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用一篇《爱莲说》,写火了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将莲花的高洁之美写得淋漓尽致。自此文后,莲花就成了很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吴师道的“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等都是咏莲的经典之作。
世人皆咏莲,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莲花开尽后茕茕独立于荷塘中的莲蓬,直到100多年前19岁的鲁迅写了一首名为《莲蓬人》的诗向《爱莲说》致敬,让世人见识了不起眼的莲蓬之美,本期就和大家一起说一说这首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1900年还在学堂念书的鲁迅,目睹了当时清王朝的无能,也见证了一群有识之士的赤胆,便写下了这首诗来咏志。全诗通篇以物喻人,句句都有水平,没有深厚的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让我们来品一品:
《莲蓬人》
作者:鲁迅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
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为什么说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写不出这首诗的?首先这首诗是现代人写的七律,《唐诗三百首》中的七律都有不少出律的,但鲁迅这首诗却基本做到了不失律,这是很难得的。其次,这首诗虽是咏物却并没有停留在咏物上,虽是言志却并不显啰嗦,没有任何说教的意味,只淡淡写来,一株高洁的莲蓬形象就跃然纸上。再次,虽然只有56个字,但诗中的意象却极为丰富,秋风、苇花、残叶、寒塘等多种意象,一起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堪称言简义丰的典范。
首联开篇就是一个拟人,莲蓬如少女般多姿,她以菱叶为衣,以茎为带,住在朦胧的仙乡。秋风已停,莲蓬上还散发着阵阵碧玉清香。这一联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入手,栩栩如生地写出了莲蓬之姿、之香。
次联,则引入了鹭鸶鸟来衬托莲蓬的倔强,秋风瑟瑟连鸟儿都飞到暖和的地方去了,与莲蓬朝夕相伴的只有池塘边的芦苇花而已。这一联“秋瑟瑟”和“露瀼瀼”两组叠词的运用可谓大手笔了。在七律的颔联用叠字,这是诗圣杜甫常一鸣惊人的用法,19岁的鲁迅能得此妙笔,水平之高令人叹服。
成都人民公园随拍
颈联写莲蓬的风骨。与莲花相比,莲蓬是不引人注意的,它没有红妆脂抹,是一个去了腻粉的佳人,但正是因为这样,诗人才看出了它与众不同的风骨。最后一联也是妙笔,“濂溪”指的就是《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这一句是想告慰周先生,莲花虽已不在了,但莲蓬却依然挺立在秋风中,不会随残叶落入污泥中。
通读这首诗,心中对鲁迅先生只有大写的服字。服气于他少年时就有如此高洁不屈的人格追求;服气于他19岁就写出如此高水平的七律;服气于他是这样写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