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和美 梁平赋出乡村振兴“新诗经”

吟唱和美 梁平赋出乡村振兴“新诗经”

首页角色扮演少年歌荇更新时间:2024-07-28

水鸟在嬉戏中关关和鸣,荇菜在清澈的水中随波飘荡……这份来自《关雎》的诗意画面,在梁平双桂湖得以重现。

千万年之后的我们,在这片被誉为“巴蜀粮仓”的丰饶之地,可以体会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亦能感受现代乡村生活的变化。

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美如画卷。通讯员 向成国 摄

今年年初,重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重庆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现场推进会在梁平区召开。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美丽乡村”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美乡村有什么新内涵?梁平的乡村建设又有何独到之处?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

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梁平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

水清美 宜居之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几千年前,少女纤纤玉手拂过清澈的水面,在少年的目光注视下,为一朵朵荇花注入了浪漫的色彩。

在《关雎》中被诗人反复吟咏的荇菜如今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分布。在历史的变迁中,也成了华夏儿女心中美好生活的象征。

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金黄的荇菜花开满湖面。通讯员 熊伟 摄

走进梁平双桂湖的绿色画卷,大规模荇菜群落在这里繁衍孕育,每到花季,群开鹅黄色的别致小花绽出水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候鸟在其中嬉戏捕食,这里还成了梁平人热门婚纱照外景地……

“双桂湖水质由Ⅳ类到常年稳定在Ⅲ类,为荇菜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而荇菜又为水中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场所,吸引了众多鸟类,成为它们栖息的天堂。”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余先怀告诉华龙网记者,近年来,有好几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定居”梁平。

候鸟变留鸟,正是这座城市生态效应日益凸显的写照。

“双桂湖的范本引起了连锁反应。”余先怀介绍,经过全面审视自身资源禀赋和生态本底,梁平提出了“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工作思路,首创以“小微湿地 ”为特色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模式。

竹山镇猎神村就是“小微湿地 民宿康养”模式的生动实践。

“村民不是*就是矿工”。曾经,猎神村是远近有名的采矿村。“不下雨灰尘漫天,一下雨,到处都是横流的污水,又脏又臭。”村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直摇头。

生态欠账迟早要还,除了关停矿山修复生态,“小微湿地+”被因地制宜运用起来。

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小微湿地。通讯员 熊伟 摄

“竹山镇的小微湿地群落,以当地梯形稻田和溪流为载体,通过水生经济作物的栽种和对场地空间功能的重构,进而达到提升人居环境的目的。”梁平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的猎神村,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形成了以竹海星空露营房车基地、墨林竹院、梦溪湉园、矿山咖啡为代表的明月山·百里竹海民宿群,湿地景观与竹海、民宿相映成趣。

“我们的民宿都叫‘竹家乐’。”对于这样的变化,竹山镇镇长王大会也是深有体会,“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思想也转变了,只有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的路子才是正确的方向。”

不止如此,“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有机产业、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模式在梁平乡村各地蔓延开来,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方案。

滴水成涓,湿地成片。在日内瓦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梁平获颁“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小微湿地 ”作为梁平首创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凭借其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思路一开天地宽。没有大江大河的梁平,靠着水清之美,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湿地道路。传承千年的荇菜也在这一汪碧水中不断绽放,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生态宜居之美。

产业兴 宜业之本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驾车行驶在礼让镇川西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上,轮胎和地面“合奏”出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颇有一种正在被村子热情迎接的感受。

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村,汽车行驶在音乐公路上。通讯员 熊伟 摄

走进川西村,如果你问当地村民靠什么营生,很可能会听到“不是养鱼就是做豆筋。”全村90%的村民都从事渔业养殖,吃的是“产业饭”。

和猎神村的竹家乐不同,川西村的主要产业是渔业。不过“小微湿地 ”模式在这里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川西村渔业起步较早,前些年已经不断在转型智慧渔业上进行了探索实践。“目的是实现渔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解决水产养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

为解决养殖尾水处理难题,川西村采用三池两坝的净水模式,水产养殖尾水经过暂存池、人工湿地净化塘、生态沟渠三重净化,水质能够达到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不仅低成本解决养殖尾水问题,还凭借优美环境,发展生态乡村旅游。

