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19)断碑残刹遗宗风 至此幽怀不可逢

禅诗百卷修行笔记(019)断碑残刹遗宗风 至此幽怀不可逢

首页角色扮演圣域之迹更新时间:2024-07-31
(十九)断碑残刹遗宗风 至此幽怀不可逢

【原文】

断碑残刹遗宗风 至此幽怀不可逢

多少余思伴夜雨 秋风犹似白马鸣

题洛阳白马寺

李兆生

原诗文摘自《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

【笔记】

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诗文表面的内容浅显,由于历史的烽烟,作为中国佛教的祖庭,汉地第一寺院的白马寺曾经一度残败破乱,如诗文所描写的那样只遗留了断碑残刹,才让人们知道他过去曾有的辉煌。 看似简单的怀古伤今,如果深入体会,能有不一样的感触。中国的历史分两种,一种是泛化于俗的社会历史,一种是向上追求的修真的历史。 社会历史就无须多言了。修真的历史从人类文明之初,人类对于“真”的追求就从未停止过,从上古的宗教、巫医、占卜、外丹、内丹等等学说,类似的研究一直贯穿人类文明发展,并延续至今。 这一主线的发展一直到明末清初达到顶峰,这就是贤侠剑道的脉络,演为武林中的“九脉合真·一脉真谕”。 而后封真五百年使得传统文化的修真精髓不显于世。 先生作为传统宗风嫡传在面对白马寺之际,难免瞩物怀今。 白马寺已然得到重建复苏,传统修真文化何时才能振兴呢。

诗文的表面描述并不复杂,但是人们在反复阅读吟诵之际,总会有些不一样的体会。 (行文至此,读者不妨暂停一下,不再继续往下读,而是返回原诗文,重新读诵两遍,口诵最好,心持亦佳。) 细细感受之下,能感觉到有股不输、不服的振发之力,隐然不知为何,也不知在何处萌然而欲动。





“断碑残刹遗宗风”,其中三个字“断、残、遗”,都是属于阴性、暗淡、沉痛、负面的描写。 在书作上,“宗风”两字也是那么的细弱。和前面五个字相比较,凸显了弱小无力。书作应对了诗文的内涵。

“至此幽怀不可逢”,什么是“至此”呢,是从空间上论,还是从时间上论? 无论哪种,“幽怀”的主体都是古人,是当初白马寺的缔造者,兴盛时的传承者,也可以喻指“九脉合真·一脉真谕”的宗风传人。 “幽怀”也是暗色调的,一句“不可逢”,将这种否定意味推进到了极点——“俱往矣”。

“多少余思伴夜雨”,从这句诗文开始有了转折处。这里的“余思”可以做两种理解,一个是当下诗文作者怀古伤今之思,亦可以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余”思。这里,何人在思,何人能怀思至今?也是一个禅机所在之处。是一道神意借现实遗物延源至今,还是不散的神魂跨越轮回而重现? 余,把“思”字和过去连接起来,“多少”在形容常年努力的同时,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夜雨”的厚重。明明是描述阻力之大难以抗拒,但是偏偏却将文笔用在正向的力量“余思”上,而没有一丝突兀之处。这种文法相当奇妙。 此外,书作中“夜雨”两字用墨尤为厚重,凸显暗黑力量、阻力的强大。

意境描绘到这里,有个经典的对照,就是太极图中阴阳鱼的转换——阴阳莫不是极而反。 余思压不住夜雨,夜雨虽重,但是余思也并未断绝。 而且对“夜雨”的描述本身,就把读者从千百年厚重的遗痕中拉了回来,拉回到昼夜之变的“夜”雨上。 数千年的沧桑之变,人们无法亲身体会具体的过程,但是昼夜之变、夜黑雨寒是每个人都身有感触的。 这种描写手法瞬间将“镜头焦点”从千百年的沉重拉到自己身边,使读者越发地感同身受。 何为上乘的修行功法,“不言法而独言境,真以境现”,引人入胜也。 在无思无念中,炼心炼神,完成修行筑基最重要的功课。

