沟通的问题,还是经费和制作周期的问题。假如把翅膀换成布满羽毛的鸟翅膀,那制作经费、制作难度和时间,可能要翻倍。

补充:

关于雷震子翅膀的问题,有热心网友反馈《封神真形图》中雷震子的翅膀就是这样的。在网上搜了一下,确实如此。而且还找到了一些壁画。我不确定壁画上的就是雷震子,但是这种翅膀的样子很多神怪都有。尽管我依旧认为羽毛翅膀更好,但是这都不重要了。这个问题,我已经释怀了。

面对飞来的箭矢,雷震子用绿色的闪电,像开玩笑一样劈落到河里。特效拙劣的想扣脚,电影院里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都懵了,空气中弥散着尴尬的情绪。

7.《电影工业》

据官方消息,《封神》剧组在不查重、不去重的情况下,登记过的,累计演职人员是8000出头。最开始100多人,高峰期2300多人,衣食住行都要安排。而且规模大了之后,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包括吃饭、住宿、交通和安全。

这种情况《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也曾经说过,电影的工业化所涉及到的拍摄、技术和制作方面其实并不是最大的挑战。而是参与人数多了、部门多了、工种多了,怎么去协调管理,就变得很困难。下午4点了,还有演员没吃上中午饭,后勤不停地发饭,都发不完......

中国电影发展到现在,确实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

而我们费尽心思要搞影视工业化,无非是为了保证电影质量。

--------------------------分割线----------------------------------------------

说完了官方宣传的东西,再说说我观影后的第一印象。

(1)开篇的战争戏真不错,估计能把观众镇住,体验到品质感。

但是紧接着城楼垮塌的特效,有些拖后腿。

(2)在现有审核制度下,导演尽了最大的努力,表现了《封神》应该有的尺度。

比如说,一支箭射在人脸上,表现战争的残酷,肯定是不能直接血淋淋地呈现,于是用火焰做了恰到好处的遮挡。

还有酒池里的妲己,胸部那一团浓雾,都知道底下是什么,但就是盖住了。

还有狐妖吃宫女,也是一样。

还有王叔比干挖心,那个心做的很模糊。

(3)编剧

《封神演义》是很成熟的故事了,但是编剧把它改的有点不像话。大框架没问题,但是其中的很多改编极不合理,甚至荒诞反智。

郭德纲有句话说的好:很多流传下来的书本段子,经过长时间的锤炼,无数老先生的打磨,已经很完善了。但还有人要再创新,你一个人的智慧和经验,能比之前的所有人加起来还厉害吗?

(4)“天下大乱,道士下山”的崇高理念和责任担当应该直接点出来,再露骨一点。

(5)雷震子&哪吒;姬昌&比干

雷震子本来是正常人,后来才变成怪物,电影里直接设定成降雷而生,实在是接受不了,看样子还不会说话。至于大家诟病的绿巨人,其实只是那一个视频片段像,剩下的镜头里红头发绿脸的怪兽形象还是有点原著意思的。反倒是哪吒的演员,之前看海报,心里惊呼这就是哪吒本人。但是动起来之后,反而觉得不像了,神韵差点。

姬昌最应该表现得是卜卦断吉凶的能力,但是只有拿草棍比划几下的镜头,是不是审核制度不许宣扬“封建迷信”?可是周朝享国祚780年,属中国封建王朝之最,谁敢说没有周易之功?我认为周易八卦是文化瑰宝啊!

至于比干挖心之后,居然就直接挂了,没问出那句经典的:“人无心可活吗?”

