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友人周南老家族及《天香深处图》考析

倪瓒友人周南老家族及《天香深处图》考析

首页角色扮演蜀山仙云更新时间:2024-05-09

关注 书艺公社 与万千书坛精英,

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来源 | 《美术大观》2023年第8期

作者 | 车旭东

分享 l 书艺公社(ID:shufaorg)

倪瓒挚友周南老及其父周文英、子周敏三代,在元代至明初的文人交游活动中较为活跃。周氏家族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之后,元代迁居常熟,是医学和官宦世家。辽宁省博物馆藏元人《周文英诗志传合卷》是了解周文英生平的重要作品。而倪瓒晚年居苏州,为周南老、周敏父子创作了不少诗文书画,如《雨后空林图》《幽涧寒松图》等。周敏为追溯先祖荣耀、克振家声,并承继高尚德行,将斋号命名为“天香深处”。倪瓒、张绅皆作文以记,而王蒙、赵原、徐贲等人亦为之绘《天香深处图》。本文结合文献与实物,探析若干本《天香深处图》的情况。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在元末明初游历于苏、松一带,交游广泛,是当时文人书画交游圈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其交往较契者,所谓:“元镇交惟张伯雨,陆静远,虞伯胜及觉轩王氏父子,金坛张氏兄弟,吴城陈惟宣、惟允,周正道,陈叔方,周南老,其他非所知也。”[1]其实,周南老,字正道,“周南老”与“周正道”是一人。倪瓒去世后,周南老为之作《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这是了解倪瓒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从中可见二人情谊深厚。前人对周南老并无详细研究,而周氏及其父周文英、子周敏在当时文人交游中也较为活跃,不少艺术家为他们创作过书画,特别是王蒙、徐贲等都为周敏画过《天香深处图》,见于文献记载或传世者有若干件。本文从周氏家族出发,结合书画作品,探讨周氏三代的书画交游活动。

一、周氏家世与周文英

《吴中人物志》记:“周南老,字正道,长洲人,洪武召与翰林太常同议郊祀诸礼。礼成,移临安府,居后归卒于乡,所著有《拙逸斋稿》,别有《姑苏杂咏》。子敏,字逊学,署本县学教谕。”[2]时人吴沈作《周先生墓碣铭》[3],知周南老出身汝南周氏,先祖周浚在西晋时担任扬州刺史,唐末周氏避乱于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周南老九世祖周辅成为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八世祖即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号濂溪,官至虞部郎中。七世祖周寿,1082年进士,授吉州司户,终司封郎中。周寿之子季仲,任德化县丞。寿之孙兴裔,以和州观察使扈跸南渡,后镇守常熟,抗金战死。兴裔子昺,为南老高祖,封迪功郎,任常熟县尉,于是举家居常熟。曾祖周玙,承事郎,官秘书省检阅文字。祖父周才[4],一名材,字仲美,宋末领沿江制机检察水部兵,德祐元年(1275)降元,奉檄安抚属邑,制止军卒摽掠,著《宋史略》《吴塘稿》等。

周南老之父周文英,字上卿,别号梅隐,又号紫华,生卒年为1265年至1334年。[5]《正德姑苏志》将周文英列入“释老”[6],记其读书好道,并巧遇一位“幸道人”。道人向其现示神迹,并作诗赠别,又传神鼎供其修炼。周文英去世前,以幸道人书法展玩一过,端坐而逝。这段奇遇又被详细记于《吴中人物志》中。而幸道人的“留诗”书法至今仍存,即辽宁省博物馆藏元人《周文英诗志传合卷》[7]中的一段,著录于《秘殿珠林三编》[8]。

此卷第一段草书为致“梅隐周兄”,即周文英信札,言:“火云水虎,风云间阔,亦一时之良遇也……”落款“幸区区下卿顿首”“戊子仲冬于存心堂”,作于1288年,符合《吴中人物志》“至元戊子,幸先生过吴城”的记载。由内容看,此书即幸道人手笔。《绥宁县志》“仙释”载:“幸道人,名信忠,明时邑人,修行九龙观,初敛迹不为人知。渠阳旱,迎忠往祷江东,民去浮桥难之。忠张盖渡水,履不为濡,及祷以镜渍墨顷郎云生雨□水涌,民欢,人乃以为仙云。”[9]有学者认为,杨维桢撰墓志铭中说幸道人“将过洞庭而西游”,幸信忠所居的绥宁就在洞庭湖之西南,所以周文英奇遇的幸道人很可能就是幸信忠。[10]

