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䰷鱼
看到这个标题这会想到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过这个“鹬”是一种鸟,而我说的是《山海经》里一种鱼,名叫“䰷鱼”,那“鱼”“蚌”之争因何而来?请看原文: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䰷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䰷鱼是禺水中的一种动物,禺水发源于英山,向北注入招水。这种动物形状像鳖,叫的声音像羊,好像没什么特别之处哦。
有人解释䰷鱼就是现在的河蚌,似乎好理解,字音字形都相似,最确切的证据应该就是《康熙字典》对“䰷”的解释:“《集韵》部项切,音棒。与蜯同。蜃属。一曰美珠。亦作硥。”这里确定了读音和释义,即读音为棒,意义上和蚌(蜯)相同,生物种类为蜃类。蜃基本释义就是蛤蜊,贝类生物,属于软体动物。《国语》里有:“小曰蛤,大曰蜃。”就是说小的叫蛤蜊,大的叫蜃。
而入选《四库全书》的《事物绀珠》说:“䰷鱼,如龟,鱼尾,二足。是䰷为鱼属,非蜃属也。《集韵》训与蜯同,非。”明确解释䰷鱼长得像乌龟,有鱼的尾巴,两只脚。还特别强调,䰷是鱼类,并不是蜃类,《集韵》里解释它就是蚌,这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呢?作者黄正一老先生没多解释,历史资料也凤毛麟角。
这两种解释出处都很权威吧?说法截然不同,《康熙字典》解释为贝类动物,《四库全书》强调它不是贝类,是鱼类。这就是关于䰷鱼的鱼、蚌之争。
我个人认为后一解释更符合原文,以及明代胡文焕所配的《山海经图》,我赞成䰷鱼是“鱼”之说。
那显得更为权威的《康熙字典》为什么要引用“蜃”之说呢?这可能和人们喜欢维护一种传统文化有关。
到“蜃”字,我们会想到成语“海市蜃楼”,它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种神奇的生物,叫做蜃,传说它吐出的气体可以形成亭台楼阁的幻象,所以叫海市蜃楼。只见山峰连绵,时隐时现;亭台楼阁,鳞次栉比;千姿万态,变幻不定。
传说中还有一种神兽也可以制造海市蜃楼的奇景,那就是蜃龙,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龙种,据《酉阳杂俎》等记载,蜃龙头上有分叉的角,脖子上有红色的鬓毛,腰部以下鳞片都是逆向生长的。
传说蜃龙喜欢吃燕子,所以一般栖息在出海口,喷吐出蜃气,变化出亭台楼阁,以此来吸引捕食燕子。蜃龙也可以使人陷入幻境之中,无法自拔,是一种非常具有奇幻色彩的神兽。
而现代科学解释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一般要会出现在固定的区域或时间。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不满意这种解释,觉得古代神话传说更具有人文魅力。
既然䰷鱼是什么样子,没有确切的证据,那么蜃这种有着无穷神力的形象是不是比一条普通的鱼更有魅力?有着如此无穷魅力是不是能吸引更多后人来讨论和研究《山海经》?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赞成说“䰷鱼”是“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