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王伍福二次扮演朱德,康克清看后激动落泪:真太像了,太像了

84年王伍福二次扮演朱德,康克清看后激动落泪:真太像了,太像了

首页角色扮演斯诺忍者传更新时间:2024-07-26
前言

图|1936年抵达延安后*与朱德合影

“一个合格的老兵足以。”

1966年,面对意大利记者提问“您想在您身后留下什么样的荣誉”时,朱老总谦逊地回答了一句。让人不由得缅怀一个功勋赫赫的一代元帅。

时隔35年,一个老兵踏过满山青葱,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来寻找当年功勋的足迹。

一开门,他不由得惊呆了,朱老总、康克清大姐的骨灰盒就摆在中间,四周围都是其他开国元勋的骨灰盒,周围没有墓碑,也没有墓志铭。

老兵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心里默默地发誓:

“就是脱一层皮掉几斤肉也一定会把朱老总演好。”

“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1979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打算筹拍话剧《平津决战》。

虽然距离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已经三十多年,但大家仍然是心潮澎湃,为了找到合适的演员,剧团开始上下忙碌起来。

剧中主要人物纷纷就位,但还缺一个关键人物,扮演朱老总的演员。

一次偶然机会,剧团演员王伍福被推荐去试镜,原本不抱希望的他,一下子被导演看重,拍板决定由他出演朱老总。

这也是王伍福一生中第一个重要角色,也是他第一次扮演朱老总。

而之前他已经在剧团跑了十多年的龙套。

图|王伍福

王伍福1948年生于天津一个工人家庭,家中四个孩子中,他是老大,因为父亲身体有病,家里的生活开支全都压在做油漆工的母亲身上。

为解脱家庭的重担,13岁的王伍福考入天津人民剧院的儿童剧团。

考进去的王伍福才发现,自己对表演话剧是有抵触的,王伍福后来坦言:

“我总觉得话剧比较枯燥,好在我妈告诉我‘儿子,演话剧的都是有大学问的人呀,你看孙道临就是大学生’。“

因为母亲一句鼓励的话,王伍福重新振作精神,并决定在表演上要向前辈看齐,努力揣摩演技。

剧团解散后,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赶来招工,18岁的王伍福戴着大红花光荣入伍,自此以后便再也没有离开文工团。

在十多年的表演生涯中,王伍福扮演过工人、士兵等等角色,但大多都是跑龙套,没当过主演。

29岁时,王伍福与同剧团的战友王胜利结婚。

面对暗无天日的跑龙套生涯,王伍福有些心灰意懒,产生了想要放弃的念头,妻子王胜利及时察觉到了丈夫思绪不对头,于是买来一盆君子兰放在他身边:

“你看,这株君子兰现在还是幼苗,它要长大,要含苞怒放,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你现在就像这盆君子兰,要成功还需要积累和沉淀。”

王伍福这才安下心来,继续打磨演技。

图|1958年,朱老总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的珍贵照片

1979年3月,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筹拍话剧《平津决战》。

王伍福也被推荐去试镜朱老总,当然作为重要角色,试镜朱老总的演员并不止一个。

为了争取这个机会,王伍福为了准备这个角色,就如同着了魔一般,疯狂地搜集有关朱老总一切资料。

“从定妆到演出,前后近一年时间,我努力多读多看,还在家里贴满了朱德的工作照、生活照。”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伍福被导演拍板决定,出演朱老总。

王伍福跑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妻子王胜利,王胜利十分高兴,拉着丈夫左看右看:

“别说,瞧你那眉眼和脸型,还真像朱老总,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虽然被确立为主演之一,可王伍福心情并不轻松,尤其是饰演像朱老总这么德高望重的人:他满怀忧虑的对妻子说:

“朱老总德高望重,我能演好他老人家吗?万一演砸了怎么办?”

“怎么不行?”妻子鼓励他:“说不定我们家真能出个‘朱老总’呢,那样我就是‘元帅夫人’了!”

玩笑归玩笑,王伍福当然不可能当真,但必须要下功夫打磨了。

图|王伍福全家福

朱老总是四川仪陇人,平常说一口四川仪陇方言,而王伍福却是个天津人,为了生动准确的表演朱老总形象,口音上也必须要改正过来。

为此王伍福专门找了四川人去练习方言,每天练几句,一直到说好为止。

《平津决战》大获成功,王伍福首次扮演朱老总,就获得了赞誉。

话剧在中南海演出时,还得到了杨尚昆、宋任穷等国家*的肯定。

康克清大姐激动落泪:真的太像了,太像了

王伍福为了准确把握朱老总的形象,背后也花了不少的功夫。

“朱德这个名字就是个响亮的名字,当年在延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说,朱德这个名字很巧妙,‘朱’是红色,‘德’是品德,朱德就是红色品德。他一生吃苦耐劳,始终心系群众,即便七八十岁高龄还走访各省,深入偏远地区……朱老总既是领袖,也是平民;既是元帅,也是士兵,是平易近人的、温暖的。”