第二段为杨维桢受周南老之请而作的《周上卿墓志铭》(图1),言周文英少年聪慧,其父患疯疾,医人束手无策。于是文英自学医术,并供奉纯阳真人像,好神仙之术,折节问道。后幸道人至,并赠药,其父服药后即痊愈。道人又授丹鼎、神诀,留二诗别去。此记作于1359年,杨维桢64岁。杨维桢善行草书,体势奇崛,汪洋恣肆,而此铭是其仅见的小楷,具有方折险劲之态,可知源于欧阳通。

图 1 ˉ 元人《周文英诗志传合卷》中的杨维桢《周上卿墓志铭》ˉ 辽宁省博物馆藏

第三段为张适抄录“青城山人龚致虚”撰写的《周上卿传》。“龚致虚”无考,应是周文英道友。张适,字子宜,吴县人,元末隐居不仕,明初宋濂荐修元史,拜工部都水郎,后以多病免。传中详细描述了周文英与幸道人相遇的经历,又言其于道家之学颇有所成,“尝手校道经、丹书、灵宝诸家斋料,皆诣精奥”,“湖海间好道之士咸仰慕之”。周氏去世后,葬于常熟虞山祖茔,后墓毁于道,周南老将之改葬于吴县胥台乡星原之道山。传又记:“上卿尝受知于嗣汉三十八代天师广微,锡以三洞经箓法师、高元上卿之号,佩三山符箓。赵文敏公手书‘紫华真逸’扁其斋居,故时人称之为‘紫华先生’。”“广微”为张与材,字国梁,号薇山,被朝廷授任正一教主,主管三山符箓。嗣授三十八世袭掌江南道教,元武宗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卷后又有倪瓒“壬子”(1372)与次年题跋观款,收录于《清閟阁遗稿》中。从内容可知此卷原本还有高启为周文英所作之文,今已不存。

此外,卷后还有“上清嗣师陈天尹”题的两处观款。其人无考,但款题又钤“太虚”“天上余支人间仙裔东华祖教上清宗师”“九老仙都君印”等印。“太虚”应是其号,而“九老仙都君印”是宋徽宗赐上清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的玉印,为历代上清宗师掌管的祖传之宝。陈天尹观款言“以祖印证盟稽首”,可知他就是茅山上清第四十七代宗师,前人论述甚详。[11]而题款时间应早于其后汪中所题的洪武十三年(1380),可知他活动于元末明初,该卷对于确定他的身份有着重要作用。卷末还有“拜观”二墨字及其上的“太子少师姚广孝图书”。姚广孝于永乐二年(1404)被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姚广孝”,1418年去世,所以此卷当是此期他从周家见到并寓目、题跋的。

上述传中提及赵孟????曾为周文英题写匾额,其实赵氏还于至元辛卯(1291)为周文英绘《炼液图》[12],可知二人有所交游。此图绘周氏坐于山中炼丹,卷后书小楷《黄庭经》,并识:“周上卿,吴之隐君子也。擅轩岐之业,尤修精好道,以百家众技,无不究心,余切慕之。往岁曾过其居,识其人,并署其室之额,经五载矣。予向留京邸,无由接见,于退朝之暇,漫写小图,并摹《黄庭》一篇寄赠。他日客中叩其庐者,此卷可作一公案。”[13]卷后还有任士林、李仲宾(李衎)、王达、鳌叟(王绂)、李伯父、祝枝山等题识。

以上传记主要记录周氏的道教奇遇和成就,而倪瓒言其“仕虽不显”,知其还担任过官职。周文英父子均题跋过宋魏了翁《古今考》,周南老跋曰:“泰定甲子,先君文英任盐官州幕职。时知州方公存心乃虚谷先生冢子,间尝论《易》,盖先君深嗜《易》学也。每以魏文靖公《十七家易集义》为言。”[14]“虚谷先生”为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人。方存心即其子,泰定元年(1324)知盐官州。此外据《周先生墓碣铭》又知其任松江府监税。周文英还于元至大四年(1311)条陈户漕简载,著为海漕久行良法。又陈杭州钞法,作《论三吴水利》,创掣淞入浏之议,建言吴中水道宜专治白茆和娄江,具有灼见。[15]其作有《泽物稿》《亲民稿》《庭芳集》。综上,周文英继承家学,又贤能好道,与当时诸多名流交游,堪称高道名士。