有黑夜就有白昼,有否极就有泰来。虽然夜雨仍然压抑,但是未来可期。 传言五百年封真的初始原因就是当时学术界的领头人预测到了“月有阴晴圆缺”而采取行动——将修真的龙纹凤篆封存石壁洞天以待后来。

“秋风犹似白马鸣”,秋风本有萧瑟之意,但是后面的“犹似”却使其含义得以转折,构成错倒玄机的结果。 将肃*的效果转到对敌方向,以秋风之肃*扫尽百年沉疴,取万象更新之意。 秋风属金,金色白,五行属乾,金空则响。龙、马亦属乾。 “鸣”,代表了生机。 在书作中,“鸣”字最后一笔本为行草中画圆,但是行笔颇有力量,转角明显。彰显出一种暗力、潜力,已然按捺不住地要爆发出来。 正如月有朔望之变。这最后一句诗文也彰显了从黑暗到黎明的转变之机。

此外最后一句诗文在音律上反复吟诵颇亦具升阳效果,神室为之震动,犹有青龙出水,偃月升空之效。

从开始的“断、残、遗”三阴俱全,到“余思”与“夜雨”的抗争,再到“白马鸣”,恰似阴极而阳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反复阅读吟诵之际,总会有些不一样体会的缘故。 无论是从表面的描述,还是内在的借白马寺来比喻五百年封真文化的兴衰,乃至书作本身笔墨的浓淡干湿焦的变换,甚至是文字内涵带来的阴阳转换的深意, 多种力量从多个角度强化了禅机的体现,如果读者有备而来,处处可以接纳此中玄机种种,那必然收获满满。 阴阳气脉极而生,极而反。再看玉环桩,太极拳中的循经,莫不如是。 天机在此,禅机在此,内景偃月生亦在此。 可谓,禅诗神品,当之无愧。 可否说这就是禅诗的魅力,就是师法祖加持的效果。

人生苦短,何不参禅。

轮回无尽,何不修仙。

【引文】

白马寺——维基百科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21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目前,白马寺占地面积约为200亩,根据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规划,白马寺的面积将达到1300亩,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佛寺。

渊源

白马寺门前白马 营建与中国历史上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东汉明帝曾夜梦丈六金人,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这是西方的佛,汉明帝遂“感梦求法”,令蔡愔、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64年)赴天竺求佛法。他们在西域的大月氏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并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当时的京城雒阳。为了给两位高僧一个居住和翻译《四十二章经》的地方,汉明帝敕命在城西的雍门外按天竺式样建造了一组建筑,以僧人们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便将这组建筑命名为“白马寺”。

历史

大佛殿 白马寺自建立后,便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传播中心。摄摩腾和竺法兰在这里翻译出了第一部汉语佛经《四十二章经》,后来另一位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其他国家的僧侣来此览经求法。

北魏时期,洛阳诸寺中,白马寺的香火最为隆盛。

唐朝时,武则天任命她的男宠薛怀义为白马寺的住持,并在垂拱元年(685年)为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这时的白马寺发展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建筑宏伟,有僧众千余人,并吸引各国的佛教徒前来朝拜。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两次重修,奠定了今日的格局。

民国时,白马寺逐渐冷落萧条,残败破乱。

民国初年,白马寺在住持传道的主持下,重修了清凉台毗卢阁等殿宇。1927年,冯玉祥部驻洛阳,因冯敌视佛教,派人到白马寺拆毁大殿佛像。后在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推动下,由上海佛学会出资,从民国23年开工整修,共建屋十间,钟鼓楼各一,围墙百余丈,植树七千余株,购地一百八十余亩。慕西法师、净严法师、袁西航居士等人在白马寺积极推行佛化教育,先后成立佛学社、佛学苑。

1949年......,文......期间,白马寺被毁,包括有千年历史的辽代泥塑十八罗汉、两千年前印度高僧带来的贝叶经、稀世珍宝玉马在内的所有佛像、经卷、文物都被破坏,寺庙也差点被烧掉。

