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之行的第一个景点是开元寺。事前对开元寺一无所知,也没有上网查资料做功课,只是走在正定的南北中轴线上,正好路过它,并且早餐店就在它对面不远处,所以就停车吃饭而后进门参观。
进门左顾右盼,立刻眼睛就不够用了。向右看,不远处大唐盛世的方形密檐砖塔傲然挺立,仿佛来到了小雁塔下。左看,真真是吓到了我,一座山一样硕大宏伟的石雕撞入眼帘,让我不敢相信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大的赑屃!这是真的吗,不会是现代人为吸引旅游而新造的吧?
在目瞪口呆中,我来到了这世界之最——正定开元寺赑屃旁。
先说点赑屃相关的知识——龙生九子各有特长,又各有其名,名字千奇百怪不好记,所以只记住旅游景点常见的几个,说不上那会儿就能显摆显摆,假装有学问骗骗纯情少女、多情少妇什么的,那一定能换来崇拜,因此而发生什么艳遇也未可知?所以务必记牢背会,以备到时显摆时急用;琴把上的是长子,名囚牛;刀把上的是次子,名睚眦(yá zì);洪钟提梁的兽钮是四子,名蒲牢;六子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驮碑的龟;九子螭吻(chī wěn),喜喷水, 取其灭火消灾的作用,所以成为大殿正脊两端的吞脊兽。
囚牛图片来自网络
睚眦图片来自网络
蒲牢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切记,并非所有的石碑底座都是赑屃,只有官碑才允许使用,民间立的碑不能用赑屃。原因很简单,龙是皇室象征,龙的儿子也是龙,怎能为民间所用?
此外,碑的年代不同,驮碑的龟叫法也不同,北宋之前,驮碑的龟它就叫龟。那时候也有赑屃,但它不在石碑下面,而是在石碑上部的碑额上。你看有些石碑碑额上雕有几条龙形,石碑貌似被这几条龙叼着一样,这几条龙就叫赑屃,而下面驮碑的就叫龟。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北宋有本书叫《营造法式》,它是规范官式建筑的样式、规制、用料、以及建筑构件的名称、用途、尺寸等的标准手册。
这其中就有关于官碑的样式、比例,构建名称、尺寸的标准,上面明确将驮碑之物称为龟,而叼碑之物被称为赑屃。南宋灭亡后,《营造法式》不再被严格遵守,而只是将其视为参考,赑屃也有空中而转为地下,成为驮碑之物。所以只要是北宋之后的石碑,记住是官碑,驮碑之物就叫赑屃无疑。
现在看看正定县开元寺收藏的赑屃有多么震撼,反正我是被“吓”到了,实在太大了,这么大的体积,古人是如何取材,如何雕刻,如何运输的呢?它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这个赑屃2000年6月22日出土于正定城内府前街的一处工地上,根据专家推测,这是唐代后期的遗物,距今约1200余年。此时大唐刚刚灭亡,朝廷更换,国号更迭,但大唐的审美风尚犹在,大唐的风俗理念尚存,任何事物,以大为美依然挥之不去。
彬县石窟大佛
大唐就是大唐,国家版图之大,朝廷国力之盛威加天下,与之相匹配,官方民间无不以大为美。雕于大唐贞观二年(618年)的彬县石窟大佛高20米;
洛阳奉先寺的卢舍那佛
雕于洛阳奉先寺的卢舍那佛高17.14米;雕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的乐山凌云大佛高71米,自此再也无人比肩、超越过。北魏国力强盛崇尚武力,那也是一个以大为美的民族,它的全盛期创造了云冈石窟大佛、河南浚县大伾山大佛,前者17米,后者高22.29米,它不但是北魏第一大佛,也是中国北方第一大佛,但比起大唐的71米高度,就只能算小弟弟了。
浚县大伾山大佛
说点题外话,为了旅游的需要,一部分人想把浚县大佛建造年代从北魏提前到后赵,这样浚县大佛从建造年代上说就成了中国第一大佛。但是,后赵仅仅存在了33年,除去前期的不稳定和后期的混乱,能倾国家之力建造大佛的时间有多少?在当时的工具条件下,这座大佛没有二三十年是难以完工的。况且,浚县大佛的艺术风格完全是北魏风格无疑,北魏与后赵的佛造像风格区分在哪里,到山西陵川的金灯寺水陆殿、河南辉县的香泉寺石窟看看便知什么是后赵风格,那种粗犷、笨拙、呆萌都太鲜明了,两者无法混淆。
山西陵川的金灯寺水陆殿
河南辉县的香泉寺石窟
大唐的大雁塔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前无古人,
大雁塔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400年后的宋辽时期,才先后有杭州六和塔(高59.89米)、
杭州六和塔图片来自网络
辽应县释迦木塔(高67.31米)超过了它。