二、周南老及其子周敏

(一)周南老

由墓志知,周南老生于1301年,逝于1383年。周南老去世后,其子周敏请金文徵作行状,请吴沈志铭。金文徵亦吴人,洪武二年(1369)官都州同知,官至国子监祭酒。吴沈为浙江兰溪人,洪武初奉诏讲经史,后擢东阁大学士。周南老早年从东南学者宗师陆文圭习举子业。陆文圭(1248—1332),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人,博通学问。后周南老以荐补信州永丰儒学教谕,又任当涂县教谕,改吴县主簿。后辟为浙省掾,“上书言时政六事,曰:开荒田、节财用、通盐法、息奔竞、辩礼分、公铨选”[16]。又除两浙盐运司知事,继授淮南行省照磨,改江浙进阶从仕郎、监价平江等处船货提调。明洪武元年(1368)征赴太常议礼,事毕还乡。

周南老妻孟氏,为元松江府判官孟潼之女。孟潼,字宗镇,世吴人,宋信安郡王孟忠厚之五世孙,以松江府判官致仕。其父文龙,历官浙东提举常平司干办,主绍慈皇后祭祀之事。孟潼晚年归隐无锡、惠锡两山之间,筑建“惠麓小隐”,其子孟栻有《惠麓小隐记》,专记其事。王蒙还为孟栻绘《惠麓小隐图》(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卷后有周南老、王鸣吉、钱逵等人题跋。而杨维桢、倪瓒、高明、钱良祐、柯九思皆有诗赞惠麓小隐,原迹不存,由孟栻抄录于王蒙画卷之后。周南老又有一女,许与张元善之子。元善,字性之,好古博学,工书画,精医术,任浙江行省官医提举。周南老传承家学,亦精于医术,著有《易传集说》《丧祭礼举要》《大学中庸章句集解》《地理会要》《医方集效》《拙逸斋稿》《姑苏杂咏》。

周南老长期在外为官,洪武初年才回到苏州,因此倪瓒与之交游大致集中于1368年至1374年倪去世之前。《清閟阁全集》“洁癖”条载:“元镇尝入城访周南老,必先使人投刺。南老礼遇特厚,凡燕室柱础之间,必先洗涤,然后延坐。”[17]周南老知倪瓒性好洁,所以“必先洗涤”,待之以礼。而倪瓒还“尝自写影留正道家”[18],周氏珍藏,一直流传至裔孙汉昭手中,可见二人情谊之契。

倪瓒的《雨后空林图》(图2)就是戊申年(1368)为周南老而作。李日华《六研斋二笔》记:“倪云林着色山水……乃为周南老作者。云岚霞霭,尤极鲜丽,所写松皆枯毫渴笔,就意为之,而天趣溢出。周南老题云:‘云林小景着色者甚少,尝客寒斋间作一二,观其绘染,深得古法,殊不易也,拙逸叟周南老题。’按南老北人之渡南者,宋遗黎也,学精三礼,寓姑苏,行极高洁有重望,以故元镇往来其家。”[19]此图是倪瓒少见的设色画,描绘精心,而周氏也对其评价颇高。癸丑年(1373),倪瓒还为周南老作《拙逸斋诗稿序》,言其:“求友从师,不惮千里。其学本之以忠信孝,友而滋之以诗书六艺。其为文若诗如丝麻粟谷之急于世用,不为镂冰刻楮之徒费一巧也。”[20]此外,二人之间有不少唱和诗作,如倪瓒有《和周正道拔时髦韵》《题顾定之为周正道写筼筜图》《和拙逸先生闲居韵》《拙逸先生赋古意见招次韵奉答》《和拙逸翁谢惠纸扇之作》《次拙逸叟立春韵》等。

