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巴蜀

我心中的巴蜀

首页角色扮演神幻仙境更新时间:2024-07-25

公元759年冬,有位叫子美的诗人,被贬弃官,携全家老小来到了益州这个地方。第二年春,在亲友的帮助下,他给家人搭建了一所茅屋聊以栖身,后人称之为“杜甫草堂”。没错,这位诗人是杜甫,这个地方叫成都。

杜甫诗云:“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城”和“锦官城”,都是旧时成都的别称。之所以都有一个“锦”字,是因为当时的蜀锦特别有名。而成都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天府之国”。确切地说,这个称谓所指,不是成都这座城市,而是成都平原。

2021年5月17日,我来到向往的“天府之国”,对这片土地的探寻,从那天起一直没有停止过。



杜甫草堂

“一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人们用这句话描述“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的问世,并由此揭开了三千多年古蜀王国神秘的面纱。

文明落户一个地方,要俱足一些条件。

首先一定要有充沛的水资源。比如诞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诞生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最初诞生于黄河流域,以距今八千年历史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为最早(河南三门峡仰韶文化是由它派生出来的),还有著名的河南安阳殷墟文化。这也是黄河被誉为中华母亲河的原因。在中国还有另外一条文明线,位于长江流域,以距今六千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为最早,还有杭州瓦窑镇的良渚文化。它们都处于长江下游近海端。古蜀文化则与之首尾呼应,位于长江上游,那里是长江重要支流岷江的流经地。

另外还要有肥沃的土地。有了土地,人们才能安心于农耕驯养,实现自足。自足了才有精力研究器具改良和生活改善,发明文字,发展冶炼、制陶、纺织等文明形式。

成都平原拥有这样的条件,而且它与更早的中原文明仅隔一条秦岭,所以这里诞生了古蜀文明就顺理成章了。

据推断,“三星堆”文明可能就是古书中所说的鱼凫氏政权,对应于中原文化商晚期。与之同时存在的巴国,则位于重庆一带。巴蜀的称谓就是这样得来的。

古蜀国以农耕为主,古巴国以盐业为主,他们各自为政。直到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司马错攻下两国,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汉朝初期,朝廷增设了广汉郡。到了汉武帝元封五年,全国设立了十三个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三国末年,魏灭蜀后,分割益州,另置梁州。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一直沿用梁、益二州建制。到了唐朝,因地处剑门关之南而在这里设立了剑南道。安史之乱之后,分立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宋真宗时期调整行政区划,设置了益州、利州、梓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元朝时正式成立了四川行省,四川由此得名。

岷江流域图

四川盆地是中国自然条件最适合人居的盆地。因为西临青藏高原,盆地水资源特别丰富。长江在宜宾前段被称为金沙江,宜宾以后,依次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汇入其中,然后从巫峡流出四川。四川盆地按其地理差异,可分为盆西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三部分。盆西平原也就是成都平原,有着岷江流域最著名的土地资源。平原区水田可占耕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还盛产甘蔗、棉花、蚕丝、茶叶、油菜、药材和水果。流域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金、锂、铍、泥炭、钙芒硝、磷、岩盐等储量可观。

因为水优粟丰,便催生了四川一项重要产业——酿酒业。四川的酒,赫赫有名——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绵竹剑南春,泸州郎酒,成都舍得、水井坊,射洪沱牌曲酒,绵阳丰谷等等,不论品种数量还是品质质量,在全国都首屈一指。

四川地势图

四川还有一个值得夸赞的地方。因为四面环山,道路险峻,这里常常能独善其身,屏蔽掉外界的战乱纷扰。前面不是说诗圣杜甫在落魄时曾隐居成都吗?其实,唐朝时把四川作为避难所的还有两位皇帝:一位是大名鼎鼎躲避安史之乱的唐玄宗;另一位是唐末躲避黄巢农民起义的唐僖宗。虽然对两位皇帝来说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却变向证明了四川的好。唐时有“杨一,益二”之说,意思是天下城市,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足可见成都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唐玄宗开了个“好头”,后世纷纷效仿,尤其是在近百年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狼狈逃亡陕西西安住了一年多。其实她的真实意图是形势一旦恶化,直接归避蜀中。还有老蒋,在1937年淞沪会战南京岌岌可危之时,将国民政府举迁到了重庆,历时九年,这才有了后来的渣滓洞集中营。不但是皇室和主政者,千百年来,四川更是接纳了无数的中原移民,据说有四次大的迁徙,四川靠着天然的屏障,使来到这里的人们在乱世中得享一隅安宁。

