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计划”首批导师揭晓!专业阵容助力鲜活创作

“山海计划”首批导师揭晓!专业阵容助力鲜活创作

首页角色扮演山海计划返利版更新时间:2024-04-09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广欣

自4月25日启动以来,2023 “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以下简称“山海计划”)引发了广泛关注。今日,“山海计划”公布首批导师评审团名单,七位导师正式亮相,向青年创作者发出邀请。

导师评审团囊括来自海内外的资深导演、编剧、影评人、文化学者等。在接下来的数月时间里,他们将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为参赛的青年导演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一同探索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羊城晚报》5月16日报道

目前,“山海计划”仍在火热招募中,主题短片创作最高扶持金额20万元,报名截止日期为5月20日。本次活动面向全球征募华人青年导演,参与大湾区华侨故事短片创作,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对青年导演进行挖掘、孵化、选拔和培养。活动致力于赓续岭南文脉,寻找并扶持大湾区影视创作的新锐力量,为大湾区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孵化优秀项目。同时,活动以青年导演为主创、以羊城晚报为出品方,积极探索精品短片的创作路径,并以短片为介质探索岭南文化新内涵、塑造文化传播新气象,为人文湾区注入全新的精神动能,推动岭南文化走向五洲四海。

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山海计划”,点燃造梦之梦!

肖小青:广东拥有电影创作的肥沃土壤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

在过去,广东曾创作出《海外赤子》《雅马哈鱼档》等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电影作品,在海内外观众中引发过巨大反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电影创作的肥沃土壤。一直以来,广东电影人都非常擅长把握时代脉搏,擅长在这片土地上寻找故事。近年来,广东更涌现出《白蛇传·情》《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中国医生》等优秀电影。

在广东电影创作环境不断优化和完善的基础上,在广东电影人敢为人先、敢于创造的优秀传统下,新一代电影工作者只要打开耳朵、眼睛、心灵,真正去听、去看、去感受,就一定能创作出反映这片土地和这个时代的好作品。

在我看来,本次“山海计划”的内涵,一是要向内寻找我们岭南文化的根脉,二是要对外提高岭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用电影连接传统与未来。所以,这二者也是我特别希望能在“山海计划”中看到的作品方向。我希望,“山海计划”能做到出作品、出人才、出影响:找到兼具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的青年电影人,培养他们成为未来湾区电影的中坚力量;通过华侨主题的电影创作,呈现岭南文化的国际面向,也为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电影叙事。期待“山海计划”能成为新时代湾区电影人创新出发的一个新起点!

张振江:用中国故事打动世界观众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

广东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海外侨胞和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共同的文化身份和历史记忆。我认为,岭南文化的地缘性和世界性,最好的体现就在华侨华人身上。

说起华侨或海外华人,他们有几个重要的特性。第一是浓重的中华根性: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就是最鲜活的例子,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的饮食、装束、观念……都延续了中华文化;第二是在地性:在保留中华根性的同时,华侨华人又受到移民地社会、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影响;第三是跨国性:华侨华人是连接中国和海外的桥梁。

“山海计划”是一个面向海内外华人青年导演人才的扶持计划,如何做出特色来?我认为,可以向以上三个华侨华人特性学习:注重我们的本地性、中华根性,同时要有了解外部的在地性,还要有能把两地连接起来的跨国性。我对“山海计划”充满期待,希望从这里走出的作品能达成以下两个目标:一是讲述岭南故事和中国故事;二是符合世界的主流价值和鉴赏水准,勾起不同地区和文化的群体的共鸣。

陈继明:文学性是电影的立身之本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平安批》作者

我是北方人,自然是潮汕文化的“局外人”。但我写的小说《平安批》,讲述的却是潮汕人下南洋的故事,而且以当地独特的侨批文化作为切入口。我认为,创作的重点不在于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而在于创作者本身要把题材吃透。对我而言,从旁观者的视角出发,反而能看到更完整和清晰的潮汕文化。

好作品第一来源于生活,第二来源于自我。我给大家两个建议:一是到生活的现场去,做一个亲历者和实践者。在写《平安批》之前,我在汕头驻地一年,也查阅了大量资料;二是深信自己有足够强大的虚构能力和对文学性的把握,能把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素材变成作品。从生活到作品,中间仍有很长一段距离。

有人觉得电影不需要讲求文学性,我反而认为文学性是电影的立身之本。很多我们熟悉的导演,如金基德、岩井俊二、北野武等等,他们作品中的文学性都是加分项。所以,青年影像创作者要有对文学性的把握。

而具体到如何进行创作,我认为创作者最重要的是忘掉意图,沉浸在故事里。有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说教,变成主题先行,但这种做法一般都出不了好作品。所以,创作者要对文本无所求,专注把故事讲好就行了。

我非常看好“山海计划”,相信青年朋友们一定大有作为。我有两点期待:第一是能够出三五部真正优秀的作品;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能发掘出两三个好的创作苗子。

谢德炬:以电影为业,要“一专多能”

