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风云录:司马懿的起家之路

西晋风云录:司马懿的起家之路

首页角色扮演上古风云录更新时间:2024-04-29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第一回第一句,这一句概括中国五千年历史是极为恰当的。春秋战国统一于秦;三国混战统一于晋;南北并立统一于隋;五代十国统一于宋……但是与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华夏大地的每次分裂都会以大一统为结束。

三国人物剧照

罗老夫子只是总结了历史现象,但是却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必然。作为现代人,我们很容易从历史课本中认识到,其实每一次混乱都是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比如春秋战国,这就是私有制与铁农器或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三国混战,则可以理解为土地兼并的结果,等等。因此,紧随混战之后建立的新朝代必然承担着解决旧矛盾的历史任务。如果能够很好的额解决,那就自然顺理成章的建立盛世,如果失败了,那必然再一次被迅速推翻,成为历史的尘埃。

从这个角度来看,秦朝的政治体制虽然确认了郡县制,但是却因无法真正解放农民的生产力,最终为出身平民阶层的刘邦建立汉朝所取代;隋朝因为无法彻底解决世家政治问题而为唐朝所取代;我们甚至大胆的说,因为近代国民政府虽然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却因为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以及兴复中华的历史任务而为人民所抛弃!这是历史大势,也是华夏国运不衰的铁证。

那么从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走出来的晋朝,又有着怎样的历史任务呢?能否完成这份任务呢?我们先从晋朝皇室的起家之路说起。

一、世家的建立

“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这是唐朝房玄龄等人合著的《晋书》中对司马家族来历的描述。就像历代帝王不断为自己贴金一样,司马家族自然也要找个根正苗红的出身,这样就扯出了上古时代重黎(黄帝的直系后裔)。这些或许是附会传说,但是司马卬确实是真实可考的。此人是楚汉时期赵国的重要将领,巨鹿之战中,随项羽进兵关中,灭秦之后因功被项羽封为殷王。公元前205年三月,汉王刘邦进兵楚地,司马卬投降汉王刘邦,其地成为河内郡。次年四月,彭城之战,项羽率三万精兵大败刘邦及五诸侯联军五十六万人,司马卬被楚军所*。可以这样说,司马卬虽然是被迫归降的将领,但是也为汉朝的建立抛了头颅,洒了热血。汉朝建立之后,司马家族虽然并未真正获得高官厚禄,但却在河内郡牢牢扎下了根。

图片来源与网络,侵删

在楚汉战争中,拼光了老本的司马家族失去了参与政治博弈的资本,只能安安稳稳的守在河内郡,默默发展,这一沉寂就是三百年。三百年,甚至是一个皇朝的寿命了。但是,司马家族并未表现出足够惊艳的能力。不管是汉武挥鞭,兵伐匈奴;还是王莽篡汉,刘秀雄起,司马家似乎就是历史的看客,被动的被历史大势推入东汉时代。直到到了东汉中期,汉安帝时代,才终于冒出一个朝廷要员,只是这个要员或许并没有带来足够的荣耀。他在整个家族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只是为自己的后人搭起一个为士族所接受的平台,这个人就是司马钧,东汉征西将军。

东汉中期,匈奴已经无法在威胁中原,战争的焦点转向了汉羌之争。羌族与东汉之间的战争持续了百年之久,司马钧正是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慢慢从一个底层爬上了将军之位。但是这个升迁之路,并非用战功堆积出来的,而是在贵人的提携中青云直上,即便败仗不断,也依然无法阻碍他的高升之路。这个贵人就是安帝时期重要的外戚邓骘,此人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朝堂第一人,正是由于他的大力扶植,才有了司马钧的将军名位。只是司马钧实在是不够争气,公元115年,司马钧受命攻打羌族先零部落首领零昌。在另一路大军寸功未立的情况下,司马钧却获得了初步胜利,这让他手下将领仲光等人自信心爆棚,不惜违背司马钧命令,追击敌军,却不料为羌族军队埋伏。而此时的司马钧却因对仲光等人私自行动的不满,而拒绝救援,于是三千军队被屠灭殆尽。这样的重罪,让邓骘也无能为力,只能被问罪查办,最终在狱中自*。史书中对司马钧的具体生平记载不多,但是从其结局来看,我们可以大致的推断出此人虽小有才干,但是驭下不明,意气用事。这样一个平庸之才显然是无法真正将司马家族带上辉煌之路的,好在他为家族的发展埋下了足够多的人脉与资源。