图 2 ˉ 雨后空林图 ˉ 倪瓒 ˉ 元 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适有《为周南老称寿,阻雨留宿,因写竹枝就赋》,其晚年归乡后,“日与周正道、陈惟寅及季迪辈更倡迭和”[21],由此知与周南老交游较多者还有高启和陈汝秩。高启(1336—1373),字季笛,长洲人,博学工诗,为“北郭十友”之一,洪武初应召授国史编修,后获罪被诛。高启有《姑苏杂咏》,周南老复因其题,续作五言六韵,周氏后人周希孟、周希夔合编为《姑苏杂咏》二卷。陈汝秩(1329—1385),字惟寅,吴县人,穷经学古,嗜藏书画。其弟陈汝言(1331—1371),字惟允,擅画,元末仕于张吴,明初为官,坐事被*。1359年,周南老登苏州穹窿山,留宿于海云院中,并观赏百丈泉赋诗。他还请陈汝言作画,以赠允元禅师,即《百丈泉图》(图3)。周南老题曰:“己亥(1359)春仲,留海云三日,登山观百丈泉,尝赋此诗。公余每追想山泉清胜,遂征能画者图其仿佛,并写诗于上,奉寄允元禅师,以寓景仰云。”图上还有吴县尹张经(字德常)、钱塘僧人德祥、嘉兴朱逢吉等人题诗。

图 3 ˉ 百丈泉图 ˉ 陈汝言 ˉ 元 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倪瓒《雨后空林图》上又有吴叡(张雨诗)[22]、袁华、陆颙题,诗堂有钱仲益、朱逢吉、王达、顾禄、张枢题。《式古堂书画汇考》记“江贯道山阴会真图”(《江村销夏录》称“江贯道长江图卷”),有青丘生(高启)、张适、徐贲、周南老、韩宜可、杜环、金问、钱绅、陈绍先、张伦、王汝玉、陈继、倪瓒等二十五人题跋,文徵明在卷后详细考证诸人身份。由此亦可想见周南老在当时交游之广泛。而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倪瓒《溪亭秋色图》有周南老题跋,落款“拙逸老人为启中赵君题”,但钤印确实为“子英”,周南老并无此字号,当时仅袁华字子英,所以此图存疑,前人已有论及[23]。

(二)周敏与倪瓒

周敏,字逊学,正德《姑苏志》记其“洪武中举,任长洲县学教谕,后与金华胡隆成同召,以亲老辞归亲,终改广东军器局副使”[24]。国子助教贝琼有《送周逊学赴长洲儒学教谕序》[25],作于洪武六年(1373),周敏即此时上任。而倪瓒为周敏作《幽涧寒松图》(图4),题诗后言:“逊学亲友秋暑辞亲,将事于役,因写幽涧寒松图,并诗以遗之,亦若招隐之意云耳。七月十六日,倪瓒。”周敏先任教谕,后“与金华胡隆成同召”入京,且倪瓒去世于1374年11月,所以此图应即该年所作。

图 4 ˉ 幽涧寒松图 ˉ 倪瓒 ˉ 元 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374年6月,倪瓒居苏州,为张适作《乐圃林居图》。[26]倪瓒又有《与周正道》言:“七月三日偶入城郭,获承教益,又辱馆遇之者,兼旬贤父子亲爱,而骨肉之可谓备至,仆将何以报称哉。令嗣逊学已启行未耶?恐尚未行,幸为道谢。奉别忽四日,想惟玄默成帷坐进此道,世虑消尽,如浮云之净扫也。仆随世浮沉,业缘未了,如君之有佳子,可谓万事足,它何忧哉。但嘱其早还,勿为留。”[27]这年7月3日,倪瓒至苏州居周家,离别四日之后作此信,称周氏父子感情深厚,又问及周敏是否启程入京,且希望其勿要应征为官,早日返乡。而后7月16日即作《幽涧寒松图》,亦表达希望周敏归隐之意。而周敏显然也听从了父亲和倪瓒的劝告,“以亲老辞归亲”。这年2月,倪瓒还作《浦城春色图写赠逊学》:“逊学亲契其先世居闽之浦城,为写浦城春色图”[28],以追忆和纪念周氏居于福建浦城的先祖。

倪瓒还有《次逊学广文舟出金焦山韵》《次逊学道经锡麓怀外家韵》《题周逊学天根月窟轩》等,均为周敏作,“天根月窟轩”应是周敏斋号之一。1372年倪瓒《题周逊学府君遗翰后》曰:“周逊学氏之先大父制机府君之手书,犹足以想见前人风流也”[29],“制机府君”是担任沿江制机检察水部兵的周才,实为周敏曾祖。

