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如何从颛顼子孙手中夺权?古籍透露的真相很残酷

帝喾如何从颛顼子孙手中夺权?古籍透露的真相很残酷

首页角色扮演山海经云梦泽更新时间:2024-05-07

三皇五帝的传说,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但真正探讨,恐怕谁也说不清,甚至三皇是谁,五帝又是谁,恐怕都无法达成统一的说法。

司马迁虽作《五帝本纪》,但所载之事十分简略、模糊,尤其关于颛顼和帝喾的记载,比如,帝位是如何从颛顼传到帝喾?《五帝本纪》中一个字都没有及。不过,司马迁在《楚世家》提供非常难得的线索:“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

以上这段文字讲述了楚人先祖的情况。楚人的祖先是帝高阳颛顼,颛顼没有到达楚地,他的儿子称也没到达楚地,真正到达楚地的是重黎和吴回。当然,这是《楚世家》的记载,其它古籍记载也是大概如此,但在文字表达方面略有不同,在下文中还要进一步讲述。

《楚世家》开头这段文字记载很难理解,相信大家看过之后都有堕落云里雾里的感觉。如果不借助其它古籍文献相互对比印证,根本说不清楚,比如,“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的“居火正”是什么意思?还有,祝融不是跟共工氏*得天昏地暗吗?怎么现在才出场呢?而最难理解的是“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

帝喾为何要诛*重黎呢?《楚世家》的记载是帝喾令重黎诛*共工氏,而重黎*得不够干净,这样的理由一听就十分勉强。就算诛*共工氏不彻底是一种过失,难道不可以让他继续干下去吗?而这个时候诛*军中主帅,势必引起军中大乱,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自古以来,临阵换将都是兵法大忌,更何况*主将。

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帝喾如何成功诛*重黎的呢?要知道,这个时候重黎手握重兵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方,难道派一个刺客就可以将有重兵防卫的重黎*死?还是重新组建一支大军?当时精壮的人员都加入讨伐共工氏的盟军了,如何才能组建一支军队呢?

无论怎么看,帝喾要诛*重黎,似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经过多年努力,翻阅众多古籍文献后,最终在《易经》中找到了答案。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先看《山海经》中关于颛顼子孙的记载,在第十六卷的《大荒西经》中这样记载:“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大荒西经》也记载了重黎,也说重黎是颛顼的子孙后代,与《楚世家》有所不同的是,重黎是两个人,都是颛顼的孙子,而《楚世家》的重黎是一个人,是颛顼的玄孙。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易·系辞》在第二章的最后这样写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并没有文字记载,对于上古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古人只能以“结绳而治”的方式保存下来。当然,这样的记载方式一般人是难以看懂的。在文字诞生并广泛使用后,古代的圣人便用文字表达出来。要弄清楚什么是结绳而治,就需要对《易经》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只怕没有人愿意看,这里就不多说了。

长话短说,颛顼所在的时代还没有成熟的文字记载,这期间所发生有重大事件都用图形符号来表达的,就相当于连环画。在讲述颛顼子孙情况时,《楚世家》和《大荒西经》的不同内容是因为不同的人对这些图形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幅图是颛顼有一个儿子。颛顼有很多儿子,但无论是《楚世家》还是《大荒西经》都注重其中的一个,因为在颛顼之后,这个儿子的儿子掌控天下权力,而其他无关的都忽略了。颛顼这个儿子《楚世家》称之为“称”,而《大荒西经》则称为“老童”。尽管名称各自不同,但大概意思都相差不大。

第二幅图继续生儿子,只是数量有所不同。《楚世家》的理解是称生下了卷章,而《大荒西经》则是老童生下了两个儿子:重及黎。

到了第三幅,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大了。《楚世家》的理解是继续生儿子,卷章生下了重黎,而《大荒西经》的理解是:“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

什么上天下地?《山海经》这些语言文字与我们想象的大不一样,要了解这些内容同样需要对《易经》八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原因很简单,因为八卦是伏羲氏特有的信息交流工具,相信没有人愿意听这么多废话,现在就直接说,“帝”就是指帝高阳颛顼,他让一个孙子管理伏羲氏内部事务,却让另一个孙子管理伏羲氏之外的其他氏族部落,也就是让两个孙子都掌握了相当的权力。

对于第三幅图的理解,到底谁对谁错?从我们所知道的历史进程来看,《大荒西经》的理解比较准确。而且《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年代比较早,而《史记》成书于西汉,比《山海经》晚了很多,司马迁并未能看到这类图形,他应当是听到楚地的老人复述出来的。这一切都只能怪秦始皇,他把以前的古籍都烧光了,不然的话,可以找原图来对照分析。

对于楚国早期这段历史,不会仅仅只有三幅画这么简单,大概是他们将那些看不懂的都忽略了。

结合《大荒西经》记载后,《楚世家》中“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这句应该这样表达:“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及吴回,卷章及吴回重黎”。