或许是司马钧的生平,让其子司马量明白了自己不具有成为将军的潜力,转而走上文官之路,最后官至豫章太守,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江西省省长,而且拥有自行任命属官的权力。司马量之后,其子司马儁不仅官至颍川太守,而且凭借其个人魅力赢得了豪门士族的认可。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颍川才真正称得上人杰地灵,荀彧、荀攸、郭嘉……许多曹魏集团要员都出身颍川,而他们都与司马家关系匪浅。有了这样的资源和人脉,司马家族终于可以拿出一张名士的牌子。

这个名士就是司马防。关于他的生平,史书中记载的仍旧不多,但是仍旧可以查到不少重要信息,据《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记载:“(司马防)性质直公方,虽间居宴处,威仪不忒。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少仕州郡,历官洛阳令、京兆尹,以年老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这是个真正严于律己的人,他对家族的贡献除了将世家门第的招牌擦亮之外,更多的是为家族培养了优秀的接班人。

在这些后起之秀中,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就是司马懿。

二、步入曹营

在各种历史作品的演绎中,司马懿几乎以一种脸谱化的形象存在于世。就连桌面卡牌游戏中,也对司马懿角色能力的设计也充满着阴险狡诈的意味在里面。那么司马懿究竟是如何从世家少年成长为一代权臣的呢?

某桌游中的司马懿形象,网图,侵删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晋书●帝纪第一 宣帝》)】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年少之时才名便为世人所知。这便让一向自诩爱才的曹操闻之大为心动,意欲招揽至麾下。按照《晋书》中的记载,是司马懿心中挂念汉朝,不愿屈身侍奉出身阉宦势力的曹操。但是如果结合历史时间,这次来自曹操的招聘邀请并不简单。

建安六年,此时曹操与袁绍刚刚结束了官渡之战,此次战役虽然以曹操势力获胜,但是实际上曹操也仅仅只是赢得了战略主动的地位,并未真正消灭袁绍全部势力,北方大部分地区仍旧掌握在袁绍手中,曹、袁进入了战略对峙阶段。而司马氏所在的河内郡地处袁曹势力交界处,曹操征召司马懿加入自己阵营,事实上正是为了向袁绍势力范围进行渗透。只可惜的是,袁绍的三个儿子不争气,在外敌虎视眈眈的情况下相互争斗,最终为曹操所灭。同时,对于司马懿来说,这次装病拒绝曹氏公司的邀请,也仅仅是因为局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不愿贸然涉足这一盘乱棋之中。

东汉末年势力分布图(部分),网图侵删。

但是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下令废止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恢复西汉时的丞相、御史大夫制度。之后以自己出任丞相,并且兼任益州牧。这样一来,打着东汉的旗号,曹操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实际上都完全掌握了东汉朝廷。至少在北方已经很难再有任何军事力量对曹氏集团造成威胁,即便是放眼全国,曹操的实力也保持着压倒性优势。此时司马懿再也无法无视曹操的橄榄枝,【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晋书●帝纪第一 宣帝》)】不仅仅是司马家族,其余各处原本仍旧在观望的势力也纷纷向曹操投诚,希望能够在即将到了的曹氏江山中得以生存。

但是走进许昌(曹氏集团大本营所在)的司马懿既没有像荀彧、郭嘉那样迅速得到曹操的赏识,也不像传言中徐庶那样一言不发,当然也没有胆子如关羽那样“人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这位有着“鹰视狼顾”的年轻人有着自己的打算,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

