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
黄帝陵: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
炎帝陵:宝鸡市南七公里处渭滨区神农乡常羊山。
第一章:远古帝陵
此章主要为黄帝与炎帝二陵,均为传说之陵。
第一节:黄帝陵
墓主: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
黄帝是传说中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神农氏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又次妃为彤鱼氏。最次妃名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的敬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蒧、任、荀、僖、佶、儇、音、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代表人物,人们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文明从野蛮向文明发展,从而将他奉为人文始祖。根据《二十五史新篇》:黄帝可能实有其人,是父系氏族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长。他通过战争,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联合,并做了许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口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陵墓现状:
黄帝陵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陵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 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乘车线路:
1. 西安城东客运站乘坐发往黄陵班车即到。
2. 从西安火车站广场南侧的汽车站有车直达黄帝陵,车程约4小时,车票20元。
票价: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90元/人;淡季:12月1日——2月底,50元/人。
开放时间:08:00~19:00
注:
黄帝陵未传说之陵,未进行考古挖掘研究。
第二节:炎帝陵
墓主: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女登,一日游华阳,被神龙绕身,后生下炎帝。传说炎帝人身牛首,头上有角。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目前史学界同时支持另一种说法,即黄帝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西侧,炎帝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东侧,两部落为了争夺统治权,在阪泉也即逐鹿决战,黄帝战胜并流放炎帝于南方,开创了华夏一统的局面。
陵墓现状: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南七公里处渭滨区神农乡常羊山,建有陵园,以及陵殿的建筑,陵下有圣母池、百草堂、药王洞、九龙泉等,殿内供奉炎帝神像,供人祭祀。
另宝鸡市河滨公园内建有炎帝祠。
乘车线路:
西安城西客运站或者西安汽车站乘坐去宝鸡班车即可到达。
票价:
10元/人
注:
炎帝陵为传说之陵,建筑大多修建于近代,无考古报告,另在湖南炎陵县与山西高平市也分别有炎帝陵。
先周首领 后稷→ 不窋→ 鞠→ 公刘→ 庆节→ 皇仆→ 差弗→ 毁隃→ 公非→ 高圉→ 亚圉→ 公叔祖类
商朝西伯侯
周太王→ 周王季→ 周文王
周朝天子
周武王→ 周成王→ 周康王→ 周昭王→ 周穆王→ 周共王→ 周懿王→ 周孝王→ 周夷王→ 周厉王→ 共和(一说共伯和执政)→ 周宣王→ 周幽王→ 周平王→ 周桓王→ 周庄王→ 周僖王→ 周惠王→ 周襄王→ 周顷王→ 周匡王→ 周定王→ 周简王→ 周灵王→ 周景王→ 周悼王→ 周敬王→ 周元王→ 周贞定王→ 周哀王→ 周思王→ 周考王→ 周威烈王→ 周安王→ 周烈王→ 周显王→ 周慎靓王→ 周赧王
自立为周王者 周携王 • 王子颓 • 王子带 • 王子朝
三皇五帝→ 夏→ 商→ 周→ 秦→ 汉→ 三国→ 晋 / 十六国→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隋→ 唐→ 五代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元→ 明→ 清→ 民国
共和国
西周
前1049~前771
帝陵分布
周公庙:宝鸡市岐山县
周太王陵
王季陵
1.周文王陵:咸阳周陵乡周陵中学内。
2.周武王陵:咸阳周陵乡周陵中学内。
3.周成王陵:咸阳市周陵镇陵照村南。
4.周康王陵:咸阳市周陵镇陵东。
5.周穆王陵:西安市长安区。
6.周共王陵:咸阳市毕塬上。
7.周幽王陵:西安市临潼区代王镇宋家村
周平王迁洛阳
* 周文王 姬昌(公元前1099年至公元前1050年) 50年
* 周武王 周武王(公元前1049年至公元前1043年) 7年
* 周公旦 姬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36年) 摄政7年
* 周成王 姬诵(公元前1035年至公元前1006年) 30年
* 周康王 姬钊(公元前1005年至公元前980年) 26年
* 周昭王 姬瑕(公元前979年至公元前961年) 19年
* 周穆王 姬满(公元前960年至公元前923年) 38年
* 周共王 姬繄扈(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 23年
* 周懿王 姬囏(公元前899年至公元前875年) 25年
* 周孝王 姬辟方(公元前874年至公元前866年)9年
* 周夷王 姬燮(公元前865年至公元前858年) 8年
* 周厉王 姬胡(公元前858年至公元前841年) 16年
* 共和 共伯和(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828年) 摄政14年
* 周宣王 姬静(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82年) 46年
* 周幽王 姬宫涅(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 11年
======================================
第二章:西周帝陵
西周从文王到幽王亡国共经历了十一代,十二王。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建都镐京(今西安西南沣水东岸)。西周的皇帝大都葬在咸阳。本文仅收录了文、武、成、康、穆、幽六位,但按周礼,王陵均不封土,不建树,因此所有周陵均有待进一步考古证实。
第一节:周文王陵:
