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勇无敌——大炮巨舰主义的先行者(下)

至勇无敌——大炮巨舰主义的先行者(下)

首页角色扮演深渊地平线锚泊测试更新时间:2024-06-05

在20世纪初叶的世界海军舞台上,"无畏舰"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而秉承其思想建造的英国皇家海军"无敌"级,则是历史上第一批服役的战列巡洋舰。在"无敌"号短暂的生涯中,她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享有过荣耀的庆典,并最终战沉海底,完美实践了一艘战舰辉煌而悲壮的一生。

作为大舰巨炮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组成,以"无敌"号为代表的战列巡洋舰的出现,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短暂而壮丽的篇章,今天回味这段"战舰的黄金年代",依然令人心驰神往。

英国海军的困境

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英国拥有世界范围内无以匹敌的强大海军,保持和延续这种优势,是英国历届政府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作为资本主义殖民帝国,英国的扩张和进取主要朝向欧洲大陆以外的世界范围,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岛之外的原料供应和销售市场:另外,英国不像其它欧洲大陆强国,拥有方便物资流通的陆上边界,地理环境造成其对海洋依赖的绝对性。因此,不列颠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必须占据海上主宰的地位——这是关系到国家兴废的关键。而一旦实现了这种优势,英国便可以不断获取新的殖民市场,从而加大产业规模和贸易量,使"资本主义的工业齿轮"高速旋转。

作为殖民帝国的基石,英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并通过航运和商业网络互相联系起来,与本土紧密结为一体。这种全球网络的畅通运行有赖于海军的严密保护,而英国海上力量也要依托这个网络的结点(重要海上通道、商业港口、海军基地)提供补给支援,一旦其中出现破绽,将会影响整个体系的正常运作。

但实际上,这些结点所处的周边环境,并不像英国人所希望的那样平静无事,往往其中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到其它强国势力挑战的要冲。因此,英国需要经常性地在这些地区维持一定海军力量,用以保护利益和显示存在。到20世纪初,装甲巡洋舰逐步构成皇家海军驻外舰队的主力,当时英国共有30多艘此类舰服役,其中超过一半服役于世界各地的分遣舰队中。

不过,分散兵力的做法违背了最基本的军事原则,英国的殖民地分布广大,相互间距离又非常遥远,一旦遇到突发战事,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舰队在短期内不可能集结起来,这就给对手创造了各个击破的机会——尤其是当对手足够强大并且联合起来时,皇家海军将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

历史上英国人的确吃过这种苦果,最为严重的一次,发生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其时,皇家海军兵力分散在全球,受当时通讯和机动能力的限制,分舰队之间无法快速集结和互相支援,而占有局部数量优势的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将主力集中在欧洲海域,一度封锁住英吉利海峡,并多次成功拦截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海上运输。于是,英国在北美的军队不能得到本土的有效支援,也不能有效封锁法国对北美13州的大规模运补行动。随后的2年多时间里,英军在北美形势越发孤立,直到1781年10月19日,最终在约克镇投降。虽然皇家海军在后来的几次战斗中击败了法国海军,为自己捞回一点面子,但却永远失去了新大陆最有价值的殖民地。

这次战争的失利,除了政治、外交和人员指挥方面的各种因素外,海军机动能力不足的缺陷暴露无疑,因此对海军兵力的调配和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后经过约100年的时间,皇家海军完成了向近代海军的过渡,并由于长期奉行的双强战略,造就了19世纪末海实力的绝对优势。此时,面对着崛起的德国,英国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如何打击其舰队对制海权的挑战上,兵力主要集中在欧洲海域,特别是北海附近,且未来海权的希望寄托在战列舰,特别是后来的无畏舰上。而德国海军在力图决胜于海上的同时,也将目光盯在英国的航运上,企图通过以巡洋舰为主的破交舰队袭扰甚至切断对手的海上脐带,并分散英国海军的兵力,进而最终战胜不可一世的皇家海军。

作为老牌海上强国,皇家海军对于硬碰硬的海上会战尚有把握,但如何保护脆弱而漫长的海上生命线,一直是个难题。以战列舰为主的主力舰队,中心任务是争夺制海权,并不适合执行巡弋和护航任务。而德国装甲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破交舰队,既拥有高效的火力用以消灭无武装商船,又可利用较高的航速轻易逃脱英国战列舰的追捕。而假如以同级别的英国装甲巡洋舰对抗之,火力上不能做到优势压制,分散的部署也很难形成数量的优势。总之,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都不适合执行这种"猫捉老鼠"式的任务。英国海军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把强大火力和高机动性结合在一起的战舰,简而言之,就是既拥有战列舰的火力,又拥有巡洋舰的航速——由它们组成的舰队,不但能够有效打击敌方的袭扰,而且能够快速部署,应付突发事件,从而成为全球海洋上的的"战场消防员"。

另外,由于长期奉行的"双强"发展策略,舰船数量优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战略机动性的缺陷,但面对工业革命后迅速成长起来的一批潜在对手,继续片面追求数量优势会给国家经济带来无法承受的负担。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尽量保持数量优势,同时在舰种上大胆突破,争取装备质量上的超越。

以上装备思想,引起了英国政府和海军领导层的重视,一种全新的主力舰即将诞生。

海军舰艇的沿革

19世纪中叶,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海军舰艇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钢铁制造的舰体代替了木材,蒸汽机取代了沿用多年的风帆,发射爆破弹的线膛炮取代了发射实心弹丸的滑膛炮……战舰的蒸汽钢铁时代开始了。

从19世纪50~90年代的约40年时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海军装备的更迭升级非常频繁,很多新技术和装备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得过时了——这个时期的海军处于剧烈变化的过渡阶段。经过上述的40年,到19世纪末叶,各海军强国舰队中除训练舰等辅助舰船外,主战舰艇中的风帆战舰已被全部淘汰,并进一步明确了水面舰艇的分类,主要为下列舰种:战列舰、装甲巡洋舰、轻型巡洋舰、驱逐舰和鱼雷艇。