其实受这块宝地护佑的不光是人,还有国宝。“九·一八”事变后,为防止文物破坏,故宫博物院决定将文物南迁。13427箱又64包文物中,有9300多箱沿长江逆流而上,保存于四川乐山,解放后又全部回迁,无一遗失。与帝王不光彩的逃遁不同,这次,四川保护的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守卫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家园。

了解了这样的四川,才知道那次游历的肤浅。但也正因为了解了这样的四川,再回想起那次旅行,才有了时空交错的穿越感。

成都

俗话说:“男不入川,女不入藏”,成都的安逸众所周知。 赵雷的一曲《成都》,更是引来无数人对当代成都夜生活的遐想。夜幕下,走进“锦里”和“宽窄巷子”,被琳琅的商铺簇拥着,被济济的人群包围着,被各色的美食诱惑着,被自由的歌者吸引着,人整个儿放松下来,沉浸在西南一隅几千年沉淀的闲适与热闹之中。

如果一千两百年前来到这里,如果在街头偶遇大诗人杜甫,我想我应该能认出他——他穿着粗布衫,身形消瘦,行色匆匆,但从他身上,依然能看出铮铮的文人风骨。他为了生计奔波着,看上去与这里的繁华不太相衬,眼里带着些忧郁,但他的家国情怀依然没有改变,还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这样的千古名句。

由此联想到对中国文脉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两位大家,一位是与杜甫同时代、比他大十一岁的大诗人李白;另一位是晚杜甫三百二十五年出生的大文豪苏轼,他们都是四川人,这里也肯定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与杜甫不同,他们的到来,应该是带着神彩的,把周围都照亮了。他们来这里时应该没有生活的羁绊,有的是诗和远方。这里与他们是契合的,相衬的,或许正是这里的氛围,才造就了他们浪漫的气质,使他们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难以跨越的巅峰。

锦里

宽窄巷子

都江堰

说完成都,自然而然地想到都江堰。没有都江堰,就没有成都平原数千年的富庶与安宁。因为水患猖獗,汗涝不定,古时蜀地有“泽国”、“赤盆”之称。秦修建都江堰,也不是为了造福百姓,而是为伐楚、进而统一天下提供一个可靠的战略基地。

李冰,出生地不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现在想来,秦昭王任用李冰这一步棋走的实在是太好了,不仅实现了秦的战略意图,而且变向造福了平原百姓,使得这里从此免遭水患,农桑兴旺,滋养了巴蜀文明进而滋养了华夏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讲,秦昭王让李冰这位水利奇才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

与其说是秦昭王的妙棋一着,不如说是天佑中华,把这样一位精通天文地理的水利专家赐予蜀中。李冰上任后,和他的儿子一起全面勘察了地形地势,并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借助“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四六分水、二八分沙”的巧思,实在令人赞叹。史料记载,修完都江堰后,李冰又在四川什邡洛水镇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于此,葬于洛水镇旁边的章山之上。后人尊他为“川主”,还有人称他为“天府之父”。不论冠以怎样的称呼李冰都担得起,李氏父子的功绩,值得被永远铭记。

说到这里,想起了读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都江堰》篇时的心情,不由得把书找出来又读了一遍。作者用洋洋洒洒的文字,层层迭进,将都江堰的历史地位、以及李冰父子的治水精神描绘得淋漓尽致,激发了身为一个中国人深藏在骨子里的认同感和同理心。印象最深的是文章临近接尾的那段升华: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

这就是道。”