周敏亦与苏州一带的文人多有交游,如王立中(1309—1385,字彦强)为其作《山水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再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友竹轩诗文》卷,有周伯琦、邾经、秦约、詹参、陆仁、莫礼等十二人题跋唱和,均为崔天德而作。其人字君谊,吴江人,因喜竹之清雅,在斋轩之南种竹,自号“友竹”,所以自1366年至1369年,请文人名士歌咏诗跋,汇成一卷,这就是元代流行的别号、斋号诗。

三、《天香深处图》

周敏斋号为“天香深处堂”,著名画家如倪瓒、王蒙、赵原、徐贲等均为其画过《天香深处图》。此图传世有若干本,也有见于文献记载而今已不存者。如倪瓒《赵善长氏妙于绘事,以荆、关法为逊学周君画天香深处图,复赋此篇》[30],是题跋赵原之图,然图已不传。从倪瓒另一篇《题天香深处卷后》,可知周氏此斋号的寓意,题曰:“周逊学读书养亲,孜孜嗜古学,行隐居而急义……自宋道国公濂溪先生之裔,有八世伯祖寓建宁之浦城,登绍圣四年乙未科,仕至吏部尚书,徳业昭著。五子皆进士,荣显于朝。所居有仙桂堂、天香亭、天雨清芬楼。户庭之间,佳树纷列,秋风扇凉,香气远达……逊学长自玉立,勤俭自持,遇人有礼节,而纯笃能尽力于孝养,卓然颕出乎流俗矣。左丞相伯温甫深期其必绍隆乎祖德也,既名其端居之室曰‘传桂’,又曰‘天香深处’。周公其善夫取喻矣,匪芳之馨,惟德之馨,绳其祖父光远以有耀,非子其谁哉!”[31]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记:“又见倪迂《天香深处》短卷,画法尤精,题识娓娓可诵”[32],或许上述长题是倪瓒题自作之图。

题中所言官至吏部尚书的“八世伯祖”,即周武仲(1074—1128),字宪之,绍圣四年(1097)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出使辽、金。南宋官至刑部、吏部尚书。其人博学富才干,书得欧阳询笔法,尤以文学名世。查《周氏族谱》[33]可知周敏与周武仲同宗,可追溯到南朝周炅,字文昭,历仕梁、陈,为安州刺史。炅有二子,长子受,次子清明,周敏一支即周受之后,而周武仲一支为周清明之后。“左丞相伯温甫”为周伯琦(1298—1369),字伯温,1357年拜江浙行省左丞。“天香深处”就是周伯琦为周敏所取,又曰“传桂”,期待他能继承先祖德行。所谓“天香”,不仅指种植桂树的芳香,而且比喻高尚的品德。

倪赞与高启都有《题周逊学天香深处卷》,均为七律诗,亦不知是题何作。清吴升《大观录》记有“徐幼文天香深处图”[34]立轴,作者徐贲纪年为“癸丑”,即1373年,款:“余既为逊学画《天香深处图》,后七日复赋此诗,蜀山人徐贲。”徐贲(1335—1393),字幼文,号北郭生,长洲人,元末为张士诚僚属,“北郭十友”之一。其画宗董巨,笔墨清润。

明代李日华也记一件《天香深处图》,言友人“出一画轴见示,标曰《天香深处》,笔踪极谨细,如王叔明。所写松桂层层,草堂前列植桂,与奇石相间,委系奇作。观者定为王荆公介甫之迹,以石边有细书‘王安石作’四字故也。然谛详‘安’字下‘石’字,乃模糊而以笔润补者,意其为王安道履所写耶?安道作《华山十二图》,余曾见其青柯坪一幅,正类此。且荆公生平作字草草,类有极忙事者,人方讥其人生那得许多忙事,岂能耐意为此耶?且古记绝无善画之目,何得突出此轴?大都炫奇无识者,以其不经人见,而信意妄指,以诳昂直耳”。[35]此作也是描绘周敏天香深处堂,说是王安石作,甚为荒谬,李日华鉴定为王履作,应当可靠。王履(1332—?),字安道,昆山人,精通医术,亦擅画,尝作《华山图》册,晚年归乡。周氏是医学世家,或许与王履有所往来,可以理解。只是此作不存,不知如何。