“经过净化过后的尾水不但可以放心地排放,还能够循环再利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节省不少成本。”川西村党总支*何继龙心里有本明白账。

事实上,这个不大的村落,已经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作为梁平渔业最靓丽名片——万石耕春·龙溪渔歌的核心区域,川西村是重庆市规模集中度最高的商品鱼生产基地,也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市唯一一个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渔业科技园区,养殖面积3300余亩,品种达10多种,年产鱼6600余吨,产值超1.5亿元。

产业发展为川西村乡村建设不断带来内生动力。

村里已拥有全国十大最美公路,重庆市首条音乐公路——“渔米路”,重庆市十大最美河流龙溪河,川西渔村成为AAA级旅游景区……

川西村村民的鱼塘迎来了大丰收。梁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站在川西村观景台上,远处是一块块翡翠般的鱼塘星罗棋布,近处龙溪河面上不时有白鹭、水鸭掠过水面,一幅和美渔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些年,川西村正在发生着更大的变化。围绕“渔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生产智能化、产业生态化”思路,村里融合渔、农、旅产业,打造了渔业养殖观光区、豆筋制作体验区、稻渔人家、游客中心、龙溪河公园等景点和设施。

“观景台、景观浮桥、休闲漫道等一应俱全。”何继龙介绍,村里现在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如何做大“渔文旅”文章?还要以更大的热情和诚意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游客。

何继龙畅想,未来不但要继续走“肥药双减、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的生态道路,还要把这里的好风光好产业推荐出去,让更多的游客走在渔米路上,看到川西渔村的美景风光。

人心和 和美之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远看坡坡陡哟,伙计好生走哟。踩起有点滑哟,紧防达扑爬哟……”抬儿调一起,抬工们就知道劲儿往哪使了。

梁平抬儿调是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区域内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也是一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经数百年历史,梁平劳动人民的朴实、幽默以及合作精神沿着一声声号子传承而来,正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灵与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抬儿调表演场景。通讯员 蒋胜斌 摄

合兴街道龙滩村位于梁平东北部,是梁平柚主产地之一。

往年,柚农们一盘散沙,各自为营,“柚子打堆烂在地上,卖不起价。”

2019年,龙滩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联合社,积极推广柚子种植全程社会化服务和散户柚子流转托管,推进标准化种植和管护,扩大梁平柚销路,使柚产业成为富民兴村的大产业。

“现在的柚子,可比我们当年的柚子‘金贵’多了。”合兴街道龙滩村党总支*何耀春感叹,以前,村民缺乏管护意识,只管种和靠天吃饭。现在,柚子不仅成了大产业,还推动了村里的旅游业发展,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实现增收。

龙滩村大家庭增收致富的秘诀,是村民坚守互帮互助、抱团发展的良好风气。

“我们建立了‘村民共商、价格共议、市场共培、品质共育’机制,每年根据当年产量、品质、市场等因素由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定价,全体村民共同遵守,不低价销售扰乱市场,不提前采摘降低品质。”何耀春介绍,在柚子销售旺季,村民还会自发组织,柚果共销、劳力共担,互相帮忙。这种互助模式也让村民邻里十分和谐,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基层治理局面持续向好,真正展现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画卷。

如今,龙滩村建成标准化梁平柚核心种植基地5000亩,年产无公害优质梁平柚8000吨,产值达5000万元。

万石耕春·梁平柚海景区,柚农们在采摘柚子。通讯员 向成国 摄

此外,凭借优良的柚产业资源,持续举办柚花节、采柚节等节庆活动,让柚园变成了乐园,万石耕春·梁平柚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龙滩村的发展也是梁平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渝事好商量”“梁家人”志愿服务等平台,梁平正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在梁平,有困难就找“梁家人”。“梁家人”所蕴含的地域认同感为梁平乡村文化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在这里,“与子同裳”不仅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愿景。

而这种愿景,正如《诗经》里古人对美好的执着追求一样,是梁平和美乡村文化能够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源泉所在。

华龙网记者 王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