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洒脱的直面死亡

如何洒脱的直面死亡

首页角色扮演生于末世更新时间:2024-04-16

面对死亡和亲人的离去,人们总是会感到很悲伤或者很恐惧。

不妨读读《懂庄子,任逍遥》,书中用三个故事表述了庄子对死生大事的理解。

庄子认为:

人的生命先有气息 才有形体,生是由于气之聚,死是由于气之散

生命来自于自然,死后是复归自然

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现象 认为生死的过程就像四时的运行一样,悦生恶死完全没有必要

《庄子·至乐》篇的“髑髅训庄子”。有一天庄子前去楚国,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干朽的髑髅,也就是死人的头骨。

庄子问骷髅头:“当年你是怎么死的呢?是贪图享乐,最后一命呜呼了?还是生于末世,死于刀枪之下?亦或是缺衣少食,冻饿而死?或者做了不道德的事,羞愧自*?还是说活够了岁数,最后老死了呢?”但那个骷髅头寂然无声。

庄子不禁感慨的是人生苦短,命运无常,人有很多种死法,有的是意外,有的是生病,有的是兵乱灾害,有的是自*,只有极少数人能无病无灾地活够岁数,自然衰亡。才叫作真正的“尽享天年”。

晚上骷髅头的主人对庄子说:“人死了之后,就没有君臣、贵贱、高低的差别。同时人也感受不到冷热和四季流转,也不用辛辛苦苦地春种秋收。人们纵情欢乐,与天地共长久。这样快乐的日子,给个一国之君的位子我也不愿意换啊。”

但庄子根本不信。他劝骷髅头说:“我可以祈求神灵,让你死而复生,回到原来的住处,去见你的父母、妻子,还有亲朋好友,这样岂不是更好?”但那个骷髅头急忙摇头说:“你可千万别这样,我才不要回去,过原来那种忙碌委屈的日子呢?

《齐物论》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意思就是说,我怎么知道留恋生命不是一种执念和迷失,而害怕死亡则像是离家多年的孩子,忘记了回家的路呢?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当我们不再畏惧死亡时,反而能过好活着的每一天。

海伦凯勒曾说,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终一天。

这也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观点,叫作“向死而生”

死亡是每个人必经的终点站,我们应该好好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而不是被世俗标准困住,匆匆赶路。迷失了双眼。

关于“死亡”,庄子在《列御寇》一文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庄子临死前,弟子们给他准备了很多陪葬品,想把葬礼办得隆重一些。

但庄子却否决了弟子们的好意,要求曝尸荒野,更不要任何随葬品。

庄子解释说:“我的尸身安息在荒野中,等于把天地作为棺椁,把日月当作玉璧,把星辰当作珠宝,此时世间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你们觉得这样还不够吗?你们准备的那些随葬品,哪能比得上日月之玉璧、星辰之珍宝呢?”

但弟子们愁眉不展地说:“我们担心老师以天地为棺椁,会引来乌鸦和老鹰的啄食,尸身被损害。”

但庄子却说:“抛弃在荒郊野外,我的尸身会被乌鸦和老鹰啄食;可深埋在地下,同样也会被蚂蚁和蝼蛄吃掉。你们干吗非要夺了乌鸦和老鹰的食物,交给蚂蚁和蝼蛄呢?你们这不是偏心吗?”

庄子认为既然人来自大自然,也应通过死回归自然,化于天地之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只要能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就可以了,又何必花费人力物力,搞什么劳民伤财的“厚葬”呢?

庄子超越了世俗礼法的束缚,活着时逍遥,死时也更加洒脱。

所以,人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的孝顺父母,善侍自己重要的人。死后才用厚葬的方式表示孝顺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花钱求了自己的心安,买一个好名声。

如何直面亲人离世,在《列御寇》中,庄子在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过世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的好友惠子听说庄子不幸丧妻,担心老友伤心想不开,于是赶来吊唁,然而,等他来到庄子家里后,却看到这位老友叉开两腿,随意地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盆伴奏,一边扯着喉咙放声高歌。

惠子指责道:“你与你夫人相伴一生。她为你生儿育女,消磨了大好的青春。现在她去世了,你不伤心流泪也就罢了,怎么还敲盆唱歌庆祝呢?你这样做,实在是太过分了!”

庄子轻轻摇头,对惠子解释道:“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唱歌并不是庆祝,也并不代表我很开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的妻子刚刚离开时,我也很伤心,但冷静下来后,我开始慢慢思考生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无论生者如何悲伤,亲人都无法复生。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安慰还活着的人,让他们少一点徒劳的悲伤,节哀顺变。

庄子对生死的理解,可以帮我们化解面对死亡的恐惧和悲伤。

更好地理解死亡,视死亡为生命的回归,从而破除对生的执念、对死的忧惧,更洒脱、快乐过好短暂的一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