战列舰是舰队的支柱,用于海上决战以夺取制海权。战列舰的主要目标是敌方的战列舰,为了在海战中拥有强大的火力消灭对手,同时兼备充分的防护能力来抵御对方战列舰的攻击。此类舰只的排水量达到12,000~15,000吨,装备11~13.5英寸主炮,并有厚重的装甲防护,如此设计要求限止了战列舰的航速,一般不超过18节。

装甲巡洋舰在排水量上仅次于战列舰,也是舰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舰队决战中充当辅助打击力量,用于扩大战果,同时充任分遣舰队主力,完成护航或破交的双重任务。装甲巡洋舰的排水量在7,000~14,000吨,主炮小于战列舰,口径一般在6~10英寸,只安装比战列舰要薄得多的适度装甲,但航速较快,一般达到23~25节,以弥补战列舰航速不高的弱点。

轻型巡洋舰是舰队的"耳目",用于侦察和联系,同时在交战过程中保护己方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免受敌方雷击舰只的攻击,因为具有航速快和航程远的特点,也经常用于护航或破交任务。轻型巡洋舰的排水量在2,000~5,000吨,装备4~6英寸口径主炮,全舰除要害部位布置较薄的装甲外,基本无装甲防护,航速一般在25节以上。

驱逐舰和鱼雷艇(以鱼雷为主要作战兵器,所以亦统称为"雷击舰",一般在统计海军舰艇数量时被混同计算),是舰队中数量最多的舰艇。装备3英寸以下口径火炮,主要使用鱼雷突击敌方大型舰只,特别是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同时也充当己方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护卫,对抗敌方的鱼雷攻击。由于早期鱼雷的航速低、航程短、尾迹明显且稳定性不高,造成鱼雷攻击的效果不良,故其作用实际属于*扰性质。这类轻型舰只的排水量较小,在300~600吨上下,并不适合远航,但机动灵活且航速高,通常在28节以上。

在上述主战舰艇中,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是主要的打击力量,轻型巡洋舰扮演着"海上多面手"的角色,而驱逐舰和鱼雷艇是舰队中的"突击手"。海军强国水面舰队的建设,主要围绕着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来建设的。

新思想的确立

1904年,约翰.费舍尔上将出任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后,皇家海军内部的改革步伐开始加快。作为"攻击至上论"的忠实信徒,费舍尔本人衷情于"全装重型火炮"( All big gun )概念由来以久——"在主力舰上,大口径火炮不论是在射程还是威力上均远大于中、小口径火炮,故混装两种口径火炮,是对战舰上宝贵排水量和空间的严重浪费"。在他就职后仅仅两个月,这一概念率先在"无畏"( HMS Dreadnought )号上得以实现,该舰的出现使以往任何战舰形同玩偶。当看到自己的杰作时,费舍尔以一种蔑视他人的喜悦情绪发出感慨:"这种舰只应当被称为煮老的鸡蛋,因为它不可能被击碎!"

当时服役的另外一种主力舰——装甲巡洋舰,在技术上也已非常成熟,其吨位和尺度开始接近战列舰,但是除了拥有较快的航速外,火力和生存能力均与战列舰不能相提并论。1905年爆发的日俄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因为缺乏足够数量的战列舰,只好将装甲巡洋舰编人战列舰编队,共同担负主要打击任务。但海战中,日本装甲巡洋舰的火力与战列舰不统一,威力也远逊于后者,从而造成射控和指挥上的麻烦,损失非常严重,如果换成一个训练有素的对手,恐怕日本海军将面临灾难性后果。

在费舍尔出任第一海务大臣之前的1903年,以他为代表的英国海军改革派已经注意到,主力舰在攻击能力和机动能力上不相称的尴尬。

费舍尔曾经设想,将皇家海军未来的排水量1.5万吨、装备9英寸主炮、肮速25节的装甲巡洋舰的主炮口径提高到12英寸,达到当时英国在役战列舰主炮的口径。另外,这种搭载战列舰火力的海上平台,应保留巡洋舰的高航速特点,以适应皇家海军繁重的远洋机动和勤务。费舍尔走马上任后,尤其是在"无畏"号设计方案定型后,他开始在新设计的装甲巡洋舰上贯彻上述思想,并称之为未来英国海军的"理想型巡洋舰"——"无敌"级。

设计定型

1905年初,英国海军舰艇设计委员会提出了充分体现费舍尔"理想型巡洋舰"概念的设计方案,这种巡洋舰的主要任务,在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战术方面:其一,以旗舰身份率领己方侦察分队突破敌方轻型舰艇组成的警戒屏障,遂行强行侦察;其二,作为战列舰队的前锋和后卫,并掩护其侧翼,必要时扩大战果或是掩护支援,其三,率领己方巡洋舰队捕捉和摧毁敌方掉队或零星游弋舰只。

战略方面:其一,充当战略机动力量,完成驻外分舰队性质的快速部署和战略支援任务其二,于世界范围内保护英国海上航运,并剿*敌方的海上袭击舰队。

当时提出了5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基本都是借鉴了"无畏"号战列舰的设计,而且更加强调高航速。具体对"无敌"级的要求是:排水量在17,000吨以上;安装8门12英寸主炮(比"无畏"少2门);最高航速25节;装甲防护放在最后一位,比现役装甲巡洋舰稍厚即可,不必达到"无畏"号的防护水平。

不同方案间的主要区别是采用了不同种类的主机,另外主炮布局也体现了不同的作战思想。经过激烈争论后,特别是由于费舍尔的坚持, E 方案最终获得通过,该方案由于采用几乎比"无畏"号的主机输出功率大一倍的蒸汽轮机组,而获得了空前的25节高航速,另外在高速续航能力上也远远超过采用往复式蒸汽主机的装甲巡洋舰。主炮布置方式亦借鉴了"无畏"号的特点,在尽量突出6门前射主炮火力的同时,兼顾到侧射火力的发扬,力求保证全部8门主炮可以同向侧射开火。

在1905年海军部递交的预算报告中,曾经这样描述未来的"无敌"级——"装备8门12英寸主炮的该级战舰,可以追捕并且摧毁敌方任何种类的巡洋舰,而当遭遇到更为强大的敌手时,将凭借25节的高航速摆脱对方的纠缠……,这种'理想型巡洋舰',将会成为真正的巡洋舰*手!"