读到这里,心潮不禁随着岷江之水,在李冰父子千年前修筑的堰堤之间奔涌起来。眼也潮润了,为中华无穷魅力之文化。

宝瓶口

鱼嘴

玉垒阁

安澜索桥

南桥

武侯祠

闲话巴蜀,无论如何也跳不过刘备的蜀汉政权。蜀汉(221年-263年)虽存世仅43年,却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让一系列的权谋故事、地名、人物为世人所熟知。正如小说的名字一样,其中有很多细节是“演义”出来的,并非历史真实,但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世人记住这段历史,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只是提醒大家不要盲目模仿其中的权谋之争、义气之事就好了。除了《三国演义》,在成都,还有一个可以见证这段历史的去处,那就是“武侯祠”。

武候祠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也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那天是下午的班机,如果不是住的酒店离那里特别近,怕是不能成行。几天的早出晚归再加上例事,身体有些不适。但是时间、空间都那么地恰如其分,实在容不得我错过这次机会。

武侯祠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刘备自称刘皇叔。既然是皇帝的叔叔,自然就可以打起匡扶汉室的大旗。他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并通过厚行仁德,招览了贤能,终与曹魏和东吴成三足鼎立之势,建立了蜀国,都城设在益州。蜀国领域最大时包括今天的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但毕竟汉室气数已尽,刘皇叔注定壮志难酬,于公元223年托孤于白帝城,就是今天的重庆奉节,谥号昭烈皇帝,葬于惠陵。所以汉昭烈庙是刘备的祠庙,惠陵是刘备与甘夫人、穆皇后吴氏夫妻三人的合葬墓。

武侯祠是诸葛亮的祠庙,立有“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此碑是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武元衡率领27位僚属来武侯祠拜谒,令节度府掌*裴度撰文立碑,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并以此来激励后世。文章写好以后,由柳公绰(柳公权的哥哥)书丹,鲁建镌刻。因文章、书法、镌刻精湛,被称为“三绝碑”。

三义庙自然是为纪念“桃园三结义”那段佳话而修建的,其中的设置可想而知。

黄龙与九寨

四川的特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它的山和水。四川的山是“大山”,水是“奇水”。

山大,是因为盆底是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低点,四周都是高山,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和大巴山脉,南临云贵高原,东靠华蓥山,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

水奇,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水多,多才能出奇。其次是因为有大山。山那么大,水又那么多,势必会形成很多的湍流急瀑、湖泊沼泽。绝妙的是,这些湍流急瀑、湖泊沼泽有许多是存在于那么高的大山之上。这就很少见了。更绝妙的是,这里的水美轮美奂。我去过玉龙雪山下的蓝月谷,水是乳蓝色的,很柔美。它的颜色来自于雪山中含有的硫酸铜,随高山融水流到谷中,遇水后变成蓝色。所以只要是晴天,就能看到蓝色的水。开始我也以为是某种地质原因成就了川水的颜色,一查资料才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川水颜色的丰富性至今仍是个课题。

要看高山奇水,就非黄龙和九寨莫属了。

四川西部是高海拔区,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由北向南就分布在这一地区。

黄龙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面积700平方公里,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与九寨沟相距100千米,海拔1700-5588米。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再加上滩流、古寺、民俗,统称为“七绝”。

游黄龙那天赶上小雨天气。上山时坐索道缆车还好,下山可把我累惨了。披着雨披,穿着塑料鞋套,沿着湿滑的台阶,走了两个多小时,造成右膝损伤,第二天就不敢下台阶了。但彩池的美和途中一簇簇高大的盛开着的杜鹃花,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九寨沟,是有生一定要去的地方。去过了九寨沟,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山,什么是最美的水,什么是人间的天堂、神幻的仙境。不管之前做了什么样的预判,身临其境时,还是会被惊艳、震撼到,好似灵魂都沐浴在了天堂之光中。

