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八家的变迁
方济各二次从罗马返回满洲之后极力发展建设,首先在岔沟建立华丽圣堂,奉雪殿圣母为主保;又在松树咀子修建圣堂一座,并开办拉丁小修院一处,用以培养司铎人才。
一、小八家到松树咀子
咸丰四年(1854),小八家第二任本堂郭司铎奉教廷命令前往日本管理教务,然因积病之身,行至岔沟便安息主怀,是年林貌理(Dominipue Pourquie,1812-1871)接任小八家本堂。咸丰六年(1856),拉丁修院迁往松树咀子与当地修院合并,黄清天亦随同前往管理学生,林貌理则调往阿城,[2]其任职小八家三年,名学超越,处治有方,教友日增月盛。
松树咀子位于朝阳南九十里小凌河畔,为热河地区首堂所在。位于热河地区的司铎最初居住于下庙沟村。修院迁来的这一年,松树咀子开始建筑首堂,该堂距下庙沟八里许。当时此地有司铎十余人,小修院修生仅数人,信友千余。迁过去的修士最后有四人晋铎,为夏云凌、白文柄、丁安太和钱•伯多禄,此为修院第一批硕果。
在《满洲圣教百年拓展史(续)》的记载中,松树咀子小修院的建立在方济各二次从罗马回到满洲之后,虽未记录具体时间,但从前后文看,应在咸丰六年(1856)之前,从史料判断,在小八家修院迁往松树咀子之时当地已有小修院,但其小修院建立年代,仍然不得而知。
至此为止,小八家拉丁小修院第一阶段共计12年虽告结束,然其基业已成。
二、贞女会及二次建堂
林貌理调任之后,袁若瑟再任小八家本堂。咸丰八年(1858),本堂袁若瑟、副堂包若瑟(Joseph Boyer,1824-1887)二人创设圣母圣心贞女会,包若瑟又正式设立男女公教道理学校,使得村中幼童得以学习经文要理,并以圣母圣心女修道院之修女任教,此后各堂皆以该修院之贞女教读便始于此。此外致力于慈善事业,组建育婴堂及孤老院,凡各处孩童孤苦伶仃无人教养者收入育婴堂内,小者雇来乳娘养之,大者提供衣食且教之,派遣该会修女予以照管;年老气衰、流离失所者、焭独无告者收入孤老院内,供给衣食,生养死葬。是年秋,袁若瑟离任,包若瑟担任本堂。是时小八家村教友聚集已达八九十家,从前的经堂无非几间土房而已,人多房小,已不能容,故而修建经堂瓦房六间,以为瞻礼诵经之所,此为小八家天主堂的二次修建。[3]
图 包若瑟
三、杜柏的到来
同治元年(1861)七月,瘟疫肆虐,一时间各处死伤无数,小八家本堂包若瑟劝告教友们热心祈求圣母圣心,从而免此灾难,并由大家募捐款项以献弥撒,奉圣母圣心为瘟疫主保且兼为本村之主保,许以每年圣母圣心主日之时大家必献弥撒以免瘟疫灾祸,以为永久之纪念,至今仍奉行如故。瘟疫之后,百废待兴,包若瑟一人难以首尾兼顾,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此处之同治元年(1861)七月,为《吉林教区长春县小八家村小史并开教记略》一文所言,然同治元年为1862年,此处时间前后冲突,仍有待更多史料。
图 杜柏
同治三年(1864),有法国传教士杜柏(Constant Dubail,1838-1887)入满,方济各派其来到小八家协助包若瑟办理一切教务,二人合衷共济,颇有鱼水相得之势。
四、同治四年的土匪
同治四年(1865)六七月间,陡然间匪患四起,周身十字佩红,绰号红旗队、黑棋队等,每队以数百或数千计,巧立若干名目而漫散各村络绎不绝,抢钱财,掠人口,稍不如意甚至*人、放火,肆虐八方,民不堪命。值此危及存亡之际,无人不心惊胆裂,而小八家本堂包若瑟、副堂杜柏二位司铎坚守本心,劝喻教友信众诚心依靠天主,自然必解时局,
忽有一日,一伙土匪突然长驱直入小八家,因其来势汹汹,村内男女教友齐集堂内祈求天主保佑平安,匪则闯入堂内,是时包、杜二司铎临危不乱,极力周旋,婉言开导,竟以天主之大能并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匪首颇为感动,遂向众教友言道:“尔等切莫惶恐,各要放心,太平度日,无论何家,皆有老幼,生儿育女。我辈来此,不过藉以参观,绝无意外之患。”此等数语言罢,向祭台行礼致敬,便即出门。包若瑟陪至上房,婉叙寒暄,宾礼相待,匪首无何异议,兴辞而去。
次年(1866)春,当地马大人由京师带来官兵剿匪,始将匪徒击散,俾得各安生业。
在此数月之间,烽火惊心,然小八家村未受丝毫之损失,皆因包若瑟维持之功,史书有言:
此尤见包司铎之长于才而善于应对者也。
五、三次建堂
同治五年(1866),小八家教堂迎来第三次重建,时任本堂包若瑟、副堂杜柏二人筹备木料、砖瓦、石块等物,起建大堂。
次年(1867),教会为贫困教友购置公墓,名为“圣茔地”,位于村北500米处。
教堂历时两年(1868)建成,仍以圣母圣心为本堂主保,教堂前带钟楼,高插云霄,上悬西洋大钟一口,此为吉林全省从所未有之时,史料言此钟曰:
叮当云外送,朝夕耳中鸣,风飘千点碎,云破一声缝。
此次重建使得教堂脱离了原来低矮的平房模式,一座西式教堂真正矗立起来,旧有教堂瓦房六间则交由圣母圣心贞女会贞女居住。
六、小八家司铎更迭
同治八年(1869)9月9日,方济各返回欧洲参加“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会后由于身体状况不佳而返回法国修养,并趁此机会继续招募传教士东来。