墓主:
周文王姬姓,名昌,季历之子。传说出生于公元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卒于公元前1056年,在位50年,(约前1105年—约前1056年)。
季历死后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鄂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纣*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当时商王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商王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并在其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势力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陵墓现状:
周文王陵位于咸阳市周陵镇周陵小学内。底部周长310米,高11.8米,墓前有清代毕沅所立墓碑,陵前有陵殿等建筑。周陵内有从明到清年间诸多石碑,最早为明洪武年间,著有小碑林之称。
乘车线路:
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59路车到咸阳,然后换乘咸阳8路车即到。r> 票价:
15元/人(与周武王陵一起)
注:按照周礼,周王陵不起封不建树,因为考古学者一直认为此陵非周文王陵,最近有有考古学者认为此陵应为秦惠文王公陵,具体情况待考。
第二节:周武王陵
墓主:
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
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属国。周文王在位50年,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孤立商王朝,壮大自己力量。
此时,商朝在暴君纣王统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败,但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他即位9年后,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将都城由丰(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西岸)迁至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武王探知商纣王更加昏庸暴虐。,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各诸侯国向朝歌进军。。纣王闻知周兵已到,调集都中士兵,再加把囚犯、奴隶、战俘武装起来,共起兵17万相迎。双方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武王在战前向全军发表誓词,历数商纣的罪恶,说明伐纣的正义性,动员将士们英勇*敌。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奋勇冲*。商纣的军队在周军凌厉攻势下一触即溃。那些被迫参战的奴隶、囚徒不愿为纣王卖命,反把武王看作救星,倒转矛头引导周军*入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死。商朝由此灭亡。
武王灭商后,建都于镐。为了收服人心,巩固新建的政权,在政治上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首先,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他封纣王之子武庚为殷侯,继续治理殷民。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商地很快稳定下来。其次,采取封邦建国的方略,实行对全国的统治。
武王为了巩固全国政权,日夜思虑,睡不好觉。他还同公旦讨论过在当时被认为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内)营建东都,以便于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可惜他未能实现这个计划,在灭商二年后即逝世。
陵墓现状:
周文王陵位于咸阳市周陵镇周陵小学内。底部周长285米,高12.3米,墓前有清代毕沅所立墓碑,陵前有陵殿等建筑。周陵内有从明到清年间诸多石碑,著有小碑林之称。
乘车线路:
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59路车到咸阳,然后换乘咸阳8路车即到。
票价:
15元/人(与周文王陵一起)
注:按照周礼,周王陵不起封不建树,因为考古学者一直认为此陵非周武王陵,最近有考古学者认为此陵应为秦悼武王永陵,具体情况待考。
第三节:周成王陵:
墓主:
周成王(前1042-前1020)中国周朝第二代王。周文王之孙,周武王之姬姓,名诵。成王年幼即位,不能执掌政事。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为避免各诸侯反叛,便自己摄政当国,安定大局。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挟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讨伐,平定叛乱。成王长大,亲自执掌政权后,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命召公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市西),后来成为东周的都城。成王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周公、召公率师征服淮夷及在淮夷之北的奄国,使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
陵墓现状:
位于今天咸阳市周陵镇陵照村南,先存一封土,高约7米。周长约150米。
乘车线路:
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59路车到咸阳,然后换乘咸阳8路车即到。
票价:
未开发,不收费。
注:按照周礼,周王陵不起封不建树,因为考古学者一直认为此陵非周成王陵,最近有考古学者认为此陵应为汉平帝康陵陪葬墓王皇后墓,具体情况待考。
第四节:周康王陵
墓主:
西周王朝第三代国王,姓姬,名钊,周成王之子。
当成王将崩之时,担心太子钊不胜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遍告诸侯,申之以文、武之业,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小盂鼎》铭文所记对鬼方征讨,斩获众多,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旧史家夸称当时「刑错四十余年不用」。他统治时期,天下安宁,民不犯法,刑措40余年不用,号称为周朝盛世——成康之治。康王死后,他的儿子暇即位,即周昭王。至此,周王室开始衰微。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军进攻鬼方的一次作战。