地球上与九寨沟类似的喀斯特风景地只有克罗地亚的普里特维采(PLITVICE),而九寨沟的景观规模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复杂多样性远远超过普里特维采。普里特维采位于海拔483米~637米的地中海周边地区;而九寨沟位于海拔2000米~4700米的内陆高寒高山峡谷区,因此它的喀斯特作用和景观特征还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

在九寨沟的美面前,语言文字也羞于登场。如果硬要挑一处拿来说说的话,那就说说五彩池吧。

五彩池是九寨沟最小巧、也最精粹的池子。它就如一块举世无双的蓝宝石一样,藏在九寨的密林之中。小小的池子里,有的水域蔚蓝,有的湾汊浅绿,有的水色绛黄,有的流泉粉蓝……变化无穷,五彩斑斓。日头当顶、山风拂过时,若以石击水,还能溅开一圈圈金红、金黄和雪青的涟漪,给人惊喜无限。五彩池的丰富也许就在于她的小巧,因为小,所以池水异常清澈,透过池水,可见到池底岩面的石纹和各类水草,水草的颜色也相当丰富。

对于五彩池的多彩,专家们脑洞大开,各显神通,给出“池内石笋折光、喀斯特地貌、阳光映射、瑞丽散射效应、水草自身颜色、周围景物映衬”等一大堆缘由,还有“这个离子那个离子、波长波短”的,听得人一头雾水。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还是抛开这些艰涩的名词汇,把它想象成是上天对这片土地的恩赐好了。转尔又想,难道不是吗?

五花海

五彩池

长海

诺日朗瀑布

西游记片尾取景地——珍珠滩瀑布

  九寨沟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北400多公里。去九寨沟的路有一段是213国道。说是国道,其实很窄,仅能容两辆车错过。道路仅此一条,逆流岷江一路向北。一侧是岷江湍湍激流,一侧是陡峭高耸的山峰。这不是一般的山,是立陡的大山,感觉随时有山石滚落的危险。于是也明白了大诗人李白的那句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放眼望去,山体某些地方还留有滑坡的痕迹,不禁联想到5•12大地震时的凶险,明白了为什么当时道路封堵,救援难进。

一路上战战兢兢,车辆行过映秀镇,又来到汶川。汶川县城座落于岷江江畔一处相对的开阔地。十四年过去了,如今的汶川,已气象一新,看不到地震留下的痕迹。特别是夜晚的汶川,灯火通明,分外靓眼。只有“无忧城”的名字,告诉人们这里曾发生了什么,这里的人们曾经历过什么。

汶川县城

岷江

岷江两岸

  没有一个好身体真的去不了四川,至少看不了九寨、黄龙的美景。去九寨、黄龙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九寨和黄龙都座落在高海拔地区,路途远,路况不好,需要起大早,贪大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旺季时最好不要去,因为景点太火了,排队会占去太多的时间。从成都到九寨,正常要七个多小时的车程,遇到特殊情况就不知道多少个小时了。我们从九寨返回成都就遭遇了堵车,半夜十二点多才回到宾馆。后来听其他团的人说,他们回到宾馆已经是后半夜一点多了。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位于四川西南乐山市。青衣江在这是汇入大渡河,然后又一起汇入岷江。壮大了的岷江再向东南奔腾一百六十公里,最终在宜宾市汇入长江。

乐山是佛教文化旅游区。有文字记载的佛教传入四川的年代是公元365年的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当时有位叫法和的僧人从中原来到四川,稍后又有昙翼和慧持入蜀。

相较黄龙、九寨来说,游峨眉山和乐山大佛轻松多了。那天一不小心和来自包头的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一群同学编在了一起,男男女女十几个。他们先声夺人,在上山的大巴上一路欢歌,嘻笑怒骂,俨然把大巴车当成了他们的专列,倒也放松。可真正到了步行登爬时我就有点不适应了,节奏太慢。再加上右膝有损伤,下山要多费些时,于是和导游打了招呼,先行一个人拾级而上。峨眉山的猴“劫匪”的名号早已远扬在外,行至自然生态猴区,还真亲眼目睹了一年青女孩的食品袋被一只调皮的猴子霸气洗劫。女孩吓得直,看着散落一地的食品弃之不舍,却又不知如何是好。旁边的游客提醒她千万不要试图抢回来,免得被抓伤。霸气的猴王则是旁若无人地坐在台阶中央,大吃特吃起来,样子甚是好玩。