应县释迦木塔图片来自网络
此安重荣记功碑如此之大无疑是继承了大唐尚大的遗风,唐后再无此等巨物。
根据赑屃旁的说明 “此赑屃系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记功碑碑座”。
安重荣为何许人也?史书上记载他曾讲过:“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就因为这句豪言壮语使得他在历史上很有点名气。安重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朔州人,是有名的卖国求荣的伪皇帝石敬瑭的部下。石敬瑭更出名,为了当皇帝,他主动向契丹上表称臣,而且自降辈分认契丹为父,这且不算,捎带着,他就把北京以北的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自此中原政权失去了北部屏障,伟大的北宋王朝因此而屡战屡败,最终亡于野蛮、落后的金,中华文明因此而倒退了几个世纪,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始作俑者就是石敬瑭。
安重荣虽为石敬瑭的镇州成德军节度使(驻守地就在河北正定),而却耻于向契丹称臣,并对契丹表示出旗帜鲜明的对抗态度,曾多次扣押、刺*契丹使者。甚至直接上表指责石敬瑭“认贼作父”,要求起兵与契丹开战。这使得安重荣获得众多民众和官员的支持,一时名声大噪。成德军节度使府门前立有唐代首任(正定)节度使李宝臣(安禄山的养子,参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投降朝廷,被李唐赐名李宝臣,拜成德节度使,封赵国公。)的功德碑,安重荣也要求石敬瑭为自己建功德碑,为其歌功颂德。
安重荣重兵在握,石敬瑭不敢得罪,只得违心刻勒这座功德碑。天福六年(941年),安重荣终于和石敬瑭撕破脸皮起兵叛晋。但兵败被俘遭斩首,石敬瑭将安重荣的头颅送往契丹邀功。之后,石敬瑭也终于不再有任何顾虑,第一时间将其功德碑砸得粉碎并深埋地下,这就是这个巨大赑屃的历史渊源。
在这之前,我曾见过另一处巨型石碑,在正定巨型赑屃出土前,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大的石碑,即使正定巨型赑屃出土后,它仍然是最大的石碑。因为正定赑屃有座无碑,而它是碑座齐全——它就是邯郸市大名县的《五礼记碑》,碑身加赑屃通高11.95米,宽3.04米,厚1.13米,重140.3吨。这通石碑的故事更加曲折离奇,不妨一听——
唐开成五年(840年)魏博节度使(驻地河北大名府魏州)何进滔去世,唐文宗感其治军安民有方,于是命朝廷为其刻勒功德碑,并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亲自撰写德政碑词,这就是立于邯郸大名县的这块大碑。
到了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宋徽宗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亲自制定了五种礼仪标准作为国家礼仪进行推广。这五种礼仪分别为吉礼、宾礼、嘉礼、军礼、凶礼。朝廷要求各地官府刻石立碑,颁于天下奉行。在北京大名府,朝廷左丞梁子美(《水浒》一书中梁中书的原型人物)听取大名府尹的意见,将唐代何进滔德政碑磨去正面碑文,改刻成,这就是现存大明巨碑的来源。
图片来自网络
据传说,当初大唐刻勒这块石碑采石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大伾山,为搬运这块碑石,专门从黎阳往魏州(今大名)修了一条大路,并沿路每隔三里打井一口。在冬天最冷时,以水泼路形成冰道,而后由数百壮丁,几十头犍牛,以滚木载石进行拖拉。这样每日的行程不过数里而已。因为冬日时短,春夏秋都无法搬运,所以这通巨碑耗时三年才运抵大名府。
大名巨碑连碑代座140吨,而正定巨碑仅座就107吨,当年的搬运必然更加困难,也必定更有传奇色彩。
正定县开元寺赑屃为优质汉白玉材料雕刻,不知正定府周围的群山中哪里有优质汉白玉可采,如果找到采石地即可揭开这座石碑的许多秘密,严重期待之中。
文图 李苒
附: 来正定感触太深,一篇游记不足以表达,所以索性放开写了一个系列。前面发过一篇《说不尽的正定古城——正定是个既能容得下肉体,又可安放灵魂之处》还得了青云计划奖,在这里谢谢今日头条给我机会,把自己旅游中的感受在今日头条发出来和大家分享。接下来会连续发表,敬请关注:
世界之最在正定:浮屠塔它最美——广惠寺花塔
世界之最在正定:临济宗它最早——临济寺之禅宗溯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