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山八景 潘文海 书
2013年8月,闽东福鼎市桐山溪东岸步行桥至山前大桥(彩虹桥)段滨水景观工程投入使用,市民们看到,名曰“灵性山水”的文化主题区,利用叠水景观、夜景灯光、亲水平台等人造景物,嵌入了表现“桐山八景”内容的名家书法和篆刻作品,提升了休闲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
所谓“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例如燕京八景、青岛八景等。作为代表性的八处景物常常是某一名胜地,或者扩大到某一城市或地区的著名景物的集合,并多为它们的历史和人文的重要反映和象征,历代文人墨客也多集中予以题咏描绘。桐山八景也不例外。大约在明代开始,随着福鼎桐山人口增多、市镇发育,以及市井文化的成熟,逐步形成“八景”,并开始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为完整的题咏桐山八景的诗是清乾隆年间任福宁知府的李拔以及同时代的福鼎县令萧克昌、光泽知县吴名夏、福鼎训导童珩、长乐知县黄瑞鹤、举人张为霖等人所写的诗歌,均被收入李拔编纂的《福宁府志》。
一、桐山八景的地理位置及相关风物
依据《福宁府志》所收,桐山八景为“石湖春涨”“莲花曙月”“玉塘秋色”“龙山霁雪”“罾坪渔火”“御屏积翠”“双髻凌云”和“棲林烟雨”,以下逐一对其地理位置及相关风物做简单介绍。
石湖春涨 潘文海 书
“石湖春涨”在桐城街道石湖社区石湖桥附近,旧时此处海水到达,为旧桐山一水陆码头,从南边来的商旅在此登岸或过桥进城。附近龙山溪两岸曾有翠竹芦苇,每逢春到人间,最是游春踏青之佳所。古迹石湖桥今犹存,为两孔一墩花岗岩石构平梁桥,长约19.2米,宽3.35米,高4.3米,为县文保单位。清嘉庆《福鼎县志》(以下简称《县志》)载:“石湖桥,在治南一里上庵山麓。旧为木梁,后人易以石,旁翼扶栏。长八丈,阔一丈,高二丈。昔有王氏号仙源者,尝造三十六桥,皆石。时有‘三十六桥风雨夜,几多诗句在人间’之句,今皆莫详,所在惟此桥。成化元年,玉塘夏荣重修。十六年,里人高宏重建屋九间。乾隆十六年,夏勋倡募重修。”
“莲花曙月”在市区东南桐城街道资国村,有莲峰山状如莲花开放,每当晓月升空,清辉四合,别有景致。莲峰山上有资国古寺,始建于唐咸通元年。
“龙山霁雪”在旧县治西,《县志》载龙山“蟠结数里,矫若游龙”。每值隆冬大雪之后,满山银装素裹,如玉龙飞舞,蔚为壮观。
“罾坪渔火”在桐城街道罾坪村,市区有桐山、龙山二溪,东、西襟流,汇于南部水流美,于罾坪入海。这一带河口之水受海潮顶托,有河中洲渚,水为淡、咸交汇,鱼丰味美,远近渔民在此结网放罾,漏夜不停,晚间渔灯闪烁,渔歌悠扬,蔚成一景。
御屏积翠 潘文海 书
“御屏积翠”依御屏山而名,《县志》曰:“御屏山,在治北五里。横展如屏……《名胜志》:‘宋秘书郎高昙容斋在此山麓。’”附近有村名高滩,大约宋时与桐山高家多有牵连,除了高昙容斋,还有宋衡州司户高融(宋理学家、台州教授高松之父)归隐之无余堂。《县志》:“容斋,在县治北五里。《名胜志》:‘宋著作郎高昙居此,光宗御书“容斋”二字赐之。’”“无余堂,在县治北五里。宋衡州司户高融弃官卜隐处。”