该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建造3艘这种新式战舰的"1906年海军预算",并正式命名为"无敌"号( HMS Invincible ),其它2艘分别命名为"不屈"号( HMS Inflexible )和"不挠"( HMS Indomitable )号。最初,仍将它们划归装甲巡洋舰,直到1912年,为了区别于后者,这类战舰被重新定义为"战列巡洋舰"。

先天弱点

"无敌"级战列巡洋舰的最大弱点,在于其装甲防护能力的薄弱(这也是英国战列巡洋舰的通病),与装甲巡洋舰相比没有本质提高,面对重火力攻击时甚至不堪一击。相对于"无畏"号战列舰11英寸厚的舷侧主装甲,"无敌"号仅6英寸,即使是主炮塔装甲最厚的正面,也只有7英寸。这使其防护能力只停留在装甲巡洋舰的水平上,远远不能达到战列舰水平。

在"无敌"的设计阶段,此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且在海军部内部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反对派认为如此薄弱的装甲,使"无敌"在强对抗性海战中的生存能力令人怀疑。但以费舍尔为代表的赞成派则十分青睐这种突出机动性和火力的战舰,最终,反对派在费舍尔本人近乎偏执狂的坚持和压制下妥协,方案强行通过。费舍尔这种粗暴的管理方式招来不少非议,也使他在政军两界树敌不少,并为日后下台埋下伏笔。

费舍尔一派基本上是皇家海军攻击传统的忠实继承者,他本人对此更是达到狂热的地步,因此坚持认为"火力至上"是大前提,而高航速能够弥补装甲的薄弱。客观上看,费舍尔的观点在广义上是片面的,但结合皇家海军赋予“无敌”的任务,却有其现实合理性。

考虑到"无敌"的对手是战列舰以下级别的舰只,对它们来说"无敌"的防护水平是足够的;而在遭遇比自身强大的对手时,它应该采取回避行动以避免硬碰硬的决斗。所以,对于"无敌"来说,"厚重的盔甲"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一种多余的负担,而一旦装备这种"负担","无敌"的优点将会立即丧失,它在当时皇家海军中也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无敌"是一种典型的功能性战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期内,这种战列巡洋舰符合英国海军的装备要求。

概貌

"无敌"号全长172.8米,型宽23.9米,平均吃水8.0米;标准排水量17,420吨,满载排水量20,135吨;全舰官兵784~900人。

外观

"无敌"号采用长舶楼舰型,舰首高出水线9米,是当时最高的,其余部分的干舷也很高,即使最低的舰昵也高出水线6米,这保证了它拥有良好的航海性和居住性。与"无畏"号相同,该舰也采用取消水线以下撞角部分的撞角形舰,但更为尖削。其长宽比较大(7.2),舰体显得瘦长,以保证"无敌"号获得较高的航速。

"无敌"号共安装4座主炮炮塔,其中A炮塔位于舰峭,Y炮塔位于舰舰,P、Q炮塔呈阶梯状布置于舰体中部的左右舷。舰脂的 A 炮塔位置很高,从吃水线到炮口中心的高度为9.4米,P、Q炮塔炮口中心高度是8.5米,Y炮塔为6.4米,如此可以使主炮在射击时避开高速航行中飞溅的水花。与"无畏"相比,"无敌"号的上层建筑显得更为高大,最上层的战斗舰桥高出水线达21米,上层建筑一直延伸到舰体后部,只是在舰体中部被P、Q炮塔分隔。司令塔位于舰桥下方,拥有全舰最厚的装甲防护,内部有钢制防弹装甲通道直通主甲板以下的司令住舱。

为了便于众多锅炉的排气,"无敌"号配备了3个高大的烟囱,这也成为识别英国"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主要外观特征。1号烟囱位于前桅后方,距离舰桥较近,2号、3号烟囱分别位于舰体中、后部。由于1号烟囱排出的煤烟对舰桥有遮蔽影响,故在服役后又加高约2.5米。该舰配备前后2座大型三角桅,外观上显得精悍威猛,前桅顶部高出水线达57米,中部设置主观测台(高出水线约33米),后桅中部建有后部观测台,并安装1部大型吊车。整体上,"无敌"号的舰型比较优良,外观优美而不失威严。

武备

"无敌"号配备12英寸主炮8门,采用英国维克斯公司制造 MarkX型舰炮(与"无畏"号战列舰装备的型号相同,具体介绍参看《战场》第1集),分别安装在4座双联装炮塔上。A ,Y炮塔的射界各为﹣150*~ 150',两P、Q炮塔各约+30"~ 150"。两舷炮塔阶梯状布置的意义在于,当其中任何一舷的火炮不能使用时,另一舷炮塔只要反向旋转就能继续发挥作用。与同期德国最强大的"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装备的8门8.27英寸(210毫米)主炮相比,"无敌"号一次侧舷齐射的弹丸重量是后者的3.5倍(6门12英寸对6门8.27英寸),后者只是在火炮射速上占优势﹣﹣两者射速比值为1.5;5。但英制12英寸穿甲弹重达386公斤,而德制8.27英寸穿甲弹仅重108公斤,而且"无敌"号的主炮射程可达17,000米,超出了"沙恩霍斯特"级主炮射程,这意味着"无敌"可以在后者对其造成威胁之前摧毁之。

"无敌"号的主炮布置形式,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费舍尔本人坚持必须拥有最大的前射火力,所以形成了"无敌"号上颇有特色的中部炮塔阶梯状布置样式,这样使得其前射和后射火力都达到6门主炮。但是因为P ,、Q炮塔布置在舰体两舷,受到中部上层建筑的遮挡,6门主炮同时前射或后射的机会很少,实质仍然以4门为主。而在进行舷侧齐射时,理论上全部8门主炮同时开火,但因为中部炮塔的布置方式,使另一侧火炮很难有效发扬火力,多数情况下进行齐射的不是8门而是6门。这种出于兼顾前/侧向火力的设计初衷,实际运用中无法完全达到目的。另外,两舷P / Q 炮塔距离舷侧很近,尤其是炮塔以下的弹药传输通道,造成战斗中易遭敌方大口径穿甲弹贯穿,继而发生弹药殉爆,并可能同时引发P / Q炮塔弹药库的连锁爆炸(2座炮塔弹药库之间的距离也很近),这对战舰是致命的隐患。