鬼方是古代北方游牧族之一,经常侵扰中原地区。经常对西周西北边境侵扰,威胁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二十五年,为了消除边患,周康王命盂率领大军进攻鬼方。鬼方亦调兵迎战。经两次大规模作战,周军斩*鬼方4800多人,俘获其4名首领及以下1.3万多人,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周军将鬼方又驱逐至远离镐京的汫陇和岐周以西。周西北边境暂安。
陵墓现状:
位于今天咸阳市周陵镇陵东,先存一封土,陵墓南北长约八十米,东西长一百米,高在十米左右。
乘车线路:
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59路车到咸阳,然后换乘咸阳8路车即到。
票价:
未开发,不收费。
注:按照周礼,周王陵不起封不建树,因为考古学者一直认为此陵非周成王陵,最近有考古学者认为此陵应为汉元帝渭陵陪葬墓王皇后墓,具体情况待考。
第五节:周穆王陵
墓主:
周朝第五代王,姬满。周昭王之子。我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传说享寿105岁,在位时间约为55年(公元前976年-前922年),。根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穆王13年-17年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据现代学者考证,周穆王西游之地应是里海黑海之间的旷原,这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周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
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尚见于先秦史书及六朝至怪小说。《列子•周穆王》记载:“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太平御览》卷七四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周穆王时期,国力强盛,周王朝在西部的影响已扩展到很远的地区。穆王又致力于向东南方发展,通过巡游,使许多地方国家部落归顺于,刑措40余年不用,号称为周朝盛世——成康之治。康王死后,他的儿子暇即位,即周昭王。至此,周王室开始衰微。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军进攻鬼方的一次作战。
鬼方是古代北方游牧族之一,经常侵扰中原地区。经常对西周西北边境侵扰,威胁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二十五年,为了消除边患,周康王命盂率领大军进攻鬼方。鬼方亦调兵迎战。经两次大规模作战,周军斩*鬼方4800多人,俘获其4名首领及以下1.3万多人,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周军将鬼方又驱逐至远离镐京的汫陇和岐周以西。周西北边境暂安。
陵墓现状:
位于今天咸阳市周陵镇陵东,先存一封土,陵墓南北长约八十米,东西长一百米,高在十米左右。
乘车线路:
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坐59路车到咸阳,然后换乘咸阳8路车即到。
票价:
未开发,不收费。
注:按照周礼,周王陵不起封不建树,因为考古学者一直认为此陵非周成王陵,最近有考古学者认为此陵应为汉元帝渭陵陪葬墓王皇后墓,具体情况待考。
第五节:周穆王陵
墓主:
周朝第五代王,姬满。周昭王之子。我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传说享寿105岁,在位时间约为55年(公元前976年-前922年),。根据汲县西战国墓所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穆王13年-17年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据现代学者考证,周穆王西游之地应是里海黑海之间的旷原,这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
周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
关于他的神话传说,尚见于先秦史书及六朝至怪小说。《列子•周穆王》记载:“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太平御览》卷七四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周穆王时期,国力强盛,周王朝在西部的影响已扩展到很远的地区。穆王又致力于向东南方发展,通过巡游,使许多地方国家部落归顺于周的统治,对周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导致了朝政的松弛。
陵墓现状:
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先存一封土,高约8米,周长约80米,陵前立有早年的保护碑,现封土仅剩一半。
乘车线路:
西安市内乘716路公交车到比亚迪下车后朝东走约30米到十字路口后朝南拐,前行约150米路东围墙里的封土即是。
票价:
未开发,不收费。
注:按照周礼,周王陵不起封不建树,因为考古学者一直认为此陵非周成王陵,最近有考古学者认为此陵应为汉陵,具体情况待考。
秦
1.秦始皇陵:西安市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
2.秦二世陵: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西曲江村南半坡上。
第三章:秦帝陵
秦国包括始皇帝、二世、子婴共三十六代国君,其中十九代建都雍城(今风翔),长达两百九十四年。本文仅收录穆公、襄王、始皇、二世四位,其中穆公与襄王均有多种说法,有待考古证实。
第一节:秦穆公陵
墓主:
秦穆公(?—前621),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1年在位,共在位39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击败晋国,俘晋惠公,又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后在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之战中败于晋军,转而向西发展,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意为:青天呵,怎么将这么善良的人给殉葬了?如果可以赎命,我们宁愿出一百条命将他们换回来!