第三幅图内容就是“重黎”。根据对《易经》的解读,“重黎”就是重离,意思是两个离卦上下重叠。重离是什么意思?请看离卦的卦象是:“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明两作”就是两个离上下重叠,两个离上下重叠就是重离。离也代表火,因而也可以说成是两条火焰上下对齐,这就是《楚世家》中出现的居火正,两条火焰正好对齐。

这里的居火正,一听起来就特别别扭,其实就是北方联盟对伏羲八卦的理解。如果要进一步了解,还要对照离卦的彖辞:“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重明以丽乎正”就是说明亮的火焰重叠整齐,也就是居火正,这样才“化成天下”,成为这个天下的最高主宰。这里的重明与卦象的明两作都有相同的意思,主要是因为明盟军由不同群族组成的联盟,他们之间语言互不畅通,相互交流起来很困难,伏羲氏一些人给他们讲,这时候看不到太阳,便用火来表示,居火正就是重离,就是明两作。

接着看卦象下半句“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就是说这位大人就象天上永不熄灭的太阳,不断地发出光芒,照亮四方,照亮整个天下,这就是“光融天下”。

因此,“卷章生重黎”的真正意义是:卷章因为功勋卓越而象天上的太阳,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他就是天下的最高主宰。

那么,帝喾又处于什么位置呢?

相信大家当初看到《楚世家》时,都会认为重黎是卷章的儿子,有幸成为帝喾的与火相关的官职或称号,因为很有功绩,就象阳光普照天下温暖人心,因而帝喾赐予他祝融这个称号。

然而,卷章重黎就意味着他是帝喾高辛头顶上的火焰,或者天上的太阳。帝喾见到卷章,就得以太阳来称呼。

也就是说,当时的高辛氏并不是帝,只是书是后人写的,后人都知道高辛氏就是帝喾。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个时候的高辛氏只是卷章的手下,见到卷章都得叫一声“天上的太阳”。“帝喾命曰祝融”,并不是帝喾赐予卷章这个称号,而是匍伏于卷章脚下高呼:“你就是天上的太阳”。

卷章被诛*后,卷章的弟弟吴回重离,帝喾见到吴回也要高呼:“你是天上的太阳”。

天上的太阳就是皇字的含义,伏羲氏就是这样称呼他们的首领。其他氏族部落听不懂这些八卦,就理解为居火正、明两作、重离之类。在《易经》离卦中,重离、重明、或者明两作都是象征着无比的辉煌,也就是夺取最高权力的意思。

那么,卷章的重黎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离与黎之间的区别。卷章虽然获得最高权力,但是,他却被诛*了,故称为重黎,以区分于吴回的重离。黎就好比熄灭了火焰的木炭,或者已经落山的太阳。太阳落山后,第二天便会从东方升起,这就是黎明。

离与黎的区别在于能否发光,再看离卦彖辞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天空因为太阳和月亮的光芒才会变得美丽,大地因为有了百谷草木的点缀才会变得美丽。百谷就是指各种庄稼,庄稼虽然属于离卦,但是不会发光的,通常称为黎。自从文字诞生后,离就成为了伏羲八卦中某一卦的名称,而黎仅仅是一个文字,不再是卦了。

弄清重黎的含义后,其他问题就清楚了。在讨伐共工氏这场战争中,颛顼是北方盟军的盟主,但人终归是要死的,通过对比《楚世家》和《大荒西经》中就大概得知,颛顼让卷章掌控伏羲氏,而在与共工氏这场战争中,伏羲氏是中坚力量。颛顼之后,卷章接替了这个位置,在古籍中称为重黎。

按《易经》的意思,伏羲氏掌控最高权力的正规表达是重离,但卷章的权力被他弟弟夺走了,而且还陨落了,就好比落山的太阳,故称为重黎。

这两人的父亲,也就是《大荒西经》中所提的老童,可能早早就战死沙场了,毕竟这场大战实在太惨烈了,连身为主帅的应龙、女魃都陨落。也许是因为老童的拼死相救,颛顼才得以逃命,所以才对他的两个儿子格外怜爱,只可惜一山难容两虎,天下难共二主。

卷章掌控了伏羲氏的力量,估计对其他的氏族部落再也不会放在眼里。然而,他的弟弟吴回也向往权力。颛顼之所以让吴回管理外部的氏族部落,肯定是他拼命争取得来的。他所掌控的力量虽然不如卷章,但也会在伏羲氏拉拢势力,而帝喾高辛氏就是其中之一。

司马迁《五帝本纪》对帝喾的记载十分简略,这样内容几乎成为了样板,用在每一个帝皇身上似乎都说得通,所以找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唯一有用的就是说明他是黄帝的玄孙,是玄器的的孙子,与颛顼分属于不同支系。他是颛顼的侄子,是卷章、吴回的叔伯。从《楚世家》的情况来分析,他没有得到卷章的重视,只好巴结吴回。