"无敌"号取消了英国装甲巡洋舰上惯常装备的6英寸和7.5英寸口径副炮,只安装了16门4英寸单管速射炮,它们被分别安装在主炮塔和上层建筑上(每座炮塔上配备2门,前后上层建筑上各配备4门),用以对付鱼雷艇类快速目标。取消中口径副炮,反映了"全装重型火炮"的理念,也是战列巡洋舰攻击能力向"无畏舰"趋同的重要标志。在一战爆发前,"无敌"号拆除了4门4英寸速射炮,加装了1门4英寸和1门3英寸的高射炮,以及数挺高射机枪(主要对付飞艇),另外还配备5具457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两舷前部各2具,舰尾1具(一战爆发后取消了尾部的鱼雷发射装置)。

防护

"无敌"号的装甲总重量略大于4,000吨,约占舰体总重量的25%,比"无畏"号的装甲重量减少30%以上,这决定了其防护水平不仅远低于"无畏舰"标准,甚至比"前无畏舰"还差,但略好于当时的装甲巡洋舰。装甲钢板主要采用维克斯公司生产的经过表面硬化处理的耐磨镍铬渗碳钢板,硬度和抗弹性优于普通装甲钢。

"无敌"号的垂直方向是全舰防护重点,其中舷侧水线附近的肿部主装甲带厚6英寸,向首尾延伸逐渐变薄,舰崩部分4英寸,舰舰约3英寸,其余部分为最厚2英寸的舰壳装甲,舰体水线以下部分被纵向分为23个装甲防护区,防水装甲隔板厚6~7英寸,主炮炮塔装甲前部面板为7英寸,两侧边板和后部背板均为4英寸,主炮塔基座厚7英小前部司令塔拥有全舰最厚的装甲,最大厚度为10英寸;主炮弹药库位于舰体底舱内,采用双层舰底结构,侧壁装甲板厚7英寸,弹药库上层为发射药库,下层是弹丸库,下层舰底设有通海阀,紧急情况下可向弹药库内注水。

"无敌"号的水平方向装甲很薄弱,其中主甲板仅厚0.75-1英寸,中甲板1.5英寸,下甲板厚2.5英寸:为保护体积巨大的锅炉舱和机舱,舰体中部是全舰的重点防护区域,此处装甲防护区呈箱型布局,其箱体垂直方向等同于舰体主装甲带,水平方向厚度为1.5英寸,垂直/水平方向之间倾斜过渡,这部分装甲厚度为2英寸,倾角为﹣35。

"无敌"号虽然拥有近似战列舰的火力,但薄弱的装甲造成它一旦遭到战列舰炮火的攻击,将没有足够的生命力坚持战斗,明智的做法是回避这种生死决斗。而相对于装甲巡洋舰,即使面对当时德国海军最好的"布吕歇尔"级(15,500吨,12门8.2英寸主炮),"无敌"的7英寸装甲虽然不能完全抵御其8.2英寸口径穿甲弹的近距高攻击,但被远距离命中的损伤并不是致命的,而且"无敌"可以在对方炮火射程以外先敌开火,其威力巨大的12英寸口径穿甲弹对装甲巡洋舰将是毁灭性的。从以上意义上看,"无敌"牺牲装甲的做法是值得的,只要能够在实战中正确使用该级舰,防护能力不足的缺点可以回避。

机动性

"无敌"号为了获得高速航行能力,主机也选用了性能优良的蒸汽轮机,且由于安装数量众多的锅炉,舰体长度比"无畏"号超出12米。该舰锅炉舱安排比较特殊:全舰共设4个锅炉舱,其中3个位于舰体中部 P / Q 炮塔之前,1个在炮塔之后。1号锅炉舱共有7台锅炉,其它3个锅炉舱各有8台,全舰共31台。1号锅炉舱使用主桅后方的1号烟囱,2、3号锅炉舱并列于舰身中部,使用舰体中部的2号烟囱,4号锅炉舱使用后桅前方的3号烟囱。锅炉选用亚罗公司生产的水管式燃煤蒸汽炉,蒸汽压力约17.6公斤/厘米,以威尔士福煤为主要燃料,高速航行时在炉膛内直接喷洒重油进行混合燃烧,以提高燃烧效率。

"无敌"号主机为2组4台帕森斯蒸汽轮机,其中高压机和低压机各2台,通过减速齿轮箱驱动对称布置于两舷的4根主轴。在经济巡航状态时使用2台低压机,高速行驶时使用全部4台主机。机组最大额定输出功率41,000轴马力(海试时短时间过载达46,000马力),远远超过当时服役的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从而缔造了25节最大航速(海试时达26.6节)。

该舰25节航速时续航力约3,000海里,15节时约6,020海里,舰内混合装载燃煤和重油,最大携带量为3,080吨燃煤及720吨重油。大功率主机造成燃料消耗量惊人﹣﹣全速航行时耗煤达500吨/日,重油125吨!难怪世界上只有很少几个国家玩得起这种奢侈的游戏!