陵墓现状:
位于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占地近十亩,建有仿古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周长约40米。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阮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r> 其中陪葬的名曰:三良冢,为奄息、仲行、针虎的墓。
乘车线路:
西安城西客运站乘座去宝鸡班车,下车后搭乘当地出租。
票价:
不详,可到当地具体询问。
注:最近考古结果此陵实为秦雍城的一建筑高台,并为证实是秦穆公墓。
第二节:秦庄襄王陵
墓主:
秦庄襄王,姓赢,名异人,后改名子楚(前280~前247)。秦孝文王之子,秦王赵政(秦始皇帝)之父。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
异人曾在年轻时作为人质居住于赵国都城邯郸,因为秦国屡次攻赵,他的处境很困难。这时,有个卫国大商人吕不韦知道了他的情况,认为他是“奇货可居”,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赌博,于是,设法结识了他,成为密友。吕不韦用重金买通了太子安国君(秦孝文王)宠爱的华阳夫人,使她劝说安国君立子异人为嫡嗣。为了博得出生于楚国的华阳夫人的欢心,异人在吕不韦的授意下,改名为子楚。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后突然中毒而死,异人继位。
异人继位后,尊华阳夫人为太后;拜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食洛阳10万户,执掌朝政大权。当时,东周王朝境内的小封国西周公国已经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军所灭,周赧王病死,西周公被迁于但狐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北),小封国东周公国还存在。公元前249年,东周君联络诸侯,谋划伐秦。异人获悉,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7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东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了大片土地。
公元前247年5月,异人病死,谥号为庄襄王。
陵墓现状:
子楚死后,据载:“葬芷阳”。又据记载:“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五里,俗称谓子楚,始皇陵在北,故亦为见子陵。”据考证,芷阳为当时秦国一个县,辖今白鹿原。今西安市韩森寨的大土冢,若认为是秦庄襄王陵,也在芷阳的辖区内。另据笔记史料《隋唐嘉话》载:“望京城东有冢,俗谓吕不韦冢,以其尖上,亦谓之尖冢,咸亨初,有英禅师言见鬼物云,秦庄襄王过其家索食,自言是其冢。”所以,自唐以后,一般以此笔记史料,就称今韩森寨大冢为庄襄王的陵墓。此冢原占地4公顷,今减少为2公顷,高约17.3米。周长约150米,为圆锥形,四周有铁栏杆保护。
乘车线路:
西安市内乘11、4、15、43、38、105、42、213、232、233、237、401、704、705、913等多路公交车到公园北路下车后,十字路口朝南300米后穿过前面的小村,从村后即可上到陵前。
票价:
未开发,不收费。
注:最近有考古界学者认为此陵为西汉史皇孙刘进(汉宣帝刘询父)之墓,具体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第三节:秦始皇陵
墓主: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故又赵氏(先秦时期,姓氏并未 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政;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嬴政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都城邯郸度过的,此时异人经吕不韦从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母,经过多次政治斗争终于获得了华阳信任,吕不韦又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将赵姬母子接回秦国,从此嬴政开始了他在秦王宫里的政治生涯。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为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赵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子就进宫了。秦始皇日渐长大,于是他们就骗秦始皇,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他们搬到离秦始皇远的地方,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始皇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其后,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
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也是中国封建制王朝的开始。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将作少府—负责宫殿建造。
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的情况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死亡人数无法统计,千里之地尽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惨剧,所以百姓十户人家里有五户想要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修筑长城的怨言和秦的暴政黑暗。