“双髻凌云”亦依山而名,《县志》卷二,山川条载:“双髻山,在治东北五里。双峰并峙,形如螺髻,旁有龟峰。《州志》:‘峰最高处,有一览轩遗址,昔徐公履、卫子坚游憩于此’”《县志》:“一览轩,在治东北五里,宋朱文公讲学处。邑人杨通老、高国楹从之游。”
双髻凌云 罗健 作
“棲林烟雨”则依寺而名,《县志》:“棲林寺,在县治西五里。《三山志》作棲林院。晋天福三年建。”棲林寺其实处在鳌峰山半山腰的一个山坳里,周遭峦嶂环抱,雾气不易散去,每当烟花三月,烟雨弥漫,愈加清幽,成就“棲林烟雨”。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爱国诗人王十朋从泉州知府卸任回老家浙江乐清,途经福鼎,借宿棲林寺,写有《棲林寺》一诗:“我如倦鸟欲棲林,喜见禅僧棲处深。家住梅花小溪上,一枝聊慰北归心。”清福鼎知县岳廷元《游棲林寺》诗曰:“探奇豪气未全休,为访招提挈伴游。剧喜竹阴横翠幛,恰逢梅雨润青畴。人无南北皆真率,胸有溪山足唱酬。到此炎尘都涤尽,置身如在小瀛洲。”
“玉塘秋色”在桐城街道玉塘村,地势平阔处兀立一座小山,名曰金山,金山多枫,每当秋季枫叶披红,成就“玉塘秋色”。 此地为旧桐山城之东南海上门户,明代时有倭寇侵扰,嘉靖三十九年(1560),乡民集资建堡,为玉唐城堡,旧名塘底堡,2013年公布为省文保单位。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七月,戚继光奉命入闽抗倭路过福鼎,曾于玉塘一带露营。
玉塘秋色 马树霞 作
有一点我们须要明白,桐山八景为旧时名胜,即所谓的古迹,世易时移,风物变迁,这是自然规律,故八景中,以自然景观取胜的如“双髻凌云”等现在还能领略其景致,而其中有人类活动因素的如“罾坪渔火”已时过境迁;但不管怎样,桐山八景深植于福鼎历史与桐山地脉,见证了城市变迁,也承载着老桐山人共同的记忆,诚乡愁也,亦所谓“兴废有时,感叹无已”也。
二、古人的桐山八景诗
据查《县志》,县令萧克昌在福鼎任职时间为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而训导童珩在福鼎任职时间为乾隆二十二年至三十一年(1757—1766年),二十四年(1759年)春天李拔履任福宁知府,李拔在《福鼎县城池记》中说:“乾隆二十四年春,予自楚中来守福宁,郡城圮废过半……福鼎令萧克昌谓予而言曰……”可以确定无疑他们三人属上下级关系,估计几人同写桐山八景诗,是属于同僚之间的唱和;也或许是应福鼎所请,福宁知府李拔特为桐山八景赋诗,然后福鼎县令、训导等人进行唱和。
兹录《福宁府志》所收桐山八景诗如下:
一、石湖春涨
石湖春涨 马婉玉 作
1、李拔诗:
雨过添春涨,晴波没石湖。惊湍穿柳浪,溅沫碎花须。
鹭浴看无影,鱼游意自娱。裙腰堤上路,未合让髯苏。
2、萧克昌诗:
点缀乾坤赖有春,石湖风景最宜人。晴光潋滟波澜稳,雨色空濛水泛频。
信宿棹舟因举网,溯洄携酒可娱宾。乘潮欲觅桃源路,更向渔郎一问津。
3、吴名夏诗:
参差石齿砌长堤,春水初生两岸齐。渡口乍移迷故道,沙痕新涨失前溪。
雉头俯视围如带,桥面平铺卧似霓。题桂当年怀驷马,长卿题后更谁题。
4、童珩诗:
山郭澌流急,渤泗曲岸侵。湖光浮巘翠,云气接岚阴。