同期德国海军"沙恩霍斯特"级装甲巡洋舰最高航速为23.5节,而且安装的往复式蒸汽机组在持续航行能力方面比"无敌"的新式主机逊色,这使它在面对"无敌"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打不过,又逃不掉!对于德国海军其它型号的装甲巡洋舰,情况也大致相同。理论上,那些以往和当时活跃于公海上的,以装甲巡洋舰为主力的德国海军袭击舰队,只要被"无敌"发现,将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

英国海军在"无敌"级之后、一战爆发前又陆续设计建造了4个级别的战列巡洋舰。它们在世界海洋上频繁曝光,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成为海军舞台上的明星,相比之下,英国的"无畏舰"反倒黯谈许多。

战斗生涯概述

"无敌"

"无敌"号于1906年4月2日,在阿姆斯特朗公司的艾尔斯维克船厂开工建造,次年4月14日下水,1909年3月服役。英国海军部为了避免在军火制造方面出现独家垄断局面,将3艘"无敌"级分别交由不同公司制造。在"无敌"号下水之前,艾尔斯维克船厂转而建造"贝勒洛丰"级( Bellerophon )"无畏舰"--"壮丽"号( HMS Superb ),这造成"无敌"号工期相应放缓,最后反而成为3艘同级舰中最晚建成服役的1艘。按当时价格,该舰造价共计1,752,000英镑,单位成本约101.6英镑/吨,仅比"无畏"号战列舰低不到2%!也因此在一战爆发前,英国也只能建成9艘战列巡洋舰,它们成为皇家海军最为珍视的掌上明珠。

一战爆发后,德国海军绝大多数水面舰只被封锁在本士,英国战列巡洋舰失去了主要猎物。开始时,"无敌"号与其它8艘战列巡洋舰被编人本土舰队的战列巡洋舰分舰队,主要担负监视和拦截德国快速舰只(战列巡洋舰和巡洋舰)的任务。1914年8月28日,贝蒂中将率领包括"无敌"号在内的战列巡洋舰第1和第2分队,出击赫尔戈兰湾的德国轻型舰队,取得击沉3艘轻型巡洋舰的战果。

在随后歼灭德国斯佩舰队的行动中,"无敌"号在"不屈"号陪伴下进行了为期近1个月,航程超过6,000海里的海上大搜捕﹣﹣在缺乏后勤保障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完成远洋机动部署,显示了战列巡洋舰出色的战略价值。由于斯图第中将冷静和明智的指挥,远征舰队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其中"无敌"、"不屈"两舰功不可没,这也成为"无敌"号短暂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刻。

1916年5月31日,空前规模的日德兰海战爆发,在激烈的战斗中,"无敌"号装甲薄弱的致命弱点彻底暴露出来﹣﹣惊心动魄的大爆炸最终葬送了"无敌",并留给后人永久的争论和回忆。

"不屈"和"不挠"

"不屈"号于1906年2月5日在布朗公司的克莱德本船厂开工,于次年6月26日下水,1908年10月服役:"不挠"号于1906年3月1日在费尔弗雷德造船公司的高文船厂开工,次年3月16日下水,1908年6月服役。两舰造价上略有差异。

1914年7月,"不屈"和"不挠"号临时从本土舰队中抽调,与战列巡洋舰"不倦"号( HMS Indefatigable )组成机动分队,驶入地中海监视德国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和轻巡洋舰"布雷斯劳"号,后来德舰队逃脱英舰追捕,加入土耳其海军并促成土加入同盟国一方,成为当时轰动世界的新闻。其后"不屈"号加人搜捕斯佩舰队的行动;"不挠"号则参加了1915年1月24日发生的多格尔沙洲之战。

1915年英、法两国为迫使土耳其停战而发动了达达尼尔海峡之战,在3月18日执行炮轰陆上要塞任务中,"不屈"号触发水雷,被严重炸伤,不得不退出战斗,从而暴露出水下防御能力差的缺陷。在随后1年多时间里,世界海洋上相对平静,"不屈"和"不挠"均返回英国本土,多数时间在军港中度过,或执行一些例行公事性质的巡逻任务。

在1916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中,"不屈"、"不挠"和该级首舰"无敌"号共同遍入第3战列巡洋舰分队,前两者在激战中目睹了"无敌"号悲壮的沉没,并在完成封锁德国舰队任务后带伤返回基地......此后由于德国水面舰队进取心的丧失,"不屈"和"不挠"也失去了为其"长兄"复仇的机会。战争结束后,满身创伤的大英帝国再也无力供养昂贵的大舰队,两舰也在世界性的裁军高潮中,于1923年拆毁”——它们的解体,象征着"日不落帝国"的光环开始逐步褪色。

无敌号的最后时刻

下面说说无敌级参加的一些典型战例:

“戈本”号事件

一战爆发前的1914年7月,德国战列巡洋舰"戈本"号( Goeben ,10门11英寸主炮,25节航速)由"布雷斯劳"号( Breslau )轻巡洋舰伴随,在海军少将苏奇昂( Wilhelm Souchon )指挥下进入地中海,意图威胁法国的地中海航运。英国海军部应地中海舰队要求,立即派出3艘战列巡洋舰"不屈"号、"不挠"号和"不倦"号( HMS Indefatigable "不倦"级首舰)和4艘装甲巡洋舰组成的机动舰队,驰援地中海并跟踪德舰队行踪。

同年8月4日法德宣战,苏奇昂指挥舰队立即按照原计划炮击法国在北非的2个殖民地港口,并准备袭击法国的地中海航运线。之后,德国海军部命令苏奇昂率舰驶往土耳其,以协助其加入同盟国一方。

德舰在驶往墨西拿(西西里岛重要港口)加煤途中,于傍晚与跟踪而至的英舰"不挠"号和"不倦"号遭遇,双方在不到8,000码距离上擦肩而过,舰炮互相戟指对方,彼此无语,战斗一触即发。然而此时两国之间尚未宣战,占据优势的英舰队司令也没有接到海军部下达的开火许可——不敢担当责任的英舰最终注视着德舰消失在远方夜幕中。

英德宣战后,8月7日,英第1巡洋舰分队的4艘装甲巡洋舰再次与苏奇昂舰队遭遇,但英方担心实力不足以对抗强大的"戈本"号,在交战前最后一刻下令撤退(舰队司令事后被撤职),致使德舰终于摆脱皇家海军纠缠,于8月10日安全进入达达尼尔海峡。苏奇昂向土耳其海军移交了舰只,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土耳其舰队司令,原来的德舰官兵也加入了土耳其海军继续服役——这明显改变了黑海地区俄一土海军实力的对比,受到鼓舞的土耳其政府于10月30日加入同盟国一方,对英法宣战,如此既牵制了俄国,也隔阻了俄与英、法海上联络的可能。