三、崭露头角

“文学掾”这是司马懿起家的官职,这个官职的主管内容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记载,大抵可以理解为文职秘书,同时兼管着教育和礼仪。其实从曹操的角度来看,此时的司马懿是否有真材实料并不重要,他的存在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意味着北方士族被曹氏所掌握。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封建时代,“人心”更多是地主士族的倾向。

司马懿甘愿做一个“象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是在人才济济的曹氏集团中,他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既然无法获得曹操的青睐,那就做个长远投资,将目光放在下一任曹氏集团领军人物身上。当然,这里也有着曹操的考量在里面,需要为接班人曹丕培养足够的心腹干将。在曹操的“刻意引导”以及司马懿的“有意为之”的双重努力下,曹丕逐渐接纳司马懿。

前文所述,只是司马懿的政治投机,但是在东汉末年,想要真正站住脚跟,还必须有着足够敏锐的谋略,或是军事,或是战略。司马懿是否真的有着争雄天下的资本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几个例子。

建安二十年(215年),,司马懿随曹操大军征讨盘踞在汉中的张鲁,向曹操献上攻略益州(蜀地,此时刚刚被刘备占据)的策略。他对曹操说:“刘备用诡计俘虏刘璋,蜀中之人还未曾归附他就又兴兵争夺江陵,这正是破刘的大好时机。今若在汉中陈兵示威,益州(指蜀地)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蜀兵势必瓦解。趁这个机会,一定能大功告成。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但是曹操却有其他的考量,以“得陇望蜀”来回绝,并未听从司马懿的见解。如果真的如司马懿所设想的那样,或许之后的“三国”就不会出现了。只是历史容不得假设,经过赤壁之战后,曹操的战略重心转为经营北方,巩固统治;统一全国的战略任务被其放在次要位置。

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司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据史料记载,当时司马懿每次参与谋划,都有奇策,为曹丕被立为太子立下汗马功劳,深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之后司马懿转任军司马,针对军队后勤保障问题,提出“屯田”一策,得到曹操的采纳,顺利解决了粮食危机。

当时刘备已经占据益州,以关羽守荆州。此时的刘备势力可以说是风头两无,对于曹魏南疆虎视眈眈。而驻守边防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是无能骄奢之辈,司马懿建议曹操更换守将,却没有获得批准。同年,关羽围曹仁于樊城,并且趁当地水灾困住于禁七军(《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决堤水淹七军,事实上关羽并未决堤)时,关羽趁机进攻。胡、傅二人果然乘机降蜀。因汉献帝在许昌,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胁,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黄河以北。

司马懿和曹椽蒋济及时劝阻说:“于禁被大水所淹,不是战守上的失误,对于国家的大局并没有大损失,为此而迁都,即是向敌人示弱,又会使淮河、汉水一带人心不稳;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如今关羽坐大,孙权必定不安,把这件事告知孙权,使他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自解。”曹操从其计,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公安,关羽被其俘*。

之后曹操认为荆州遗民及在颍川屯田的军民逼近南方的敌对势力,想把他们迁走。司马懿认为:“荆楚之民大多轻脱,轻易移动怕是难以安定。如今关羽刚刚被击破,藏窜逃亡者也在观望时局。如今将那里的人迁徙,既伤当地人的心意,也令想要回来的人不敢复还。”曹操听了他的建议,没有移民。之前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就这样,在曹操统治的后期,司马懿渐渐成为曹魏集团中重要的谋士,为其后期的战略走向做了详实的规划。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并奉曹操梓宫回到邺城。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司马懿就这样从一个微末名士走上了权臣之路,此时的司马懿四十一岁,刚过不惑之年的他对于整个乱世也不再困惑,在接下来三十一年的人生历程中,他将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这片纷乱了百年的土地。

倪大红饰演的司马懿剧照,网图,侵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