燕影掠波细,渔歌入浦深。桃花迷怅望,杳杳不堪寻。
二、莲花曙月
莲花曙月 潘文海 书
1、李拔诗:
亭亭高百尺,曙月挂中峰。但见清辉合,还添积翠重。
横开金掌影,朗映玉山容。太华芙蓉削,依稀此地逢。
2、萧克昌诗:
一片闲心对碧莲,溶溶曙色影娟娟。花因月霁香弥远,月印花明态更鲜。
素面亭亭高士韵,奇葩馥馥可人怜。蟾光掩映真仙品,绝胜西湖六六天。
3、吴名夏诗:
菡萏初开碧映天,多情多恨最嫣然。柔姿不为风中堕,玉貌还从月下妍。
点点萤灯投远浦,依依渔火宿前川。采莲约定何时去,遥看花间泊藕船。
4、童珩诗:
冈势分秋辨,苍茫晓月中。亭亭悬碧影,皎皎映长空。
远杵敲残夜,疏钟落远鸿。云霞绕北岭,菡萏一溪红。
莲花曙月 张卫华 作
三、玉塘秋色
1、李拔诗:
暑气移金律,秋容满玉塘。断霞回雁浦,残照落渔庄。
露后黄橙熟,霜前晚稻香。宦游多感兴,鲈脍忆江乡。
2、萧克昌诗:
塘映山光卫斗城,秋来秀色可怡情。无边木叶垂垂舞,不尽蝉声呖呖鸣。
夹道稠桑留阴远,沿崖曲水泻尘清。闲情更上湖堤望,百里田畴喜埠盈。
玉塘秋色 潘文海 书
3、吴名夏诗:
瀚海翻波势淼茫,一痕锦障护池塘。轻风着意催黄菊,细雨多情润绿杨。
彩色遥天连月窟,荣光映水露莲房。墙东宋玉如相见,添得秋影又几章。
4、长乐知县黄瑞鹤诗:
瑟瑟秋容最可人,玉塘秀色一番新。闲来漫向楼头望,爽气披襟倍有神。
5、童珩诗:
五里丹枫路,林疏照玉塘。乱蝉吟故垒,孤艇带斜阳。
潮落村墟曰,霜寒塞菊黄。泰阶辉北极,一一扫欃枪。
四、龙山霁雪
龙山霁雪 潘文海 书
1、李拔诗:
叠嶂如龙偃,凉天积雪深。山家银作瓦,岭树玉为林。
霁色明初散,寒光晓更侵。思赓梁苑赋,簪笔愧璆琳。
2、萧克昌诗:
玉垒祥云羡蜀山,参军豪兴说龙湾。桐岗翠绕呈佳色,姥岱霞燕进丽颜。
雪满岩阿银作障,㫛消林薄锦为鬟。晴光好探春消息,载酒寻梅莫惮艰。
3、吴名夏诗:
放眼平沙雪乍晴,神龙首尾渐兮旺。乱琼摇日牛蹄滑,飞絮因风马足轻。
诗思灞桥原有约,故人剡曲岂无情。开筵却笑桓宣武,落帽区区羡孟生。
4、童珩诗:
朔气连阴海,山深雪未消。盘空拏玉爪,雄势压琼条。
古树歌寒岫,同行覆渚桥。回看凝素处,茅舍半烟销。
龙山霁雪 陈瑞麟 作
五、罾坪渔火
1、李拔诗:
远火穿林出,萤灯照岸青。遥知悬网路,定是打鱼汀。
照影移明月,沉波印落星。渔童把短笛,吹彻此宵听。
2、萧克昌诗:
渔歌晚唱起沙州,明灭灯光境更幽。月白风清容放棹,山高水落任垂钩。
羡鱼倍有临渊兴,下酒何曾向妇谋。罾结滩头多胜事,每从闲里伴眠鸥。
3、吴名夏诗:
武陵深处漾轻舟,何似坪头景更幽。细雨一罾浮碧水,流萤数点照沙舟。
唇蛟吐气凝楼阁,蚌哈含光射斗牛。睡起披衣将进酒,高歌一曲醉沧州。
4、童珩诗:
暮舣垂杨岸,鱼炊入夜阑。短蓬沙际宿,新火雨中残。
磷暗光犹湿,萤飞影共寒。芦花吹片片,和月照江干。
5、举人张为霖诗:
隔岸渔灯傍晚明,渔人抛网水无声。坪穿万齿凌江出,渔跃波头逐浪轻。
应胜持竿眼月夜,何如鼓枻枕霜英。兰桡泊近堆簑处,唱和舟中莫问名。
罾坪渔火 潘文海 书
六、御屏积翠
1、李拔诗:
古嶂如屏合,晴光积翠分。明妆浮黛色,入画印松文。
湿重还经雨,阴浓更薄云。错疑苔碣字,帝座勒殊勋。
2、萧克昌诗:
山岫横开肖锦屏,郁然深秀罩云亭。吹箫子晋时留驾,踪鹤仙妃待驻軿。
玉垒呈辉颜不改,烟岚叠翠色长青。海隅自昔多名胜,可有英豪应地灵?