福克兰海战

1914年11月1日,仅仅在费舍尔重新出任第一海务大臣的第3天,海军部收到从遥远南太平洋发来的电报——克拉多克( Christopher Cradock )少将率领的英国西印度分舰队在智利克罗内尔港外的公海上,几乎被由海军中将格拉夫.冯.斯佩( Maximilian Count von Spee )率领的德国东亚分舰队全部歼灭,包括克拉多克少将在内的1,600多名官兵葬身鱼腹。

福克兰海战画作

噩耗传来,英国朝野震动,纷纷要求立即采取措施阻止德国舰队的进一步行动。而费舍尔本人更是怒不可遏,立即任命自己的参谋长多佛顿.斯图第中将( Doveton Sturdee )出任新组建的南大西洋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并且从本土舰队中抽调"无敌"号和"不屈"号2艘战列巡洋舰充任舰队的主力,任务只有一个——立即搜索并消灭斯佩舰队。

经过10天紧张准备,斯图第指挥两舰从普利茅斯出航,以最大经济航速向南秘密航行,一路上会合了先期到达的装甲巡洋舰"卡那丰"号( HMS Carnarvon )、"康沃尔"号( HMS Cornwall )和"肯特"号( HMS Kent ),轻巡洋舰"格拉斯哥"号( HMS Glasgow )和"布里斯托尔"号( HMS Bristol ),共同组成打击力量的主力。此时,在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广大海域,英国共有30艘战舰投人搜捕斯佩的任务当中,其中21艘为巡洋舰以上舰只。

由于需要搜索的海域十分辽阔,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斯图第率领舰队2次穿越麦哲伦海峡,试图捕捉斯佩的行踪,然而斯佩飘忽不定,冒险但轻灵地穿梭于英舰搜索网中,英国人始终未能追踪到德舰队的航迹。这种疯狂的搜索使英舰队燃煤消耗很大,几艘老装甲巡洋舰的机组也时好时坏,需要进行维修,人员更是疲惫非常。

12月4日斯图第收到海军部于11月24日发出的命令,即以福克兰群岛为基地,继续等待斯佩舰队的无线电信号出现,他遂于12月7日上午抵达斯坦利港,准备日后再做长远打算。幸运的是,斯图第在舰队锚泊后,先行命令补充各舰空空如也的煤舱,且在2天的预计加煤时间内,全体官兵舰上待命,不得上岸休整。另外,饱受锅炉故障困扰的"老人星"号( HMS Canopus )前无畏级战列舰已先期到达斯坦利港,因为不适合担负追踪斯佩舰队的任务,在经过简单维修后锚泊于港口人口处的彭布洛克角背后,以保护港口的安全。

斯佩中将在取得克罗内尔海战胜利后,重新聚拢全部舰只,包括"沙恩霍斯特"号( Scharnhorst )和同级的"格奈森诺"号( Gneisenau )装甲巡洋舰和3艘轻巡洋舰。他在躲避对方搜捕的同时,又下定更大的作战决心:对英国在南大西洋的势力予以更大打击,袭击并摧毁设英国在福克兰群岛的补给基地和通讯站。但斯佩的情报过于闭塞,他不知道强大的英国舰队已经进驻斯坦利港,反而认为该港防守薄弱,袭击行动必将出乎英国人的意料(这一点倒是正确的)——在经过你寻我藏的海上追捕后,两只舰队却准备在一个地点"集合"了。

12月8日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海况良好,能见度非常高,最大约22海里。晨07:35,彭布洛克角和"老人星"号上的了望哨儿乎同时发现地平线上升起了的4个和3个喷着黑烟的烟囱,这是斯佩前锋侦察小队的"格奈森诺"号装甲巡洋舰和"纽伦堡"号( Nlirnberg )轻巡洋舰,其余舰只于其后几海里尾随。这个惊人的消息经确认后立即通报给斯图第,此时港口内大多数英舰仍在加煤,而锚泊中的战舰几乎没有战斗力﹣﹣幸亏人员没有离舰,斯图第立刻下令停止加煤作业,人员紧急就位升火备战。即使如此,英舰也只能在08;20左右清理完现场,若此时德舰冒死冲进港内,历史很可能被改写。

08:45左右,"肯特"号率先仓促起航,并占据港口主航道以掩护港内英舰,随后2艘轻巡洋舰也驶出港口,准备在紧急关头拖住德舰争取时间。这时德前锋舰也发现了英舰,并立即开火射击,"格奈森诺"号同时发信号通知旗舰"沙恩霍斯特"号上的斯佩:"发现3艘英国巡洋舰,我舰正在开火!"

为了掩护巡洋舰,隐蔽在海角后面的"老人星"号通过海角上观测台的电话指挥,于09:20超越陆地向德国舰队发射主炮。12英寸的炮弹虽然没有命中德舰,但高大水柱使"格奈森诺"号舰长波克.哈默尔( Poch hammer )误以为受到大口径海岸炮的攻击,并将这一情况通报斯佩。斯佩也没有料到斯坦利港会有威力巨大的岸炮保护,并且还有英舰驻守(这时他更未料到港内2艘可怕的"巡洋舰*手"正在起航)。眼见偷袭被识破,强攻可能造成更大损失,斯佩决定停止攻击,命令侦察编队回撤与主力会合,之后于上午09:45,以21节航速向东脱离,但2艘英巡洋舰却尾随在后,并不断向斯图第报告德舰行踪——斯佩舰队在劫难逃了。

港内其余的英舰在10:48尽出斯坦利港,在旗舰"无敌"号率领下,呈一字长蛇,开始追赶东撤的德舰。一阵追逐后,舰队前方的"格拉斯哥"号准确通报了斯佩的位置,斯图第命令舰队增速至24节,以便快速接敌。不久,倒霉的"卡那丰"号因主机故障,航速只能维持在20节,而"无敌"号烟囱排出的浓烟妨碍了斯图第对德舰距离的判断,使他认为只要再过2小时就可以追上斯佩,战斗需要英舰尽量集中以发挥火力优势,于是斯图第在11:26下令舰队降速到20节,照顾落后的"卡那丰"号。