在1972年,中国政府为接待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而对白马寺进行了修复,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还下令将北京故宫的贝叶经和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的夹纻干漆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造像以及大批法器调配到白马寺,随后这些故宫文物成为白马寺的珍品。1983年起,白马寺被中国政府公布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恢复了它的宗教用途。

2015年,白马寺万佛殿举行基址洒净法会,为万佛殿的开建祈福。此次扩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大规模扩建。新建的万佛殿是汉代风格的木结构殿,面阔九间,进深六间,为重檐四阿顶建筑。

《真元宝笈》 法镜垂仁篇

真阳自幼工习旧传,秉承真流,庐隐攻读,得先贤圣真仁哲之授。承袭宗风,随日月而为伴,累岁呈真。示应古之律记,封真而后,重启天光,法开圣域,“宝阁金门开,妙廊清玄生”。于万轮甲子之岁而(出山)创演天真,(即84年以来)至今已是十载光阴。授学者门人,传徒子法孙,人泛诸众,法脉弘仁,以度宗风浩深。使国学波泛海内外,造福国人,造福社会。回忆当年五百岁月之封真,桑海高吟。今时宗风,波海扬尘。做为法脉传真,不得不衡真准绳,盈造大千。使洞天藏真,开天寿域,光昭天地。“示流波法乳五千年,藏真元道妙万亿劫,法证三千,本留大千。”“以此作为我上报师恩,下示宗派的依据,也是让世人知道当年师辈们是如何将上下五千年悠悠岁月所凝炼的真华脉传给我的过程。”事甲子后十年,则文卷呈真,“金阙开日月,宝阁朗乾坤。”法经神传,授演天真。《翰墨缘》是以天垂之象,人爻为文来畅真,此内容又为《中华笔砚衡真》,是以文演道之书做。斯天垂之象,玄用于世,与道合真。大道难工,畅之难言,斯术呈真,世人废学,学人多嫌古奥而弃之。求之者皆需学修并进,道德同臻。上敬师真法祖,下慈万仁育演吉象,自有玄天垂象,历合人天之造化,始至大道天真,神化自如也矣。宗风脉持,法备准绳,奏如金针,惟留后学仰真,度化学承,方显大道之玄。

《真元宝笈》序语

笔者还是以旧传说旧传吧。修真而事仙的史实,并非像不周山之遥想天真。历尽岁月、经过日月消磨的修真,确是史实如昭的真况。明·九脉合真而后,传有一脉真谕,是浩浩真如之风。叙说此事,也就像俗理那样:“只有他的子孙,才能把当年的掌故叙说”。真元法脉,由明而后封真石壁,已成旧迹。若从先祖当年“石壁封真”、封法五百年不传的遗训时起,古传的这些“真宗法律”、古鉴养真之学,虽有盖世之楷范,亦只可嫡延其宗,不能使世人泛知其博大,概闻其深邃,致使失传断代至今时。世上一切事物若按其规律以证人天同轨而言,“易演天下”、“月有阴晴圆缺”,当年的石壁封真使古传之精良金编封法五百年之久,这如环无端的循环,直至1984年,万轮甲子启超元之际,笔者方著作刊本,将其脉传弘倡天下而泛波,使天下有缘一睹当年真颜容。但因其年代悠远,一时让人很难通达当年旧境,只可“窥密”而已,书中简言修真之学识,简介经学,让人渐而识之,故当时才以《真元窥密》为名题记。书中亦有统元楼藏石·真元窥密之拓石与神兵武库之石刻刊拓,这是1985年·吉林《真元窥密》的刊本。其后,1989年初,又有广西民族出版社版本的《真元窥密》问世。

《老子三清大法》概言“三清” 融道于斯

复以动静而论之三清,此指修持所言,综前所叙,概以三流仰之。太虚以气乃宇宙之本体,散气则为太虚,故太虚以气形之,“散则成气”也。太素生形,生形造物,以形迹出,以质地感,故太素者,聚者有形之势也矣。故太素生形,以形见之,时太素为“聚则成形”也。有聚之,有散之,太虚始而育太素之先天自然势出。然有太极阐化之境,生于自然,运化有度,发用乃常,造用柔刚,是阴阳天地之变化也。故太极为终。此三流所示,乃衡之于道,明之以理,是斯矣,是“大道全真”之意也哉耳。