3、吴名夏诗:
峭壁积空插画屏,重重翠霭绕沙汀。举头云近能扶日,扪手天低欲摘星。
娲女炼来同灿烂,石家装出逊珑玲。却缘屐齿人难到,长护遥峰点点青。
4、童珩诗:
苍茫平原迥,芙蓉一障开。春风凝翡翠,落日照莓苔。
碧向晴光满,青随暮色来。紫荆枝䆉䅉,连影护屏隈
御屏积翠 马树霞 作
七、双髻凌云
1、李拔诗:
插汉双峰峭,凌虚两髻丫。盘龙梳月靓,坠马掠云斜。
黛绿侵钗燕,螺青抹鬓鸦。天仙谁羽化?簪尽洛阳花。
2、萧克昌诗:
高髻侵云别样妆,地灵钟毓兆文昌。双童侍讲凭书案,五诏承宣傍玉堂。
秀骨珊珊霞氅丽,仙姿濯濯羽衣香。化形莫教朝天去,留与蓬壶镇海疆。
3、吴名夏诗:
山色苍茫压一州,仙姝髻影至今留。烟鬟长自连云绾,雾鬓偏因带月浮。
照却晴晖双见面,分来晓雨各梳头。当年曾税高贤驾,一览何人续旧游。
4、童珩诗:
碧黛双螺合,嵯峨两髻分。祇今犹对峙,自昔岂离群。
春色披萝径,秋空缀暮云。烟光凝处紫,轻雾锁氤氲。
八、棲林烟雨
棲林烟雨 潘文海 书
1、李拔诗:
淑气调春雨,疏林抹晓烟。霏微布谷候,约略采茶前。
着屐寒犹染,沾衣湿欲穿。杜鹃声断处,仿佛散花天。
2萧克昌诗:
古木扶疏接远天,棲林佳景最嫣然。烟凝落叶霏霏下,雨散残云阵阵穿。
清磬名香僧入定,啼莺语燕鸟飞旋。小桥流出梅花瓣,乐事辋川不让前。
3、童珩诗:
远壑渹飞瀑,涧空烟雨残。满林青瑟瑟,一树白漫漫。
宿鸟惊禅梵,云樵急暮餐。相看整归咏,清磬出幽檀。
棲林烟雨 王宝基 作
三、不同“版本”的桐山八景
其实,桐山八景有不同的“版本”,身为福宁知府,李拔能为桐山八景赋诗,无意或是有意的,已从官方的角度,确认了这个版本的桐山八景,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公认度。所以2013年的桐山溪东岸滨水景观工程“灵性山水”文化主题区要确定在叠水景观的假山上雕刻桐山八景诗,征求大家的意见时,参会人员多数认为还是选用李拔的一组。这个意见得到了采纳。
另外一种版本的桐山八景,为以上八景中剔除“莲花曙月”和“御屏积翠”,而增补“昭明夕照”和“圆觉晓钟”。前二者被后二者取代,至少有两种原因,一种比如“莲花曙月”,除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人文元素较为单薄,所以人们更愿意以同在县城西边的鳌峰山上的“昭明夕照”取而代之,因为香火旺盛的福鼎六大古寺之一的昭明寺为这一景点持续加分。就如清贡生,建安、浦城训导高昊诗中所写的那样:“古刹南朝地,登临远俗氛。鸟啼山外树,人踏岭头云。塔影参天出,钟声带雁闻。兴亡思帝子,黄叶落纷纷。”其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人文内涵。
昭明夕照 刘向红 作
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流逝,原来所蕴含的人文元素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比如“御屏积翠”,御屏山在宋代是一座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小山,但随着高家的搬迁以及遗迹的无存,其人文魅力逐渐淡薄,此处也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而“圆觉晓钟”被列为“桐山八景”之一,亦是由于其充满诗情画意,闪耀着人文的光辉而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圆觉”为寺名,位于城郊福全山(覆船山)畔福鼎一中校园内,原名罗汉寺,明代正德年间高家曾捐资修缮并舍田养僧,嘉靖年间“部文变卖天下寺院”,高家索性从官府手中买断整个寺院,后继续费资给予多次维修,并逐渐建成合佛寺与宗祠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因高大宽敞,后高氏利用该建筑物办起私塾,聘请教师为族内子弟授课。明嘉靖年间毁于倭患,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柘荣人、明万历朝湖广右参政游朴,曾就读于圆觉私塾,曾留有《题圆觉寺》诗:
圆宫性所爱,临眺不妨迟。水流无春夏,岩花自岁时。
山人谈梦幻,渔火识推移。预订他年约,归来共钓丝。
清桐南贡生施庭嘉(字亮泰)亦有《题圆觉寺》诗:
松杉荫满古禅寺,翠竹黄花遍地芳。
一阙钟声通觉路,十分月色是圆光。
古禅寺至民国初改为学堂,1938年,改办为福鼎县立中学(初名北岭中学),从此,朗朗书声取代了钟声。
圆觉晓钟 郑家盛 作
编于清光绪年间的《福鼎县乡土志》有一句话:“御屏积翠、双髻凌云、龙山霁雪、圆觉晓钟、莲花曙月、石湖春涨、棲林烟雨、罾坪渔火,皆本境名胜也。”此处没有冠以“桐山八景”之总名,但八个名胜显然就是“桐山八景”,不过我们又可以发现,这八个的组合与上列两种版本又不相同矣。
四、彭蕴章与《桐山四景》诗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名臣、文渊阁大学士彭蕴章曾写有一组《桐山四景》,给“桐山八景”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彭蕴章(1792~1862),字咏莪,又字琮达。出身于江苏长洲(今吴县)世家大族,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得中进士,初授工部主事,累迁鸿胪寺少卿,擢工部侍郎。咸丰元年(1851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寻擢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后拜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及户部三库事务,充上书房总师傅,卒谥“文敬”。在任期间,曾协同军机大臣祁寯藻,以及桂良、花沙纳、肃顺等大员采取增收厘金、发行官钞、改铸铜钱、扩大捐资及漕米海运等措施,以解决清政府因筹集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而造成的财政困难。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一月,彭蕴章因“明习掌故,勤能称职”,被朝廷任命为提督福建学政。据陈仕玲先生的考证,彭蕴章在任福建期间,曾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莅临福宁府,并在福鼎逗留,时间虽短,却能履行“衡文校士”之职责,慧眼识珠,选拔了诸如王守锐、王守愿昆仲等优秀生员,并为福鼎留下价值不菲的诗词文章。据彭氏遗著《松风阁诗钞》《归朴龛丛稿》,以及民国版《福鼎县志》统计,涉及福鼎者计有序跋三篇、诗五首,其中四首即为《桐山四景》,如下:
石湖春涨
石湖在吾郡,此地亦同名。春水碧如此,怀哉范致能。
莲花曙月
太华峰移此,倚天削不成。月明山夜碧,一杵梵钟声。
玉塘秋色
玉塘横十亩,秋色满渔庄。白露零丰草,霏霏秔稻香。
双髻凌云
仙姝留髻影,苍翠压人寰。跨虎归真去,何时放故山?
双髻凌云
这些诗句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甚至以苏州老家石湖胜迹(南宋范成大隐居处)比拟福鼎石湖,以西岳太华峰形容资国寺莲花峰迷人景致,可见作者对福鼎山水爱慕有加。
但为什么彭蕴章只写“桐山四景”而不是“桐山八景”,不得而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