青年导演,第33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点点星光》导演

怀抱电影梦的年轻人有很多,但如果立志往专业方向走,最好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多能”指的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做,在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突破。“一专”就是这个突破口,你可以是一个好的编剧、好的摄影师、好的剪辑师、好的美术指导……当这一项专业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再执导自己的作品,会比较游刃有余。

在平时与青年导演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人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他们的困惑更多是在艺术创作这一块。因此,这一次担任“山海计划”的导师,我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在作品的方向、风格、剧本、叙事结构等方面,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过往,我个人比较青睐一些故事讲得好的作品。但在此次“山海计划”里,我反而期待看到一些更风格化的作品。年轻人可能没那么多资源,但艺术天赋是可以通过一个作品先行展现出来的。如果以后能得到更多资源,这种创作者的作品会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我期待这一次的“山海计划”能够发掘出好的苗子。同时,我也希望“山海计划”可以为怀有电影梦的年轻人营造一个更好的电影氛围,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有所成长,助力广东电影的发展。

李学武:学好讲故事这门“外语”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院长

我接触过很多年轻的影像创作者,他们的思维方式跟以往的创作者有很大不同。我们这一代人是被文学作品喂养长大的,他们的“食粮”却是影像作品。可以说,视听语言是年轻创作者的“母语”。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作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创意的来源通常来自画面,视觉上的冲突和对比构成整部作品的动机;二是他们的作品中,空间上的造型性胜过时间上的叙述性;三是这代人的影像风格“众声喧哗”,没有统一的特点——因为他们的精神食粮太丰富了。

我希望,青年影像创作者能够在保持“母语”的基础上,学习一门“外语”,也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故事很重要,因为它具有人类通约性。从远古神话到今天的主流电影,都采取了“讲故事”这一形式。“故事”能把生活中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事件构筑出因果关系,帮助我们想象性地把握世界的规律。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故事中预演各种人生经验。

此次“山海计划”中,我希望看到这样的作品:把个人独特的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希望本次“山海计划”可以发掘并培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像创作者。

陈学军:大湾区电影无须设限

影视剧策划、监制、影评人

在不同年代,大湾区电影都在为中国影视创作输送新鲜养分和灵感。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形势下,大湾区电影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我看来,如果“大湾区电影”是一个关于制作地点、制作人员、题材、资金的概念,那么影像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深入生活、加强沉淀,深入生活开发题材,并培育本地的人才和团队。但如果我们不给自己设限,可以借助好莱坞的经验,用全世界的资金、全世界的人才来拍全世界的题材,再发行到全世界,延续百年发展。

对年轻的创作者而言,时代议题和个人表达是他们在创作道路上必须处理的两个重点。我认为,电影是大众媒介,商品属性突出,机会成本高。创作者可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但不应过分沉溺于自我表达。至于时代议题,这需要创作者厚积薄发,有沉淀和思考,才能提炼出优秀的题材,应景之作很难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我希望,“山海计划”能在题材的开发方面有独到的发现;在主题的提炼、艺术的处理方面守正创新,达到出作品、出人才的圆满效果。

胡禄丰:别被语言限制了创作

马来西亚资深影视制片人、著名音乐制作人

在互联网平台订阅率特别高的这个年代,地域性特别强的电影在海外传播时必须具备三样要素:一是打动人心的高质量故事,二是高质量的制作,三是高质量的字幕。

为什么说字幕很重要?这几年来,我明显发现观众的口味变得丰富了,更愿意接受不一样的作品,而且大家都习惯看字幕。因此,陌生的语言已经不是传播的障碍了。这对华语电影来说是一件好事:故事讲得越流畅、画面拍得越好看,你的作品就有机会走得更远。

至于一些文化独特性尤其强烈的影视作品,比如说近年来涌现的潮汕话、客家话等方言电影,如果在宣传上过于突出某个地域或某种文化的标签,反而局限了受众。还是应该回归电影本身,用故事吸引观众。假如我们用粤语拍一个功夫巨人的片子,重点一定是功夫巨人这个人物,而不是粤语是广东人的骄傲。我们要告诉观众:你可能听不懂电影在讲什么,没关系,故事是好看的。

这一次的“山海计划”,我希望看到更多元的表达。“山”和“海”本身就是丰富且多样的,别国的山和别国的海,有怎样的风景?期待来自不同社会的年轻人用自己的视角讲述自己的故事。

出品人|杜传贵 林海利

总监制|孙爱群 孙璇 胡泉 林如敏

总策划|孙朝方

总统筹|李艳文 朱帆 蒋铮 郑华如

执行总监|吕楠芳

执行副总监|郭文瑜

国内传播执行|李丽 邵梓恒 胡广欣 艾修煜 龚卫锋 吕航 聂青 詹淑真

国际传播执行|彭佶群 郭斌 吴方舟 刘嘉文 赵鹏 李国辉 王楠

视觉设计|王云涛 胡斌斌 陈静 季艺

品牌运营|张健 李文亮 张志威

技术支持|江华 黄强 蔡依沙

编辑:吕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