时间流逝,12;20斯图第的参谋军官准备享用午餐时,"卡那丰"号发来了令人沮丧的信号:"我舰航速下降,只能保持18节。"﹣斯图第终于意识到,再等下去,斯佩会从他尚未合拢的手掌中逃脱!远处海平面上德国战舰烟囱排出的黑烟,诱惑斯图第毅然决定抛下"卡那丰"号,舰队加速到22节,旋即在12:50时再次提高到25节,并发出准备战斗信号。

13:00稍过,斯图第终于追上了德国舰队。在16,000码距离上,领头的"无敌"号开始用12英寸主炮轰击德舰队列末尾的"莱比锡"号( Leipzig )轻巡洋舰,后者立即被高达40米的水柱包围。眼看自己的舰队难逃灭顶之灾,为避免全军覆没,13:20斯佩下令3艘轻巡洋舰立即脱离编队,自行分散逃逸——斯佩准备以自己装甲巡洋舰牺牲,换取编队其它舰只的幸存,尽可能避免无谓的损失。

然而斯图第已决心全歼这支对英国为害不浅的"海上游击队",此时不会坐视宝贵机会的丧失。在开始编队追击德舰伊始,他就料到德舰极有可能分散突围,于是通知各巡洋舰舰长,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必等候旗舰的命令,除2艘战列巡洋舰外,其余各舰立即分头追捕德轻巡洋舰,务必不使1艘漏网!在德国轻巡洋舰掉头向西南逃跑后,英国3艘巡洋舰也立即紧随其后,斯图第仍然紧咬斯佩不放。

在德舰兵分两路的同时,斯佩的装甲巡洋舰增速至23节,以最高航速转向东北,和英战列巡洋舰之间的距离再次拉大到16,000码。2艘英舰不断远距离轰击德舰,而德舰的210毫米主炮没有这样大的射程。为了还击,斯佩命令2舰左转20,缩小双方的距离。在13,000码距离上德舰开火,斯佩的2艘装甲巡洋舰曾在德国海军的实弹射击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炮手训练有素,炮术精湛,故立即命中"无敌"号。

斯图第发现德舰仍然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为了避免损失,决定拉大距离,继续保持在对方火力射程以外,用远距离炮火来"融化"德舰。由于英舰占有航速的优势,便于在战场上随意机动到德舰射程之外而德舰则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空有准确的火力,却"鞭短莫及"。英战列巡洋舰的远程火力虽然准确度不高,但持续的炮击必有所获,"格奈森诺"号被2发12英寸炮弹命中,1发在上甲板爆炸,掀翻3号烟囱,摧毁了1门210毫米主炮,另1发穿透水线附近的装甲引燃弹药库,幸亏及时注水才得以挽救,但进水造成了航速的进一步下降。

在硝烟和烟幕的掩护下,斯佩命令舰队右转10,航向偏南,以躲避英舰炮火。这次转向使双方距离又拉大到19,000码,暂时逃脱了斯图第的攻击。斯图第发现德舰转向后,也跟着改变航向继续追击,不久,于14:47,英战列巡洋舰又在18,000码距离重新开火,接连命中斯佩的2艘装甲巡洋舰。

德国人陷入了困境,斯佩意识到与其与敌被动地周旋,最终也无法避免沉没的厄运,还不如和英舰拼个鱼死网破!如果能够拉近与英舰的距离,德舰最多可以使用12门210毫米主炮,且150毫米副炮也可以在近距离发挥作用,射速上占有压倒优势。而英舰除了12英寸主炮外,只有4英寸副炮可以使用,威力比德舰装备的副炮逊色不少。另外,"无敌"号和"不屈"号的装甲并不厚,近距离的射击有可能对它们造成严重损伤。

可是,斯佩的企图落空了,斯图第识破了他的意图,再次命令英舰转向以保持距离一德国装甲巡洋舰上的副炮一直没有射击机会。胜券在握的斯图第在15:15又做了一次围绕德舰的转向,改由"不屈"号趋前担当主攻角色。此时德舰损伤严重,火力大为减弱,斯图第开始大胆靠近,距离缩短到12,000码……英舰的炮火更加准确了,12英寸炮弹屡次命中目标,德舰被迫再次改变航向,航向西南以躲避英战列巡洋舰暴风骤雨般的打击。

海风吹开了覆盖在德舰周围的硝烟,英国人的炮弹带着死亡的阴影不断落下,粗大水柱林立在德舰周围,偶尔夹带着穿透舰体的嘶鸣。"格奈森诺"号舰长记录下了这一悲惨的景象:"远距离发射的弹丸轻易穿透了薄弱的甲板,造成舰体水线以下结构的破坏……无线电室被摧毁,甲板军官的头颅在一边滚动,另1发钻进后部住舱,"解脱'了伤兵的痛苦,顺便将医生和牧师也带到了天国……"尽管水泵仍在不停工作,海水依然淹没了2座锅炉室,造成航速继续下降。

位于德舰队列前方的"沙恩霍斯特"也被层建筑张着恐怖的裂口﹣﹣黑色的硝烟,红色的火焰和白色的蒸汽不断从这些破口中涌出。舰体上布满弹洞,残缺的尸体堆积在一旁,无人清理……斯佩的旗舰逐渐脱离编队,落在"格奈森诺"后方,但尽管如此,2艘德舰上的炮火从来没有停息……

战至16:00,斯图第向无望的斯佩发出信号,令其投降,但德舰并未答复。"沙恩霍斯特"曾试图转向"不屈"发射鱼雷,但一切已经太迟了。1604,该舰开始倾覆,舰艉慢慢指向空中,