王蒙和杜琼名下也有《天香深处图》立轴传世,均藏上海博物馆。王蒙一幅款署:“至正辛卯八月既望写天香深处图。”即作于1351年,又有王达、仇远题诗。王达(1343—1407),字达善,无锡人,明洪武中举明经,历官大同府学教授、国子助教。仇远(1247—1326),字仁近,钱塘人,元代以诗名,擅画工词。仇远1326年就已去世,不可能题跋王蒙1351年的画作。此图画法也与王蒙有差距,鉴定家徐邦达和傅熹年认为是“旧仿作”“旧伪”[36]。而杜琼之图题诗后言:“曩余与逊学同游京师,于都市得其旧藏《柘溪别业图》,信乎神物,复归于积庆之门。今数载,逊学以此纸索画,余为天香深处图,并赋短言以赠之。天顺七年岁次癸未秋七月,东原杜琼。”知作于1463年。周敏的生卒年虽不能确定,但主要活动于元末明初,不可能活到1463年,更不可能与杜琼(1396—1474)同游京师,所以此作存疑,徐邦达也认为是“旧伪”[37]。

事实上,上述杜琼题跋是改写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香深处图》(简称“台北本”,图5)后汪中之跋,诗内容一致。汪中又题:“曩余与逊学同对制策,余留而逊学以亲老归。乃于都市得其旧藏《柘溪别业图》,信乎神物,复归于积庆之门于戏盛哉。获观天香深处卷什,勉为赋此,以志岁月。洪武庚申秋孟,前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严陵汪中题。”作于1380年。汪中其人无考,由内容和时间知他确实与周敏一同应召至京。而汪中也在该年(洪武十三年)题跋上文提及的《周文英诗志传合卷》,两处书法一致。两卷都是周氏的家传之物,汪与周相识,所以得以观赏并作跋。

图 5 ˉ 天香深处图 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本著录于清人胡敬《胡氏书画考三种》中[38]。画面右侧丛树茂密,掩映着一座书斋,斋中文人独坐读书。画面左侧绘江水浩渺,有人乘舟前来,画面右侧边缘款署“鹤山老樵”。卷后有“吴人王鸣吉”“句吴古潜”题诗,又张绅作《天香深处堂记》一篇,还有郭睿、刘绍、温陵僧智洁、蜀人杜康祖、严陵汪中题跋。王鸣吉,吴人,元代为常熟县教官[39],洪武初任苏州府学训导,曾题王蒙《惠麓小隐图》、赵原《溪亭秋色图》等作。张绅(?—1385),字士行,吴县人,祖籍登州(今属山东),元末仕张士诚,明初官至浙江左布政使。其人工书善画,是江南著名文人。

张绅《天香深处堂记》曰:

植物之于人,五七载十载止矣,鲜克终其身……周氏之桂在宋东京时,亭之以“天香”,堂之以“仙桂”,而又楼之以“天雨清芬”矣。金蹙宋历元及今,周氏徙居吴,其孙敏所居,复有所谓“天香深处”者。敏谓余言,其祖讳武仲者,登宋哲宗绍圣四年辛丑进士,五子又同登元符进士第。堂与楼亭,相继建于绍圣元符间。自今癸丑上溯六甲而得辛丑,三百三十六载矣。至敏九世矣,又能复举进士,典教官,桂无恙也。其流芳之远,固非娱目契心一时者比,是可尚也……敏之言乃曰:“方建楼与堂亭时,吾族方盛大。吾祖历官吏部尚书,居室宏丽高爽,极一时之盛,吾父祖尤能闻之长老。宋南渡,周氏居吴,累世至敏,以清约自守,所居卑陋,不能继先世,敏不肖莫大于是”……四百年间,周氏可谓善守而能屈矣,能无通且伸乎,题其榜者云。齐郡张绅记。

