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章:如何成就天道,需历经六个步骤先悟透人道

「道德经」第八章:如何成就天道,需历经六个步骤先悟透人道

首页角色扮演天道九绝更新时间:2024-04-29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治水

老子讲经

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释义】

小结.前章

第七章讲了要找到身外身,才能用之不竭。要怎么才能做到前面这些,必须要上善若水,这样才能接近于“道”,“道”就是可以到达的“道”。怎么样才能达到道,只有上善,这不是普通的善,而是水利万物而有竞的“善”。

【逐句讲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什么叫上善?善是上善,才能无私、才能找到身外身。因为,人变得越来越不智慧了,原先一个眼神就能明白,而现在则被过多外界的东西所牵畔所蒙蔽,思想在退化。上善若水,也可以为“上善治水”、或“上善似水”,这在通行版里都曾用过,但其实这几个字的意思是一样 。

从浅层意思来讲,上善若水,利万物而静。

万物离不开水,在人的世界里需要圣人来开导,而在万物的世界里需要水的滋润。‘治’与‘静’这两个能量字是帛书版里的,被后人改了。通行版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争是争吵、噪怒感觉,争是动、不争则是静。

水利万物却又处众人之所恶,但这几近于道。这是浅层的意思。

比如洪水很猛很乱,过后会出现霍乱等疾病,所以缺乏治理会乱。再比如身体里流淌的是水,也要管理好身体。简单的说这是人道,

天道也是一样的,都需要治理。比如大禹治水,治水相当难但不治会乱。

因此,治水其实治的是心,心能控制思想。所以,上善若水,水只是一个比喻,人只有治好了心才能上善。水是最接近于道的,水是要治理的,就象国家要治理、身体也是要治理的,治理好‘水’才能接近上善。

水利万物而有静,水利万物讲的是它的功能,是外用的。“有静”则是它的根本及内在。其实,对于水的描述在前几章中已有体现:‘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要想充实起来才能弗盈,似万物之宗就是它的根本。那么,道如何用的?

必须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样才能找到身外身,找到了之后才能上善而不只是善,善还是在体内的,而上善则需要治理的。

湛兮,明亮的感觉这是水的属性。要想湛兮,就要先“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任何坚硬的东西都能被水磨平锐角,任何小溪都能归于大海。任何的东西最后归于道。大道隐于小乘,这是解其纷。和其光,是光与水融合在一起,若只是身体的享受就会迷失自已。

第二个静,浊而清止于静,浊而静下来就清了

为什么静了就清了呢?水有自已的使命,有静有自已的本来的样子,即不去干预它就回到了它的本性,比如身体也是,不干预就会回归于本心或本来的样子。

弗为就可以呀,校正一下即可,治理治源头,不躁动即可。因为在不断的校正就无所不治了,万物归根于静、复归于根。静的力量包罗万象,静是水的规则也是人的规则。

静是让心归于道,才能有绵绵呵若存,才能吸收能量。静的维度有很多个,静是万物的本质。比如出淤泥而不染,在静的里面才能生能量,这些都归根于静。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居”不是第一次出现,夫唯弗居。这是个能量字,要接近于道,要居善地,居是要住在里面,圣人居就是立足点,什么的地方称之为善地。

如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和有能量的人在一起,人要往善的地方去行,在恶的人也有向善的一面,也是要向善行的。比如要学习的人都是为了向上、都有改变的心。不要用已知来解释未知的东西,因为容易居在以前的思维里来理解未知的东西,通常会理解错误。

第一层意思不要居在是非之地。

要居在善地就向善了,与恶相对的地方即是非之地;

第二层意思,就是佛说的发心

即出发点,要一直保持自已的初心,有一个好的出发点能做得到是否能一直保持自已的初心。

所以,要先修前面,即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要知道如何用才能和其光、同其尘等,而不居于此,就知道是怎么用的。

心善渊就是心无杂念,而渊是打着漩涡的水,万物的初宗都是从玄之又玄中来的。大地给万物输送能量是不分彼此的,但不是给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能量,这是因为居善地是不一样的。

因此,要心无杂念,才能做到第三步予善信了。予善信,信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信念,所有的“给于”都是有能量的。

本章小结

调节好了自已,与外界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处理的很好,就没有忧患了。

这章主要讲的是人道。用了水的比喻,即大自然之物来讲人道。而接下来的第九章讲的是天道,这是一个不同的维度。

本章讲的是如何校正自已,调节自已。要象水一样,要无私的象水一样“利万物”,这样在人道也可上升到更高的维度。要把人做好了,你若连人都做不好怎么接近于道。

要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国家、家庭、公司以及有利于他人的有用的人。象水一样利万物的人,你要找到你的根,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这是可以利万物的。地球是利万物的,土是利万物的,水也是无私欲。

古话说的好,损人不利已,映射到社会现象即为底层是人踩人,上层是人帮人,中间是上下两难。走到上层,你是“利的”不会太差的。人要跳脱每一天的纷争,不理烦恼,也不惧烦恼。人要多有思考。你能处在别人厌恶的地方你就能忍别人不能忍之事,享别人不能享之福。是困难还是机遇,要看自已怎么看。

老子用六个操作步骤来教你如何去做: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众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六点非常重要,与优秀的人在一起,从入手开始持续的积累力量,慢慢开始稳定,持续性的做,稳定的去修。

这是操作步骤,就象是武功秘笈,胜过当代心理学。不要耗能、要节能。学习道德经就是一种节能。向外求永远是外而不是道,向内求才是正道,利用外道帮自已修好内道,才能接近于大道。

实际上,学道德经就是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如恒有欲以观其所缴,如果你没有觉,你一直在被外界所牵扯。自身要经过淬炼,想在调节自身与外界的关系,首先自已要硬即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挫其锐,磨练后才能练成铁。所以,人要自已认识自已,不要只想不做。

怎么来找到自已的这块铁,虚其心呀,来看自已的内心,对自已要接纳。过于关注不属于你自已的东西你就会苦恼。要想成为好钢,挫折就是淬炼你的最好的方法,困难也是在帮你。

实际上,你就是自已的伯乐。所谓的怀才不遇,如果当才足够大到盖不住时,一定能被人看见。积累自已的能力,就能认清和看见自已的价值。但绝大多数的人被外界之物带偏了,迷失于人海。

你看到的都是外界的假象,所以要回归本心,才能认清楚自已。因此,当你迷失时,按老子的方法来进行校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