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防疫一法:种痘说(含译文)

古人防疫一法:种痘说(含译文)

首页角色扮演上古邪逆更新时间:2024-04-24

种痘不知始于何时。相传昔有善士,虔奉观音,得一子,遇道人授种痘法,伊子出痘数粒,圆润坚好,不药而憩。因传于世,名曰“观音痘”。

是种痘之方,原本天授,悯婴儿之遭厄,乃消患于未萌。有回天转日之功,无短折夭亡之祸。相传已久,奏效甚奇。奈世人不察,或议其矫强,或虑其复出,率多疑阻。既有深信者,亦因循怠惰,迁延时日。迨至天行忽发,燥热外侵,火毒内炙,远近蔓延。一经传染,无论为险为逆,命在须臾。即幸遇顺症,亦劳心竭力,几费经营,始获保全。倘有疏失,悔之无及。若早种痘,决无虑此。

盖种痘与时痘,利害悬殊。时痘猝然而至,种则可待其时,择冷暖调适之候举行。天时既正,自无否塞之忧。时痘一染便发,种则可观其质,俟神气健旺之候下苗。精力既充,自无虚馁之患。时痘之发,人不及知。未熟之时,或冷暖失宜,或饮食失节,或风寒不谨,或跌扑不防,始既失于保护,后遂多其变更。若种痘,则未种之先已为调度;方种之候即投药石。火预清矣,毒预解矣。按期奏绩,保无他虞。况时痘之感,有邪有正。正者尚虚其险,邪者必至于逆。若种痘之苗,则美中求美。受气之初,既得其正;则见形之后,自无不顺。且所费有限,贫乏者亦可勉为,所出甚稀,人少者亦易照管。种种妥便,难以枚举。而世之迟疑未决者,亦谓种痘不无偶失耳。

不知不种而失者,十有二三;种痘而失者,十或一二。而此一二者,又缘时痘已萌于内,而种痘又施于外。夹杂感发,以致疏虞。若非时痘之际,断不坏事。故种痘者,必当时痘未发,择其苗之泽润圆厚者,择吉种之,自百无失一,永不再出也。其或庸医,知谋利,不审婴儿有无疾病;痘症未现前疾先增,或病家止贪安逸,竟谓种痘不必谨慎,致外感杂投,变起仓猝。此皆人事之误,非种痘之咎也。若果择名医,选嘉种,慎药食,谨风寒,相天之时,因儿之质,依法种治,则婴孩咸免夭折,而登仁寿之域矣。

今南方多行之,吾乡咸以为伪。盖痘症最盛于南,又起于中古,亦气数之积,渐沉溺使然也。犹之乎五谷之熟,上古无树艺之法而亦熟。自树艺之法行,而五谷未有不树艺而熟者矣。今日之视谷焉,知非后人之视痘。故据所见,为未知种痘者劝。

按《医宗金鉴》载: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究其所源,自宋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选自[清代]曾衍东《小豆棚》)

译文

种痘不知道开始于何时。相传昔日有善士,虔诚侍奉观音,得一儿子,遇道人传授种痘法。这个孩子出痘数粒,圆润坚好,不药而愈。因此传于世,名曰“观音痘”。

这种种痘的方法,原本是天授,怜悯婴儿遭遇厄运,乃消患于萌发时。有回天转日的功效,没有短折夭亡的灾祸。相传已久,奏效甚奇。奈何世人不能察觉,或议论它勉强,或考虑痘会再次出来,一概多疑虑阻挠。即使有深信的人,也缩手缩脚,迁延时日。等到气候条件发生突然变化,燥热外侵,火毒内炙,远近蔓延。一经传染,无论为险为逆,生与死就在须臾之间。即使侥幸遇上顺症,也劳心竭力,费很大力量医治,才能够获得保全。倘若有一点疏失,后悔也来不及。如果早些种痘,根本不会有这些忧虑。

原来种痘与时痘利与害相差悬殊。时痘突然而至,种痘就可以等待它的时间,选择冷暖适宜的时候举行。天时既然正好,自然没有困厄的忧虑。时痘一染便发,种痘就可以观其本质,等到神气健旺的时候下苗。精力既然充足,自然没有虚馁的忧患。时痘的发生,人不能及时知道。未熟之时,或者冷暖失宜,或者饮食失节,或者风寒不能严控,或跌扑不能防备,开始时既失去保护,后来便多多变更。如果把痘苗种上,那未种之前已为调整合度;刚种的时候,就可投放药石。火预先清除,毒预先解了。按着时间达到效果,保正没有其它的忧虑。况且时痘的感染,有邪有正。正者正面考虑它的危险,邪者一定会导致邪逆。如果种痘苗,就要美中求美。受气之初,就能够得到它正确的路子;那见形之后,自然没有不顺。而且所费有限,贫乏者也可勉强种成,所付出的很少,人少的也易于照管。种种妥便,难以列举。而世间迟疑未决的人,也说种痘没有不偶然有失误的。

不知道不种而失去的,十有二三;种痘而失去的,十有一二。而此一二者,又因为时痘已萌发于内,而种痘又仅仅是作用于外。这样交叉感发,才导致疏忽。如果不是时痘发生作用,断不会坏事。所以种痘的人,必在时痘未发时,选择其泽润圆厚的苗,选择好的种苗植下,这样自然百无失一,永不再出。有些平庸的医生,只知道谋利,不详查婴儿有无疾病;痘症未出现前疾病先增加,或者病家只贪图安逸,竟说种痘不必谨慎,导致外感杂投,变起仓猝。这都是人为而耽误,不是种痘的过失。如果果断选择名医,选嘉种,谨慎药食,严控风寒,选择好合适的时节,根据小儿的体质,依法种治,那婴孩就都能免于夭折,而登仁寿的年龄。

现在南方多流行,我家乡都以为虚假。痘症最盛于南,又起于中古,且气数的积累,渐渐沉溺造成。犹相当于五谷之熟,上古无树艺之法也成熟。自从树艺之法流行,而五谷没有不树艺而熟者成熟。今日视谷,哪知道不是后人视痘。所以根据我所见,是不知种痘的人勉励的结果。

按《医宗金鉴》记载: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究其产生的来源,自宋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现,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于是就流传于世。

(选自[清代]曾衍东《小豆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