可见周敏的天香深处堂是为了追溯先祖科举辉煌、家族兴旺的荣耀,借此希望重振家业、兴盛家族。周武仲确实是绍圣四年(1097)中进,但这一年为丁丑年而非“辛丑”,而自张绅作记的“癸丑”(1373)上溯至绍圣四年,应是276年。若按其算的“三百三十六载”,应是丁丑年(1037),或许是其计算错误。张绅书法受赵孟????影响,如题南宋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题《百尺梧桐轩图》(上海博物馆藏)等,结体稍显扁平,行笔腴润朗健。而此处书法行笔瘦劲,结体欹侧,不类张绅风格,应非其亲笔真迹(图6)。但此纸上又有周氏“天香深处”“天雨清芬楼”“天根月窟”等印,而无张绅钤印。所以推断本文是张绅作,书法或是周氏请人抄录。因《天香深处图》有不同版本,张绅亲笔只有一件,其文论述原委甚详,所以周氏抄录副本,裱于此作之后。如王蒙《惠麓小隐图》,卷后周南老、王鸣吉题诗为真迹,而杨维桢、倪瓒、高启等13人题诗则是孟潼之子孟栻抄录的。

图 6 ˉ《万松金阙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与《天香深处图》卷后张绅题字对比

清李佐贤《书画鉴影》也著录一卷“王叔明《天香深处图》短卷”[40],画右侧落款“鹤山老樵蒙”。画上有乾隆御题,属清内府旧藏,但未经《石渠宝笈》著录。卷后有与上述张绅内容相同的一篇《天香深处堂记》,落款却是“河东张翥”。张翥(1287—1368),字仲举,晋宁人(今属山西),从仇远学诗,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张翥晚年直至去世,一直在大都为官,未必与周氏相识。且文中有“自今癸丑上溯……”即1373年,此时张翥已去世,不可能作此文,所以此文是抄录自张绅,而托名为张翥。该卷后有李祁、张达善、陈沂题跋,而李祁之跋是抄录王鸣吉“邃馆隐重岗……”一诗,张达善又抄录汪中“金飚动天阙……”一诗,可见这两人题跋亦伪。

台北本落款“鹤山老樵”,其人无考。而后一本署“鹤山老樵蒙”,王蒙因隐居杭州城外的黄鹤山,故号黄鹤山樵。但未见王蒙其他作品中有自署“鹤山老樵”者,仅顾禄题王蒙《铁网珊瑚图》称“鹤山老樵列仙徒”。王蒙1363年投奔张吴政权任长史,此后一直居吴,应与周氏相识,可能为其作画。但王蒙款的清内府旧藏本笔墨与其真迹差距较大,疑为伪作。至于台北本,山石多用短披麻,笔墨苍率,有元末明初风格,有可能是临摹王蒙原迹,但笔墨特色又有不同。总之,台北本图和卷后各段题跋的纸张材质不同,或是周氏后人从各图后移配而成的。

结语

“天香深处堂”是为了纪念祖先和家族辉煌,并以继承盛德自勉,目的是克振家声。但周敏自言“不能继先世,敏不肖莫大于是”。其实周氏父子在明初被朝廷征召,有机会为官,但均辞官回乡。周南老或因年迈,为何周敏要辞归呢?这应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周氏受身边友人影响有关。元末张士诚占据苏州,并优待文人,不少江南文人汇聚于此,彼此间翰墨诗画交游,唱和宴游繁盛,这从与周氏相关的诗文书画可见一斑。然而朱元璋平吴后,对苏州实行高压治理政策。特别是曾依附于张吴政权的文人身份更为敏感,不少人死于非命。著名的“吴中四杰”均因严酷的政治而死难,“北郭十友”中亦有一半人死于非命。[41]如周氏的友人高启因魏观案而于1374年被连坐腰斩,陈汝言和徐贲都出仕明朝,但分别于1371年和1393年获罪而死。在如此肃*的氛围下,文人们只能避世隐遁,远离政治。倪瓒感慨:“老景侵寻,亲朋沦落殆尽,虽近在跬步……尚不得数数晨夕。”[42]所以周敏听从父亲和倪瓒的建议而辞归回乡,是明哲保身之举。

周氏子孙虽未能身居高位,但也以继承先祖高尚的德行为己任,周敏之子周汝任安溪主簿,周渊任遂昌知县。特别是其孙周纲,任广东融知县,“治融十有八年,有惠政于融。成化中,都御史韩雍以融人思纲不忘,奏纲子奎为融丞,未几,进摄知县,兼摄罗城、怀远二县,后丁母忧”。[43]周纲还藏有《濂溪遗芬图》,是周敦颐的肖像画,徐有贞题言:“领取濂溪一瓣香,千古万古流芳誉。求之其心不求迹,粉墨形似何拘拘。”[44]亦是纪念先祖,以继承祖先高尚的品德和才学自勉。综上可见,周氏以崇文尚儒、雅好文艺、仁孝善政为家风,是医道世家和官宦世家,其家族活动在元代至明代的文化史上值得注意。