28分钟后,英舰"卡那丰"号蹒跚赶到战场时,"沙恩霍斯特"号已从海面消失,包括斯佩中将在内的全舰官兵无一幸存(斯佩的两个儿子也在这场海战中阵亡)。

随后的近2个小时里,落单的"格奈森诺"号仍然顽强地同3艘英舰战斗,此时其4座烟囱全部被炸飞,上层建筑成为废墟,炮塔被毁,炮口无奈地指向天空……斯图第再次下令停火并发出劝降信号﹣﹣作为答复,"格奈森诺"号的最后一炮在10,000码距离上命中了"无敌"号。英舰立即恢复攻击,15分钟后,"格奈森诺"号完全成为废船,并逐渐下沉。17;30,幸存船员聚集在甲板上,为他们的皇帝和战舰三呼万岁后,开始弃舰。远处英舰立刻高速驶来,并放下救生艇救援,但是在冰冷的海水中只有215名幸存者,这其中又有许多因伤患而死于英舰上。

英舰不屈号战后在搜救德军官兵

逃跑的3艘轻巡洋舰中,"纽伦堡"号于当日19:00、"莱比锡"号于午夜被英舰击沉海底,只有"德累斯顿"( Dresden )号幸免(后来费舍尔为此还迁怒于斯图第,因为他未能全部消灭斯佩舰队)。风光一时的斯佩舰队覆灭了,从此公海上再也没有一支德国舰队能对英国海运造成威胁,英国人牢牢地控制了全球制海权。

此战中,"无敌"号被命中20次,"不屈"号被命中2次,2艘战列巡洋舰没有受到严重损伤,仅1名水兵负伤。"无敌"发射主炮炮弹513发,"不屈"号发射661发,两舰共命中60发——英舰的远程炮火的确不够准确,且炮弹威力不足,但这些问题已被胜利的喜悦冲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多格尔沙洲之战

1915年1月24日,由贝蒂( David Beatty )中将指挥的皇家海军第1和第2战列巡洋舰分队(包括"不挠"号等5艘战列巡洋舰),在事先获悉德国海军计划袭击北海多格尔沙洲的英国拖网鱼船后,成功截击了由希佩尔( Franz von Hipper )少将指挥的3艘战列巡洋舰和1艘装甲巡洋舰。

当时,希佩尔发现英舰具有较大优势后决定撤退,但对方全速追赶,此过程中英舰队列最前方的旗舰——"狮"号( HMS Lion )遭到德舰集中攻击,重伤且丧失战斗力,而英舰炮火亦使德舰队列末尾的"布吕歇尔"号( Bluicher )装甲巡洋舰重伤脱离队列。继任指挥的莫尔( Archibald Moore )少将错误地领会了贝蒂发出的信号("狮"号信号系统受损,信号本身也不清晰),将注意力集中在"布吕歇尔"号上,未能继续追赶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后者最终安然逃回基地(事后莫尔少将也遭撤职)。重伤的"布吕歇尔"号最终被英舰击沉。

此战暴露出英国战列巡洋舰在敌方强大火力面前缺乏有效的防护能力,即使在与同级别对手较量中亦不能有效保护自己。不过,这个致命缺陷却没有引起英国海军部的重视,小胜反而加深了他们对战列巡洋舰的盲目迷信。相反,德国人通过此战总结了教训,更加注重舰只的防火措施和生存能力,使其战列巡洋舰的生存能力全面超过对方。

"无敌"号的损失

1916年5月31日,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与德国大洋舰队在北海日德兰海域附近(因靠近斯卡格拉克海峡,故又称斯卡格拉克海战),爆发了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在激烈的前锋编队交战中,皇家海军遭到重大损失,直至杰利科( John Jellicoe )上将指挥的英国本土舰队主力在当日近18:00时赶到战场方扭转形势。其时,"无敌"号与姊妹舰"不屈"号和"不挠"号组成第3战列巡洋舰分队,在胡德( Horace Hood )海军少将指挥下,充当本土舰队的先遣编队,于17:55从东北方向率先投人战斗,面对实力强大的英国舰队的猛烈打击,德国大洋舰队司令舍尔( Reinhardt von Scheer )为避免全军覆投,决定主动撤离。

这时海上夕阳西斜,能见度的降低帮了德国人大忙,他们在充满硝烟的海洋上小心地掉头撤离。18:30,胡德少将的旗舰﹣-"无敌"号突然在10,000码距离上遭遇掉队的德国战列巡洋舰"吕措夫"( Litzow )号和"德弗林格尔"( Derfflinger )号,几乎同时,德舰也发现了"无敌"号。此时胡德由于急切寻找德国主力舰踪影,造成旗舰过于突前,完全脱离了2艘同伴舰的支援,明显处于不利态势。不过,经过先前激烈的海战,挣扎航行在编队末尾的2艘德国战列巡洋舰已经负伤严重。

胡德毫不畏惧,立即命令开火并继续快马加鞭,德舰也随即还击。双方的12英寸穿甲弹呼啸着互相飞向目标,"无敌"号首先准确命中了"德弗林格尔"号,使其处境更加艰难﹣﹣该舰舰长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多发穿甲弹接连击穿了我舰体,并引起内部剧烈爆炸,钢铁残片飞散到空中,剧烈的震动使舰上每个裂缝都'眶眶'作响......"目睹德舰上腾起的浓烟,站在舰桥上的胡德异常兴奋,他通过传声筒大声鼓励枪炮官:"打得好!打得再快一点!"。

距离很快缩短到9,000码,"无敌"号装甲薄弱的致命缺陷显现出来-"吕措夫"号和"德弗林格尔"号调整了炮火,越来越多的炮弹溅落在"无敌"号四周。随后,德舰一次准确的齐射,终于命中了"无敌"号的中部炮塔,恐怖的火焰瞬间从提弹并烧到弹药库,继而引燃了堆积的发射药,该舰中部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大爆炸,舰体从中间断为两截,硝烟窜上天空数百米当浓烟慢慢消散后,海面上只剩下舰舰翘向空中,螺旋桨仍在无奈地旋转,仿佛不甘心如此的结局。

无敌号爆炸的瞬间

包括胡德少将在内的全舰1,034人中,只有2名军官和4名水兵获救。而"吕措夫"号则因损坏严重、获救无望,于当晚由德舰自行发射鱼雷击沉,而"德弗林格尔"号却"怀揣"3,000多吨海水,蹒珊返回基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