自咸丰七年(1857)包若瑟接任小八家本堂,至其离开此地,共计十四个年头,其在任期间广传福音,怜爱教友,严如慈父,劝化四家子、莲花山、大青山、五道泉子、双城堡、朱家坨子、大岭等地领洗入教者大有其人,且陆续设立公所,以为主日瞻礼教友诵经之处。[4]
同治十一年(1872),因主教方济各年迈,包若瑟离开小八家前往营口天主堂,代行主教职权,帮办东三省教务,留杜柏升任小八家本堂。
同治十四年(1875),方济各在波尔多Portieux(Lorraine)省宗教会议上劝募得一批助手,并成功地将波尔多(旧译保尔些)照顾会(又译普照会)的修女招募到满洲,她们来到小阳关开办神学院及修女院。同年,返回营口的方济各在奉天(今沈阳)小南门外开始兴建哥特式教堂。
光绪四年(1878),方济各所建教堂落成,他亦在营口安息主怀。他为满洲教区留下大笔“遗产”:外籍神父19人、国籍神父3人、神学院一处、法籍修女院一处、国籍修女院三处、大小圣堂36处、要理书房及学校 48所、教友9792人。
是年,法国籍依司铎(Flamand Hinard,1850-1917)被任命为小阳关修院教授,次年(1879)一场水灾冲毁了修院,他奉命在沙岭重建修院。
光绪五年(1879)3月23日,时任教宗良十三世(LeoXIII)任命杜柏为满洲代牧区第二任宗座代牧,领衔Bolina教区,杜柏离开小八家。11月9日,晋牧大典在辽阳沙岭天主堂举行,沙岭自此成为满洲地区又一天主教中心。
杜柏晋牧当日,小八家会长、教友数人前往庆贺,恭献青骡两匹以为贺礼。晋牧之后,杜柏常驻营口,派遣贡罗斯(Conraux,1852-1905)出任小八家本堂。
七、贡罗斯重设修院
贡罗斯到任小八家之后,教友人数逐年递增,故而其禀准主教,于光绪七年(1881)在小八家重设预修院,以解附近有志于晋铎之青年远行数百里前往奉天沙岭之辛苦而致其裹足而不前,[7]招生十余人,先后由国籍司铎夏云彤(满人)、白云阶二人任拉丁语和神学科教师,待学生成绩较高时再行考入沙岭拉丁修院继续攻读哲学、神学科目。此次设立之预修院,已为正式的神学院。
同年,贡罗斯调任黑龙江呼兰府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天主堂本堂,包若瑟二度前来小八家担任本堂,卜类思(LouisBruguiere,1856-?)为副堂。据齐玉明《小八家小史》所言,因包若瑟两度出任小八家本堂,共计历时十余年,故而与小八家教友感情极深,方有后来引起的对其后事处理之争。[9]
八、三年三亡
光绪八年(1882)6月15日,杜柏前往黑龙江呼兰府(今哈尔滨呼兰区)巡视教务,与已由小八家迁任呼兰府城本堂的贡罗斯被外教人袭击送至官府且遭殴打以至元气大伤,回到营口后又罹患疾病,终至无法办公,便回返欧洲修养三年。
光绪十一年(1885),杜柏返回满洲,但身体仍然不适而无法理事,公举包若瑟陛升主教。次年(1886),包若瑟离开小八家,于圣三主日赴营口堂,8月15圣母升天瞻礼日在营口被祝圣为主教,此后前往各地,巡查全省教务。
此时的小八家已经得到包若瑟晋牧的消息,倍感喜悦,又闻其巡查全省教务,便有新来就任之马若望(Jean-BaptisteMaviel,1861-1923)率领男女各校学生制作各式大小彩旗,并挑选法文歌曲,预备数月之久,以备迎接主教。是年冬,小八家闻知主教将要回返小八家的消息,每日预备前去迎接,不料主教距村二里方才通知,正在整衣执旗预备排队出迎之时主教已到村头,其言道:
主教深知尔等欢心踊跃,预备整齐,故愿见无暇无暇纳履整冠之状。
由此可见主教对于小八家教友之状如同慈母之爱儿女者是也。
次年(1887)正月,包若瑟前往代牧区极北之地巴彦苏苏(今黑龙江省巴彦县)教堂视察,到达当日晚间,包若瑟言自身疲乏已甚,随即患病,次日(3月8日)清晨安息主怀。小八家闻报不胜哀痛,前往吉林拍电报于营口杜柏处,电云:
包亡巴彦,八家求回。
杜柏接到小八家求回包若瑟尸身之电报,甚感欣慰,回电允准,副堂卜类思即同会长前往巴彦苏苏领尸,巴彦苏苏堂区本堂祁类思及教友们眷恋主教尸身,不舍奉还,使得二人空手而回。
同年12月7日,杜柏在营口安息主怀,葬于满洲代牧区首任主教方济各身边。
小八家仍不甘心,次年(1888)春东风将解冻、北陆尚凝寒之际,本堂蒲司铎(Charles Pouillard,1852-1890)率领会长及教友三十余人再往巴彦,终得迎回,行陆路八百里,将包若瑟尸身抬回小八家,安葬于圣堂祭台之前。
图 祁类思
杜柏安息主怀之后,教会内公举巴彦苏苏堂区本堂祁类思继任,光绪十四年(1888)9月9日,祁类思(Louis-Hippolyte-AristideRaguit,1848-1889)祝圣于北京,又于次年(1889)在巴彦苏苏安息主怀。光绪十三年(1887)至十五年(1889),短短三年,满洲代牧区痛失损失三位主教。
此次之后,公举纪隆继任。[10]
九、纪隆带来的改变
光绪十六年(1890),东蒙古教区主教首任主教吕之仙(比利时籍,KutjesTheocloor,1883-1896在任)来到奉天(今沈阳)为纪隆(Laurent Guillon,1890-1898在任)举行晋牧大典。从纪隆开始,满洲代牧区工作登上新的台阶。纪隆任命蓝禄叶为沙岭修院院长,直至其光绪二十三年(1897)接到教廷任命,12月19日在小八家天主堂晋牧。