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公元前213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因两个方士私自逃跑且诽谤皇帝,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坑*,史称“坑儒”。
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所谓“封”,是指筑土坛祭天。所谓“禅”,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由于长期不举行这种活动,大臣们都不知道仪式该怎样进行,于是秦始皇把儒生召来询问。儒生们众说纷纭。秦始皇听了觉得难以实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辟车道,到泰山顶上立了碑,举行封礼。之后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禅礼。
前210年十月,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少子嬴胡亥想去巡游,要求跟随着。十一月,走到云梦,在九疑山遥祭虞舜。然后乘船沿长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海渚,经过丹阳,到达钱塘。到浙江边上的时候,水波凶险,就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的地方渡过。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遥望南海。在那里刻石立碑,颂扬秦朝的功德。
始皇返回,途经吴地,从江乘县渡江。沿海岸北上,到达琅邪。方士徐市等人入海寻找仙药,好几年也没找到,花费钱财很多,害怕遭受责罚,就欺骗说:“蓬莱仙药可以找到,但常被大鲨鱼困扰,所以无法到达,希望皇上派善于射箭的人一起去,遇到大鲨鱼就用装有机关可以连续发射的弓弩射它。始皇作梦与海神交战,海神的形状好象人。请占梦的博士给圆梦,博士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它用大鱼蛟龙做侦探。现在皇上祭祀周到恭敬,却出现这种恶神,应当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于是命令入海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亲自带着有机关的弓弩去等侯大鱼出来以便射它。从琅邪向北直到荣成山,都不曾遇见。到达之罘的时候,遇见了大鱼,射死了一条。接着又沿海向西进发。
秦始皇到达平原津时生了病。始皇讨厌说“死”这个字,群臣没有敢说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厉害了,就写了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公子扶苏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车府令赵高兼掌印玺事务的办公处,没有交给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们和各地乘机制造变故,就对此事严守秘密,不发布丧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密闭又能通风的辒)凉车中,让过去受始皇宠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适当的地方,就献上饭食,百官象平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辒凉车中降诏批签。只有胡亥、赵高和五六个曾受宠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赵高过去曾经教胡亥写字和狱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里很喜欢他。赵高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开始皇赐给公子扶苏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谎称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遗诏,立皇子胡亥为太子。又写了一封信给公子扶苏、蒙恬,列举他们的罪状,赐命他们自*。继续往前走,从井陉到达九原。正赶上是暑天,皇上的尸体在辒凉车中发出了臭味,就下令随从官员让他们往车里装一石有腥臭气的鲍鱼,让人们分不清尸臭和鱼臭。
一路行进,从直道回到咸阳,发布治丧的公告。皇少子继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郦山。
陵墓现状: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陵园内有诸多陪葬墓与陪葬坑。
乘车线路:
西安市火车站乘914或者915路车直达。
票价:
秦陵门票40元,兵马俑门票90元。
注:
据史*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
秦始皇帝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2002年秦始皇陵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 ,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铜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墓室里还注满水银,象征江河湖海;墓顶镶着夜明珠,象征日月星辰;墓里用鱼油燃灯,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舒特。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1974年春被当地打井的农民发现。由此埋葬在地下两千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为研究秦朝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坑现已发掘3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万多件青铜兵器。