来到金顶,这里雾气氤氲,香烟缭绕,肃穆又宁静。时而有悠远的钟声传入耳畔,仿佛述说着这座两千年佛教名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魅力和底蕴,又仿佛是普贤菩萨(相传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正在用悠悠佛语度化前来问道的众生。

以“植物王国”著称的峨眉山有植物三千二百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十分之一。放眼望去,树木高大繁茂,树叶伴着枝丫自由生长,宛如撑起的一把把巨伞。伞伞相映,把山体遮得个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使整个山体完全被绿叶包裹住了,甚至看不到一点点树干。这样的“茂盛”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未见到过的。

在峨眉山还有两个人让我记忆犹新。

一位是一个年轻妈妈。我上山时就见孩子缠着妈妈大声哭闹,妈妈用力甩倒孩子在地,一对情绪崩溃的母子,引来许多人的视线。等我山上转了一圈儿,下山时又遇到他们。孩子还在哭闹,妈妈仍然很情绪化。见孩子哭的厉害,我有些心疼,上前看看是否能帮得上忙。妈妈说孩子老让她抱。都是台阶路,一直抱着确实不现实。可是年轻的妈妈,竟也像个孩子似的,和儿子较上了劲。多希望她能把情绪缓解下来,退一步给孩子一个缓冲,找到一个彼此舒服的途径。人生需要智慧,有时候伤害最大的,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希望这位妈妈能快点成长起来,别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性格暴躁的人。

另一位是挑夫。最初看见他我并不知道他是什么人,衣服很脏,背着个大背篓,在上上下下的游人中很显眼。后来看他背上背的东西,才猜出应该是挑夫吧。他歇息的方法很特别也很智慧,将手中的杖支撑在背篓下面,以减轻它的重量,站在那里停一会儿,应该是将背篓卸下来再重新背起会耗费更多的体力。趁他歇脚的机会跟他聊了两句,说背一筐东西才十块钱。轻手利脚的登上山顶都不是件容易事,何况他们呢!再看看身边来来往往的游客,不由得想,在这佛家之地,不知有多少人真的胸怀悲悯和大爱呢?

金顶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郊岷江东岸凌云山,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因为三江交汇于此,古时候水势特别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水势,普渡众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修建大佛。工程两度停工,在三代工匠的努力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终于完工,历时90载。乐山大佛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

游玩那天人特别多,下着小雨,下到佛脚需要排很长的队,有两个姐姐排着排着打了退堂鼓。结果我成了全团唯一个下到佛脚的人,还幸得国家一级书法家周绍轩先生墨宝一幅。

大佛脚下

苏轼真迹

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

  在四川游玩,体验是丰富、跳跃的。

这一晚是惬意:成都的夜生活,总有一款让你留连忘返;

下一朝便是辛苦:路途遥远,翻山越岭,早出晚归;

前一秒是惊吓:一路悬崖峭壁,还有两辆超体量大巴高速错车时的心跳;

下一刻就是惊喜:车行间直入眼帘的,时常是云雾缭绕的雪山圣境;

然后有九寨神奇山水的惊艳,有对都江堰先人智慧的惊叹,还有藏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冲击……

这惬意、辛苦、惊吓、惊喜、惊艳、惊叹、冲击,就汇成了神奇巴蜀的魅力,让人如星际探险一般,目不暇接,心潮跌宕。

  

在送机的大巴上,有几位姐姐要去重庆,说来四川一次,顺便把重庆也看看。我因为时间和体力都不允许,就把机会留给了下一次。

下一次,我会先在古巴国的地界逗留两日,然后沿着大诗人李白的路线,朝辞白帝,乘船顺流而下,一路领略三峡风光,造访屈原故里,穿越荆州要隘,登临黄鹤楼上,体验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情与画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