所以,在扮演朱老总上,王伍福加入了很多接地气的举动,他既是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元帅,又是一个朴实厚重的老人。

王伍福扮演的朱老总,也获得了朱老总家人康克清大姐以及女儿的认可。

1929年,康克清便与朱老总结了婚,两人从相恋到结婚,前后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却携手走过了近50年的风雨岁月。

对丈夫的形象康克清大姐几乎是深入骨髓,终身不忘。

图|朱老总与妻子康克清合影

1984年,王伍福在舞台剧《中国革命之歌》中扮演朱老总,这也是他第二次扮演朱老总,对形象上的把我更加到位了一些。

让人没想到的是,康克清大姐也观看了演出,并用望远镜观看台上王伍福的表演,看着看着,眼泪不自觉的就从眼角流下来:

“真的太像了,太像了……”

演出结束后,康克清大姐上台与演员一一握手,她和别人握手时都是笑容满面的,可当见到王伍福时,康大姐脸上的神色不由得凝重了不少,她激动地握着王伍福的手,没说出一句话。

事后有工作人员告诉王伍福:

“你演得太像了,勾起了康大姐的回忆。”

康克清托人告诉王伍福:

“很像,很像,告诉王伍福,演老一辈革命家,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他们的革命光荣传统。”

王伍福在心里暗暗发誓:

“我不会让您失望,更不会让全国人民失望。”

说起来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能够演绎不同的人生,是最大的成就和乐趣,可对于特型演员来说,他们一生就只能演绎一个人。

这既是荣耀,更是压力。

尤其是王伍福扮演的是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具有崇高威望的朱老总,有些时候观众不会将他当做演员本人,而是就把他当做朱老总本人,他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朱老总。

“这些年来,自己失去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收获的就是由自己饰演的朱德同志,无论是康克清同志,还是专家、观众,都得到了认可。现在每年清明都要同老总的子孙们一起去老总的墓上祭扫,我的一生都有着对朱老总不可言喻的情怀。”

图|王伍福扮演的朱老总

王伍福后来演绎了70多次朱老总,而且是不同年龄时段的朱老总,似乎每次表演都有不同的感受。

最难的一次是在2001年《朱德元帅》之中。

该剧是首次全面反映朱老总一生的影视剧,与后来的《开国元勋朱德》不同,剧中饰演朱老总的王伍福,需要从29岁一直演绎到90多岁。

王伍福后来回忆称:

“跨度太大了,从朱德29岁一直演到90岁。今天拍60多岁的戏,明天就拍30多岁的戏,甚至上下午拍的都是不同年龄段的戏。演员演好某一个阶段不难,但如此大跨度的人物生涯,需要频繁地换装,调整心态。我不仅怕化妆造型上与人物有偏差,还要研究明白如何将人物在每个阶段中的变化由表及里地体现出来。”

当然不仅仅是表演上的困难,朱老总一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奔波,为了演绎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的困难,王伍福也不得不多吃一些苦头。

图|王伍福与卢奇、刘劲合影

1996年拍摄《长征》,因为表现的是战争年代,王伍福体型偏胖,需要减肥,每天只能吃2两粮食,还得吃减肥药,由此引发了胃病,每天不得不忍着疼痛,坚持拍摄。

为了表现真实的环境,剧组特意选在了海拔4800米的山上,为了营造真实的环境,剧组还要用鼓风机在演员身上吹。

有一次拍摄时,王伍福没有站稳,被鼓风机一下吹倒,翻滚到30多米的悬崖下,醒来以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医院,两个膝盖肿的像馒头一样高……

王伍福对雪山的戏份印象深刻:

“拍摄过雪山的戏份时,一上去就有雪,冻得我们都说不出话来。但想想,红军就是这么过去的,朱老总率领着大家,就是这么过去的。我们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没有战场上的狂轰滥炸,就一个拍摄能有什么怨气?反而是有了力量,这是朱老总给的动力。”

多年扮演朱老总的经验,让王伍福也养成吃苦耐劳的本分。

2005年拍摄的《八路军》,是展现朱老总在战争年代的故事,王伍福后来回忆起拍摄时的场景,还忍不住感慨:

“很多战争场面光靠在脸上涂油彩不够真实,所以在导演一声令下后,山上的土就全撒在了演员身上,硬是让大家都成了‘土人’,收工后衣服里抖搂出来的沙尘足有半簸箕多。”