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卫士都是面向东方放置的。据钻探得知共有三个陪葬坑,其中1974年发现的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左右,长廊和11条过洞组成了整个坑,与真人马大小相同、排成方阵的6000多个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号坑的东北约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发现的二号坑,它是另一个壮观的兵阵。南北宽84米,东西长96米的二号坑,面积92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016平方米。二号坑内有多兵种联合阵容,包括步兵、车兵、骑兵和弩兵等。二号坑西边是三号坑,1989年10月1日才开始允许游客参观。南北宽24.5米,东西长28.8米的三号坑面积为500多平方米。三号坑经有关专家推断,被认为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的军幕。一乘战车,68个卫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内。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 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俑的写实手法作为中国雕塑史上的承前启后艺术为世界瞩目。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对外开放。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10万人9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尽管陵墓工程历时如此之久,整个工程仍然没有最后竣工。当时历史上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二世这位未经风雨锻炼的新皇帝惊慌失措,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幅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为之奈何”的哀求。这时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当即迎合,并让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的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才不得不中止。
总之,陵园工程由选点设计、施工营造到最后被迫中止,前后长达37~38年之久,在我国陵寝修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时间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长8年。
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似乎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这里,既提到中羡门、外羡门,想必肯定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至于墓道之长也就可想而知,若说有三百丈洞室的存在自在情理之中,难怪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地宫的洞室就在现在人造封土以南直达骑山中心主峰——— 望峰之下。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
有人认为,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喝石,南达会稽,在琅邪、芝朱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否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大概这就是暮年秦始皇的最大愿望。基于此,秦始皇陵也就只能坐西向东了。
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秦王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并吞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帝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
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秦始皇天下独尊,为了保持“尊位”,陵墓的朝向可想而知。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917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是早期越为明显。是什么原因让秦人采取这东向的葬式呢?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东西悬隔,路途遥远,其间又强敌林立,“叶落归根”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采用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相反,坚持秦人起源于西方的学者认为,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但如果头西足东的葬式表示秦人来自西方的话,那么华夏诸族流行的北首而葬之俗,是否说明他们来自北方呢?现代文化学与民俗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秦人流行的西首而葬之俗和他们曾流行过的“屈肢葬”一样,与甘肃地区的古代文化或某种原始宗教信仰有关。比如“白马藏人”对本民族盛行的西首葬的解释是,日落归西,人亦随太阳走。也许,秦人对他们的葬式,也有本民族特有的解释。 一切都不得而知。