(6)夏雨扮演的申公豹,形象没问题。就是那2次说出:“道友,请留步!”一次说的太急了,剪辑切镜头也切的太快,破坏了节奏。另一次,说的没那味,感情不到位。而且申公豹服装上的饰品有点假,看着出戏。

(7)场景转换的割裂感太强。从冀州雪山到昆仑仙界到商都,再到宫殿里、露台、宗祠,再到密林高山悬崖河流,每一个场景都还不错,但是没什么关联性,就好像这些场景不属于同一个世界。地理镜头缺乏远景介绍,让观众了解《封神》世界的地理情况。

比如最后姬发逃出来,一会进原始树林,一会就背靠黄河了。如果能有一个大镜头,告诉观众出了朝歌城前边是密林,旁边是壶口瀑布,硬转场的不适感会减少。

(8)开头女娲是人首蛇身,这一点表现得很好。感兴趣可以去了解伏羲女娲的交尾图。

(9)殷郊和姬发强行CP兄弟情,这个就离谱。

(10)出演质子的演员们由于脸生,所以过了好一会才适应,才分出哪几个是主要的质子。

(11)姜子牙、哪吒、杨戬这三人组,就突然出现了,一点交代没有就凭空出现了。还有杨戬后期一言不合就水遁的尴尬。

(12)祭天台的事也不说了,至于自焚不自焚也不提了,要留到第二部?

(13)伯邑考的戏份真是来也匆匆,死也匆匆,化成肉饼被吃也是转瞬之间。

(14)姬昌被纣王逼着吃儿子肉的戏,感觉没有演到位。经典台词没说:“圣人不食子肉,可见你不是圣人”。而且姬昌其实知道是儿子的肉,只是假装不知吃掉了。说到底这还是编剧的锅。

(15)有一些精彩的戏份,剪辑人员切的太快了。不知是节奏没掌握好,还是素材有问题没办法只能快剪?

(16)鹿台上,伯邑考、纣王和妲己一块奏乐起舞,我是一点都不担心伯邑考会对妲己有想法。因为这个演员好像在《小丈夫》里边演了一个对熟女感兴趣的小伙子。

(17)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姬昌脸上被刺字,上一次被刺字还是98版《水浒》里饰演宋江。

(18)彩蛋有2段:主要演员的字幕滚动完毕后有一段。第一首片尾曲结束后,会有第二段。然后又是一首歌,全片结束。再次表扬音乐总监。

四、结论

1.对于我自己来说:假如我是看完电影后穿越回7月15号,那我肯定会退掉电影票。但是,假如我没看过,我肯定会去看。

2.如果非要一个明确的观影答案:48%推荐看,49%不推荐看。至于剩下的3%,取决于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期待。

如果看过乌尔善之前的《刀剑笑》《寻龙诀》,认可他作为商业片导演的能力,只想体验光影特效和音乐舞蹈的乐趣,那就可以去看。假如是奔着欣赏一部里程碑意义堪比《流浪地球》的中国古代史诗神话,可以把钱省下来,等着看第二部。

3.我非常赞同乌尔善导演所说的:一个民族到了一定的阶段,都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一个追溯、提炼和重新表达。

以李雪健老师为代表的老戏骨,给了观众信心。大投资、大制作,剧组不用流量明星、踏实做事的客观努力,也都提高了观众对影片的预期。

但努力的过程是为了结果,从结果上看:这部电影没有达到它所追求的那种高度。但是作为上古神话巨制的先驱,作为第一个敢于尝试去做这件事的剧组,《封神三部曲》还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一开始就低调一些,只当作一部商业片,也许更容易让观众释怀。

五、命运多舛

通过整理官方发布的资料,我发现这部《封神》真的命运多舛。

按照官方所说:

2014年,开始第一次剧本策划会。

2016年,建组筹备。采风、道具、服装等应该也是同时启动的。

2017年9月开始全球招募演员。

2018年1月,开始正式训练演员。为期2年。

2018年12月14日,发布《百工造物》,此时开机100天。倒推第一天开机是在2018年8月底。演员为其8个月的体能训练刚结束。

2019年8月27日,发布《开机一周年纪念特辑》。那么此时,拍摄任务应该都完成了。就等后期制作了。

2019年12月20日,发布首款预告片,并公布2020年上映。要是这么算,封神第一部的后期制作效率还挺快的。可能雷震子就是为了效率而牺牲掉的。

遭遇疫情,没有任何消息公布,公映推迟。

直到2023年6月6日发布《定档预告》。

2023年7月15日,《封神:第一部》点映。

2023年7月20日,《封神:第一部》正式公映。

2024年,《封神:第二部》上映。

2025年,《封神:第三部》上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