注释:

[1]顾元庆:《云林遗事》,载张小庄、陈期凡编著《明代笔记日记绘画史料汇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第76页。

[2]张昶:《吴中人物志》,载《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第54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267页。

[3]吴沈:《周先生墓碣铭》,载《吴都文粹续集》卷三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4]郑僖:《宋沿江制机检察水步兵周君墓志铭》,载《海虞文徵》卷二〇,常熟图书馆藏光绪乙巳鸿文书局石印本。

[5]见杨维桢:《周上卿墓志铭》,《周文英诗志传合卷》第二段。

[6]王鏊、吴宽等:《正德姑苏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一编34,凤凰出版社,2014,第233页。

[7]杨仁恺:《国宝沉浮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第339页。

[8]《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8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第10页。

[9]故宫博物院编:《武冈州志 绥宁县志》,海南出版社,2001,第391页。

[10]王岗:《明代茅山上清宗师的谱系》,载《2019第一届洞天福地研究与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22,第199页。

[11]同上。

[12]吴其贞:《书画记》,邵彦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第116—117页。

[13]同上。

[14]魏了翁:《古今考》,王圻明万历十二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书号:01523。

[15]《苏州通史》编纂委员会编、李峰主编《苏州通史:人物卷(上)先秦—宋元时期》,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第274页。

[16]王鏊、吴宽等:《正德姑苏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一编34,凤凰出版社,2014,第166页。

[17]倪瓒:《清閟阁全集》,载《四库提要著录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提要著录丛书·集部》62,北京出版社,2010,第127页。

[18]朱存理:《楼居杂著》,载《四库全书》第125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601页。

[19]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凤凰出版社,2010,第116—117页。

[20]倪瓒:《清閟阁全集》,第312页。

[21]陈鉴:《甘白先生诗集序》,载《吴都文粹续集》卷五十六,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22]徐邦达认为吴睿书为后添,因为张雨卒于1350年,不可能在洪武年间作诗题倪画。见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辨三》,故宫出版社,2015,第174页。

[23]弓野隆之、范丽雅:《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倪瓒〈溪亭秋色图〉相关史料》,《美术大观》2022年第5期。

[24]王鏊、吴宽等:《正德姑苏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一编34,凤凰出版社,2014,第166页。

[25]贝琼:《贝琼集》,李鸣校点,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第117页。

[26]黄苗子、郝家林编:《倪瓒年谱》,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第146页。

[27]倪瓒:《清閟阁全集》,第320页。

[28]吴升:《大观录》,载徐娟主编《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3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第454页。

[29]倪瓒:《清閟阁全集》,第308页。

[30]同上书,第119页。

[31]同上书,第297—298页。

[32]张丑:《清河书画舫》,徐德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第555页。

[33]章盛邦梓:《周氏族谱》,光绪庚子年修,集贤堂章盛邦梓。

[34]吴升:《大观录》,第673页。

[35]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第147页。

[36]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文物出版社,1987,第352页。

[37]同上书,第354页。

[38]胡敬:《胡氏书画考三种》,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第389—391页。

[39]凤凰出版社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1编)》38:弘治常熟县志、嘉靖常熟县志、康熙宿迁县志,凤凰出版社,2014,第127页。

[40]李佐贤:《书画鉴影》卷五,清同治十年利津李氏刊本。此图曾出现于201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

[41]贾继用:《元明之际江南诗人研究》,齐鲁书社,2013,第155—158页。

[42]汪砢玉:《珊瑚网》,载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5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第780页。

[43]王鏊、吴宽等:《正德姑苏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善本方志辑第一编34,凤凰出版社,2014,第233页。

[44]徐有贞:《徐有贞集》上,孙宝点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第505页。

图文综合来源网络,分享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和万千书坛精英,一起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原文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立场以及价值判断。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书艺公社联系。

欢|迎|联|系

文章投稿,请*xshufa

活动报道,请*shiyu798

加入书艺公社社群,请*xshufa

商务、市场合作,请*shiyu798

浏览结束记得关注@书艺公社

及时收看更多有价值的好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