以下为学术界几种对秦始皇陵为什么要用兵马俑陪葬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秦桶坑出土的这支秦代军队的大型群雕是秦始皇创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象征;秦桶坑大批兵马俑的军事阵容,正是秦始皇统治下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形象记录。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它是秦始皇东巡卫队的象征。
一种观点认为,秦兵马俑坑象征着驻在京城外的军队,可称之为宿卫军。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一号兵马俑军阵为右军;以战车和骑兵为主的二号兵马俑坑为左军;未建成的废弃坑当为四号坑,即拟议中的中军;三号兵马俑坑是统帅右、左、中三军的幕府。俑坑本身象征着屯兵的壁垒。三军拱卫京师,是秦始皇希图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一统江山的反映。
一种观点认为,不存在四号坑的问题,秦俑军阵是由正、奇兵和指挥部组成的军阵,从而否定了三军说。
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乃一项未竟工程,全部建成应有50000兵马俑坑。这个庞大的军阵按前、后、左、右、中配置兵力,实为秦代“乘之”所演习的八种阵法申最基本的阵法方阵。方阵阵法的特点之一是“薄中而厚方”,中军兵精而少,接敌的外围四队兵力较多。秦俑军阵正是按照“薄中而厚方”的方阵法来配置兵力的。
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三坑,不是象征左、中、右三军,而是反映秦代中央军的三个组成部分。三号坑绝非人们通常说的指挥部,它应该是象征郎中令统领的宫廷侍卫郎卫;一号坑是反映卫尉统辖的宫城卫士,或称之为南军;二号坑是反映中尉统领的京师屯戍兵,可称之为北军。
对于三号坑,有人认为是军伍社宗,是用来进行军祭的,是作为在军祭祖的对象的社主和迁主以及安置社祖二主的地方。
对于二号坑,有人提出是四兽阵,即弯兵阵为朱鸟阵,战车、步兵、骑兵混合阵为玄武阵,骑兵战车组成的阵为青龙阵,战车阵为白虎阵。
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为《尉缓子》所云的“常阵”。
有的学者认为,兵马俑军阵就是为始皇帝送葬的俑群。
究竟建造兵马俑军阵是出于何种目的,一时还无法确证。
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秦始皇陵地宫深度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据悉,考古学家根据这个传说曾作过很多考察,但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
第四节:秦二世陵
墓主: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做皇帝后,对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残忍有加,毫无人性。r> 胡亥屠*自己兄弟最残忍的是在咸阳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业区)将十二个兄弟处死。另一次在杜邮(现在陕西咸阳东)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他们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关在了宫内。等其他许多的兄弟被*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将闾他们对来人说:'宫廷中的礼节,我们没有任何过错。朝廷规定的礼制,我们也没有违背,听命应对,我们更没有一点过失,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国家忠臣,却要我们自裁?'来人答道:'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被定罪处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将闾三人相对而泣,最后引剑自刎。
在胡亥的众兄弟当中,死得名声好一点的是公子高。他眼看着兄弟姐妹们一个接一个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难逃厄运。但逃走又会连累家人,于是下决心用自己的一死来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书给胡亥,说愿意在骊山为父亲殉葬。胡亥很高兴,又赐给他十万钱。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对其他不听话的文武大臣也不放过。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俩,开始胡亥想继续用他们兄弟俩,但赵高害怕他们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向胡亥造谣说,秦始皇原来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极力阻止,秦始皇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头。胡亥却信以为真,不但没有释放蒙恬,还将蒙毅也囚禁在代郡的监狱中。后来,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尽,然后又派人到阳周的监狱中逼蒙恬自*,蒙恬开始不肯,声辩说要见胡亥,请他收回诏命,使者不许,蒙恬见生还无望,只得服毒自尽。
对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赵高的唆使下,也大开*戒。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为免遭羞辱而死,选择了自尽。在*死大臣的同时,赵高将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安插进去,他的兄弟赵成做了中车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阳的县令,都是要职,其他朝中的要职也遍布赵高的党羽。胡亥只知道自己享乐,对赵高的这些阴谋动作毫无防备,最终死在了赵高之手。