畅之以理,形之以理,施之有度,是道于数术相合乃为大道,纵不能以空谈论之,复话施之,当以修真而持之言。夫论修真,太虚乃静化身心之用也。以太虚入境而持之,故有守真抱一之效。行先天自然之律,得修真秘示也。以太虚入道,身心尽浸虚无,无有尘杂扰之,无有情欲缠之,自然心肾相交水火两脏往来。此太虚为法,是不言法而独言境,真以境现,法自然寓藏在内。由兹而入,执法诀而依造化,法用天然,自然水火融而天地转,真气循而周天行。乃法用良规,不知有规之律。似鱼在水中,不知其水然。但“高处不胜寒”,法用太虚道演精良,惟学者涉途难入。未有师承之诀,恐不能入之。此太虚法,古人曾言此太上法也,太上法清静无为,而时人多以有为而用。不能以无为见,是太上高玄,俗者所未及之处。《唱道真言》喻之“俗情未断,而仙胎岂结”,实是此中机也。复大道尽藏于此。故古人又云:大道不可直言。

《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第二集“一转金丹升明月 二转金丹降玉珠”

一钩金月遥在天,万倾琼雪疏影寒。

先辈如今几人在,唯见皎月缺复圆。

海上升明月,《修真图》里指出要有偃月炉。“偃月”是什么?偃月是指天上的月亮从初三到初五的月芽。还有两句诗,“一钩金月遥在天,万倾琼雪疏影寒”。这是写什么?初三到初五的偃月在天上。自然界中,如到哈尔滨,到松花江看看,万里皆白,什么都看不见,只能看到树的影子,而且很松散,剩下的都是月光照耀下的那种雪。“先辈如今几人在”,先辈历代的祖师还有几个人在我们身边。“唯见皎月缺复圆”,看不到了,能看到的只是天上的月亮月缺月圆了。只有月亮在指示着人内丹成就的道理,天人合一的道理。大家再看《修真图》,这是一首丹诗,通过这首诗可以领会到月亮缺了,初三到初五的月芽,如何“海上升明月”,让月亮从大海中升起,升到哪儿,从月芽一点一点升,升到圆。宇宙中太阳与月亮,月亮本来不发光,是因为有了太阳,太阳照耀它才发了光。

《太乙金编》

炼丹讲偃月炉,初三的月芽叫偃月,正真子诗云:“一勾金月遥在天,万倾琼雪疏影寒。”(金月指偃月)是指把月芽采到身体中放在丹田。“琼雪”是指秋水。丹田的肾水按照中医理论属于正北方壬癸水,颜色为黑色,按修真讲肾水不是黑的,水是透明的。“琼雪”代表炼功时真元之气非常足,闭目内视丹田完全是白光,像下雪一样亮,即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的光辉照在地上之后返回来像下霜一样,即“万倾琼雪”的景象。中国有很多丹道家在文学上已达到登峰造极,这是因为他们有超人的功能。看到天上的月亮,身体当中出现白白的、亮亮的光,这光有时在眼前一闪,有时是一块、一片,有时是球,有时是一条,但最好的如地上雪,即万倾雪。闭上眼后感觉从上到下都是白的,融化在白光里。炼功时感觉融化在光里。“前辈如今几人在?”通过这句诗就知道他是修行的人,他的老师、前辈都已不在,已经做了古人。有的有成就,有的没成就,有的上天,有的入地,有的进入幽冥地界,有的进入摩天真境,有的进入大罗真天。最后一句指出老师是谁:“唯有皎月缺复圆。”唯有这月亮有阴阳变化,把月亮采到丹田里。古人有一张内景图——《真元密箓日月灵机密示指玄图》,即《内景指玄图》。传统功采日精月华,必须要有这张图。月亮为偃月,它的形象进来之后落入到先天肾水之中,先天肾水在丹田里,即元气。用这种办法锻炼就能改善人体结构,使之产生变化。就像矮矮的鱼缸,里面装着水一样,月亮印在水里,多长时间都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