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の武士:与其狂妄地追求永恒,不如抓住瞬间的残美

樱花の武士:与其狂妄地追求永恒,不如抓住瞬间的残美

首页角色扮演死神新寂单职业更新时间:2024-08-03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一本樱花为象征,探讨日本人的审美和精神的书,名字叫做《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

樱花被日本人视为国花,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日本人骨子里那种 “与其狂妄地追求永恒,不如抓住瞬间的残美”的精神底色。

本书以日本社会生活中的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为切入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生死之道的领悟,作者有意识地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历史,通过对日本人精神底色的探究,为理解日本民族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颖的视角,让读者感受了日本文化那种“具体入微”的美丽,尝试了那种“花是樱花,人是武士”的“忍恋终极”的落花之美。

1.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樱花之所以成为日本的象征,是因为樱花的精神。

樱花的生命很短暂,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七日”。就是说,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只有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

最为重要的是,樱花总是在开得绝美的时候顷刻间凋零,不污不染,非常干脆,那份绝决就有了令人震撼的力量,这就是樱花精神,也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樱花情结”。

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在平安幕府时代,武士们将樱花的瞬开瞬落,当作他们“视死如归”的气概,认为人生和樱花一样短暂,应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迹。武士们如果失败,就在樱花树下剖腹自尽。

相传,以前樱花只有白色,英勇的武士选择在心爱的樱花树下剖腹,所以樱花树下血流成河,从此樱花开出了红色的……樱花的花瓣越红,说明树下的亡魂就越多,就越体现了“日本的精神”。

日本是樱花的国度,一到春天,樱花似雪,游人如织,不绝如缕,大有洛阳赏牡丹之势。这个美丽的岛国,大到街道、旅店,小到雕梁画栋、手帕、扇子,处处都有樱花的图案,樱花已然成为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被人民奉为神明一般的存在。

日本的樱花,花期一到,约好了似地便雪一般的铺开来,鲁迅先生曾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颇为壮观。

走进公园,大片大片的樱花像彩云一样盖在头顶上,风来花舞,樱花瓣儿像雪片一样纷纷坠地,这就是让日本人感动甚至心酸的“樱花雨”。

2.所见之处,无不是花;所思之处,无不是月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进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俳句,是日本“俳圣”松尾芭蕉的作品。静谧的古池塘边, 万籁俱寂, 一切似乎凝然不动。忽然,传来一只青蛙跃入水中的声音。全诗到此戛然而止, 似乎一切都已说完, 又似乎一切都未说完。古池、青蛙跃入水、水声,三者的微妙配合,给读者留下钟声般袅绕的无穷余味。

所谓俳句,是一种由三行17字音组成的日本传统诗歌。原称俳谐,是以表现市民生活为主的诙谐诗。但是,到了松尾芭蕉这里,他一改俳谐的滑稽性,开始追求诗的严肃性和意境美。

他在《笈之小文》中写道:西行的和歌,宗祇的连歌,雪舟的绘画,利休的茶道,“其贯道之物一如也”。不同的艺术,含有相同的“花月”之心。他们“以四时为友,所见之处,无不是花;所思之处,无不是月”。

松尾芭蕉的俳句,都根柢于禅,都有一股子深深的寂味。

春天刚来,鸢飞鱼跃,可是在他看来,春天就要归去,鸟和鱼同他一样,莫名地悲哀起来,他要代万物立言,要言出“物哀”,所以就有了俳句“鸟啼鱼落泪”。梅雨一来,春花都谢了,可还有松,有竹。在小仓山常寂寺,他一边感受南风的凉意,一边吟出:“赞美松杉,南风喧。”

到了秋天,一连几天秋雨,草庵积水了,菊花被淹。数日,积水退去,松尾芭蕉发现:“雨水淹没后,菊枝复挺立。”菊花能复活,不是命贱易活,而是因为她坚韧,似忍者。而冬天的俳句,不能没有雪。他写道:“初寒降雨,猿想小蓑衣。”冬天的雨,寒入骨,连山里的猿猴,也想披件小蓑衣来过冬。

关于那首著名的俳句,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松尾芭蕉在创作这首俳句之前,佛顶和尚去拜访他。佛顶问:“最近如何度日?”芭蕉答曰:“雨过青苔湿。”佛顶又问:“青苔未生之时,佛法如何?”芭蕉答曰:“青蛙跳入水里的声音。”

可见,芭蕉俳谐中的“古池”、“青蛙跃水”、“声响”都是禅宗里时、空、虚、无的象征。“古池”是没有时间的冥想,在“青蛙跃水”的导引下,发出激发生命跃动的“声响”,层层荡漾,抵达永恒的彼岸。

这种幽深的禅意,是只属于日本的空寂之美,理性主义者们严格精确区分的沙粒与世界、野花与天堂、有限与无限、刹那与永恒,在这首诗里进入了一个无差别的契合境界,世界恢复了整一,人性恢复了和谐。

3.向死而生,落樱之美,诱人祈望死亡

日本有一句著名的谚语, “花是樱花,人是武士”,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樱花与武士,命运酷似。

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一株开满了花的樱树纵使美,给人的感觉也是单薄的,惟有一座开满了花的樱林,才能让人感觉春意逼人、美不胜收。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其次,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零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零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零,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武士道的精髓与樱花的气质如出一辙,绝对的绚烂和坚韧之后是轰然的死亡,这正印证了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武士道的理想境界不是生存,而是死亡,田园终老的武士不是好武士,战死沙场或者自*才是理想的归宿。

武士道的真谛,就是看透生死,于生死两难之际,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而为了在关键时刻涌出死的决意,平素就应该视死如生。当你觉得什么时候死,都无所谓时,死反而会转化为生。

死,什么时候,以怎样的姿态来探望我们,谁也不知道。非情的世界,偶遇残酷的命运,要平静地接受它,不动如山。在神的眼里,所有人事,都不过如落花一瞬,所有的是非、善恶,都可以忽略不计,唯有美,被神关注。

花美数日,人武几时?人不能选择生,但可以选择死,武士之死,如落花一瞬,美之极矣!落花一瞬,虽然是死,却死得从容,死得美艳。而武士道就是死之道,带着美感赴死,是武士道精神得以确立的根本。

在死神面前展现绝美姿态,便是日本武士一生的追求。真正的武士上疆场之前,用香熏透盔甲,在铠甲插上花,而去打那一场必败的战斗。作为武士,不能肮脏难看的死,要死得如落花一瞬的美。

追求落樱般瞬间之美,在最美的芳华消逝,变幻出樱花漫天的景致,令死也沾染着神性的美感。西行法师曾吟诵道:我愿春之际,死于花之下,于释迦涅槃望月日。落樱之美,诱人祈望死亡。

编辑:莉莉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