图 吕之仙
光绪十八年(1892),时任主教纪隆从营口迁主教座堂于奉天(今沈阳)小南关,此后奉天成为东北三省天主教中心。纪隆之前,满洲代牧区着重福传事业,重视数量上的发展;纪隆之后,社会服务工作迅速发展起来,学校、孤儿院、养老院、医院等福利机构不断增加。
图 纪隆
十、最后一任本堂
光绪十六年(1890)五月,小八家遭逢大旱,小八家本堂蒲司铎与众教友商定求雨五天,每日出巡,祈求天主赐降甘霖滋润田地五谷,到第三天,蒲司铎中暑患病,数日之后便安息主怀。教友将其葬于村北茔地正中,分班诵经,此时云兴雨施,想必是其在天堂求准。是年,四家子本堂沙如里(Jules Samoy,1861-1913)调任小八家,为满洲代牧区时期小八家最后一任本堂,史料言其见识高明、果决得当、事无顺逆,寡言必中,其在任期间,风清俗美,颂声载道。
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瘟疫盛行,传染尤速,小八家周边村庄往往一家数口染病而亡,亡故大半者所在多有,当此时,沙如里劝喻教友们公作九日敬礼,每日午前在圣堂内诵念玫瑰经,午后拜苦路,诚心祈求圣母可怜罪人免此灾难。教友们制作银质圣心一枚,佩戴于堂内圣母像胸前以表众人敬爱之心,皆献圣母圣心为心,以至于小八家千余人口,仅有十余人亡故,疫情便烟消云散。[12]
十一、小修院搬迁长春
光绪二十三年(1897),纪隆注意到长春地理位置于东三省之重要性,决定在此设立堂口,故而购置街基一处,并派遣当时供职于小八家拉丁修院的国籍司铎白玉阶负责此处,白玉阶为管理长春教务,又免修生学业间断,遂带领小八家修院全校学生移居长春,至此小八家修院第二阶段结束,为期十八年;而此地,即为今日长春主教座堂之所在。
关于此国籍司铎白玉阶,资料言其供职于小八家修院,却因其调任长春而能够带领全校学生移居长春,笔者据此以为,白玉阶应为当时之院长。此一判断,仍有待更多史料。
[1]《满洲圣教百年拓展史(续)》,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40页、278-279页。
[2]晨光:《八家子小史》,第6页。
[3]《吉林教区长春县小八家村小史并开教记略》,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2),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64页。
[4]《吉林教区长春县小八家村小史并开教记略》,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2),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61-162页、202页。
[5]《满洲天主教之父--方济各主教(三)》,载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0c8f5c0100nhgm.html
[6]《天主教在满洲百年大事表(一八三八——一九三八)(续)》,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57页。
[7]郭振铎:《满洲吉林公教修院小史一瞥》,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27页。
[8]《满洲圣教百年拓展史(续)》,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63页。
[9]晨光:《八家子小史》,第9页。
[10]《吉林教区长春县小八家村小史并开教记略》,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2),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02-205页。
[11]《满洲圣教百年拓展史(续)》,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79页。
[12]《吉林教区长春县小八家村小史并开教记略》,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2),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05页。
[13]郭振铎:《长春“今新京”开教小史》,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19页。
[14]郭振铎:《满洲吉林公教修院小史一瞥》,载于徐炳三编:《满洲公教月刊》(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27页。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