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在陇南考(三)

颛顼在陇南考(三)

首页角色扮演蜀山仙纪更新时间:2024-08-03

颛顼(zhuān xū),姬姓,高阳氏

颛顼是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帝喾继位,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据《史记》记载,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他有非凡的经历和超人的力量,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颛顼、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

颛顼(zhuān xū),姬姓,高阳氏 ,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之一。

颛顼辅佐少昊有功,封地在高阳,故号高阳氏 。少昊死后,打败争夺帝位的共工氏 ,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号“高阳氏”。始都穷桑,后迁都商丘。

一、高阳在梁州

据东晋常璩著《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伏羲),与巴同囿(方四十里为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则井络垂耀,江汉遵流。“华阳”一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华阳黑水为梁州。”意思是说华阳、黑水之滨是梁州。常璩在《华阳国志·序志》中说:“唯有天汉,鉴亦有光。实司群望,表我华阳。”且注释说将汉水作为华阳地区的标志。《华阳国志》所记地区华阳,其地因在汉水流域而得名为“华阳”。《华阳国志》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在《诗》曰:“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其应上昭于天。又曰:“惟天有汉”

二、高阳在蜀山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史记·三代世表》中《谱记》记载:“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立。封其支庶于蜀立,历虞、夏、商。周衰,先称王者蚕从。”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桓水出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桓水即白龙江,它的源头在甘南州舟曲、迭部。羌中即陇南市武都区,桓水的东北蜀山应在陇南市宕昌县、礼县境内。据唐《阿房宮赋》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的木料是蜀山的,蜀山应在桓水和渭水之间,“覆压三百余里”的木料才能运到咸阳。《尔雅·释山》云:“山独者蜀,故名”。据《后汉书·南夷西南夷列传》说:“山,在成州上录县南。《三秦记》曰:仇池县界,本名仇维,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在仓洛二谷之间,常为水所冲击,故下石而上土,形似复壶。”《仇池记》曰:“仇池百顷,周九千四十步,天形四方,壁立千仞,自然楼橹却敌,分置调均,竦起数丈,有逾人之功。”蜀山应在陇南市境内,我认为应是伏羲出生地仇池山。

三、高阳在昆仑山

地处仇池(古称武都海)边的成县小川镇在1958年以前叫昆仑乡,现小川镇内有昆仑山。氐羌族把湖泊叫“海子”,在成县低洼地带形成的仇池也叫“西海”,徽县伏镇低洼地带形成的河池也叫“东海”。屈原在《离*》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路不周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不周,指不周山,也称嶓冢山、齐寿山。译文是,我是轩辕的直系子孙啊,想拜访祖源昆仑,却遥不可及。如走到不周山,再向南行至“西海”,就到目的地了。表明处于成县的“仇池西海”,就是屈原时时牵盼的祖源。诗圣杜甫在《木皮岭》中有云,“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来到成县看见鸡山和南山山脉后,感慨自己终于看到了昆仑悬圃。王逸《离*》“朝濯发乎洧盘”句注引《禹大传》曰:“侑槃之水,出崦嵫之山。”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谓《禹受地记》与《禹本纪》为一书,梁崔灵恩《三礼义宗》则引其佚文一条为:“昆仑东南五千里之地,谓之神州。”从以上三条佚文的片言只语看,诸如昆仑、瑶池、仇池(河池)、神州、洧槃、崦嵫等,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名,昆仑是著名神山(见《山海经》所记);瑶池即“仇池”,见《穆天子传》,周穆王与西王母曾在此会饮;崦嵫,则是“日所入山”之地(王逸《离*注》)。《山海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西汉水源头齐寿山,古名崦嵫山、嶓冢山,也称寿丘。汉水即是王逸《离*》“朝濯发乎洧盘”句注引《禹大传》曰:“侑槃之水,出崦嵫之山。”

四、高阳在巴

巴人是伏羲的后裔。据《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皞(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顾向,是为巴人”。

巴人是黄帝的后裔。《华阳国志、巴志》载: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据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其君世上未闻。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

巴人和秦人是同一祖先。《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这说明秦人的祖先,是帝颛顼的后裔叫女脩。女脩纺织的时候,有一只玄鸟生蛋落下来,女脩就把它吃了,生下儿子大业。据《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皞(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巴人和秦人都是咸鸟生,是同一祖先。

《说文》曰:“巴,蛇也,或云食象蛇。”据《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三年而出其骨”

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伏羲),与巴同囿(方四十里为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巴山),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则井络垂耀,江汉遵流。”蜀与巴同囿(方四十里为囿),蜀山在陇南岷峩山,巴应在大巴山北端陇南市徽县境内,巴人是中国古代西南及中南地区的一个部落。据专家学者考证,“巴”的地域范围大体界定在重庆全境、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东至宜昌、西达川东的地区,。

传说在殷末,巴和蜀都曾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巴人有著名的“巴渝舞”,“歌舞以凌殷人”。武王克殷后,曾封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大概建国在汉水中游。巴在春秋时和邻近的鄾﹑邓﹑申﹑楚等国都有交往,和楚还有婚姻关系。但后来也被楚所并,为楚汉中郡。在今重庆东部涪陵地区当时还有一个枳巴,战国后期灭于楚。秦在灭蜀国之后,随后也灭掉建都江州(今重庆)的巴国。后又从楚夺得大片巴地,建立巴郡。秦灭巴蜀,为进一步灭楚和统一六国准备了条件。

五、高阳在仇池

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伏羲),与巴同囿(方四十里为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则井络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夏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星应舆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与秦同分,故多悍勇。在《诗》,文王之化,被乎江汉之域;秦豳同咏,故有夏声也。有周之世,(蜀)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古时指仇池山)。

六、高阳在若水

昌意定居于若水之后,又迎娶了一名蜀山氏的女子,名叫昌仆。蜀山就是岷峩山,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而已,现在四川的标志性山叫峨眉山,是不是从蜀地来的人把岷峩山叫成了峨眉山。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蜀山氏实际上就是西陵氏。昌意居住在蜀地,又娶母亲的族人为妻,似乎也是情理之中。昌意与昌仆结合生下一个儿子,名叫乾荒(或名韩流,因字形相近而伪)。在传说中,乾荒“娶淖子,曰阿女”。根据学者的研究,这个“淖”字与“蜀”字相通,所以或许阿女同样来自于蜀山氏。乾荒与阿女育有一子,名叫颛顼(zhuān xū)。相传,颛顼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被推举拥立为新一任天下共主。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又被推举为天下共主,被称为帝喾(kù)。或许正是因为自己族人与蜀地的种种联系,帝喾成为天下共主之后,将他的支系子孙都分封在了蜀地。相传后来的古蜀王蚕丛,便是颛顼的后代。而且秦景公大墓的发掘也证明了秦人乃华夏族裔,其中一个编磬上铭文:“高阳有灵,四方以鼐”。帝颛顼号高阳,黄帝的孙子,这说明秦人和蜀人是同一个祖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