前207年,陈胜的军队逼近了都城咸阳,二世听从了章邯的建议,让他率领释放的骊山刑徒出战迎敌。这些刑徒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强壮,刚刚被释放,士气很高,在勇将章邯的率领下,初期打了很多胜仗,战胜了陈胜和项梁的部队,但后来,项羽破釜沉舟与章邯决战,使章邯作战失利,章邯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赵高猜疑拒绝发兵。走投无路的章邯最终投降了项羽。章邯一走,秦的军队便不堪一击,秦朝江山危在旦夕。
到这时,胡亥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赵高说的天下太平竟是谎言,现在天下已经乱得要亡国了,胡亥言谈之中对赵高很是不满。原来就有篡位之心的赵高干脆先动手了。
赵高的女婿阎乐领着上千人,假称抓捕盗贼,直闯胡亥的行宫,二世苦苦哀求,声称哪怕只当一百姓,也别取其姓名,阎乐笑而不语,二世只好自刎。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曰:“始皇既没,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陵墓现状:
二世死后,以庶人仪葬于周杜国属地,即秦时的洲地,在今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俗称”胡亥墓”。
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西曲江村南半坡上。墓为圆形,封土堆直径二十五米,高五米。墓北有石碑一座,高三米,宽九十八公分,厚二十八公分。碑面阴刻“秦二世皇帝陵”六个隶书大字,为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华沅所立。碑后阴刻《夜役说》,为生员周新命于嘉庆十年所书。
乘车线路:
西安市内乘715路公交车到曲江池下车即到。
票价:
门票10元。
注:此陵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未进行过挖掘与考古研究。
周(西周)(东周)凡四一国王 共八一一年
(周王朝自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后,不再称『帝』而改称『国王』,或天子为姬姓。周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公元前七七○年前为西周,后为东周。)
一、武王姬发(文王姬昌次子) 在位 三 年 (约公元前一○六六——前一○六四年)
二、成王姬诵(姬发子) 在位三十七年 (约公元前一○六三——前一○二七年)
三、康王姬釗(姬诵子) 在位二 十 年 (约公元前一○二六——前一○○一年)
四、昭王姬瑕(姬釗子) 在位二十四年 (约公元前一○○○——前九七七年)
五、穆王姬满(姬瑕子) 在位五十五年 (约公元前九七六——前九二二年)
六、共王姬繄扈(姬瑕子) 在位 十 二年 (约公元前九二一——前九一○年)
七、懿王姬坚(繄扈子) 在位二十五年 (约公元前九○九——前八八五年)
八、孝王姬辟方(姬坚叔父) 在位 十四年(约公元前八八四——前八七○年)
九、夷王姬燮(懿王子) 在位十 二 年 (约公元前八六九——前八五八年)
十、厉王姬胡(姬燮子) 在位十 六 年 (约公元前八五七——前八四二年)
十一、宣王姬静(历王子) 在位十 四 年 (约公元前八四一——前八二八年)
宣王 共和 四十六 (前八二七——前七八二)
十二、幽王姬宫涅(宣王子) 在位十 一 年(约公元前七八一——前七七一年)
东 周
十三、平王姬宜臼(幽王子) 在位五十一年(约公元前七七○——前七二○年)
十四、桓王姬林(平王孙) 在位二十四年 (约公元前七一九——前六九七年)
十五、庄王姬佗(桓王子) 在位 十六 年 (约公元前六九六——前六八二年)
十六、厘王姬胡齐(庄嫡长子) 在位 六年 (约公元前六八一——前六七七年)
十七、惠王姬阆(胡齐子) 在位 三年 (约公元前六七七——前六七五年)
十八、姬颓 在位 三 年(约公元前六七五——前六七三年)
十九、惠王姬阆 在位二十一年 (约公元前六七三——前六五三年)
二十、襄王姬郑(惠王子) 在位十 三 年 (约公元前六五二——前六三六年)
二一、姬带(姬郑弟) 在位 一 年 (约公元前六三六——前六三五年)
二二、襄王姬郑(姬带兄) 在位十 七 年 (约公元前六三五——前六一九年)
二三、顷王姬壬臣(姬郑子) 在位 六 年(约公元前六一八——前六一三年)
二四、匡王姬班(姬郑子) 在位 七 年 (约公元前六一二——前六○七年)
二五、定王姬瑜(姬班子) 在位二十一年 (约公元前六○六——前五八六年)
二六、简王姬夷(定王子) 在位十 四 年 (约公元前五八五——前五七二年)
二七、灵王姬泄心(简王子) 在位二十七年(约公元前五七一——前五四五年)
二八、景王姬贵(灵王子) 在位二十五年 (约公元前五四四——前五二○年)
二九、悼王姬猛(景王子) 在位八 个 月 (约公元前五二○四——十一月)
三十、敬王姬匄(惮王子) 在位四十四年 (约公元前五一九——前四七六年)
三一、元王姬仁(敬王子) 在位 七 年 (约公元前四七五——前四六九年)
三二、贞定王姬介(元王子) 在位二十七年(约公元前四六八——前四四二年)
三三、哀王姬去疾(贞定王子) 在位三 个 月 (约公元前四四一年一——三月)
三四、思王姬叔(去疾弟) 在位四 个 月 (约公元前四四一年三——七月)
三五、考王姬嵬(姬叔弟) 在位十 六 年 (约公元前四四一——前四二六年)
三六、威烈王姬午(姬嵬子) 在位二十四年(约公元前四二五——前四○二年)
三七、安王姬骄(姬午子) 在位二十六年 (约公元前四○一——前三七六年)
三八、烈王姬喜(姬骄子) 在位 七 年 (约公元前三七六——前三六九年)
三九、显王姬扁(姬喜弟) 在位四十八年 (约公元前三六八——前三二一年)
四十、慎靓王姬定(姬扁子) 在位 六 年(约公元前三二○——前三一五年)
四一、赧王姬延(姬定子) 在位 六 十年 (约公元前三一四——前二五六年)
春秋时代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公元前七七七——前四七六年)
战国时代七雄:
秦、楚、齐、魏、赵、韩、燕 (公元前四七五——前二二一年)
秦王朝历三皇十五年 公元二二一——前二○六
一世始皇帝赢政 在位十二年 公元前二二一——前二一○
二世皇帝赢胡亥(皇帝二十六子) 三 年 公元前二一○——前二○七
三世秦王子(胡奕侄) 在位不逾年 公元前二○七——前二○六
=================================
文中关于乘车等信息均已过时,望查询各地最新信息。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