更为关键的是,剧集拍摄时是在冬天,却要演夏天的戏份,为避免说话哈气,剧组要求演员在表演时,每人嘴里含一块冰。

每天无数次的含冰块,导致王伍福患了牙周炎,每天牙齿不是奇痒难忍,就是奇痛难忍,可为了拍戏的进度,王伍福还是坚持下来。

图|大决战中王伍福扮演朱德

说起来王伍福这些年演绎的辛酸,之所以他能坚持下来,和家人的鼓励是分不开关系的。

有些时候拍起戏来,很难顾及到家庭,但王伍福的妻子却从来没有抱怨,甚至还时常关心丈夫。

王伍福女儿回忆称:

“母亲每天都要打电话问父亲拍摄是否顺利,也会等着父亲从片场回来,哪怕到了凌晨四五点也要等,“

“我爸经常回家和妈妈聊拍戏,两个人总是滔滔不绝,一见面就把这几个月、几天的拍摄经历形成缩影,给我妈妈重新演一遍。”

王伍福也证实了女儿的话:

“我爱人特别关心拍摄,也特别喜欢听我讲拍戏的故事,每次一回家就要和她‘汇报’,似乎一个戏要演两遍,片场一次,家里一次。”

为了避免家里人担心,王伍福通常也只是报喜不报忧,类似的困难他从来不对家里言说,可事实上家里遇到困难时,也从来不愿意去打扰他。

王伍福很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在中南海演出,父亲在家中去世,母亲为了不影响他的表演,特意在他回家后才告诉他,更为艰难的是,团里当时还有表演任务,剧团只批给他一天半的假期回家料理父亲的后事,料理完后他就又匆匆赶回剧团。

这也成为王伍福一生的遗憾。

图|王伍福

2007年,建军80周年献礼片《井冈山》拍摄期间,王伍福的母亲生病住院,四个月的时间里动了两次大手术。可家里人硬生生的瞒住了这个消息,没有告诉他。

这一点让王伍福愧疚的同时,内心又十分感动:

“在我取得成绩时,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兄弟,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的成功。”

一生的荣耀

在长达40多年的演绎生涯中,王伍福扮演朱老总70多次,横跨朱老总不同的年龄段,每次都能表演的栩栩如生。

其实,王伍福心里很清楚,做特型演员是非常辛苦的,他不像是演其他剧作品那样能够赚很多钱,即便是近些年来待遇有所上涨,却也没有高到一个很离谱的程度。

但王伍福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说实在的,是比较苦,但我不愿意放弃,几十年的努力啊,不能因为辛苦、待遇低,就不演了,我不忍心。而且朱老总的成就、人格魅力一直在感召我,我每演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都觉得和朱老总更贴近一步,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演烦了。”

也因演技精湛,王伍福也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可王伍福最珍惜的,还是这样一份荣誉——四川仪陇的“荣誉市民”。

“我得过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但我最看重的却是仪陇荣誉市民的‘身份证’。”

那还是他第一次到仪陇时,获得的荣誉称号。

图|王伍福

四川仪陇是朱老总的家乡,家乡人将对朱老总的喜爱,也分给了王伍福。称王伍福是“仪陇人民的好儿子”

王伍福对第一次到仪陇的经历,印象十分深刻。

有一天早晨,王伍福走在大街上,忽然被一个老人迎面叫住,老人清楚的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将他拉住,很快周围又涌上来许多的老百姓,他们围着王伍福,这股子热情就好像是遇到了真的朱老总。

因为扮演朱老总的次数太多,王伍福也时常以很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从来不接任何商演,即便是能获得丰厚的报酬和利润,但他从来也不为所动。

还有一次,王伍福出门打车,开车的司机师傅忽然认出了他,到目的地后,司机师傅坚持不要收他的钱。

但王伍福还是坚持给了,他告诉司机师傅:

“我不是朱老总,何况,如果是朱老总坐车,也会付钱的。”

图|王伍福

每次去仪陇,仪陇的人民都会对王伍福报以极大的热情,他心里清楚,这是仪陇人民把对朱老总的喜爱,带到了他身上。

一个老人曾对他说:

“你多演一些朱德,就是对朱德家乡人民的最大支持。”

王伍福一听这句话,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扮演朱老总,而我最大的荣誉也就是能演朱老总。”

毫无疑问,朱老总的一生是伟大的,他出身于一个佃农家庭,后来考入云南讲武堂,为了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幸福,朱老总放弃了高官厚禄的诱惑,并始终坚持真理,作为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他率领着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一个新中国。

可即便是到了这样一个时刻,朱老总依然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建设操劳了一生。

图|跨过鸭绿江中王伍福扮演朱德

虽然朱老总已经故去多年,但他的人民始终尊敬他、爱戴他,并愿意继续继承他的事业而努力奋斗下去。

同样作为一个演员,王伍福虽然失去了演绎其他角色的经历,却演绎了朱老总的伟大一生,虽也有遗憾,却也有幸运。人民把对朱老总的爱戴,分给了他,从此以后王伍福的生命里,也将与朱老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不仅仅是在过去,以后还将继续为此做下去,一生也无怨无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