成为五帝之前的帝喾只是高辛氏,他的部落在与共工氏的战争中只是一支武装力量,也许算得上是比较重要的力量,可在卷章眼里,简直是可有可无。轻视高辛氏,这是卷章犯下的最大失误,最终被高辛氏诛*。

高辛氏为何能够成功诛*卷章?按《楚世家》记载就是卷章放走了共工氏,被高辛氏抓住了把柄。只要弄明白卷章为何要放跑共工氏,就可以知道帝喾为何能够成功诛*卷章了。

共工氏因为犯下众怒,北方部落才组成联盟,颛顼被推举为盟军首领。良渚人属于与北方联盟对抗的共工氏集团,共工氏都战败了,一个小小的良渚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在看到大军压境后,良渚人知道取胜无望,只好弃城逃跑。逃跑的路线有两个方向,一是南下福建、广东沿海一带;二是沿长江上游退到云梦泽。北方联军的追击选择了西进,最终到达如今的江汉流域。

令人意外的是,陷入绝境的共工氏竟然逃走了,从《楚世家》的记载来看,显然是卷章放走的。卷章为何要放跑共工氏?难道不怕犯众怒?

古籍中找不到任何记载,按理说,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但是,通过对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和分析,我们还是能够作出比较合理的判断。

仅在良渚古城内的反山墓葬区中就出土了大量的玉器,数量之多、雕琢之精美,令世人惊叹。埋在良渚的地下就有这么多的玉器,说明逃到云梦地区的共工氏,身边带有更多的玉器。在那个时代,玉器就是财富。

与其他古城遗址相比,良渚古城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是城门建筑在水道上,显然是便于水路运输。四通八达的水路,加上巨额的财富,这就为共工氏逃跑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若要更多了解,请看另一篇文章:《考古证实:良渚人就是传说的共工氏,《史记》记录了良渚的消亡》。

良者古城以及纵横交错的水道

良渚古城被围困后不利于逃走,所以早早放弃了,而在云梦地区的据点则有所不同,共工氏知道败局已定,于是将所有玉器装载于船上来到水中央,跟北方盟军首领谈条件:你若放我离开,我便将这些玉器留给你,否则全部散落于水中。

卷章显然选择了前者,这才有《楚世家》所记载的诛*共工氏不尽。

从共工氏手中缴获的玉器,自然被伏羲氏内部所瓜分。毕竟与共工氏作战的主力是伏羲氏,其他氏族部落都是来看热闹、或者趁火打劫。既然这些财富都是伏羲氏缴获到的,为什么要拿出来与大家一齐瓜分?

高辛氏身为伏羲氏的重要成员,自然能够分得一杯羹,更何况他是吴回要拉拢的势力呢!就算吃不到肉,至少可以喝点骨头汤。至于其他氏族部落,就连毛都吃不到。

伏羲氏获得多少珍宝玉器,其他氏族部落又怎么得知?但是,如果有人拿着这些玉器到处显摆,情况又不同了,不仅使得放跑共工氏的内幕人人皆知,引发群情激奋,甚至还会因此而掀起惊涛骇浪。

听到到有这么多珍宝玉器,谁不动一点歪心思呢?但是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伏羲氏就是一个巨兽,他们获得再多的珍宝财富,凭自身的实力根本无法弄到手,甚至连看也看不到。

唯一的希望就在某个人的身上,而且某个人的身份大家多少有些了解,当初他爷爷纵横冀州,就算不是亲眼所见,多多少少也能听到一些消息吧!如果能够让某人与伏羲氏闹翻,机会就来了。

在上古时代,能够当上部落首领的都是千年老狐狸,他们很快就嗅到了血腥的气味。

高辛便带着一群老狐狸找到卷章的弟弟吴回,“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

直接说,就是我们立你为皇帝。当时还没有皇帝这样的称呼,高辛氏对吴回说:“你就是天上的太阳。”其他部落首领则说重离、或者说居火正。在庚寅这一天,吴回在高辛氏和一群老狐狸的怂恿下发动兵变,*死了他的哥哥卷章,理由是放走了共工氏。

在众人的拥立下,吴回便成了新的帝皇,犹如天上的太阳。

拥立新皇之后,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清除旧皇的余党,高辛氏和这群老狐狸趁机搜刮珍宝玉器财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食物和运输工具,包括船只车辆(轩辕)和牲口,然后连夜逃跑,逃回北方,留下遍地鸡毛。

北方的精干力量都追*共工氏到了南方,高辛氏这支力量足以称雄整个北方。吴回虽然夺取了权力,但只局限于南方,单单从格局上看,远不能跟帝喾相比,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处理夺权后产生的混乱局面。

来源:韬滔谈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