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趣谈:神来之笔的镇墓兽

清明趣谈:神来之笔的镇墓兽

首页角色扮演山海经九幽至尊更新时间:2024-05-09

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纪念随臣介子推,将介子推牺牲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由此可见,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清明节跟祭祀、死亡紧密相关。

清明寻古,一起走进1000到2000年前的墓葬文化——镇墓兽。

为何起源于楚?

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

两千多年前,楚国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国都设立在一个叫“郢”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荆州一带。楚国不但经济发达,更有辉煌的艺术成就,著名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最早的辞赋之一。此外,楚国的漆器、绘画等艺术在当时也闻名天下。所以,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楚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死观,他们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不死,也需要有其归宿。

楚国人信奉神灵,人们综合许多动物的特征,创造出各种神兽的形象,“土伯”就是其中之一。屈原的《楚辞·招魂》中也有关于土伯的描述,说它的身体扭成九曲,头上长着锐利的尖角,喜欢吃人,脊背又宽又厚,跑起来飞奔如梭。在楚国人心目中,土伯是地下的神灵,所以许多专家认为,楚墓中的镇墓兽形象跟土伯最为接近。我们镇墓兽的躯体可以千变万化,而唯独不变的就是方形底座,这也恰好印证了“天圆地方”的观念,方形底座相当于大地,土伯刚好处于大地中心,是管理阴曹地府的主宰官。

木雕双头鹿角镇墓兽湖北博物馆

从古籍上,《周礼》中记载了一种怪物,这种怪物喜欢食死人之肝脑,其名为魍象,也称罔象,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而另一种神兽,其名曰方相氏,能够驱疫避邪,尤其能赶走魍象。因此有人造方相氏之像立于墓侧,有人认为这就是镇墓兽的起源。

北魏彩绘陶镇墓兽大同博物馆

还有人认为镇墓兽是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提到的“穷奇”,“穷奇之神物,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

镇墓兽起源于楚,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

镇墓兽的形制

镇墓兽的制作,早则为木、骨质、陶质极少,以后主要为陶质和唐三彩。

唐三彩镇墓兽,藏于洛阳博物馆

楚墓的镇墓兽和后来隋唐时期的镇墓兽在形制方面已经大有不同。楚墓中的镇墓兽有一大特点在于,镇墓兽只出土于有成套随葬铜礼器的有梈室的墓中。也就是说,只有贵族的墓才可以随葬镇墓兽。而且,每座墓室只有一位镇墓兽。

镇墓兽和随葬,藏于洛阳古墓博物馆

隋唐时期的镇墓兽已经不限于一个了。《大唐六典》说墓有“四神”,其名为“当野、当圹、祖明、地轴”。一般来说,这所谓的四神往往置于墓室入口,起保卫作用,其中当野和当圹为武士俑,祖明和地轴为镇墓兽。

镇墓兽的作用

镇墓兽可谓丧葬文化的神来之笔,最能体现人们对死者的感情。人们希望逝去的人不被幽界乱力怪神所戗害,不被地下的种种邪崇鬼祟所侵袭。

一般来说,学界有三种看法。

其一,镇墓兽是山神的造像,有镇压邪崇、驱除妖鬼的功用。

其二,镇墓兽是亡者灵魂的看护者,负责“引魂升天”,或“导魂入阴”。

其三,镇墓兽意在抚慰地神不要侵食死者的灵魂。

东汉握蛇镇墓兽,藏于成都博物馆

根据功能的变化,镇墓兽的形象也有重大的变化。当镇墓兽作为驱逐恶鬼的护卫之神时,其形象就会凶恶起来,以震慑四方鬼怪。但当镇墓兽的作用是护卫死者魂灵,作为灵魂的看护者时,它的形象自然又会趋向神圣。

总的来说,镇墓兽的作用还是在于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这其实是我们丧葬文化中视死如生的丧葬观的体现。生者需要应对种种野兽侵袭,需要护卫,那么相对应的,亡者自然也需要护卫者来应对九幽之下的种种“魑魅魍魉”。

(海报新闻编辑 刘明明 综合《四川文化》、《中国陶瓷》、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